當下,重視語文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教育導向也逐步呈現:語文高考成績據說要提高到180分,語文高考試題閱讀、作文佔比越來越大,教育部發布推薦了《新課標中小學課外閱讀必讀書目》。這一切,無不在向社會傳達一個信號:語文教育必須要重視,語文閱讀必須要重視!
重視語文閱讀是大勢所趨,但是不是買一堆必讀書目翻一翻、看一看就是真的在重視閱讀了呢?是不是多讀了書,閱讀、寫作能力就上去了,語文成績就提高了呢?之所以有這些疑問,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明白讀書與閱讀能力提高的關係,確實需要說道說道。
小學語文考察的主要是對課本知識的記憶,較少涉及理解內容,在這個階段,課外書目閱讀的多少對成績應該沒有多大影響,單純看成績似乎沒有必要多閱讀。但小學階段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培養閱讀興趣,後來再培養難免要事倍功半。所以,從長遠角度看,教師和家長都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閱讀,尤其是家長要放下手機、拿起圖書,以身作則引導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初中語文閱讀是一個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自覺性增強,理解力、領悟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師和家長要緊緊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培養好孩子的閱讀習慣。教育部和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已經發布推薦了必讀書目,這些推薦書目可以省去自己去選擇的時間,只要按部就班閱讀,在規定年級內完成對應書目的閱讀基本可以達到學習需求。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的過程中要摘抄優美詞句段落,及時在書頁空白部分寫下心得體會,每讀一部分或一本書,都要針對某個人物、某個事件、某個場景或全書內容寫一定字數的讀書感悟。
這樣堅持初中三至四年,讀書數量基本達到教育部要求,讀書習慣基本已經養成,閱讀廣度和深度也基本達到,這就為今後高中、大學乃至一生的閱讀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中語文是初中語文的重要延續,這個時期已經直奔考試目的,無論怎樣強調閱讀的重要性,都不可避免地把閱讀放在了最低處,更多應該是在初中閱讀積累的基礎上,結合老師的系統點撥,實現閱讀、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拔高,達到質的飛躍。
這個時期,閱讀、寫作技巧的學習和掌握是重點,要緊跟老師的步伐,有針對性地堅持閱讀理解練習訓練,並總結掌握答題的方法和規律;作文要在日常訓練中,做到快速審題、篩選素材、列出簡綱,50-60分鐘成文。只有持之以恆地堅持訓練與總結,才能提高高中語文成績。
閱讀能力的培養貴在堅持,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相信只要教師、家長、孩子堅持下去,一定會達到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