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統編版教材超越以往,學好語文要靠閱讀這把「鑰匙」

2020-12-14 未來公益

2020年6月6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以線上直播的方式,我們開啟曹文軒文學講座暨「尋找一隻鳥」—首屆曹文軒青少年文化素養大賽。線上直播中,曹文軒、徐則臣、杜霞、叢治辰、陳思、竇昕、趙伯奇等著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話談「文學與夢想」。未來君將陸續與大家分享各位專家的現場發言。今天推送的是著名作家、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北京大學教授、中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主編曹文軒老師的發言。在此次名家對談中,曹老師一一回答了家長孩子熱切關心的問題,如語文教改方向、未來語文教學方向和如何提高語文成績等。

——編者按

新教材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平衡

我是國家統一語文教材小學版和初中版的主編之一,因為主編有好幾個,總主編是溫儒敏先生。我想在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國家能(像我們一樣)投放如此大的精力財力去關注一個語文教材,絕無僅有。所以這個教材從開始成立班子,到最後面世,經歷了好幾年。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頭,很多人都在不停地工作。

有一點可以肯定地講,這個教材比以往的所有教材都要好。

首先它的選文比原來要新,據我所知,這個初中語文教材和小學語文教材裡頭有很多文本,原來各種各樣的語文教材中都不曾出現過的。所以,所謂新,就是指有些文本原來不在小語和中語的視野範圍內的,這是據我所知的,我所貢獻的語文課文就有一些。因為你花這麼大的力量編,編出來的教材和原來的語文教材在文本上沒有區別的話,還編它幹什麼。當時就有那樣一種決心,把所有的好作品全拋出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是它的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另外,新教材在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方面找到了一個平衡。如果說原來的老教材,很早之前的語文教材太強調工具性了,但是對人文性認識不足。在新課標出臺之後,我們就又走了另外一條方向,過於的重視人文性,忘記了它是一本語文教材,忘記了它的工具性。

我還記得當初參加主編高中語文教材。原來的高中語文教材有兩冊是我主編的,一個是選修課的,叫外國小說欣賞,是我帶著我的博士生們編的,那時候你(陳思老師)還沒有來北大讀書;還有一個必修課是我參加主編的,高中幾年級我忘了。記得編教材時,我曾經做過一次發言,那次發言還挺長的。我說我提醒所有的參與編教材的朋友們注意,我們現在編寫的是一個語文教材、語文課本,而不是一個人文課本。我強調這個。

新編的初中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材,高中後來我沒有參加,曾經通知我去,我去參加了兩次會,但是後來發現時間投放量太大了,我想我還是留下一點時間寫作吧,後來我就沒參加(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這也是它的一個很大的變化。

另外還有一些變化是,新的初中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材強調朗讀和語文學習之間的關係等等吧。總而言之,這個教材還是很有質量的一個教材,這是我要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

提高語文成績:必須讀大量的語文課本以外的書

第二個問題說語文成績不好怎麼提高?必須讀大量的語文課本以外的書。

我曾經跟語文老師們講過,語文是一座山頭,你要把這座山頭拿下來,但是這座山頭本身並不能提供攻克這座山頭的力量,只有調集周邊汕頭的力量才能把語文這個山頭拿下來。我的意思是講,你一個語文老師只是把眼光落到語文教材上,自己不去閱讀,你想把課講好是不可能的,語文老師要想把語文課講好也要進行大量的語文課以外的文本閱讀。學生也是一樣,你要把語文學好,你就必須要讀教材以外的大量的文本。

一個是把語文教好,一個是把語文學好。

你想想,天下的好文章那麼多,區區一本語文教材才能收幾篇東西。讀這幾篇東西,就能提高語文能力了?可能嗎?不可能!所以必須讀語文課本以外大量的東西。但是這會有一個問題,就是讀什麼書的問題。我現在覺得,讀不讀書的問題與讀什麼書的問題相比,後者在某種意義上講,比前者重要。我曾經非常極端地講過一句話,有些書與其讀不如不讀,不如讓他看看天上的太陽月亮,因為太陽和月亮也許能告訴他更多更深刻更美好的道理。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時代,是一個圖書豐富、豐富到泛濫的時代,但並不是意味著它的閱讀質量是一個非常好的年代,這是兩個概念。

我一直覺得我小時候是沒什麼書好看,但是很幸運,我讀的是什麼書,幾部古典名著,還有魯迅的單行本。因為我的父親是小學的校長,他有兩柜子書,其他農村小孩就沒有我這運氣了,他們更沒有什麼書可看了。那麼我就看魯迅的作品,不是魯迅全集,是魯迅的單行本,看著看著就看進去了。當我念到初中的時候,我對魯迅的作品已經達到了痴迷甚至瘋狂的程度,那個時候我就覺得我寫作文,魯迅的那種語氣腔調,還有我冥冥之中感覺得到的他的精神,順著我的筆流淌到我的紙上。

圖自:《曹文軒畫本·草房子2:浸月寺的

也許有人要問,你的《草房子》那樣格調的作品和魯迅那樣嚴峻的、犀利的作品之間有什麼關係嗎?那我就想問,一棵樹在陽光下茁壯成長為一棵大樹,那麼你能在那棵大樹上看到陽光嗎?看不到,它作為另外的營養給了大樹。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關係。在文學上可能沒有,可是在我的思想上、在我的學術上。比如我最早提出來兒童文學的定義。什麼是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是未來民族性格的塑造者,這個就和魯迅對民族性格的認識,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話說回來,要把語文成績搞上去,要讀語文課本以外的書,要讀好的書。

相關焦點

  • 曹文軒:統編版教材超越以往,學好語文要靠閱讀這把「鑰匙」
    我想在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國家能(像我們一樣)投放如此大的精力財力去關注一個語文教材,絕無僅有。所以這個教材從開始成立班子,到最後面世,經歷了好幾年。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頭,很多人都在不停地工作。有一點可以肯定地講,這個教材比以往的所有教材都要好。
  • 學好語文就靠這「三把鑰匙」
    學好語文就靠這「三把鑰匙」李鎮西所謂「三把鑰匙」,其實就是三個字:讀、寫、背。如果還要加三個字,那就是——多讀,多寫,多背!多讀,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把鑰匙,通過這把鑰匙孩子能夠打開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寶庫」。我經常對學生說:「理科學習靠題海,文科學習靠書海。」沒有廣博的閱讀,僅僅靠課文上那幾十篇課文,是不可能真正提高語文能力的。而一個孩子如果有了海量的閱讀,不讀語文課本他照樣可以形成語文素養。
  • 統編版語文教材改革後,如何突破閱讀理解難關?
    雖然這一呼聲還並未得到落實,但可以看出語文在學科中的重要性愈來愈明顯。而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也曾提出,今後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得語文者得高考」的趨勢已在一步步踐行。語文學科之重遠遠不如語文學科之難。統編版語文教科書已經大幅度提高了閱讀的思辨性、複雜度和擴展度。
  • 「新語文」難度增加,一年級就有《論語》!9月起中小學統編版教材...
    南京中山小學副校長、語文學科帶頭人李萬青說:「以四年級上學期語文統編版教材為例,和原本蘇教版老教材的生字差異量達到500多個,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同時,新教材對閱讀和寫作更加重視,統編版設置了專門的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對學生進行專題指導。」另外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內容,並有指定書目,小學新教材裡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
  • 小學統編版教材開始全面實施,快來看看有啥新變化
    從今年秋季學期起,按照教育部要求,小學4到6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部換成了統編版。曾青豔是南寧市官橋小學6年2班的班主任和高語組組長,有著22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她告訴記者,統編版之前的語文教材更加側重知識性和工具性,而統編版的教材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趣味性和人文性的教學內容。
  • 曹文軒給百萬孩子的在線課:部編版教材改革背景下,語文應該怎麼學?
    曹文軒做客學而思網校,分享閱讀寫作經驗曹文軒是部編版小學、初中語文教材的主編之一。今年9月1日起,這套教材在全國各個年級實現全覆蓋。新教材對閱讀的要求高了不少。從高考角度講,語文試卷卷面由原來的6000—7000字變為8000—10000字。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國家副總督學王文湛在一次論壇上稱,「今後新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
  • 曹文軒教孩子學語文:抓住這一點,成績提高20分不難!
    大家都知道,全國中小學生逐步使用部編版新課標教材後,就越來越側重孩子的閱讀積累和語文整體素養了。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老師,也是新教改中「大語文」教育觀的倡導者和支持者。如果語文老師只看一本語文書,是不可能講好語文的。如果學生只讀一本語文書,也是不可能學好語文的。
  • 統編版中小學語文教材完成亮相 同學,今天你讀名著了嗎
    這部分是因為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在語文教材編排中下猛藥,讓學生連滾帶爬地讀」。其實,早在差不多一百年前,中文語文教材的最早編寫者葉聖陶先生就曾經說過,教材似乎該用整本的書,而不該用單篇短篇,退一步說,也該把整本的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這套教材開始遵循了這種思路。
  • 語文特級教師:學好語文,靠的就是「死記硬背」的童子功
    但一級功勳語文教師白金聲認為:死記硬背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學習語文最簡單的方法。他解釋道:「一個能背出一千首詩、兩百篇古文、讀過幾十部小說的人,你會覺得他語文素質不高嗎?」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覺得「學語文就是要死記硬背!」
  • 曹文軒:閱讀是弓,寫作是箭;語文學習不能缺少弓箭
    學好語文,已經成為眾多家長的共識,但閱讀和寫作,就像攔路虎一樣,阻擋孩子前進。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抱怨,他們說閱讀讀不下去,作文沒什麼可寫,對寫作萬分抗拒。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說:「閱讀是張弓,寫作是把箭。寫作靈感往往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發。」
  • 知名作家曹文軒:提升語文素養 必須擴展孩子閱讀量
    2019年11月6日,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新版全國小學教材主編之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在閱讀王開講,直播中曹文軒老師與上萬名小學生在線實時互動。在文學創作路上,曹文軒老師用熱情和童真創造出一個具有現實色彩的兒童世界,將真善美的種子深植在少年兒童心中。文學創作這數十年,曹文軒老師的作品享譽國內外,影響極其深遠,2016年,曹文軒老師榮獲國際安徒生獎,也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兒童文學作家。據悉,這已不是閱讀王第一次邀請名師講課。
  • 張春華: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評點課文設計特色及建議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已經全部投入使用,其「雙線組元」的整體架構等特點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同,評點批註等讀書方法的介入也是一大特色和亮點,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大有裨益,為語文學習方法滲透和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劇透」高考語文改革方向
    溫儒敏與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坐在了主席臺上,縱論語文教育、青少年寫作和高考改革大勢。這3位大咖也許是當今中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們最想親近的人了。自今年9月,全國小學和初中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後,溫儒敏就成了中小學語文老師追逐的對象——對新教材怎麼把握和吃透?新教材對學生母語素養提出了什麼要求?
  • 初一學生如何學好語文?要抓住讀書、教材、課堂,特別是學會聽講
    初一學生如何學好語文?要抓住讀書、教材、課堂,特別是學會聽講升入初中以後,語文學習的要求更加高了。現代文的閱讀難度加深,詩歌的品味要求提升,文言文的篇數和篇幅增多,訓練的方式方法泛化,這些變化對孩子們自學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需要同學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 統編版和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對比研究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從以往單一的知識技能傳授逐漸發展為「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及,更是刷新了學界對於語文學科的認知,進一步明確了培養目標,同時也打破了書本式學習弊端,使得語文學習不僅是文字語言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修整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 以課後習題為基準,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品讀統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
    以課後習題為基準,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記品讀統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眾所周知,統編版語文教材將語文要素貫穿在了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習題中,並將這些要素的精髓分成若干個知識和能力訓練的點,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統編版語文教材滲透的這些「點」可以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依據,而這,也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從平面化的字詞句段乃至篇的教學向立體化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培養的教學轉變。由此改變可得知,課後習題的設置對於每一位語文老師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鍊金石。如果能充分利用這塊重要的教學資源,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潛心探究,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 曹文軒給孩子的閱讀錦囊,讓無數孩子愛上寫作,成績嗖嗖飛漲!
    5冊僅59元包郵,限時秒殺~從2017年部編本教材改革到今年,不管是高考作文還是閱讀理解,巨大的變化和靈活的命題,讓不少孩子和家長措手不及。應當措手不及的現象,只有提前做好準備,讓孩子早閱讀、多閱讀。教育部規定,12歲前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至少要達到50萬字以上。只有達到這個要求,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知識面才足以支撐未來在中考、高考中的測試。
  • 曹文軒老師和頂流文學名家一起暢談文學和教育
    嘉賓名單:著名作家、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北京大學教授、中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主編曹文軒著名作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語文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杜霞這次,他以文學評論家的角度評價曹文軒文學創作的價值:「一般人認為文學寫出人性之惡才是深刻,但是曹老師讓人感受到文學是要美的,要有正大力量的,這一點來說曹老師的創作具有超越性。」
  • 曹文軒教孩子學「大語文」:掌握這3點,作文想寫不好都難
    大家都知道,曹文軒老師不僅是知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還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之一,其多部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並曾多次參加語文高考的作文閱卷工作。2、孩子寫作困惑(難點):沒有靈感,不知從何寫起曹文軒:要多閱讀書籍,靈感就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的突然爆發。
  • 曹文軒大語文系列:名師揭秘語文高分方法,直擊新教改!決勝中高考
    爸爸媽媽們,應該已經把「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爛熟於心了。不過,在這話之前,還有一句是相當重要的,那就是——「得閱讀者得語文」!新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課外閱讀總量,要求五年制不少於100 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