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以線上直播的方式,我們開啟曹文軒文學講座暨「尋找一隻鳥」—首屆曹文軒青少年文化素養大賽。線上直播中,曹文軒、徐則臣、杜霞、叢治辰、陳思、竇昕、趙伯奇等著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話談「文學與夢想」。未來君將陸續與大家分享各位專家的現場發言。今天推送的是著名作家、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北京大學教授、中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主編曹文軒老師的發言。在此次名家對談中,曹老師一一回答了家長孩子熱切關心的問題,如語文教改方向、未來語文教學方向和如何提高語文成績等。
——編者按
新教材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平衡
我是國家統一語文教材小學版和初中版的主編之一,因為主編有好幾個,總主編是溫儒敏先生。我想在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國家能(像我們一樣)投放如此大的精力財力去關注一個語文教材,絕無僅有。所以這個教材從開始成立班子,到最後面世,經歷了好幾年。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頭,很多人都在不停地工作。
有一點可以肯定地講,這個教材比以往的所有教材都要好。
首先它的選文比原來要新,據我所知,這個初中語文教材和小學語文教材裡頭有很多文本,原來各種各樣的語文教材中都不曾出現過的。所以,所謂新,就是指有些文本原來不在小語和中語的視野範圍內的,這是據我所知的,我所貢獻的語文課文就有一些。因為你花這麼大的力量編,編出來的教材和原來的語文教材在文本上沒有區別的話,還編它幹什麼。當時就有那樣一種決心,把所有的好作品全拋出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是它的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另外,新教材在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方面找到了一個平衡。如果說原來的老教材,很早之前的語文教材太強調工具性了,但是對人文性認識不足。在新課標出臺之後,我們就又走了另外一條方向,過於的重視人文性,忘記了它是一本語文教材,忘記了它的工具性。
我還記得當初參加主編高中語文教材。原來的高中語文教材有兩冊是我主編的,一個是選修課的,叫外國小說欣賞,是我帶著我的博士生們編的,那時候你(陳思老師)還沒有來北大讀書;還有一個必修課是我參加主編的,高中幾年級我忘了。記得編教材時,我曾經做過一次發言,那次發言還挺長的。我說我提醒所有的參與編教材的朋友們注意,我們現在編寫的是一個語文教材、語文課本,而不是一個人文課本。我強調這個。
新編的初中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材,高中後來我沒有參加,曾經通知我去,我去參加了兩次會,但是後來發現時間投放量太大了,我想我還是留下一點時間寫作吧,後來我就沒參加(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這也是它的一個很大的變化。
另外還有一些變化是,新的初中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材強調朗讀和語文學習之間的關係等等吧。總而言之,這個教材還是很有質量的一個教材,這是我要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
提高語文成績:必須讀大量的語文課本以外的書
第二個問題說語文成績不好怎麼提高?必須讀大量的語文課本以外的書。
我曾經跟語文老師們講過,語文是一座山頭,你要把這座山頭拿下來,但是這座山頭本身並不能提供攻克這座山頭的力量,只有調集周邊汕頭的力量才能把語文這個山頭拿下來。我的意思是講,你一個語文老師只是把眼光落到語文教材上,自己不去閱讀,你想把課講好是不可能的,語文老師要想把語文課講好也要進行大量的語文課以外的文本閱讀。學生也是一樣,你要把語文學好,你就必須要讀教材以外的大量的文本。
一個是把語文教好,一個是把語文學好。
你想想,天下的好文章那麼多,區區一本語文教材才能收幾篇東西。讀這幾篇東西,就能提高語文能力了?可能嗎?不可能!所以必須讀語文課本以外大量的東西。但是這會有一個問題,就是讀什麼書的問題。我現在覺得,讀不讀書的問題與讀什麼書的問題相比,後者在某種意義上講,比前者重要。我曾經非常極端地講過一句話,有些書與其讀不如不讀,不如讓他看看天上的太陽月亮,因為太陽和月亮也許能告訴他更多更深刻更美好的道理。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時代,是一個圖書豐富、豐富到泛濫的時代,但並不是意味著它的閱讀質量是一個非常好的年代,這是兩個概念。
我一直覺得我小時候是沒什麼書好看,但是很幸運,我讀的是什麼書,幾部古典名著,還有魯迅的單行本。因為我的父親是小學的校長,他有兩柜子書,其他農村小孩就沒有我這運氣了,他們更沒有什麼書可看了。那麼我就看魯迅的作品,不是魯迅全集,是魯迅的單行本,看著看著就看進去了。當我念到初中的時候,我對魯迅的作品已經達到了痴迷甚至瘋狂的程度,那個時候我就覺得我寫作文,魯迅的那種語氣腔調,還有我冥冥之中感覺得到的他的精神,順著我的筆流淌到我的紙上。
也許有人要問,你的《草房子》那樣格調的作品和魯迅那樣嚴峻的、犀利的作品之間有什麼關係嗎?那我就想問,一棵樹在陽光下茁壯成長為一棵大樹,那麼你能在那棵大樹上看到陽光嗎?看不到,它作為另外的營養給了大樹。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關係。在文學上可能沒有,可是在我的思想上、在我的學術上。比如我最早提出來兒童文學的定義。什麼是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是未來民族性格的塑造者,這個就和魯迅對民族性格的認識,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話說回來,要把語文成績搞上去,要讀語文課本以外的書,要讀好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