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課後習題為基準,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品讀統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

2020-12-17 彩語文

以課後習題為基準,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記品讀統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上冊

眾所周知,統編版語文教材將語文要素貫穿在了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習題中,並將這些要素的精髓分成若干個知識和能力訓練的點,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統編版語文教材滲透的這些「點」可以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依據,而這,也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從平面化的字詞句段乃至篇的教學向立體化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培養的教學轉變。由此改變可得知,課後習題的設置對於每一位語文老師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鍊金石。如果能充分利用這塊重要的教學資源,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潛心探究,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理解「閱讀能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閱讀那麼,什麼時閱讀呢?所謂閱讀,是指學生的閱讀過程。從含義上講,即學生將一切注意、感知、理解、想像和記憶等一系列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從而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力、觀察力、理解例、創造力以及記憶力等的學習能力。因此,閱讀力是指學生對一切視覺信息的處理能力。對於學生來講,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而系統的能力,不能因某一方面而割裂開。從閱讀能力這一特殊的要點可以看出,閱讀能力的發展及高低,既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基墊。具體,我有以下幾點見解:

教師要懂得把握課後習題提示,為背誦課文做好準備: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教學重點是隨文識字和拼音教學。因此,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單純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在識字教學中,以隨文識字為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強調學生簡單的背誦和識記。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到漢字與漢字間的聯繫,在有法可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識記。在隨文學習的課堂中將漢字的構架牢記在心,達到對漢字的識記目的。認真觀察本冊教材,我們可以發現,課後習題的編排中多以熟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為主,這是對學生未來自主閱讀文本並理解文本的一項重要的訓練。基於這樣的出發點,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以第一單元第5課《對韻歌》為例,課後習題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本課重點為以自然景物為題材,藉助對韻歌的形式,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初步感受漢語的音韻節奏,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對韻歌》通篇課文共3句:一、二兩句以單字對形式出現,保羅自然現象「雲」、「雨」、「雪」、「風」和動植物「花」、「數」、「鳥」、「蟲」。而第三句是以雙字對的形式出現,呈現山清水秀和柳綠桃紅的魅力景色。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想像眼前出現了一副美麗的風景畫。通過抓準課後問題對低年段學生來說,知識的獲取和掌握的方法仍然處在比較初淺的階段,根據各年段教材內容的不同,對課文理解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以課後習題為基準,訓練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是有必要的。一年段學生通過通讀課文和背誦課文達到對語言表達和文字整合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後問題的教學資源,利用好課後習題為課堂教學服務。語言思維能力的訓練是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的,從一年段開始滲透語言表達方法,對學生中高年段的語文學習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奠定紮實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滲透可以通過傳遞灌輸,然而,學習的方法不行,學習的能力更不行。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去獲取學習能力的培養。針對這樣的目的,課後習題的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對於課後習題一定要捨得花時間去研究,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課後習題的優勢,自主學習課文,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用最少的時間掌握最多的課文知識,將課文通篇誦讀成誦。然後,在不斷的朗讀,背誦的基礎上達到「讀書百遍,其意自現」的目的,進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為將來更複雜的中高段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課後習題服務於自己的課堂學習,更好的獲取知識。

教師要懂得整合各種信息,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發展:統編版語文教材在知識的編排上有自己的體系,並且層次分明。以信息提取方面為例,從一、二年段教材來看,課文教授過程中要求教師在課文教授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自主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逐步掌握提取信息的的方法。並在這種能力上繼續深化,做到「信息提取——關鍵信息尋找——信息匯總——重要信息整合」,層層遞進的將語文素養滲透到學生的語文學習中,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然信息的整合併不是簡單的信息拼湊,它需要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必須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將瑣碎的信息點提取出來,再根據課文的主線,經過認真的梳理,匯總整合成比較全面的系統的信息,從而對通篇課文的理解和掌握。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和選擇對錯的能力,以及閱讀能力。這三種能力在學生的整個知識學習上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從點到面,從簡單到複雜過渡。而這正是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對於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中之重。以統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7課《青蛙寫詩》為例:《青蛙寫詩》是一首輕快的、活潑的兒童詩。作家用豐富而又合理的想像,把池塘裡的美麗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擬人化,並把他們用語言生動而準確地想像成逗號、句號、省略號,從而組合成一首生動有趣的詩歌。以生動有趣的具體事物來認識標點符號,更富有情趣,適合一年級學生學習。整首詩歌共5小節,以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鳴叫來寫詩開啟通篇課文。第一節小詩寫青蛙受到雨點兒「淅瀝瀝、沙拉拉」的感染,產生了寫詩的興趣。第二小節到第四小節寫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分別充當青蛙寫詩中的逗號、句號、省略號。第五小節以總結為主,青蛙在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幫助下把詩寫好了。本課課後習題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特點找出小蝌蚪和逗號,水泡泡和句號,一串水珠和省略號之間的聯繫。這個問題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在通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信息進行提取,在提取的基礎上再進行整合,比較,最後得出聯繫。解答這個問題時,教師要引導理解小蝌蚪和逗號、水泡泡和句號、一串水珠和省略號之間的共通之處。找出共通之處後再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能力訓練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即引導他們學會從簡單的信息提取過渡到複雜信息的提取,從顯而易見的的信息提取過渡到隱秘信息的提取。當然,學生擁有這樣的閱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持之以恆的學習中慢慢的積累,在漫長的閱讀實踐中潛移默化。對於教師來說,無論是哪種題材的課文都要根據課文內容的教授引導學生學會提取課文中隱含的信息,以此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二、聯繫實際生活,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鑽研和探究。而閱讀理解是一項綜合的語文學習過程。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內容,可以達到了解作者寫作目的,學會文本寫作方法等實質性的知識。因此,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如果能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將生活中所獲取的實踐和經驗融入到知識學習中,能更有效的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藝術來源於生活,同樣的語文也來源於生活。語文反映生活,生活為語文提供素材。生活是生動的,富有情境的,這樣的特點為語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的供給,生活中的情境賦予了語文的神秘感。學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體驗自己的生活,進而將生活中的體驗和產生的情感交付到語文學習中,學會閱讀,理解文本,升華情感。從課堂學習到生活學習,將各種學習能力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素養加以儲備,達到對閱讀能力提高的目的,更好的為語文學習服務。

課後習題中,通常以藉助課文內容中摘取某一個詞語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句式進行仿照和編寫。以這種表達方式的特點來看,它尤其適合一年段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學生對各種句式的吸收和掌握效果是明顯的。而學生根據課堂學習中獲取的學習方法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實際體驗讓自己的語言訓練達到更具目標性的訓練。

以統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6課《比尾巴》為例:《比尾巴》以對話的形式介紹了6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根據問題與回答,可以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第二節是第一部分,通過三問三答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點;第三、第四節是第二部分,同樣通過三問三答介紹了公雞、鴨子、孔雀尾巴的特點。全文句式整齊,富有節奏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明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課文的插圖生動形象地展示了6種動物的尾巴,這些圖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讓他們了解6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便於理解課文內容。以課後習題第二題為例,左邊摘錄了文中一問一答的一組句子,右邊放的是另一組一問一答而且句式相同的句子,不同點在於替換了個別詞語。教師在教授本篇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原句的基礎上提問學生:「誰的樣子最可愛?」面對此類問題,學生的回答可以是:「兔子的樣子最可愛。」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動物的樣子最可愛,只要回答的句式相同即可。以此類推,讓學生熟悉用「最」字仿照和編寫句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將課文要求要掌握的語言形式強化鞏固。而且,學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句式進行拓展。將實際生活和文本內容互通,學生才能知道課文描寫了什麼,是怎麼寫的;教師在教學引導中也能幫助學生在反覆朗讀的語境中獲得閱讀能力的提高。統編版語文教材設置的課後習題將每篇課文的重點、難點通過各種題型呈現出來,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揣摩習題中隱藏的要點和價值;並以說理式的語言實踐表現出來。我們知道,一年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開來,在理解具有哲理性和抽象性語言的基礎上具有相當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更有目的的去引導,創設一定的語境,特別是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發展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差異性和獨特性,為了讓不同個體的學生都能學好語文,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基於這個點,統編版語文教材對一些課文內容的編排上真正實現了為每一個學生服務的要求。通過對課後習題的研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語文教學已經從平面的字詞句段的學習轉向了立體的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使用課後習題過程中必須以語文要素為依託,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學內容。讓語文成為一門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目的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程。並引導學生在日常口語交際和語文閱讀中得到明顯的提高。縱觀統編版語文教材,它更明確的關注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單一到複雜,從平面到立體,從觀察到思考,從思考到總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為一年段學生的閱讀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支架。學生通過課後習題設置的問題進行語言訓練,教師再加以適當的引導,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質的提升。

三、給孩子依託,創設語言表達出口服務於閱讀:課標要求學生「多讀書,好讀書。」如何讓閱讀真正走進學生的心底,讓學生愛閱讀,會閱讀時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學生的語言需要規範,但再規範的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寬容。不能讓規範變成死氣沉沉的教條,傷害學生的好奇心。教學引導過程中,教師不能太苛刻。如果太苛刻,會引起學生的畏懼,失去主動表達的勇氣。為了讓學生能夠真實表達自己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見解和真實情感,教師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將話語權交給孩子,引導孩子正確流利的表達。讓孩子在自己的表達中潛移默化的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應該是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讓他們知道自己有一雙慧眼。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這雙慧眼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審視自己,也審視世界,悟生活,明道理。

低年段學生的思維和情緒一樣,具有不穩定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和思維的訓練必須多多關注。在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況下,對學生思維和情緒的關注也不能缺少。教學過程中和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的思維和學生的思維是不對接的。但是,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思維狀態毫無感知的話,就會導致學生課堂上知識學習的割裂。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的思維狀態,了解學生從點狀的思維過渡到整體的思維之間的過程。從學生的思維入手,逐步建構學生的語言表達體系,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的語言結構,流利的表達。當學生的語言思維被啟動時,他們就會表現出更大的自覺性。教師以學生的思維意識對接學生的思維體驗,設身處地的為學生多考慮,那麼就一定能更明確地感受學生思維地發展和語言地發展;按著學生地步伐,一步一步地將學生地學習落實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任何思維都是依附於知識的獲取,倘若沒有一定的認知作為基礎,思維就如空中樓閣一般,失去了依託。閱讀思維也一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不同題材的課文創設出不同的語境,為學生更好的利用閱讀思維做鋪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思維有一定的認識和把握,在此基礎上於課堂中將學生的所思所想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所謂「知己知彼,」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的組織有一定的把握,才能帶領學生以最佳的裝填攻克每一篇課文,讓學生在認識事物的原則上,展開思維的強化訓練。不管是語言表達思維還是閱讀理解思維,都能有章可循。在課堂循序漸進的滲透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用觀察為閱讀服務。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服務於閱讀,習作又以閱讀作為奠基,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如果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出現問題,出現表達模糊或者語序不當等問題時勢必會影響到閱讀的進行。閱讀能力得不到完全的體現自然習作能力也會受到牽制。所以,無論怎麼看,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處在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只有認識到這點,在自己教學工作中,儘量引導學生通過對自己思維的辨析來把握自己的表達思路,理清理順,組織語言,連貫又條理的表達。只有當學生掌握了表達的技巧和方法,才能不遺餘力的將語言表達轉入到文本的閱讀,並可以將課內閱讀延申到課外閱讀。然而,對於一年段學生來說,理性思維還沒有完全發展的情況下,教師要引導他們建構自己的思維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只有在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思維之於語言,語言之於閱讀,閱讀之於習作之間的聯繫才能使課堂更加的生動有趣;學生的所得也會更多。教師要時刻牢記,不能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更不能用教師的思維牽制學生的思維,錯開學生自己的思考,導致學生閱讀的偏差。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面臨的兩個問題在於:教師的閱讀和學生的閱讀。為達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謹記,勿將自己的閱讀思維強加給學生,也勿一次性否決學生的閱讀思維,特別是課堂教學的閱讀,教師要注意隱藏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閱讀強勢,轉化為學生的合作者,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課堂閱讀的真知,為提高學生閱讀力盡一份力,也為教師的習作教學做鋪墊。

另外,發展學生思維,從思維入手,建構學生語言表達體系,服務於閱讀,這是從學習者內部語言推動外部語言的提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提倡多讓學生主動說。當學生內部語言思維被啟動後,屬於他們年齡段特有的個性也會凸顯出來。教師需要的就是尊重學生,以學生的意識狀態對接他們的閱讀體驗,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他們的感受,按學生的步伐,把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減輕他們的無助。

總之,統編版語文教材要求學生多讀,會讀。並以「讀」字貫穿整個語文學習,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閱讀落實語文素養。閱讀教學是語文知識、閱讀能力及人文精神三者取向的融合。也是落實語文課程的重要核心理念。它既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著眼於落實學生的語文素養,又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要達到快樂成長的目的。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是教師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空間,建構開放式的課堂結構,創設靈動的語文情境,在閱讀中和學生產生共鳴。以引導的方式,將作者的寫作意圖和閱讀方法潛移默化,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以恰到好處的方式教授給學生。然,閱讀的方式多樣,足見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因此必須應當牢記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只有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閱讀的題材、速度、質量上都會有不錯的提升。以詳讀為主,之後再引導輔以略讀,跳讀,多種閱讀方式並用,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針對閱讀文本重要信息的圈畫、提取,然後對信息進行整合重塑,再此基礎上循序漸進靜待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未來教學工作中,最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牢記,時刻要求學生多讀,潛移默化的滲透給學生閱讀方法,以帶頭作用,引領學生多讀,那麼,長期下去,學生通過閱讀所獲取的詞彙量必然大增,而且語感也在逐步形成,當他們懂得體會文本中的語言之美時,自身的語文素養便會加深,其閱讀能力也就提高了。

因此,縱觀所有,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非要在自己漫長的教學工作中堅持不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閱讀興趣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來說都能相應的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四、調動學生的閱讀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進行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說說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樂趣;也可在教學中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對學生來說很具有感染力,柔和的語調能激發學生對閱讀的欲望。因此,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學實踐來組織課堂閱讀等活動,例如讓學生背誦他們喜歡的課文等,讓學生沉浸在唯美的文本語言中,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此法對於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來說都適用。

適度引導學生組織整合語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對閱讀內容進行篩選,明確學生的閱讀目標。並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實現這些目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遵循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可想而知,自主閱讀的培養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具有關鍵性的主導作用。學生通過對文本學習,已經具有自我的決定感。在這個重要的基礎上,教師於自己的課堂中加以利用;並根據自己的課程需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和熱情,進而培養學生自律和自主的學習能力;以激發不同年段學生的想像力。總而言之,就是教師必須在指導學生自主閱讀的機場上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自主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未來的授課過程中必須堅持不懈的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興趣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最直接的動機,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一定會全力以赴的去學習。雖然不同年段的學生在年齡上存在差異,但是所有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都和閱讀的本質是密切相關的。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自己努力的尋求閱讀的材料和機會,以獲得閱讀的滿足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沉浸在文本唯美的語言中時,也會自然而然的感染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進度,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組織知道學生進行閱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地閱讀習慣。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閱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內容,以明確教學的閱讀目標。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所攝取的信息,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培養自主閱讀的習慣。此教學方法的採用,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閱讀。學生自主閱讀,能充分調到血色哼的閱讀星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閱讀方法的引導和培養,對於學生提高閱讀水平來說是關鍵,它能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服務。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閱讀,建立學生閱讀的自信心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批評會削弱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學生對閱讀和學習產生抗拒情緒。而學生的這種抗拒情緒是負面的,會影響到學生對文本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例如,當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流利的朗讀文本內容時,教師仍然需要以鼓勵或讚美性的語言加以鼓勵;然後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對文本內容進行講解。教師以此種方式,一方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另一方面也在側面反映了鼓勵學生建立自主閱讀的自信和培養閱讀的興趣。此外,在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特別是文本教學中,教師要適度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閱讀,加強課堂閱讀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對於文本的閱讀需要有全局觀,並在全局觀的基礎上關注到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重難點必須設置坡度,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從易到難的接受過程。然後再根據學生知識的儲備,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效的引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加以指導和點撥,學生利用課堂時間進行閱讀的時間就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時間也在無形中被增加。因此,教師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課堂的時間來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學習。通過課堂實踐,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過程,讓學生完全融入到教師的閱讀教學當中,並通過自己的閱讀對文本內容進行思考和闡述,達到對文本知識的掌握,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善於引導閱讀,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它貫穿於學生整個小學語文的學習。並且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想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學資源,給予學生必要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努力學會自主閱讀,掌握閱讀的自主權,獨立自主的學會學習語文。以萬分的興趣和熱情,全身心投入到課堂閱讀教學中,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並將課堂所獲取的知識延申到課外閱讀,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日常生活。在積極的閱讀氛圍中,讓學生喜歡閱讀,主動閱讀,學會閱讀,思考閱讀。在閱讀浩瀚的海洋中,享受閱讀給予自己愉快的閱讀經驗,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還要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努力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授學生適合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閱讀,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打好紮實的基礎。 韓愈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想學生學好閱讀,不單單老師要付出一定的心力,家長也要幫忙引導,才能更好為學生學好閱讀鋪墊。特別是對於低年段的學生來說,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閱讀,家長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學生除了掌握教師課堂教授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外,回到家裡家長可以利用課後的時間幫助孩子進行閱讀。可以通過陪讀的方式進行;也可以以家長讀為主,學生聽為輔,讓家長讀給孩子聽。總之,教師和家長在提高孩子閱讀能力這條道路上應該處於統一戰線上,以教師為主,家長為輔的原則,各司其職,適當選取適合各年段學生閱讀的材料,助力學生更好的閱讀。此外,現在的學生,不論處在哪個年齡段,從很小的年紀就開始會接觸到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類產品,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其實無法能真正地去辯駁這些電子類產品對學生的知識是有益地還是有害的。但是有一點,我們不容忽視,網絡是一種容納閱讀材料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和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合理的使用。如今,學生的學業越來越重,除了課堂的學習外還有課外的補習和興趣班的學習。因此,就算孩子想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的話,時間安排上是遠遠不夠的。面對這樣的情形,學生閱讀的詞彙量明顯是不足的。因此,要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多讀書、會讀書、愛讀書。只有經過不斷的累積詞彙,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語言思維和閱讀思維。也才能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自身的閱讀力,開闊自己的視野。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必定是一個喜歡讀書的學生。而他所閱讀的內容往往局限於單純的課內閱讀。所以,無論是教師抑或是家長,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一定要多多鼓勵孩子大量閱讀,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通過閱讀陶冶自己的情操。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奠基石,讓學生愛上閱讀,與書為伴。讓閱讀成為學生漫長求學路上惺惺相惜的伴侶。作為教師和家長的我們須知,漫漫求學路,父母不常伴,教師更不能常伴,唯有閱讀始終能與學生為伍,唯有知識常伴學生左右。那麼,從這個長遠的計劃可知,助力學生培養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對發展中的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給予每個學生的收穫是不同的,但是對每個學生來說又是缺一不可的。它如同甘泉一樣,給予喜歡它的學生甘甜的泉水,源源不斷,孜孜不倦,引導學生徜徉在閱讀無邊的海洋。如此,我們可知,助力學生提高閱讀力是一項多麼艱巨而又不可忽視的任務啊!

相關焦點

  • 「我思故我在」(57)——小材大用,積小成大 —淺析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後習題的有效利用
    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為例,淺析課後習題的有效利用。部編語文教材的課後習題是明確教學目標的依據之一,其中既突出體現了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及關鍵核心問題,又將語文要素分解細化體現出來,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鞏固知識、拓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導學生有效閱讀、促進思維發展、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
  • 一年級語文上冊《小書包》預習筆記+課後習題
    由於一年級孩子的專注力還不夠好,用孩子們身邊感興趣的物品幫我孩子們記憶生字,寓教於樂,既調動孩子們識字積極性,又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興趣。預習筆記下面還有一套本課的課後練習題,同學們預習完後一定要做一做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這樣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鞏固知識點。文末有word資料的領取方式!
  • 分享經驗 傳承智慧——黃巖區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傳承備課會(一)
    一至三年級的語文老師相會雲間,一起參與教研。一早,「黃巖小學語文釘釘群」就熱鬧起來:備課老師上傳資料,參會老師紛紛籤到、學習。黃巖區實驗小學徐豔嬌老師以《把握教材  用好教材》為主題,先介紹了一年級上冊的教材整體概況,再分析了統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的主要特點。
  •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近義詞反義詞彙總(可下載)
    【四年級最清晰的課堂筆記可下載】新部編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課堂筆記【五年級最清晰的課堂筆記可下載】新部編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課堂筆記【六年級最清晰的課堂筆記可下載】新部編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課堂筆記【可下載列印】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課內詞語全冊匯總【可下載列印】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課內詞語全冊匯總
  • 統編版語文7-9年級上冊學生用書(七彩課堂教材解讀)|可下載列印
    滿分初中課堂一直致力於為各位家長和老師分享好的學習資源。
  •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附答案)
    一年級語文上冊複習,首先要掌握23個聲母、24個韻母,以及16個整體認讀音節,能夠分清楚生字表中的生字是平舌音,還是翹舌音、前後鼻音節,能夠看拼音寫詞語或句子,會閱讀短文,並回答問題。能夠掌握本冊的400個生字,七個多音字。
  •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材講解(識字5《對韻歌》)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講解(識字1《天地人》)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材講解(識字2《金木水火土》)
  • 統編版_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八詞語大全_20個同步生詞 - 小...
    2、學生(xué shēng),名詞,近義詞有:門生,弟子,學子,反義詞有:老師,教師,教授。例句: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3、四處(sì chù),形容詞,近義詞有:到處,遍地,各處,處處,在在,隨地,隨處。
  • 識字9《日月明》小學一年級語文,這樣學簡單高效
    《日月明》是統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課文,該文是一篇識字課文,以兒歌的形式學習識字。識字8《小書包》,一年級語文上冊預習筆記+課後小練習第3課《江南》一年級上冊,小學語文這樣學習更輕鬆!第2課《小小的船》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好
  • 統編版_一年級語文上冊:10、ao ou iu生字大全_3個同步生字 - 小...
    bà qiáo) | 浮橋(fú qiáo) | 3、小(xiǎo),3畫,單一結構,部首:小組詞:小魚(xiǎo yú) | 小腿(xiǎo tuǐ) | 小時(xiǎo shí) | 小販(xiǎo fàn) | 矮小(ǎi xiǎo) | 渺小(miǎo xiǎo) | 《統編版
  • 張春華: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評點課文設計特色及建議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已經全部投入使用,其「雙線組元」的整體架構等特點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同,評點批註等讀書方法的介入也是一大特色和亮點,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大有裨益,為語文學習方法滲透和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 部編版:初一上冊語文同步課後練習題,鞏固複習的絕佳資料
    部編版:初一上冊語文同步課後練習題,鞏固知識複習的絕佳資料到目前,全國各地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大都改為了部編版,部編版的語文教材相比其它版本來說會更難一點,就像以前我們在初二才學習的課文古詩文在部編版教材中,初一就已經開始學習
  •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課後習題參考答案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課後習題參考答案,包含全冊教材課後習題參考答案
  • 1日起北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變大了,新教材改成A4紙張大小的「大本」。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內容上最主要的變化就在於,以往先學拼音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新教材將更關注識字的能力,將先教新生識字再學拼音。
  • 識字8《小書包》,一年級語文上冊預習筆記+課後小練習
    識字8《小書包》《小書包》是部編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文,該篇課文分為詞語和兒歌兩部分。○讀一讀,做一做。1、我會把文具擺放整齊。2、我會自己裝鉛筆盒。3、我會自己削鉛筆。第6課《畫》一年級語文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更好
  • 統編版語文1-6年級(上)全冊語文閱讀練習294篇(含答案丨可列印
    給大家整理了統編版1-6年級語文上冊同類文閱讀練習題,每課2篇,共294篇,請各位家長列印給孩子練練,提升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如需下載列印版文檔,可在文末下載統編版語文一年級>統編版語文二年級>統編版語文三年級
  • 小學語文1-6年級常見換偏旁組詞彙總,太實用了!(收藏)
    ●免費領取 | 最新部編人教1-6年級語文上冊教材課後題參考答案,可列印下載●小學語文趣味成語之最300則,好玩又好記!快替孩子收藏●統編版語文1-6年級(上)全冊類文閱讀練習294篇(含答案)丨可列印●小學英語1-6年級要點知識點匯總(最全整理)●統編版語文1-6年級(上)默寫卷丨可下載列印●人教版數學1-6年級上冊學生用書(含知識盤點+易錯提示+典題精講+舉一反三+綜合演練),可下載列印●統編版語文3-6年級上冊全冊單元習作範文
  •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一、學情分析:本班共有學生XX人內容分別是:「我是中國人」「我是小學生(含《上學歌》)」「我愛學語文(分別是 三幅圖「讀書」「寫字」「講故事聽故事」,既暗示一年級上冊語文學習的三大任務:朗讀、寫字、口語交際,也暗示著整個語文學習的三大任務:閱讀、寫作、運用),語文任務明確。
  • 「關注」蒙古語授課學生學習統編《語文》教材與漢授學生難度區別...
    蒙古語授課學生學習統編《語文》教材與漢授學生難度區別(答問)為全面推進蒙古語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工作,自治區教研室分別制定了《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指導建議》《蒙古語授課七年級上冊統編版語文教材教學指導意見》,降低了蒙語授課學生學習語文標準、要求,現將有關問題解答如下:第一方面,對比蒙漢授一年級語文上冊學習要求有哪些不同(一)問:蒙古語授課小學一年《語文》上冊識字量與漢授一樣嗎?
  • 【關注】蒙古語授課學生學習統編《語文》教材與漢授學生難度區別(答問)
    蒙古語授課學生學習統編《語文》教材與漢授學生難度區別(答問)為全面推進蒙古語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工作,自治區教研室分別制定了《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指導建議》《蒙古語授課七年級上冊統編版語文教材教學指導意見》,降低了蒙語授課學生學習語文標準、要求,現將有關問題解答如下:第一方面,對比蒙漢授一年級語文上冊學習要求有哪些不同(一)問:蒙古語授課小學一年《語文》上冊識字量與漢授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