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在不斷創新中與時俱進

2020-12-12 環球網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研究員 喬兆紅

改革開放40年的成績有目共睹,這是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發展,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充分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通過周密調查論證其可行性,講究方法與步驟,認真探究各項改革舉措,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作風和政治策略。針對中國國情的複雜性、現代化的艱巨性以及資源和環境的制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因此,需要正確把握國情的變與不變,才能在現代化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根據世情國情的變化,調整自己的體制和政策。

中國的改革力圖從早期現代化的路徑中,探討工業化是如何帶動社會變化及其對工業化的支撐。40年的改革開放,探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生長點及其困頓,因而具有範型意義。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方略,可以說是正在運用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大展宏圖」。

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是根據時代發展,不斷認識國情,依據國情確定目標、任務和道路,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過程。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歷史,但他們是在既定、制約著他們的環境中,在現有的現實關係基礎上進行創造,在這些現實關係中,經濟關係不管受到其他關係——政治的和意識形態的——多大影響,歸根到底還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它構成一條貫徹始終的、唯一有助於理解的紅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也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只有符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指出,認清中國的特殊的國情,這是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根據。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正是在深入把握國情的基礎上,毛澤東才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中國革命道路,才推動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任何一場改革或一種工業生長發育都離不開原料、市場、勞動力、金融、相關產業、輔助產業、交通運輸、人文素質、社會風氣等各種因素的孵化與催生。鄧小平深知,改革才是硬道理。社會要發展,沒有條件必須創造條件。在沒有任何實踐和理論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頂著重重壓力,努力營造發展的一切必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鄧小平、陳雲等中央領導人指出,人口多,底子薄,百分之八十是農民,這個現實情況應該是中國制定建設藍圖的出發點。1981 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第一次明確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理論。鄧小平反覆強調:「承認落後才能克服落後。」基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樣的認識,他科學分析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制定實施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20世紀90年代,我們黨繼續堅持並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江澤民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我們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只有符合這個實際,才能取得勝利。」黨的十五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這一論述,豐富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涵。在此基礎上,黨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制定實施「新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徵,胡錦濤同清醒地認識到,這些階段性特徵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進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總體要求是實行統籌兼顧,前提是適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潮流。它完整地解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等一系列基礎性和根本性問題,從而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把對中國國情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提出始終「牢牢把握最大國情、牢牢立足最大實際」的根本要求,深化和拓展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提出「歷史和現實都要看、物質和精神也都要看」,深化和拓展了對中國國情的全方位認識。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經濟體制創新和調整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經濟體制只有依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進行調整、創新,才能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

有歷史學家認為,近五百年來,真正意義上擁有過世界霸權的只有三個國家,這三國對市場經濟進行了接力棒式的創新和發展。據此可知,荷蘭、英國、美國在經濟體制創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荷蘭以商業立國,建立了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英國最先開始工業革命,推行自由貿易,並逐步確立起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政府大力幹預經濟。這些國家通過對市場經濟的創新和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演進。二戰後,發達國家相繼對經濟進行改革和調整。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使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個「黃金時代」。

以此為鑑,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進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習近平指出,「改革往往都是從易到難。我們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無論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都是發展經濟的一種手段,我們必須實事求是,根據國情調整經濟政策,並且要不斷改革,開拓創新。所以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重視經濟政策的調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此,中國政府與時俱進,在經濟體制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和調整,一是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二是在城市進行國企改革,增強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三是股份制公司的出現,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四是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功是政府領導和推進的,不僅是在促進工農業生產方面的現代化,而且是探索對整個社會的改革。

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除了經濟改革,還必須有其得以施展的人文環境。經濟發展終究會觸動政治改革,帶動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隨著新政研究的不斷深化,改革者的文化特質與社會分層如何,這類問題是我們更加完整地勾勒改革歷史時序的門徑。

相關焦點

  • 深圳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全面深化改革
    深圳特區報記者何龍攝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原文回放■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指示,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抓住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機遇,扛起綜合改革試點的主體責任,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正成為全市上下的行動自覺。
  • 時代呼喚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
    時代呼喚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11.26 星期六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大潮中,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要爭當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敢於擔當
  • 與時俱進不斷增強改革創新本領
    原標題:與時俱進不斷增強改革創新本領 雲祖軒 當今世界,改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與時俱進者才能確保自身不落伍,更何況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改革創新既是我們的時代精神,也是黨員幹部奮鬥進取必須踐行的思想品格。領導幹部要想走在時代前列,不落伍、不退步,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改革創新,一刻也不能放鬆提高改革創新能力。
  •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長豐一中舉辦高三班主任學習論壇
  • 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楓橋經驗」
    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楓橋經驗」 www.zjol.com.cn 2003年38月25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他強調,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楓橋經驗」,最大限度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努力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對「楓橋經驗」批示40周年。
  • 趣頭條: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與時俱進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趣頭條最新資訊 > 正文 趣頭條: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與時俱進
  • 顏曉峰: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原標題: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35年前,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的中國改革開放揚帆起航。駛過浩瀚大海,歷經驚濤駭浪,閱盡世間氣象。35年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航程,駛向更加遼闊深邃的遠方。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呈現出一條清晰的軌跡,領域不斷拓展,程度不斷加深,層次不斷提升。
  • 與時俱進 勇於創新
    「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鬥爭中贏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重要講話中關於理論創新的深刻闡述,在全省廣大社科理論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 人民日報: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兩個全面」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貫徹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自覺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要求、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鮮明立場,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勇於改革創新、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堅定信念和巨大勇氣。從這個意義上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
    要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在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創新,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使14億中國人民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從而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邁向共同富裕。
  • 新時代背景下,智慧黨建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新時代背景下,基層黨建的建設更要與時俱進,緊跟新時代步伐,新時代的智慧黨建已經興起。所以新時代的智慧黨建要順應時代發展,適應新時代要求,解決黨建工作的痛點,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利用先進的技術與思想,才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環境,鞏固黨的先進領導地位。結合新時代的新技術、新思想搞黨建,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是我們新時代智慧黨建的核心。
  • 石平:衝破「兩個束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
    原標題:衝破「兩個束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誌,我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只有徹底衝破「兩個束縛」,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症痼疾開刀,進一步破除發展的體制障礙,才能更好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打贏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我國的改革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是在回答和解決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中前進的。當前,我們的改革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
  • 與時俱進 開拓創新
    開獎場地。  為了向公眾提供更好的開獎參觀體驗,提供更好的接待服務,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為將針對自2011年以來使用的現有舞臺進行升級改造。  目前,位於北京市豐臺區體育中心的開獎大廳,從2011年1月1日正式啟用一直延用至今,8年來,近4萬名熱心觀眾在這裡見證了中國體育彩票的開獎過程,體育彩票開獎因大家的參與而更加公開、透明。
  • 英語神試卷「萌萌噠」 網友讚嘆:在創新中與時俱進
    原來,這份「英語神試卷」中引發關注的10道語法題,是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年級的英語教師謝卉精心設計的。試卷中,既有「法海你不懂愛」,又有「小蘋果」,更神奇的,還有「藍翔技校挖掘機」,完全將社會熱點輿論話題呈現在英語試卷中。  比如,「sorry,theperson____areingrade2now.pleasedialagaintwoyearslater.
  • 韓正赴市社聯調研:全面深化改革上海要全力做貢獻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11月27日上午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調研時指出,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上海要當好改革攻堅的排頭兵和創新探索的先行者,希望市社聯充分發揮已有優勢,更好發揮三方面作用,形成更多有說服力的理論成果,團結起更多社科界專家學者,為實施國家戰略、為推進全市重點工作凝聚起廣泛共識。
  • 深圳: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和推進改革 不斷開創全面深化...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和推進改革不斷開創深圳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王偉中主持會議市委書記、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王偉中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全市各領域改革縱深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中的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落地實施,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深入開展,個人破產條例出臺實施等,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交出了改革的優異答卷。會議強調,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
  • 深入準確理解全面深化改革
    一、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方位    深入準確理解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放在改革開放的大歷史中來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在探索中不斷深化,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以1992年和2013年為節點,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    全面探索階段。
  • 李三虎: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廣州內生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激活一座城市內生發展動力的「密碼」。沿著這一線索,結合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改革價值要求,廣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至少包含以下三條路徑。  掀起一場「新型基礎設施革命」  歷史上的大城市發展,都是從基礎設施方面加以籌劃的。
  • 正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基本要求
    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曆程,改革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經濟領域到其他領域、從國內改革到對外開放、從「摸著石頭過河」到逐步形成全面系統頂層設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改革總目標逐漸清晰並最終確立,這是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探索、銳意進取,科學總結改革開放和治國理政經驗,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創新的結果。
  •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一、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正確認識深化的過程,就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過程 事物是運動的,矛盾是發展的,社會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適時根據主要矛盾的變化確立黨的發展理念、確定黨的工作重點和國家的發展戰略,是黨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一條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