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首談字節跳動創業7年:我們不是APP工廠,是一個浪漫的公司

2020-12-16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許戀戀    每經實習編輯 杜毅    

創立今日頭條,打造出短視頻爆款抖音,如今的字節跳動已然十分龐大,創始人張一鳴也經常被輿論推上頭條,但是一貫低調的張一鳴很少公開回應什麼,更遑論媒體採訪了。

外界關於字節跳動的描述很多,但關於張一鳴如何評價字節跳動,外人無從得知。

3月12日,張一鳴在公司7周年慶典上回顧了公司的創業歷程,用5個故事向字節跳動員工和外界展示了他是如何架構、實踐字節跳動公司理念的。張一鳴回憶到,2012年,字節跳動在知春路的一間民宅中創立,那一年,他和團隊就開始討論國際化,在為公司取名「字節跳動」的時候,也想好了ByteDance這個英文名。那一年,對著網上的資料,字節跳動寫出了第一版推薦引擎,當時真正下決心做推薦引擎的公司很少。但張一鳴覺得,如果不解決個性化問題,只做微創新,也許能拿到一些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創造價值。

張一鳴在字節跳動7周年慶典上發表演講(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每經記者注意到,張一鳴也談到了如今字節跳動非常高光的短視頻業務。張一鳴表示,字節跳動的短視頻業務也經歷過一些曲折。「2015年年初衝繩年會的時候,我叫大家到一個居酒屋,第二次討論做不做短視頻。第一次是2014年,但當時整條知春路地鐵上都是騰訊微視的廣告,微博秒拍也在全力推廣,我們心裡有猶豫。加上經歷了很多風波,精力上顧不上來。到年底美拍、快手已經起來了,我們感覺已經錯過了。」

但是張一鳴覺得,還是不能放棄。「2016年底,我們又重新討論,覺得還是不能放棄,這會是一件給世界帶來很多改變的事情,我們還是要大力嘗試,不僅要做,還要做兩款,不僅在國內做,還要在海外做,不僅要在海外做,還要做好併購。」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字節跳動收購了Flipagram,隨後加上抖音橫空出世,成為短視頻黑馬,海內外開始迅猛出擊。不久前又推出了視頻社交產品多閃。張一鳴透露,現在字節跳動已經有多個產品在海外多個國家取得進展了。

實際上,當字節跳動在社交領域野心勃勃的時候,張一鳴從未公開表達他對社交的觀點。這次,張一鳴很坦誠地表示,有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要做社交,公司內部也有反饋,別跟某公司競爭,壓力很大的。

根據張一鳴的說法,字節跳動做社交,是想對抗微信的屏蔽,「我給大家看這張圖,是用戶用微信發送消息時抖音連結被屏蔽的截圖,去年我們僅在App內就收到20萬的用戶反饋,大家在問,為什麼不能通過微信分享連結?是你們的軟體出故障了嗎?為什麼不能給我媽媽發抖音視頻,為什麼不能給我同學發西瓜連結?我們可以放棄商業利益,避免競爭,不做某件事情,但是我們如何面對這20萬用戶的吐槽,這個問題要不要解決?」

另一個大眾關注的點則是,多閃上線至今,有沒有達到公司預期?字節跳動員工也很好奇,張一鳴則回復稱,「對多閃的預期就是沒有預期,如果保障這些用戶分享通訊的權利,是重要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預期就是不斷想,不斷試,想辦法突破。」

附:

字節跳動七周年慶典張一鳴演講全文

歡迎來自各個國家的同事聚在這個小小的報告廳裡,進行我們的年會活動。2018年,我們取得了很多成績,也經歷了不少挫折和困難,很多同學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謝謝大家!過去的一年,不僅對我們公司而言,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對整個行業,甚至對整個世界都是。2015年,我們在衝繩辦年會,主題叫「巨變的時代」。當時我們感受到不斷發展的科技,會對社會和世界帶來很大的改變,但我們沒有預料到科技帶來巨大改變的時候,也引起了巨大的反作用力,科技公司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經歷很多挑戰。

過去,我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公司業務,行業格局,這些我今天都不想再說了。為了準備今天的分享,昨天晚上,我去了一個地方找靈感,也帶大家去看看。

還是勾起挺多回憶的。過去有很多採訪,經常問我創業是否艱辛。我覺得並沒有。雖然擠在一個小小的民宅裡,家具簡單,但是我們印象中,當時的日子都是挺快樂的,是一個新的開始,每天都充滿希望,最關鍵是在創造有價值的事情。即便並沒有住在地下室裡的艱辛,跌宕起伏的曲折故事,但還是想起不少事情值得和大家分享。所以我今天主要講幾個故事。

空間有形 夢想無限

大家都知道,我們拿到第一筆融資,是在這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館。其實還有兩筆融資也是發生在這個房子裡。公司創立半年左右,一個來北京旅遊的美國創業者,經過朋友介紹來公司參觀,聊了很多產品技術。他很驚訝,說這間公寓裡團隊的技術是跟矽谷接軌的,他能不能做一筆投資?後來他就成了我們的投資人。

在12年底,就在錦秋家園裡,我們開始討論國際化的事情。我們在取「字節跳動」這個名字的時候,也想好了ByteDance這個英文名。那時候,同事中也沒幾個人出過國。但我們覺得,移動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機會在全球都存在。

過去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討論國際化。去年,我們說要加快國際化的進程。有個同事很積極,有一天跟我說下周要去印度調研。過了幾天,我問他你在哪個城市,德裡還是班加羅爾,他說還在知春路……他在印度過海關的時候被攔住了。我說為什麼?他說他拿的證件不行。我說你拿的什麼證件?他說APEC證。他拿著一張環太平洋組織的證件,去了印度洋的國家。他說,上面寫著印度啊。我找了好久,看到一個縮寫IDN,這是印尼好麼。

當然這並不能阻礙他去印度的熱情,隔了一個禮拜,他還是踏上了印度的土地。他還在抖音裡發了小視頻,坐在「突突車」上,長途跋涉了兩次總算入關了,感覺還挺歡快的。這位同學在印度做了很多行業的分析和調研,還招了很多的候選人,我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畢竟英語也不是很好。於是我就想到了唐僧西天取經。這位同事是誰,我就不說了,大家就當他是唐僧吧,反正取到了真經。

我是想說,很多時候,儘管條件是有限的,不管是辦公空間小,還是語言不通,但夢想依舊可以很廣闊,可以追求創造非常大的事情。我曾經在一個工地上看過這句話,空間有形,夢想無限,我覺得特別契合。

我前兩天,翻了下我的微博,發現一條私信。這讓我想起了我們最早做推薦引擎的故事。2012年底,頭條App發布後不久,某晚在錦秋家園6樓辦公室,我叫上所有的PM和RD開會。核心議題:要做一個信息平臺,看來勢必要把個性化推薦引擎做好。我們現在啟動不啟動這個事情?當時非常多的人擔心我們沒有「基因」和能力,紛紛表示擔心。我說,推薦我們不會,但可以學啊。於是我找到了《推薦系統實踐》這本書的作者,問他要一本電子版看看。他說書還沒出版,不肯給我,嚴重耽誤了我們公司推薦能力的進度。我只能網上找資料,自己想像著寫出了第一版的推薦引擎。現在他已經加入我們公司。

在當時,做推薦引擎對創業公司來說,難度還是很高的,那時候有很多人在做類似的App,有些人是靠不可擴展地運營,有的人嘗試通過簡單的定製實現個性化,真正下決心做推薦引擎的公司很少,失敗的很多。

但我們覺得,如果不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我們的產品只是做些微創新,也許能拿到一些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創造價值。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說起移動網際網路,當時整個行業是對移動網際網路廣告也是沒有信心的。覺得屏幕很小,並不適合放廣告。當時廣告形態都是banner、積分牆之類的,轉化效率很低,用戶體驗也很不好。

但我問張利東,他卻說特有信心,我問他為啥,他說因為用戶反饋郵件箱裡經常有人說想來打廣告。雖然這些用戶可能單筆廣告費不會超過5千塊。我們認真思考了下,覺得個性化推薦信息流廣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得找個廣告主,驗證一下。2013年9月,利東終於找來了一單生意,國美的北太平莊店。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廣告系統呢。那怎麼辦?我們在信息流直接編碼(hardcode),把廣告的素材數據和地理位置範圍投放硬編碼寫到了業務代碼裡面。為了證明廣告有效,我們還設計了閉環:刷到廣告後,點擊收藏文章,拿著文章,到這家國美店買滿200元東西,就送食用油。

剛開始,我們把推薦半徑設為3公裡,結果一個上午過去了,沒有用戶去,我們就把半徑擴大到10公裡,有十幾個用戶,又繼續擴大,最後輻射範圍最北到了北五環,最南到了南二環,來了一百多個人,終於把禮品送出去了。儘管效果很難說算好,我們還是非常興奮,好歹實現了移動網際網路定向閉環LBS廣告啊。

讓我想起了《史蒂夫·賈伯斯傳》裡提到,17歲生日的時候,賈伯斯爸爸送給他一輛車,接下來一段話都在描述那個車有多破,但最後賈伯斯說:but still it is a car。這就是我對我們第一個信息流個性化推薦廣告的感受。

做正確的事 而不是容易的事

我們的頭條尋人,現在已經找到8521個人了。平均每天彈窗80+例尋人啟事,最多一天找到了29名走失者。

做這件事,我們也有過很多討論。大家可能都見過404尋人,很多公司做過,在一個根本打不開的頁面上,放上尋人啟事,用戶看到的時候,小孩可能都走失一個月了,而且也不在同一個城市。咱們公司也有同事很早就提議要這麼做,但我堅決反對。這個方法,根本找不到人,都是噱頭,不如不做。如果我們要做,就認真找到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到了2016年初,我們的用戶已經達到一定密度,我們又重新討論,有沒有可能,從LBS廣告到LBS尋人。在燕郊有了第一例成功案例後,我們認真仔細地做了測算,找到一個人要用多少成本,1億DAU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大規模的解決需求了,我們有沒有機會和能力承擔全中國的尋人信息。到如今,頭條尋人已經是最有效而且找到人數最多的平臺了。後來,我發現美國有一個系統叫AMBER Alert,跟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系統很相似。希望我們所有的公益項目都認真追求可持續、大範圍、高效率,不要做表面工作。 

前段時間,我們啟用了一個新辦公地點紫金數碼,裝修問題在頭條圈被廣泛討論,很多同事吐槽辦公室氣味不好。我們因為團隊成長太快,老是要搬新辦公室,所以一直有這個問題。我也問房產的團隊,為什麼不能解決。他們說,按照最高標準測試,也絕不超標。我們確實嘗試了各種辦法,但這是一個行業難題。有些公司的做法,是多擺點綠植,但其實只是心理安慰作用。

那我就說,我們真的嘗試世界上最有效的辦法了嗎?有沒有可能介入生產環節,有沒有可能聯繫材料專家,從工藝和流程入手,徹底解決問題。雖然很難,也許不能在一個月,一個季度搞定,甚至一年內,都解決不了,我們還要想辦法去嘗試,希望明年,我們在這方面能有有突破。不僅幫幾萬員工解決搬家時會遇到的空氣品質問題,可能還是很好的商業機會。

有一天我看到咱們HR寫的招聘PM的JD,特別生氣。有一條寫著:有五年以上網際網路產品經驗,具有日活千萬量級以上的產品規劃和產品迭代實施經驗。我跟這個HR說,按照這個要求,陳林、張楠,我們公司一大批PM,一個都進不來,連我自己都進不來。別說千萬DAU產品了,他們加入前,連百萬,甚至十萬DAU的產品也沒做過。

很多同事加入我們公司的時候並沒有光鮮的背景或者很好的履歷,公司的產品經理,有設計背景的、運營背景的,還有代碼寫不好的工程師轉崗的。也許有人傾向於招背景光鮮的男神女神,但咱們更愛樸素的「小鮮肉」。我們招人一直秉承的觀念,是找到最合適的人,特質是不是真正契合,關注人的基本面。學校、相關經歷、title都沒那麼重要。寫這樣的JD很容易,本質上是偷懶,要發現人的特質才是困難的。

也許暫時做不到最好,但要一直保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心態。不管是做公益、搞裝修還是招人。

擁抱不確定性 大力出奇蹟

頭條號現在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了,從圖文視頻問答,到直播支持扶貧,成為移動網際網路上非常重要的內容生態。2014年,我們決定做頭條號平臺的時候,進展是非常緩慢的。產品非常簡陋,邀請作者非常困難。當時頭條號產品和運營在本職工作以外,每周都需要邀請作者入駐,在微博私信和微信公眾號後臺給創作者留言,從「智能推薦是什麼」、「今日頭條是什麼」開始解釋,經常找幾百個人才有幾個願意入駐。內部也產生很多質疑,疑問我們能不能做起來。但我們還是覺得這對構建平臺的內容生態非常重要,我印象中陳林特別堅持。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發動全體員工邀請創作者入駐,很多同事就從邀請自己身邊的自媒體朋友開始,所有同事都兼任頭條號作者的客服,答疑解惑,在內部溝通解決各類問題。

回頭看,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很多方法並不好,但是很努力、很專注,大力出奇蹟。

短視頻業務也經歷過一些曲折。2015年年初衝繩年會的時候,我叫大家到一個居酒屋,第二次討論做不做短視頻。第一次是2014年,但當時整條知春路地鐵上都是騰訊微視的廣告,微博的秒拍也在全力推廣,我們心裡有猶豫。加上經歷了很多風波,精力上顧不上來。到年底美拍、快手已經起來了,我們感覺已經錯過了。

16年底,我們又重新討論,覺得還是不能放棄,這會是一件給世界帶來很多改變的事情,我們還是要大力嘗試,不僅要做,還要做兩款,不僅在國內做,還要在海外做,不僅要在海外做,還要做好併購。

後來我們真的收購了Flipagram,17年春節,我突然告訴團隊我們要去洛杉磯做整合工作,團隊個個面露難色,因為以前出國都很少,一致表示心虛。現在,公司已經有多個產品在許多國家取得進展了。

照片裡這個會議室,就是我們第一次去Flipagram的時候的辦公室。去年,我還硬著頭皮在LA做了一次CEO面對面。後來,看到有當地媒體說,我用halting English——「蹩腳」的英語——做了一次演講。

講這兩個故事,是想跟大家說,做很多事情,初始都是很困難的,要調動資源全力以赴嘗試很多次,才可能取得進展。現在,我們也有一些產品還不夠好,我們歡迎積極吐槽提建議,但不要那麼容易放棄希望。我覺得動不動就說「涼涼」是很勢利的。什麼是勢利,勢利就是只對表面現狀的附和,不能超越現在,去想像還未發生的事情。我們要吸收真正有價值的吐槽,在重要的事情,正確的方向上要有旺盛的熱情、大膽的想像力、堅韌不拔的意志,踏實去嘗試,大力出奇蹟。

有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要做社交,公司內部也有反饋,別跟某公司競爭,壓力很大的。我給大家看這張圖,是用戶用微信發送消息時抖音連結被屏蔽的截圖,去年我們僅在App內就收到20萬的用戶反饋,大家在問,為什麼不能通過微信分享連結?是你們的軟體出故障了嗎?為什麼不能給我媽媽發抖音視頻,為什麼不能給我同學發西瓜連結?我們可以放棄商業利益,避免競爭,不做某件事情,但是我們如何面對這20萬用戶的吐槽,這個問題要不要解決?

昨天有同學問我,對多閃有沒有預期?我說對多閃的預期就是沒有預期。如果保障這些用戶分享通訊的權利,是重要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預期就是不斷想,不斷試,想辦法突破。

我們是一群務實而浪漫的人

張一鳴在字節跳動7周年慶典上發表演講(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外界對我們有很多描述,說字節跳動是個過於理性的公司,張一鳴是一個過於理性的人,什麼AB測試公司,App工廠之類的,我非常不認同。昨天去錦秋家園的路上,想起這些故事,我覺得,我們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公司啊。同事跟我說是不是叫理想主義,浪漫有點貶義,聽起來不靠譜。我說不是,理想主義還不夠,浪漫比理想主義更浪漫,只不過我們是務實的浪漫。什麼是務實浪漫?就是把想像變成現實,face reality and change it。

精緻的文藝不是浪漫,粗糙的宏大是浪漫,新事物都是粗糙的。曬情懷故意感動別人不是浪漫,獨立思考穿越喧囂是浪漫。有生命力是浪漫,面向未來是浪漫,擁抱不確定性是浪漫,保持可能性是浪漫。

什麼是務實?大家往往會把做容易的事當做務實,其實不是,做正確的事才是務實,短期投機不是務實。大力出奇蹟是務實,刨根問底是務實,抓住本質是務實,尊重用戶是務實,認識世界的多樣性是務實。

我們的團隊,無論是在錦秋家園有形空間裡想像很大的事情,還是普通話都說不好的同學拿著APEC卡去印度調研,都是很浪漫的事情。甚至我們的字節範就是最浪漫務實的體現。「追求極致」是浪漫,「開放謙虛」是務實,「始終創業」是浪漫,「坦誠清晰」是務實,「務實敢為」既務實又浪漫。

還有什麼是務實浪漫:有同理心是務實,有想像力是浪漫。

有人說你們公司是不是只會AB測試。我發過一個微頭條:同理心是地基,想像力是天空,中間是邏輯和工具。AB測試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是測不出用戶需求的,同理心才是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同理心,做出的產品肯定沒有靈魂,不能滿足用戶需求。但是光有同理心還不夠,這樣只能做出有用的產品。想要做出彩的產品,想像力非常重要。

張一鳴在字節跳動7周年慶典上發表演講(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在頭條還非常簡陋,信息非常少的時候,我們就想像著頭條的feed連著一根智能的天線,天線連著無邊的信息海洋,每一刷,就會從海洋取回此時此刻此地你最感興趣的信息。所以我們努力涵蓋各種各樣有用的信息,從新聞到圖片,從三農到學術。

抖音也是如此,想像全屏的視頻讓手機變成一扇窗戶,你透過這個窗戶看到一個豐富的世界,抖音是這個五彩斑斕世界的投影,感覺非常奇妙。如果沒有想像力,你可能只會做出一款對口型的熱門應用或者搞笑視頻軟體,抖音也不可能從一款炫酷的音樂舞蹈小眾軟體,演化成包容美麗風光、戲曲藝術、感人故事、生活消費的大眾平臺。

我們跟蹤一個個Bug,做用戶訪談,做AB測試是務實,但我們也有想像力,也浪漫。信息創造價值是我們的務實,記錄美好生活是我們的浪漫。

電影《愛麗絲仙境漫遊記》,裡面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摘下來跟大家共享:

"Alice laughed: "There's no use trying," she said; "one can't believe impossible things." "I dare say you haven't had much practice,"said the Queen. "When I was younger, I always did it for half an hour a day. Why, sometimes I've believed as many as six impossible things before breakfast.」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愛麗絲說,在早餐之前先想六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我把這句話改了改:

Romance is all about imagining interesting things that could happen in theory but not in reality yet.

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改成「理論上可能發生,但事實上還未發生的事情」。浪漫就是如此。

就像愛麗絲說的,每天每年都想一想有什麼事情可以發生,但不想不做就不會發生的事情。無論小事情還是大事情,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作為一個公司也應該保持想一想,我們能不能做出超越現在業界水平,超越目前產品,更創新更有價值的事情。希望我們永遠是一個有想像力的公司。

關於務實和浪漫,還有一對相關的概念:ego和格局。ego的反義詞是格局,務實和浪漫本質上就是要做到ego小,並且格局大,這樣也才能有同理心,有想像力。

從公司角度:有人說業務發展快,就不容易出現辦公室政治,因為發展快代表格局變大,大家就算ego大,也不容易碰撞,但公司一旦發展緩慢,就容易擠在一起了。大家可以想像下電子運動或者宇宙中的星球,ego小,格局大,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相反的是一個箱子內裝了很多膨脹的氣球。

「公司」這個詞的英文company,作為動詞,還有「陪伴」的意思。公司早期,我做過一個比喻,創業就像一段旅程,我們一起去看最美好的風景,不要在半途逗留徘徊,不走巧徑誤入歧途。我今天想再加半句話,希望能跟大家這一群既務實又浪漫的人,一起去看最好的風景。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一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一個視頻,一個小男孩在歡快地奔跑。我當時有種感覺,其實全力奔跑就是我們的浪漫,running together,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張一鳴用5個故事講述7歲的字節跳動:動不動就說「涼涼」是很勢利的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北京】 3 月 14 日報導字節跳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ByteDancer是一群怎麼樣的人?在字節跳動七周年慶上,張一鳴以一段重訪錦秋家園視頻開場,講述了該公司國際化、業務決策、技術研發和招聘用人等方面鮮為人知的故事,同時分享了創業以來字節跳動追求的目標和做事方法。
  • 張一鳴的App工廠:流水線作業,批量生產App | 獵雲網
    這家公司批量生產App能力如此之強,而且歷史成績顯示,核心產品成功的概率很大。歡迎來到張一鳴的App工廠。頭條繫到底有多少個App?聽到這個問題,一位字節跳動內部人士有些為難地笑了,「不知道,反正很多。」不止是他,在這裡工作的大多數都不清楚具體數字。剛剛過去的2018年,這家公司就推出3個全新App。
  • 「三張」掌控字節跳動 張一鳴要去哪裡?
    字節跳動,發生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人員變動。張利東和張楠晉升為字節跳動中國董事長和CEO,整體負責字節跳動中國業務的發展。至於張一鳴,他說自己從公司日常運營中脫身,聚焦於更大的挑戰。讓她從一個被收購字節跳動收購的創業公司負責人,成為IES部門(互娛部門)的總負責人,統管著抖音、火山小視頻、Faceu激萌等多個產品,掌管著字節跳動重要的文娛生態板塊。在本次調整中,張楠被委以重任,擔任字節跳動(中國)CEO,作為中國業務總負責人,全面協調公司中國業務的產品、運營、市場和內容合作,包括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搜索等業務和產品。
  • 誰在讓字節跳動?張一鳴領銜14大將,106位高管架構首次曝光
    字節跳動,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背後的母公司。僅去年一年,這家靠AI算法驅動的公司總部員工數量幾乎增加了一倍,達到了四萬人。其產品也已經傳播至海外,抖音國外版「Tik Tok」甚至被外媒稱為「病毒式」的短視頻app。張一鳴和它的字節跳動,是如何在短短幾年的時候大規模發展的?
  • 張一鳴首談「務實的浪漫」:把想像變成現實
    張一鳴如何評價字節跳動?關於字節跳動,外界曾有很多描述。3月12日,張一鳴在公司7周年慶典上首次提到,字節跳動是一家務實浪漫的公司。所謂務實浪漫,就是把想像變成現實,facereality and change it。體現在產品上,有同理心是務實,有想像力是浪漫。「同理心是地基,想像力是天空,中間是邏輯和工具。」A/B測試只是工具,測不出用戶需求,同理心才是重要的基礎。
  • 後起之秀張一鳴:創業不是童話故事,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
    這一次的轉變,使得張一鳴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改變。創業艱辛,一步一個腳印「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畢業後的張一鳴創業並不一帆風順,創業道路也是一波三折。2005年,張一鳴大學畢業。張一鳴自己也嗅到了商機,與自己的師兄弟共同創辦辦公軟體,但最終遺憾以失敗告終。2006年,張一鳴加入旅遊搜索網站「酷訊」,成為公司第一位工程師,負責酷訊的搜索研發。很快,年薪就從幾十萬到100萬。除了百萬年薪他還拿到了公司股權。張一鳴並沒有定格於此,他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儘量延遲滿足感。不久他離職了,並去到微軟學習大公司的管理方法。
  • 從今天張一鳴公開信,看字節跳動八周年組織升級
    兩人向張一鳴匯報。至於張一鳴本人,作為字節跳動CEO,他將領導公司全球戰略和發展,更專注於長期重大課題的探索和戰略思考,包括全球化企業管理研究,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教育等新業務方向。同時,張一鳴會花更多精力完善字節跳動全球管理團隊。
  • 字節跳動七周年,張一鳴談「務實的浪漫」:把想像變成現實
    張一鳴如何評價字節跳動?3 月 12 日,張一鳴在公司 7 周年慶典上首次提到,字節跳動是一家務實浪漫的公司。所謂務實浪漫,就是把想像變成現實,face reality and change it。體現在產品上,有同理心是務實,有想像力是浪漫。「同理心是地基,想像力是天空,中間是邏輯和工具。」A/B 測試只是工具,測不出用戶需求,同理心才是重要的基礎。
  • 為啥字節跳動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喜歡放貸?
    可能會有讀者疑惑,作為一家以短視頻與資訊類app起家的網際網路公司,字節跳動為什麼放著好好地主業不去經營,要來摻和網際網路金融,尤其是在民間口碑極差的「放貸」業務呢?其實這一切說來說去都是一個「錢」字鬧得。
  • 字節跳動中國CEO換帥,張一鳴:像做產品一樣做公司
    3月12日,字節跳動成立8周年,創始人張一鳴通過一封全員信正式宣布,任命張利東和張楠分別為字節跳動中國董事長和CEO,整體負責字節跳動中國業務。  張一鳴則作為字節跳動全球CEO,花更多精力在公司全球化發展,更專注長期重大課題與戰略思考。作為網際網路新一代領袖企業家,他創建的字節跳動——今日頭條的母公司——估值750億美金,是全球最大的「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非上市公司)。旗下抖音等產品也大火特火,從巨頭的圍剿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不過,若干年前,他也是普通人,並不被看好。
  • 字節跳動張一鳴宣布組織架構升級 8周年衝刺國際化
    兩人一同向張一鳴匯報。   張一鳴則宣布將作為字節跳動全球CEO花費更多精力在歐美和其他市場,與TikTok執行長朱駿一起完善全球管理團隊。   2013年,張楠創業做圖片社區App,後公司被字節跳動收購,張楠帶領團隊加入字節跳動,並負責公司的UGC業務。2016年,張楠從0到1推出了抖音、火山等產品。
  • 字節跳動七周年慶典上,張一鳴講了幾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外界對字節跳動有很多描述,說它是個過於理性的公司,張一鳴是一個過於理性的人。「我非常不認同。字節跳動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公司,而且是務實的浪漫。什麼是務實浪漫?就是把想像變成現實,face reality and change it。」
  • 張一鳴: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平庸!
    張一鳴37歲,創業8年,字節跳動估值高達到1400億美元,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公司。 張一鳴找來這個 HR ,對她說,「按照這個要求,陳林(前字節跳動CEO)、張楠(抖音CEO),我們公司一大批 PM,一個都進不來,連我自己都進不來。別說千萬 DAU 產品了,他們加入前,連百萬,甚至十萬 DAU 的產品也沒做過。」 在張一鳴看來,用條條框框去篩選候選人,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 字節跳動:教育2020,啟動的第一年
    文章來源於Edu指南,作者何沛寬 1 超級App工廠:高舉教育業務背後 成立於2012年3月的字節跳動,在業界有「App工廠」之稱,它的App矩陣包括:信息分發與推薦平臺「今日頭條」、短視頻平臺
  • 字節跳動架構調整:張利東張楠執掌中國區,張一鳴重心轉海外
    作為字節跳動CEO,張一鳴將領導公司全球戰略和發展,包括全球化企業管理研究,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教育等新業務方向。同時,張一鳴會花更多精力完善字節跳動全球管理團隊。 據字節跳動介紹,此次調整,旨在適應字節跳動全球業務的發展,加強中國業務的團隊建設,提升管理效率。 張利東和張楠是字節跳動公司內部成長起來的管理者。
  • 抖音創始人是誰 北京字節跳動公司創始人兼CEO
    抖音創始人張一鳴資料介紹:張一鳴,男,1983年出生於福建龍巖 ,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該公司推出了基於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今日頭條」和內涵段子、火山小視頻、抖音、悟空問答等產品。
  • 字節跳動瘋狂挖人,平均年薪30萬,揭秘字節跳動招人原則、薪資、人才發展
    2020年,公司全球員工將達到10萬人。從2012到2020,短短八年,張一鳴打造的字節跳動,在巨頭圍剿下,成為與BAT並駕齊驅的頭部網際網路公司。2019年字節營收增長至1400億。2019 年,字節跳動與騰訊和阿里巴巴組成新的「BAT」人才庫,技術人才對於字節跳動的熱愛在所有公司中處於絕對的優勢,字節跳動成為了網際網路人才跳槽「首選」。
  • 字節跳動宣布組織升級:張楠、張利東執掌中國區業務 張一鳴聚焦...
    兩人向張一鳴匯報。作為字節跳動CEO,張一鳴將領導公司全球戰略和發展,更專注於長期重大課題的探索和戰略思考,包括全球化企業管理研究,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教育等新業務方向。同時,張一鳴將花更多精力完善字節跳動全球管理團隊。
  • 字節跳動除了多閃還有它,張一鳴正進軍教育領域
    字節跳動除了多閃還有它,張一鳴正進軍教育領域2019年的年初,三款社交軟體齊發圍攻微信,這也能稱得上是行業裡的一項壯舉了,畢竟對手是坐擁10億用戶的網絡社交老大微信,而且沒點本事,也不敢輕易與騰訊搶市場。
  • 字節跳動怎麼都十萬人了?
    馬化騰 2012 年曾致信全員,提醒克服大企業病、重塑小公司精神,當時他治下不過 2 萬人。賈伯斯去世前將蘋果稱為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創業公司,市值全球第一,不到 5 萬員工。其它公司往往二三十年才能達到的規模,字節跳動壓縮到了八年。伴隨企業快速擴張而來的問題,也會出現。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字節跳動將因此按下暫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