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e Conservation Pilot」海洋保育領航者學員招募中

2021-02-18 iSeahorse

Marine Conservation Pilot 

第一期學員正在招募中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培訓計劃簡介


1.     培訓目的

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科學精神、實幹能力和公益情懷的海洋保育NGO人才,搭建長期學習、交流與合作平臺。

2.     活動概要 

本項目面向全國沿海地區的海洋保育NGO及在校學生招募20名學員,參加為期4天,以「海洋保育的宣傳教育」、「海洋瀕危動物保育的工作方法」和「海洋保育基金的申請」為主題的免費培訓和實踐活動。我們會為完成培訓並通過考核的學員搭建長期學習、交流和合作的平臺,獲得優質的學習資源,並指導他們申請國內及國際海洋保育基金,用來資助他們開展當地的海洋保育宣傳和海洋瀕危動物的科學調查等公益活動。另外,我們將對培訓成績優異的學員給予一定的項目啟動資金,作為獎勵。

3.     培訓內容

1)海洋保育宣傳教育:授課內容包括基本的ppt製作和演講技巧、海洋環境與瀕危動物保育的專業知識、針對不同場景與對象的宣傳方式等。實踐內容包括模擬情景下學員的宣講訓練,以及老師帶領學員到當地漁村、漁港或學校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2)海洋瀕危動物保育的工作方法:授課內容涵蓋國內典型海洋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現狀和面臨的挑戰、開展相關社會調查的方法、數據統計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等。實踐部分將針對當地海洋瀕危動物保護問題,由老師帶隊指導學員在當地的漁村或漁港開展走訪調查。

3)海洋保育基金的申請:該部分主要以授課的形式,介紹國內及國外相關保育基金和申請方法與技巧。實踐部分由老師指導學員根據自身保育工作的需求,針對國內或國際的某個海洋保育基金,起草一份項目申請書。

4.     學員結業考核方式

將採用人性化的考核方式,擬定考核的內容包括課堂表現、結業考試和實踐表現三方面。學員最終成績將以以上三項考核的平均分來計。成績合格者將可獲得結業證書和紀念品一份。成績排名前五的學員,還會獲得1000元項目啟動資金,資助他們開展海洋保護行動。

5.     培訓時間與地點

計劃於2017年1月1號至15號之間開展,根據學員時間具體安排培訓日程。可能會選擇三個不同的城市分別進行。具體培訓時間和地點需等到12月30號大家報名的統計結果出來後才能確定,我們會第一時間在iSeahorse中發布相關信息。

6.     注意事項

1)報名材料要求:個人簡歷的字數控制在800字以內,個人陳述的篇幅控制在2000字以內。請在個人陳述中寫明自己適合參加本次培訓的原因,可以參加培訓的時間(包括日期和具體時間表,不得晚於2017年1月20號),和個人對於當地適合開展的海洋保護活動的構想。請將報名材料發送至543649801@qq.com,截止於2016年12月28號

2)培訓費用:本次培訓屬公益試點項目,對計劃內招收的20名學員不收取培訓費,而且還會負責這些學員的夥食和來往的交通費。住宿費用目前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後續可能會依據資金使用情況作調整。

3)旁聽學員:雖然本期培訓僅計劃招生20名學員,但是如果報名人數較多,我們會從中挑選一部分人作為旁聽學員,我們會免費提供學習材料,但其所有開支需自付。


7.   特邀講師

本期活動獲得了6位國內外各領域內的專業人士的鼎力支持,他們將以「特邀講師」的身份參與授課。我們會根據這些講師的日程表和學員報名情況來安排他們講授的地點和時間。這五位特邀講師的情況分別介紹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劉永龍,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寧夏人,七零後,復旦大學法律系畢業。因自小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革命理想的薰陶,以報效社會為人生任務。數番探索,自從政而學術,自學術而實業,自實業而公益,在志願者八年之後,於2008年辭去國企中層之職,成為一名全職公益人。2007年創立仁渡海洋,2013年全職擔任理事長,傾力探索中國海洋環保公益成長壯大之路。本期講授內容為海洋保育基金的申請方法和技巧。


蕭冰,廈門市愛護動物教育協會副會長,工商管理碩士MBA,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聘任的「鷺江講壇」報告人。義務從事動物保護、研究工作17年,榮獲2007年「中國動物保護與福利年度貢獻獎」,2011年「國際動物保護教育傑出貢獻獎」,2010年、2011年廈門市社科普及獎,2011年「感動廈門十大人物」候選人,2012年「全國海洋人物」候選人。編著有《愛護我們身邊的小動物》、《中小學動物保護》、《最後的小木屋》等科普書籍。組織、實施過數百個動物保護活動項目,親自救助急需幫助的流浪動物一百多隻,為近萬名師生開設過各種動物保護講座報告。本期講授內容為開展中小學生動物保護教育工作的經驗與方法。


陳默,環境科學碩士, 畢業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現為廣西科學院-廣西北部灣海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負責廣西的海洋科普教育工作。現從事海洋科普教育研究與實施,亞州海洋教育者學會(AMEA)委員會委員,主要負責中國大陸區域海洋教育的推廣與海洋教育者的招募工作。建立了中國大陸地區首個海洋科普教育體系,創立了廣西海洋科普網,廣西海洋科普微信公眾平臺,製作廣西海洋科普動畫。每年組織「欽州月亮灣國際清潔海灘」活動,策劃與主辦了「2016南寧萬象城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為廣西師範大學海洋教育協會創始人與指導教師,成立了廣西首個以海洋教育為主的學生社團。2014年起,在全區各地近30所中小學校進行了超過50場海洋科普教育課活動。本期講授內容為海洋保育科普教育的工作方法與經驗。


鄭銳強,Green Peace (綠色和平) 森林與海洋項目主任。2016年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白海豚的行為生態學。先後參與了交通部和科技部資助的中華白海豚保育研究項目,以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OPCF)、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SGP – UNDP)的公眾教育及科研項目,具有多年的海洋保育宣傳教育和科研調查實踐經驗。本期講授內容為海洋保育宣傳教育工作經驗,以及中華白海豚野外個體識別與調查方法。


吳海萍,副教授,現就職於廣西北部灣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重點實驗室,主講的課程有海洋管理、環境管理和生態毒理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瀕危動物及環境保護。201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水生生物學理學博士學位。2011年5-9月赴義大利國際環境監測中心參加地中海國際海洋鯨類聯合考察項目。在2012-2016年間,主持完成了四項廣西省中華白海豚的種群生態調查與保護研究項目。其帶領的研究團隊先後參加過2015年和廣西水產畜牧局聯合主辦的海洋瀕危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2015年欽州市中學生走進高校科學體驗活動(並做主題報告),以及2016年欽州市中華白海豚保護漁民培訓活動(並做了主題報告)。本期講授內容將以中華白海豚為案例,介紹有關海洋保護宣傳教育和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的方法。


Laurence McCook,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教授,澳大利亞科學委員會珊瑚礁研究傑出人才中心(ARC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珊瑚礁及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研究、生態管理和科普宣傳工作,擁有30多年的科學工作經驗,且多次到訪中國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目前正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做國際客座教授。本期講授內容為珊瑚保育與生態系統管理。

8.    培訓班組織者及主講人

張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博士研究生。2013年開始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海洋與漁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Oceans and Fisheries)攻讀動物學博士學位,師從加拿大海洋動物保護學科首席科學家及海馬保育實驗室(Project Seahorse)創始人Dr. Amanda Vincent,研究方向為海洋珍稀瀕危動物的保育與生態學。自2015年以來,採用科學訪談的方法,開展了國內海馬野生種群分布的調查和保育研究,足跡遍布沿海34座城市,首次系統地梳理和分析了我國海馬的資源分布與保育問題。先後與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和福建省環保協會等多家國內NGO組織在海馬及海洋保育知識的民間普及教育方面開展過交流與合作。具有豐富的海洋保育社會實踐經驗。本期將向學員講授所有課程內容,並帶領學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9.   顧問團隊



1)海馬保育實驗室(Project Seahorse):成立於1996年,發起人為加拿大海洋保護學科首席科學家Dr. Amanda Vincent(見上圖)和英國倫敦動物學會 (Zoology Society of London) 海洋生物學家Dr. Heather Koldewey。目前實驗室共有13位核心成員。實驗室創建宗旨為:開展以海馬及海龍科其他物種的生物學、生態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領域的涉及海洋保護的研究,積極參與和幫助世界各地的海洋珍稀和瀕危動物的保護工作,以促進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二十年來,本實驗室科研成果豐碩,共計在Nature, Science, Conservation Biology, Fish andFisheries 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布了研究論文300多篇,已經成為全球海洋保育研究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機構之一,先後獲得由英國女王頒發的皇家地理學會懷特利動物保育獎章在內的9項國際表彰和獎項。在促進全球海洋瀕危動物保育工作方面也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主要成果如下:

(1)  倡議並促成了華盛頓公約(CITES)將海馬列為附錄II中限制貿易的保護對象,並作為該公約的海龍科專家組成員,積極參與全球各項海洋瀕危動物的保育決策(2002年至今);

(2)  幫助菲律賓保和省(Bohol)建立了36個以海馬為主要保護對象,以珊瑚、紅樹林和海草為保護棲息地的自然保護區,並指導當地社區科學管理這些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和基礎設施建設(1996年至今);

(3)  促成澳大利亞政府對海龍科魚類的捕撈進行嚴格管理(1998年);(4)  促成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對所有海龍科魚類進行保護(2004年);(5)  幫助香港中藥商會建立了海馬進口個體尺寸標準,以減少對幼年海馬群體的威脅(2002年)。

(6)  創建了全球海馬保育研究和知識普及的民間科學發展與信息交流的網絡平臺iSeahorse.org。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經吸納了441位民間環保人士和組織,通過他們的參與,我們已經掌握了38種海馬的全球地理分布和棲息地環境狀況資料,積累了2044個觀測點的數據(2013年至今)。


2)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Blue Ribbon, 簡稱藍絲帶協會):於2007 年6月1日在三亞註冊成立,是以海洋保護為主旨的中國民間公益社會團體,致力於海洋保護宣傳教育、海洋垃圾清理、海洋生態資源保護、建設中國民間海洋保護網絡等工作,促進中國海洋保護事業。既是海洋環境保護者的民間活動平臺,又是聯繫海洋環境保護者的橋梁和紐帶。其願景是:組成全球海洋保護大聯盟。使命是:團結一切力量,保護美麗海洋。口號是: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10.   合作夥伴


歡迎大家報名參與!

由於名額和時間有限,請抓緊時間投遞報名材料!

關注我們的iSeahorse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來學學有關「動物保育」的單詞
    跟「動保」相關的單詞詞組conservation我們常常聽到的「保育」就是這個單詞,conservation指的是自然資源、動植物與歷史建築的保育。常見的搭配詞有 wildlife conservation「野生動物保育」以及 conservation area「保育區」。
  • 「保育珊瑚、愛護海洋」 深圳大鵬半島2020珊瑚調查啟動
    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大鵬半島2020珊瑚調查在深圳大鵬新區啟動。啟動珊瑚調查活動,對於更好地認識海洋,做出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 【6·8】聯合國秘書長世界海洋日致辭
    當我們努力結束這場大流行病並更好地重建之時,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擺正我們與自然界的關係,包括與世界海洋的關係。我們靠海洋獲取食物,謀求生計,開展運輸,進行貿易。We rely on the oceans for food, livelihoods, transport, and trade. 而且,海洋作為地球之肺和最大碳匯,在調節全球氣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翻譯:古特雷斯2020年世界海洋日致辭
    而且,海洋作為地球之肺和最大碳匯,在調節全球氣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The oceans are becoming more acidic, putting marine biodiversity and essential food chains in jeopardy.海洋酸化在加劇,致使海洋生物多樣性和基本食物鏈面臨威脅。
  • 臺灣2種海魚快被吃光 首將海洋魚類列保育動物
    臺灣首度將海洋魚類列為保育類動物。臺當局「農委會林務局」昨預告,將分布於墾丁、綠島、蘭嶼海域、各剩不到30尾的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列入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未來違法捕撈、釣獵者,最高可處150萬元(新臺幣,下同)罰鍰。  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海洋魚類多達2000到3000種,臺灣卻沒有把任何1種海洋魚類列入保育。
  • 英語新聞|Riding wave of potential in marine economy
    東亞海洋合作平臺發力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高地including industrial projects, capital, professionals and technologies, in a bid to inject vigor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economy.
  • DIGIX TALK白小刺:海洋保育是一種公民責任的回歸
    海洋面積大約佔地球總面積的71%,是地球氣候的調節器,也是地球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但是近些年,海洋退化問題日益突出,海洋生態被破壞的新聞也頻頻出現,諸如「一隻僅手掌大小的烏龜,總共吃了104塊塑料」、「一口海水中有四百多顆塑料微粒」,令人觸目驚心,保護海洋生態迫在眉睫。
  • DIGIXTALK白小刺:海洋保育是一種公民責任的回歸
    海洋面積大約佔地球總面積的71%,是地球氣候的調節器,也是地球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但是近些年,海洋退化問題日益突出,海洋生態被破壞的新聞也頻頻出現,諸如「一隻僅手掌大小的烏龜,總共吃了104塊塑料」、「一口海水中有四百多顆塑料微粒」,令人觸目驚心,保護海洋生態迫在眉睫。
  • 學生說 | I would close the aquarium and set marine animals free
    如果有一我成為了這個水族館的經理,我會選擇關閉水族館,將動物放生海洋。Firstly, keeping the marine mammals in the aquarium is harmful to their mental health. Animals are like humans. They have feelings and want freedom.
  • 培訓招募|婆羅洲熱帶生態培訓
    ,當地人與野生動物的相處也很融洽,有許多分布在雨林周邊的保育中心,可以很方便地觀察、了解這些熱帶生物。在雨林中徒步馬來熊保育中心 Bornean Sun Bear Conservation Centre
  • conservation什麼意思
    conservation什麼意思con,包含兩個或以上的事物,更多例子還有:conduct, concurrent, confront, etc.conservation,養護、保護、保全,尤其指保護動植物等以使其不被人類活動破壞。
  • 領航者系列200米防水錶盡顯經典運動風情
    現在提起潛水錶,大家腦中肯定浮現的都是「勞力士綠水鬼」,機械外齒輪加金屬質感的機身,讓人立馬腦中就有畫面。而且,很多時尚人士都會有一款鍾情的潛水錶,像是黃子韜就有一款改裝過的格林尼治型Ⅱ系列。這說明潛水錶即使是作為瑞士國際標準(NIHS)規定出用來控制潛水時間的一款安全設備,它的顏值也可以很「驚豔」。
  • 來自「大海」的問候——Aquamarine
    早春的三月,空氣中仍餘有一點點寒意,但春天已帶著些許的溫度走來,明媚的陽光與柔美的繁花一起,漾開了人們的臉上的一絲笑意。《西部世界》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些人選擇看到這個世界上的醜惡,那些無秩序的混亂。我選擇看到美好。」
  • 時代顧邦教育「高分上岸學員伴學計劃」招募中
    1、高分上岸學員「伴學計劃」是什麼?該計劃專為時代歷屆高分上岸學員而開設,是由時代顧邦教育發起的人才招募項目—「夢想合伙人計劃」的子項目;我們正在尋找曾通過學習時代課程成功備考上岸的學長學姐,在這裡,大家交流上岸經驗、高分備考心得,展示更優秀的自己;
  • 招募·峇里島海龜+文化 | 左手梯田右手海洋,探索小眾秘境,開啟海龜保育之旅
    峇里島常被稱為「左手梯田、右手海洋」,除卻島嶼外圍壯觀的海岸風光,梯田也是峇里島明信片和攝影作品中最常出現的景致。梯田主要集中在德格拉朗一帶,位於烏布以北,去聖泉寺的公路邊,在這裡你會發現很多明信片和攝影作品上熟悉的場景。
  • 小小萌樹少兒法語 文化課「室內樂團」學員招募中
    兩大法國教育文化品牌Prelude+ 小小萌樹少兒法語 2020全面煥新新季文化課程【室內樂團】學員招募中——————————Prélude X 小小萌樹 聯手奉獻法語全齡生態2020 A/W 新季文化課 開啟招募線下大促,全年唯一官網:https://www.preludefr.com/
  • 招募·海南|「海洋之子」陳學冬喊你一起來當「海洋環衛工」!
    被丟棄到海洋的垃圾不會消失,而是會被打碎分解成直徑很小的顆粒,通過食物鏈、生態循環等各種方式,再次悄然回到我們的生活中。保護海洋環境不是少部分人的工作,而是全體人類的責任,正如陳學冬在節目中說的那樣:「我每年潛水,每年看著海裡的生物越來越少,珊瑚死亡越來越多的時候,我自己就會有一根筋跳出來,我要用我自己的力量去保護這個我熱愛的地方
  • Cash for water conservation
    Cash for water con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