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深耕產教融合,培育數位化創新人才

2020-09-05 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

依託數位化轉型,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產教融合成為提高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模式。成立於2010年的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慧科」)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理念,專注高等教育和新職業教育十年,探索和踐行產教融合創新模式,累計助力培養了近千萬名高端創新人才,以人才賦能支持中國產業升級。

產教融合,適應時代發展新形勢

新興科技日新月異,產教融合成為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促進就業的穩定器和人才紅利的催化器。在慧科看來,通過校企聯合、學科融合、實戰教學、專業師資打造等方式,人才培養可緊密契合產業發展態勢。

行業名企是校企合作中的稀缺資源,產業師資、案例需要加強共創共享。慧科利用自身在產教融合上的整合、研發與運營等核心能力,將產業界技術資源轉化為符合教育規律的知識體系,最大程度地共享和優化配置產學資源。以大數據專業為例,阿里雲等作為新技術前沿領域的頭部企業,集中了大數據、雲計算產業的優勢資源。慧科把這些資源研發為教育解決方案並帶給高校,同時,幫助高校建設還原企業開發環境的實驗平臺,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鍛鍊工程實踐能力。

目前,慧科自主研發並完成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雲計算、商業數據分析、新媒體與數字營銷、產品設計等20餘個專業體系建設,與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等300多家行業領軍企業深度合作,與全國近2000所高等院校開展了產業學院共建、專業共建、實驗室共建、實習實訓、在線教育、創新創業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十年累計有超過500萬大學生使用了慧科提供的教學服務。

在新職業教育領域,慧科旗下數位化人才在線教育平臺——開課吧整合全球知名IT和網際網路企業一線專家及實戰項目,面向廣大數位化專業和應用人才,提供Java、Web前端、數據分析、Python、人工智慧、產品、運營、智能物聯等熱門學科的體系化在線實戰賦能和進階課程,滿足不同行業用戶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並提供完善的人才服務,幫助用戶實現職業提升、專業進階和可持續成長。強大的師資和教研、技術團隊是教學水平、課程研發的可靠保障。開課吧導師、助教、教研和技術研發團隊由800多名全職和超過3000名兼職的各學科領域專業人才組成,大部分來自一線網際網路企業和知名高校,並擔任高階職位。開課吧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滴滴、微軟等全球知名的IT和網際網路企業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致力培養產業在數位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過程中需要的技術開發、應用和管理等高端人才。

模式創新,打造實戰教育新路徑

實用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戰」的磨鍊。基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點,慧科開創新型工學結合模式,將學校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將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由具有豐富產業背景的師傅帶領學校學生按照企業的交付流程和標準進行項目開發,最終由企業方完成項目驗收,學生也將獲得相應的收入。這種模式將學習、工作合二為一,在實際工作和項目中幫助學生快速地把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同時,在師徒制中,學生們將直面產業大咖,獲得寶貴的技能和項目經驗。

目前,慧科已經把京東、中科院、一汽重卡等企業項目引入高校課堂,學生們完成並交付了包括AI 上海科技大學數字孿生3D模型等在內的多個產業項目。

企業創新訓練營是慧科首創的一種教學新範式。慧科結合產業實際需求,聯合行業領軍企業構建實例分析、實境訓練、實戰檢驗的「三實」模式,培養學生解決行業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營特別引進EMO(運營體驗管理師)角色,全程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和狀態,通過設置多層次、多模式、全方位的評比,強化學習過程中的峰值體驗。

目前,慧科已經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濮陽職業技術學院等舉辦了300餘場訓練營,參與學生達1.8萬人。

技術賦能,助力教學模式新突破

當前,教育內容供給不斷更新迭代。面向高校學生,慧科旗下專為學習者打造的綜合能力提升在線學習雲平臺——高校邦,累計開發了超過4100門在線課程,還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管理等新技術實現互動式、個性化、適應性學習。通過技術防線構築防作弊、防刷課壁壘;從視頻學習、測驗、作業、討論等不同角度設置豐富的考評系統;在學習管理方面,通過大數據洞察和分析教學、學習數據,形成學習行為的精準畫像。針對傳統線上學習缺乏場景感知、實戰技能訓練不足的問題,慧科基於可編輯的雙向代碼互動輕視頻技術開發實境編程教學產品,讓學生可以在具有雙向互動特性的「輕視頻」上進行二次編輯代碼,實現即學即練。

基于慧科實戰模型創新人才培養經驗,開課吧通過直播、錄播視頻、AI互動劇本、探索式多屏學習平臺、在線編程實驗室、場景互動課件、綜合測試等不同的教學形態,打造具備完整課程品類和完備知識體系的系統化前沿實戰進階課程。互動劇本是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人機互動的形式,結合用戶畫像和知識圖譜模擬對話情景,再把知識點用圖文、在線編程、測評等方式與用戶進行劇情式訓練,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不枯燥。探索式多屏學習互動平臺注重實際案例訓練,支持圖文、視頻等類型的案例講解,支持在線編程練習、虛擬實驗室等實際演練和操作的場景,讓學員的每一次練習都有場景、有互動、有反饋。

此外,為了有效支持混合式教學,開課吧和高校邦在PBL(項目式教學)模式中,給學員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學員可以通過錄播課程、線上實驗平臺、人工智慧助手和教師輔助的模式進行自主學習,並以測試、實驗為輔助,驗證學習成果,滿足學員個性化教學服務的需求,提升用戶體驗。

構建生態,激發協同發展新力量

慧科積極匯聚教育資源,在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產教融合良好生態等方面建言獻策,提供切實有力的智力支持。連續4年承辦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作為中國教育創新校企聯盟主要成員,積極協辦教育部「網際網路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並通過聯合全國各地的知名院校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以及行業領軍企業發起成立各類聯盟組織,啟動人才培養計劃,推動政產學研密切合作,推進教育資源共享,構建協同創新模式。

同時,慧科持續關注並支持教育扶貧等相關公益事業。十年來,慧科發揮企業資源優勢,通過資金、設備、技術系統捐助,以及獎學金、助學金等形式幫助和扶持高校、教師及貧困學生,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貢獻力量。2019年,慧科加入「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並選擇位於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的打漁陳鎮中心小學作為試點,開展校園管理、營養餐飲等軟、硬體方面的改造提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慧科推出「停課不停學,慧科在行動」系列舉措,免費開放課程和教學資源助力高校、老師和學生在疫情期間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2020年,慧科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標誌著慧科公益向可持續的教育扶貧、知識扶貧、產業扶貧換擋升級。

「讓每個人都能公平和便利地獲取優質教育服務,實現可持續職業成長。」這是慧科的企業使命。十年走來,慧科弦歌不輟,步履愈堅。下一個十年,慧科仍將著眼未來,緊跟時代技術發展大勢,深耕高等教育和新職業教育,在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以衝鋒者的姿態披荊斬棘,行穩致遠。

數據來源: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6日 08 版)

相關焦點

  • 上地這家深耕產教融合的企業被人民日報報導啦
    專注高等教育和新職業教育10年的慧科教育是怎樣一家企業我們一起來了解依託數位化轉型,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產教融合成為提高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模式。成立於2010年的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慧科」)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理念,專注高等教育和新職業教育十年,探索和踐行產教融合創新模式,累計助力培養了近千萬名高端創新人才,以人才賦能支持中國產業升級。產教融合,適應時代發展新形勢新興科技日新月異,產教融合成為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促進就業的穩定器和人才紅利的催化器。
  • 慧科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正式發布,聚焦數位化人才
    12月21日,以「Digitalent數位化人才」為主題的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發布會在慧科集團總部舉行。
  • 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發布,聚焦數位化人才
    藍鯨教育12月22日訊 昨日,以「Digitalent數位化人才」為主題的慧科研究院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發布會在慧科集團總部舉行。慧科集團合伙人、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博士基於對未來2-3年教育行業發展趨勢的洞察,從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視角,與到場的專家學者、高校老師、媒體等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 「學中做,做中學」 慧科PBL教學法 深入產教融合助力高校人才培養
    同時,隨著「新基建」的加速,產業的轉型升級對人才結構提出了新的需求,產教融合也從助力解決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不平衡,開始向促進高質量、創新性人才培養與新興產業人才需求深度融合的的新階段。
  • 新技術人才需求暴漲,產教融合是實時3D發展的關鍵一步
    打破校企的理論和實踐鴻溝,產教融合是實時3D發展的關鍵產教融合無疑是推動實時3D技術人才和相關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與多數前沿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一樣,目前,企業的用人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存在較大鴻溝。一方面,產教融合將幫助高校聚焦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學校就將理論與產業實踐做深度融合,培養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產教融合可以讓企業直接依照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標準精準施測,比如專業的企業教學團隊把前沿技術轉化為體系化課程和項目實踐,幫助高校學生快速了解產業進展,提升技術競爭力。
  • 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落戶深職院
    來源:讀特9月8日,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深職院-華為5G基地」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揭牌成立。深職院與華為的合作是全國產教融合的典範,成效顯著。希望深職院借深圳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東風,依託深職院-華為5G基地,發揚職業教育的優勢,為深圳5G網絡建設、5G技術應用,培養更多的ICT技術技能人才。華為GTS培訓服務部技術培訓部部長周進軍表示,人才是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面向未來培養引領經濟社會創新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產教融合發展正當其時。
  •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案例 | 西安交通大學軟體學院&慧科集團: 產教融合共建「移動雲計算」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
    慧科集團創立於2010年8月,是中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領軍企業,專注於通過產學合作,利用創新教育理念和技術進行人才培養。目前已自主研發並完成前沿科技、新商科、創新創業等領域的十餘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新一代信息技術交叉產業專業體系建設,打通了從教育入口到出口的可持續發展鏈條,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構建出慧科集團特有的OMO教育生態系統,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獨角獸。
  • 慧科推出「慧科職教」品牌 構建新職業教育全產業鏈
    嶽喜偉提到,當前產業升級進入關鍵階段,受體制機制等因素影響,人才培養與產業人才需求在結構、質量和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人才培養的周期相對滯後,人才供給的結構性矛盾突出。近年來,國務院和有關部委多次發文鼓勵職業教育改革,政策文件紛紛出臺,職業教育被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個人、家庭和企業同樣開始注重職業教育投入。
  • 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落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籤約儀式在留仙洞校區明德樓109會議室舉行9月8日,在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工信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浙江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深職院與華為的合作是全國產教融合的典範,成效顯著。希望深職院借深圳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東風,依託深職院-華為5G基地,發揚職業教育的優勢,為深圳5G網絡建設、5G技術應用,培養更多的ICT技術技能人才。周進軍表示,當前我國5G建設進程提速,人才是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
  • 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落戶深職院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鮑文娟 通訊員黃冠蘭)昨日,在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工信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浙江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以下簡稱「深職院-華為5G基地」)在深職院留仙洞校區揭牌成立。
  •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產教交互式融合 推動產業智能化
    被公司授予股權激勵的核心人員與企業骨幹中,有近百名技能人才。二、產教融合,推動構建更深更廣的校企聯盟湖南省工業職業教育資源豐富,在校生規模和質量均在全國名列前茅,為工業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職業院校不僅在辦學規模和質量上大幅提升,辦學理念也快速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以學生為本,將他們培養成才成為共識。
  • 歐姆龍深耕校企合作 培育製造業高質量技術人才
    歐姆龍深耕校企合作 培育製造業高質量技術人才歐姆龍與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培養製造業一線技術人才的項目上合作已長達11年之久。工信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傅建奇曾表示,當前我國製造業人才隊伍在總量和結構上都難以適應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高素質人才佔比明顯偏低。我國將大力推進以工業機器人應用為代表的先進位造技能人才培養,適應先進位造業發展要求。歐姆龍憑藉前瞻性視野在早期就把握到這一社會課題,並於2010年開啟了與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校企合作,在陝工院設立了「歐姆龍班」,致力於培育更多製造業一線高質量技術人才。
  • 機器人產教融合技能提升培訓開始了
    為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工業機器人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天雲聚合智能製造共享創新中心,聯合南陽市一通防爆電氣有限公司、南陽石油二機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產教融合合作,以電工電氣,工業物聯網,工業機器,智能產線等為知識系統,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 清華大學: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研究生培養
    「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鼓勵行業產業、培養單位探索建立產教融合育人聯盟」「將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成效納入評估指標體系」……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之後發布的相關文件對「產教融合」的意義和途徑做了一系列闡述和說明。如何使學校和企業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 教育部為鼓勵產學合作擬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
    教育部為鼓勵產學合作,研擬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簡稱創新條例)經行政院會通過,今天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議。此法開放國立大學以一校設一獨立學院為原則,學院要是半導體等國家重點領域。
  • 2020數字經濟產教融合研討會在京召開
    11月3日上午,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指導,北京國育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萬學教育科技集團、學碩世紀(青島)創新技術服務平臺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學碩創新工作站-數字經濟專業站項目發布會暨數字經濟產教融合研討會」在京召開。
  • 武漢科技大學:深化科教產教融合 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
    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指出,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研究生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著力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
  • 慧科集團成立十周年感恩回饋 · 高校萬名教師培訓現已開啟
    作為產教融合的堅定踐行者,慧科通過產學合作 , 以創新教育理念和前沿技術培養新經濟下的新人才,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以人才賦能支持中國產業升級。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同時,由於在推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貢獻,慧科集團榮獲「2016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合作夥伴獎」和本次會議唯一的教育部「2016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優秀協作獎」。
  • 「深度產教融合 體制機制創新」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吳愛華在產...
    新邁爾正是一家職業教育領域產教融合型領軍企業,致力於將戰略新興產業領先的前沿科技轉化為教育產品,通過高品質的教育進行信息化產業人才培養,以服務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科技企業為深入貫徹執行十九大「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精神,貫徹國家「網際網路+」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校企深度融合辦學的優勢和企業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加強學校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有效銜接
  • 應用型人才缺2000萬!重慶工程學院產教深度融合"訂單式"培養受捧
    學校大門學校教學樓 多元化深度產教融合共促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格局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己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工程學院始終堅持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定位,秉承「理論基礎好、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定位,一直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深化「通專行·1+3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