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修」這個詞在做文字工作的編輯眼裡,是一個專業名詞,是「給予作者一些修改建議,把文章退回去,建議作者按要求修改,從而提高文章質量的一種方法」。對於基督徒而言,「退修」有著另外一層含義,即「被世俗環境攪擾,靈性生命出現枯竭、處在軟弱中的基督徒,退到一個適宜的環境進行靈修,從而修復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以期能使靈命甦醒,重新以飽滿的狀態回到服侍當中」的方法。
最近,我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異樣,面色枯槁,沒有食慾,記憶力衰退,尿液發黃伴有腥臭。我自己沒當回事,但母親無意當中得知之後,一直勸我注意身體,說這是一種身體的報警。對於母親的勸說,我並沒有當回事,繼續按著自己的節奏,晚睡早起。
突然有一天,我的腦袋一陣陣疼痛,出現明顯的耳鳴,身體似乎在往下墜。在這種情況下,我趕緊回到宿舍睡了整整一個下午。醒來後,覺得身體有明顯的好轉。
現在的教會,特別是城市教會,除了正常的牧養工作,還有許多諸如檔案、公眾號、教會刊物、各種手續辦理等等附加侍工。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單位,會有明顯的分工和充足的辦事人員,但在教會卻不一定是這樣。
傳道人往往被默認為是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的。於是,除了講道之外,還會被安排許多其它事情,這讓本來牧養壓力就大的傳道人變得更加忙碌。
老一輩傳道人經常用自己的侍奉經歷來勸勉年輕的同工,告訴他們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在教會裡什麼事情都要做,從來不喊苦不喊累。
對於前輩的付出,作為新一代應該敬重和學習。但我卻認為,敬重和學習的應當是他們侍奉的精神,而不是和他們一樣事必躬親。因為時代變遷,教會中信徒的數量和需求都提高了,作為新時代的傳道人,應該求聖靈引導我們,在牧養的工作上更加進深;並且,想要提高牧養的質量,除了聖靈的工作外,我們也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如果還像以前一樣凡事都要參與,那麼傳道人也會容易疲勞至極,身體不能負荷。
《使徒行傳》6章1至7節記載,因為門徒增多,十二使徒不得不挑選執事來管理飯食。可以看出,之前因為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使徒們一邊傳道一邊管理飯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合宜的地方。但當門徒增多到一定的數量時,無論是傳道的侍工還是管理飯食的侍工都增加了,使徒們意識到,如果繼續牧養、後勤同時都做,他們將無法應對。於是,便有了挑選執事的會議。這不是在逃避侍工,而是為了更好的服侍。
今天,有的教會人數已經達到上千人,負責人又喜歡趕時髦,不斷開展新的侍工,專職傳道卻只有三四個,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像老一輩,任何事情都要插手、任何場合都要出現,那麼這三四個傳道人要掰成8個、甚至16個來用才行,這樣,可能他們身體出現和我一樣的狀況,也在情理當中了。
當然,也有明智的教會領袖鼓勵傳道人站好講臺,其他侍工量力而行就可以了。這樣做,無疑對傳道人和信徒都是有益無害的,傳道人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預備講章,這是對講臺的尊重,是對信徒的負責,也是對上帝的敬畏。
同時,傳道人也會有足夠的自我調整和休息的時間,像耶穌一樣離開眾人、獨自靈修,這樣的退修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向教會領袖和信徒們呼籲:多給傳道人一點退修時間吧!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