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幹又冷。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頭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乾冷的空氣中。——林海音《冬陽·童年·駱駝隊》
我們小的時候都想像過這樣的場景吧,排成一長串的駱駝隊,領頭的駱駝戴著鈴鐺,高大的身體上有兩個高高聳起的小山峰,兩個小山峰中間搭著兩個大口袋。
在沙漠中,這樣的場景是真實存在的。駱駝是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仰賴駱駝穿過乾旱的沙漠,運送貨物。
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裡反芻出來的食物嗎?——林海音《冬陽·童年·駱駝隊》
林海音筆下的駱駝,大概是我們對沙漠中的駱駝有的最早的比較全的概念。軟軟的腳掌,三天三夜不喝一口水,咀嚼反芻食物。
我們對駱駝的印象也更多的是它們在沙漠中行走,能忍受高度的饑渴、高溫、乾旱。能夠載著人們和貨物穿越沙漠,而不會在茫茫沙海中迷失還有方向。
事實上駱駝在沙漠中的能力遠不止這些,它們的身體結構就仿佛為沙漠而生。為什麼駱駝能在沙漠這樣乾旱、缺水、風沙大、晝夜溫差大、食物短缺的惡劣環境下生存?它們的身體有什麼特徵?它們身上的「小山峰」駝峰又有什麼作用?駱駝還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了解了這些,你一定會驚訝,駱駝的存在可真是「沙漠中的黃金」。
駱駝在沙漠中有哪些驚人的表現
我們很關心的駱駝耐饑渴的問題,是不是真的能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趕路?這裡有一個現實案例:
1954年,巴基斯坦探險家莫諾德教授,騎單峰駝穿越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無水區,歷時21天,行進944公裡。這一期間駱駝未曾飲水,仍正常活著。
然而經過實驗表明,駱駝在斷絕飲食的情況下,可存活70天之久!
1981年,烏蘭察布盟家畜改良站陳忠等人,用6峰駱駝分成三組進行實驗。第一組斷食斷水,分別存活56天和70天;第二組斷水給食,分別存活72天和85天;第三組斷食給水,分別存活89天和131天。
經過多次實驗發現,在高度饑渴狀態33天內,只要給駱駝足夠的水,駱駝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健康水平。
這個數據無疑是很驚人的,自然界中沒有哪個哺乳動物能像駱駝一樣經過33天斷絕水食還能將身體恢復正常。對於人來說,正常情況下身體缺水能存活的極限是7天,而在高溫乾旱的沙漠地區,這個極限被縮短到兩天。
駱駝能在沙漠中生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種耐饑渴能力。另外,駱駝能在20公裡外聞到水源的味道。
所以,它們可以在茫茫沙海中,可以分辨出哪裡是綠洲,以補充水分。駱駝泉的傳說就源於一峰白駱駝,在撒拉族的祖先離開故鄉一路向東尋找新的居住地時,一天夜晚遺失了他們僅有的一峰白駱駝。第二天找到白駱駝的時候發現它身邊正有一泓清泉,此時白駱駝化為白石守在清泉旁邊。撒拉族的祖先在此定居,並將這泓清泉起名駱駝泉。
傳說僅僅是傳說,可是駱駝在沙漠中對水源的敏感卻是事實。當地人都深諳:在沙漠中,只要跟著駱駝,就能找到水源。
而且在沙漠裡,駱駝還不會迷路。就像老馬識途一樣,駱駝方向感很強,還能提前預感到沙塵暴。方向感和預知能力在很多動物身上都存在,但是這在沙漠是很可貴的,沙塵暴在沙漠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但是有了駱駝就可以提前預知,提前躲藏,安全度過。
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沙漠中,缺水更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那為什麼駱駝能在沙漠中不吃不喝這麼長時間還能正常存活呢?是否真的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在駱駝的駝峰中儲存著足夠它們使用的水?
揭秘:駱駝耐饑渴,生存於沙漠的真正原因,並不只是因為駝峰
駝峰像小山峰一樣託在駱駝背上,人們對它的作用非常好奇。大多數人被問到駱駝把水儲藏在哪時,都會回答「駝峰」。
駱駝的身體結構與其它哺乳動物不同的地方就在於:駝峰、肉墊、皮毛、鼻子。
駝峰人們一直認為駱駝的駝峰就是用來儲存水的,它們依靠駝峰中的水,可以度過無水的沙漠,而不需要從外界尋找水源,我們來看駱駝胸腔前部橫斷面:
從駱駝的胸前前部橫斷圖中可以看出駝峰的截面,其中可以明顯地看到駝峰中的這部分組織稱為前鋒脂肪。雙峰駱駝的後峰截面圖也是一樣的,被稱為後峰脂肪。
其實駝峰的構成並不複雜,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李曉明和陳懷濤專門研究了雙峰駝的駝峰,發表了《雙峰駝駝峰的組織學觀察》。文章中表示,駝峰的構成只有三部分:外表的皮膚、周圍的結締組織及被膜、內部大量的脂肪組織。
也就是說,駝峰除了內外兩層皮,還有皮下存在的血管神經,裡邊的全是脂肪。
這個研究直接打翻了人們一直認為的駝峰是「儲水器」的觀念。實際上駝峰更像是「能量儲存站」,脂肪是動物體內重要的能源物質,1克脂肪氧化釋放的能量比1克糖或者蛋白質多一倍以上。
駱駝會在沙漠草木返青的季節大量進食,將食物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駝峰中。等到旱季來臨,這就是維持駱駝身體機能的重要能源,所以這才是駱駝耐飢的主要原因。
脂肪氧化會產生水,但是氧化需要氧氣的參與。有人認為脂肪氧化的水就是主要為駱駝身體提供的水,其實不然。在攝入氧氣的過程中,肺部失水與脂肪產生的水不相上下,所以起不到儲存水的作用。
「駝峰是駱駝的儲水器」這個觀點,是人們對駱駝最大的誤解。
肉墊駱駝的肉墊長在腳掌、膝蓋、前胸上。
腳掌寬大扁平,腳下有一塊又軟又厚的肉墊,這讓它們在沙漠中能夠行走平穩輕鬆,肉店的存在很好的阻隔滾燙的沙粒。在沙漠中,地面沙粒的溫度可高達70攝氏度。
在休息時,駱駝胸部和膝蓋的肉墊就起到作用。它們用前腿和後腿將表面的熱沙推向兩邊,然後趴下休息。這個時候肉墊不僅能隔熱,還可以將身體和地面抬離出一定的空隙。這樣不僅避免的滾燙的地面燙傷身體,還能散熱和通風。
皮毛駱駝身上的皮毛分兩層,外層皮毛較粗,內層是濃密的絨毛。厚實的皮毛有效的隔熱,同時也減少了水分的散失。有實驗表明,一隻毛厚不到1cm的駱駝每天每100kg體重平均失水3L,而毛長3~14cm的駱駝,每天每100kg體重失水只有2L。
濃密的駝毛阻隔了空氣的流動,降低了低溫條件下體熱的散失和高溫條件下外熱的流入。這也就是沙漠晝夜溫差大的環境下,駱駝可以維持自身體溫的原因。
鼻子有研究表明,駱駝的鼻腔黏膜面積非常大,可達1000平方釐米,相比之下人只有12平方釐米。
駱駝的大面積的鼻腔黏膜,平時會分泌液體,浸潤沙漠中乾燥的空氣。在呼出氣體時,經過黏膜可以留下百分之六十八的水汽 。它們鼻內有很多極細而曲折的管道,當體內缺水時,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體,並在管道表面結出1層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體外;在吸氣時,硬皮內的水分又可被送回體內。
駱駝體內的水汽就這樣不斷循環,極大的減少了水分的損失。這也是駱駝耐渴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且駱駝的鼻子還可以自由關閉,阻隔風沙,避免了風沙的吸入。
那麼駱駝身體內的水分主要是依靠什麼儲存的,才能在沙漠環境下大量需水的情況,可以不依靠外界水源,耐住饑渴。
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駱駝胃中像一個個小瓶子一樣的「水囊」:
這些小瓶子被稱為瘤胃水囊,這些水囊的確可以儲水,但是實際上儲存的水只有5 ~ 6 L , 而且其中混雜著飼料 , 呈一 種粘稠的綠色汁液 。
駱駝很難利用胃裡的水,而且經解剖發現,除了駝峰和胃,駱駝體內再沒有可專門儲水的器官。所以,駱駝體內沒有「儲水器」
如果駱駝沒有儲水器,那駱駝體內的水隱藏在哪裡?它們是怎麼做到不喝水能在沙漠存活一個月之久的。
體液系統才是駱駝真正儲水區,駱駝可以調動全身抵抗乾旱
施密特——尼爾遜的研究結果表明 , 駱駝在得到水的時候並不過量飲水 , 或者說 , 它們飲進的水只是用子滿足和緩解當時的脫水 , 把體液恢復到正常的容量水平 。
北京師範和河北師範大學的張錄強和甄惠麗的《駝峰不是儲水器》一文中指出:駱駝在 夏季沙漠中可以忍受體重損失 25 % ~ 30 % 的脫水 ;對一個體重為500kg的駱駝來說 , 就意味著125 一150kg的水分損失 , 反過來講 ,也就是一個500kg駱駝有125一 150kg 的水分「 貯 備 」。
這些水分顯然不可能只儲存在瘤胃水囊中,而駱駝在得到水時只是把體液恢復到正常水平則表明,這些水分的含量大多數來源於體液系統。
人體的水份佔到體重的60%-65%,而當人失水超過12%就會危及生命。人體中的水存在在各個細胞組織、血液、淋巴液中,絕大部分是存在細胞組織中的。
而駱駝的血液中卻存在一種特殊的蛋白質, 這種蛋白質具有很強的保水能力 , 在駱駝極度失水的情況下 , 這種血漿蛋白仍能維持血液中的水分 。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了駱駝在失水時,會動用幾乎全身的器官來補水:
從數據來看,駱駝在長期缺水時,不僅動用消化道、體腔和大部分器官內的貯存水, 還要消耗利用體內脂肪代謝水, 尤其是駝峰、肌肉中的脂肪代謝水。
由此看來,駱駝在應對沙漠缺水的條件時,不僅將全身都改造成可儲水的可用水的構造,還能通過鼻子、皮毛節省水,就連尿液和糞便,駱駝都要「回收」其中的水分,所以駱駝的糞便通常都非常乾燥。
除此之外,沙漠中的帶刺植物,仙人掌、斷腸草、沙棘,都是駱駝的食物。駱駝可以通過吃這些植物從中獲取水分。斷腸草這樣對人來說有劇毒的草,卻是駱駝的養料。
你知道駱駝奶嗎?也就是駝乳,被稱作「大漠軟黃金」駝乳的營養價值極高,據推測這與它們平時吃沙漠中的植物有很大的關係。沙漠中許多植物,像沙棘,都屬於中草藥,而這些都是駱駝的食物。
你知道駱駝也會吐口水嗎?如果你當著駱駝的面吐口水,它也會向你吐口水。因為它認為你在浪費水資源,這在駱駝心裡簡直不可饒恕。
駱駝這麼能存水都知道節約用水,我們還不快行動起來,加入節約用水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