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臺、市場唱戲」,山東創新動作密集!繼今年4月省級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平臺上線之後,7月7日,全國首個省際中藥材採購聯盟「十二省(區、市)中藥材採購聯盟」(下稱「採購聯盟」)在山東濟南成立,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平臺、濟南智慧中藥房、山東省中藥質量檢測平臺等一批配套平臺和項目同期啟動,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中醫藥產業創新聯合體。
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中醫藥發展、中藥材保護等促進政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診療作用突出,得到了廣泛認可;近日,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頒布,收載中藥2711種,其中新增117種、修訂452種。中醫藥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然而,中藥受到種植、炮製等多方面特殊因素的影響,流通方式傳統、效率低下,且質量難以形成互認的統一標準,制約了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的發展。
此次山東中醫藥產業創新項目能否針對行業痛點,探索出可行的操作模式呢?本文將結合多維度的視角進行分析。
中醫藥行業三大痛點待解
與西藥生產的高度標準化不同,中藥從栽培種植、儲存運輸到加工炮製等的多個環節中,既可能受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也可能受人為技術手段、加工工藝的影響。從中藥材、中藥飲片到中成藥,不同形態所受到的主要影響因素也不相同。這些因素與中藥質量密切相關,最終關聯的,是中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是大大影響了中醫的療效。
然而,正因為中藥從種植到臨床應用有複雜的環節、多樣的工藝,導致業內存在諸多痛點。
中藥質量標準難統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定,中藥飲片應當按照國家藥品標準炮製;國家藥品標準沒有規定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製規範炮製。
在實際執行中,國家標準採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現行2015年版,2020版將於今年12月30日實施),省級標準即各地制定的中藥材標準、中藥飲片炮製規範,省級標準是對國家標準的補充。
有業內人士以中藥飲片制鹿筋為例,比較了其在13個地區的不同質量標準。
制鹿筋中藥飲片並未被201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但在地方標準中被山東、浙江、上海等13個地區同時收載,是一種收載省份數量多,炮製方法炮製工藝較複雜的中藥飲片。各地炮製規範對藥用部位、氣味鑑別、質地鑑別、炮製工藝、輔料規定、用法用量等不統一。
各地的標準差異是地方臨床用藥習慣和地方特色的體現,也是對地方特色的保護,但也可能導致質量參差不齊,以致最終產生巨大的用藥差異;同時,同樣的中藥雖然在某地合格,在其他地方則可能不合格。
質量標準成為制約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流通模式傳統,效率低、成本高
中藥材要從種植地採購、加工炮製後才能銷售到醫療機構、藥品批發企業,中間要經歷多個環節的市場主體,比起近年來越來越高效的西藥採購,中藥流通鏈條長、效率低,交易方式傳統。
目前,在網際網路深度滲透到多個產業的條件下,全國各地仍廣泛存在線下中藥材交易市場。中藥線下交易固然能通過實物判斷其品質,降低交易風險。但與此同時,在層層批發的過程中,摻假機率增加,運輸儲存條件的變化也會影響藥品質量;由於流通環節多,層層加價,導致了中藥交易成本高,最終達到患者的價格也包含了較多水分。
種植分散、生產環節多,全流程追溯難
中藥材種類眾多,不同藥材需要在不同季節種植、採收,之後經過產地初加工、飲片炮製、物流運輸和銷售等多個環節。
整個過程兼具了農產品、鮮活產品、食品、藥品等多個行業的特徵,而這些環節都直接關係著最終的藥品質量,有必要進行全流程的追溯。
相比起西藥的研發生產來說,中藥生產更分散,尤其是在種植採收、產地初加工等流程上。加之前文已經提到,中藥流通鏈條長、涉及的市場主體多,這些都增加了中藥全流程追溯的難度。
綜上,中醫藥行業存在各地質量標準不一、標準不互認的問題。中藥在流通過程中追溯鏈條長、環節多、市場主體多的特點,導致無法全程追溯。不解決中藥材交易的信任問題和效率問題,難以給行業帶來突破性提升。
幾大痛點又是相互關聯的,若業內有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完善的追溯體系,各個交易主體之間的信任感增強,那麼,許多冗長的線下交易環節可以通過更高效的方式來解決;流通效率提高後,中藥在流通中形成的風險更低,質量更有保障。
中醫藥發展「痛症」,山東如何治痛?
那麼,此次山東發起十二省(區、市)中藥材採購聯盟,啟動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平臺等一系列項目,是否能有針對地解決行業痛點呢?我們來看看這些項目以及背後的數位化平臺的主要內容。
成立全國首個省際中藥材採購聯盟,促進標準互認
第一步,解決信任的問題。
據了解,十二省(區、市)中藥材採購聯盟(以下簡稱「採購聯盟」)是由山東省醫療保障局聯合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醫療保障局共同發起組建的,是全國首個省際中藥材採購聯盟,涉及全國十大道地藥材產區中的六大產區,聯盟地區中藥材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種植面積的45%。
採購聯盟將建立起統一、互認的質量標準,通過市場化機制形成優質優價,提升中藥材質量,並推動非政府的市場化購買。
啟動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平臺,七大體系賦能參與方
第二步,解決工具的問題。制定採購規則後,還需要高效的工具為各方提供便捷、可信的服務。
在採購聯盟成立的同時,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平臺也正式啟動建設,為聯盟提供採購服務支撐。該平臺是政府指導和監管、市場化運作的數位化交易平臺,依託山東省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由山東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集團建設和運營。
平臺以藥材為質控源頭,並涵蓋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等品種,支持上下遊供需各方參與平臺交易,通過建立中藥質量標準、質量鑑定、全程溯源、質量保險、網際網路交易、中醫藥創新及國際交流七大體系,推動中藥藥材、飲片和配方顆粒等中藥全品類交易從線下走到線上。
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平臺廣泛連接全國中藥材原產商、批發企業、中藥飲片廠、中藥配方顆粒企業、醫療機構、保險機構,打通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實現質控、交易、支付、結算和監管的線上一體化服務。
通過以上兩大項目的功能模塊和運行模式,已經能夠看出其推行統一的中藥質量標準、重構中藥流通體系的作用。
採購聯盟和交易平臺的運行模式,動脈網製圖
採購聯盟通過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平臺設立中藥分類標準、鑑定、質控、質量保險、數位化交易、創新及合作交流體系,建立起數位化中醫藥服務體系,使得整個供應鏈體系更加敏捷、高效和智能,通過數位化中醫藥平臺的創立,破解中醫藥行業質量標準難統一、產業集中度低、流通成本大、流通環節不透明、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制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行業難題。
智慧中藥房:整合B端資源,一體化服務C端
第三步,解決服務的問題。
信任機制和高效工具雙管齊下,最終是為了讓「良醫用好藥」、「好藥找得到」,探索更多C端患者信任的便捷服務十分重要。
如果說採購聯盟和交易平臺主要是為各個B端主體賦能,那麼創新項目的智慧中藥房則主要能夠觸達C端患者。
目前,濟南智慧中藥房已啟動建設,建成後可實現醫藥、物流、配供的全鏈路創新,提供藥品調劑、飲片煎煮、送藥上門、用藥諮詢等綜合藥事服務;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從電子處方的自動接收、條碼列印、中藥飲片調劑、覆核、浸泡、煎煮、包裝、發藥、配送等環節信息的全過程信息化控制與管理,實現煎藥質量的全過程把控和信息追溯。
同時,濟南智慧中藥房可依託山東省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中心,通過服務流程再造,面向濟南全市醫療機構和社會藥房,提供處方流轉、醫保在線支付、智能煎藥和配送到家一體化服務,降低醫療機構和社會藥房的中藥服務成本;通過山東省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濟南智慧中藥房搭建並覆蓋全市開展中醫診療服務的各級醫療機構,實現信息互聯互通,使得中醫藥服務和醫保監管的雙重降本提效。
山東中醫藥產業創新的優勢與動力
此前,山東已在醫保改革方面進行了諸多創新,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平臺所依託的省級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平臺也是其中之一,兩大平臺的啟動時間僅相隔2個多月,可謂動作密集、成效明顯,中醫藥創新同樣如此。
自上而下加快推動創新
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指出,要依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積極發展特色優勢中藥產業,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打造全國重要的中醫藥養生基地。到2022年,建設6個中醫藥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培育60家規模以上中醫藥龍頭企業。
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山東加快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進度。僅在今年就通過多次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推動醫保改革與中醫藥產業創新。
近期山東醫保改革與中醫藥產業創新動作頻繁,來源:山東省政府、山東省醫保局官網
醫療行業受政策因素影響大,政策、政府部門對行業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是最直接、最明顯的。
自然資源、產業優勢明顯
當然,僅僅依靠官方推動,無法真正實現創新,山東還擁有優良的中醫藥產業發展環境。
山東中醫藥創新基礎的數據體現,來源:公開資料,動脈網製圖
首先是文化積澱和自然資源。山東是脈學、針灸和湯液的發源地,名醫扁鵲通過「望聞問切」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山東也是中醫藥大省,擁有中藥資源1500種,佔全國的10%以上,盛產長清木魚石、萊蕪白花丹參、鵲山半夏、龍山防風、馬山瓜蔞等道地藥材。
其次是臨床應用和產業優勢。山東全省擁有全省中醫類衛生健康機構5072個,國家級、省級區域中醫診療中心14個。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的最新數據,山東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出院人數均在全國位於前列,中藥臨床需求較大。
山東還擁有中成藥生產企業181家,東阿阿膠等百年老字號見證了中醫藥產業化的進程,在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具備足夠的產業條件。
此外,山東還具備優秀的中醫教育、中醫藥科研能力。作為全國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山東中醫藥大學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中醫藥院校、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單位,能為中醫藥創新提供持續的智力支持。
因此,無論從政策支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還是從實際的產業環境來看,山東都具有探索中醫藥創新模式的優勢與動力。
山東創新的價值與展望
有了基礎優勢、搭建起平臺與體系之後,中醫藥產業創新接下來要怎麼做?
在7月7日山東(濟南)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項目啟動活動上,山東省醫保局局長張寧波表示,十二省(區、市)中藥材採購聯盟將按照「12+X」的原則,吸收更多的省(區、市)和國際機構加入,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開展合作交流,推動中藥材產業品牌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
也就是說,更多省份和更多的企業、醫療機構等主體可參與到項目中,能夠以優質的價格採購到質量可靠的中藥,同時還能通過山東網際網路中藥材交易平臺向國際推廣自身的特色中藥。未來,智慧中藥房也有望在山東全省推廣落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對山東聯合其他11省的這一舉措釋放了積極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在聯盟和平臺成立致辭時稱:山東是孔孟之鄉、扁鵲故裡,中醫藥發展有良好基礎。舉辦此次活動,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山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步伐,早日成為中醫藥發展強省,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全國提供學習樣板和典範。
總結起來看,山東中醫藥產業創新項目的行業價值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為中藥相關標準體系的建立積累經驗。《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健全中藥飲片標準體系,制定實施全國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安全、療效評價方法和技術標準。
中醫藥發展,既要保護地方特色,又要形成統一標準和規範,如何平衡二者的關係?這一定需要經歷長期、漸進的過程,而山東中醫藥產業創新項目在質量標準、質量鑑定方面的探索,能為全國規範的制定積累經驗,這也是目前中醫藥行業發展亟待破解的短板。
其次,重塑中藥流通體系,促進中醫藥行業數位化轉型。目前,數位化浪潮席捲各行各業,利用數位化手段,能夠高效匹配供需雙方、打造高效的交易流程;通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統一,還能建立起全流程追溯體系,實現中藥從原產地到患者全流程有質控、可追溯,提升效率的同時,保證質量。
最後,打通中醫藥服務閉環,促進多方降本增效。由於此次創新項目打通了從中藥流通和追溯、到質量鑑定、再到面向全國醫療機構乃至國際市場的推廣,以至通過智慧中藥房觸達患者;集約化、規模化服務,能夠使各個參與方的成本都降低。而整個閉環的打通,又能有力為監管部門提供監管支撐。
當「網際網路+」改變各行各業也的同時,如何在特殊的中醫藥行業真正發揮連接與融合作用?山東創新項目的後續推進和落地,有望給出答案。
聲 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繫電話:028-80642100,郵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