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大國」日本崛起的秘訣:用最傳統的方法生產牛仔褲

2020-12-25 第一財經

50年前,紐扣領襯衫、休閒西裝外套、修身卡其褲、菱紋領帶……這些美國常春藤校園經典樣式,漂洋過海來到日本。在這裡,美國化並不是簡單地將美國偶像化,而是賦予全新的服飾語境,一如這個民族過去對外來文化的接納、挪用和輸出,美國文化記者W·大衛·馬克斯稱之為「脈絡重建」。定居日本十多年後,他寫下了英文著作《美式傳統:日本如何拯救美式風尚》,最近這本書以《原宿牛仔:日本街頭時尚50年》推出了簡體中文版。原宿是日本潮流聖地,牛仔是美國流行文化名片之一,借用兩個經典意象,作者梳理了日本街頭服飾發展的脈絡。這些故事裡藏著風靡一時的服飾浪潮,也可由此窺見日本的國民性格與文化精髓。

第一財經:1965年,VAN Jacket的攝影團隊來到哈佛,發現沒有年輕人穿著他們想像中的常春藤樣式,當時非常震驚。現在的常春藤學校,有沒有比較強勢的日本流行文化的蹤影?

馬克斯:比如,胸口有畢業年份的衛衣,在美國其實很少見。《Take Ivy》(記錄常春藤大學服飾檔案照片的日本雜誌)復刻版第一次在美國出的時候,兩個學生留意到這個現象,他們創立了Hillflint品牌,把記錄年份的傳統保留下來,再賣給美國學生。這並不是說某個日本潮流或單品,而是一種日式思維,把東西復刻成新的。

第一財經:日本的女裝呈現貼近歐洲的特質,而男裝是美式風格的繼承者,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情況?

馬克斯:戰後,女性的服裝都靠裁縫做,直到1960年代末,圖案開始抄襲法國巴黎的女裝風格。男士傳統西服(學蘭)起初偏英式,看起來無聊單調,特別像制服,裁縫做得也不好。

男士成衣風格的興起完全借鑑美式風格,因為男性在就業、繼承財產上更有優勢,因此比女性成衣興起早。常春藤在1960年代就興起了,女裝主要借鑑歐洲傳統,要等到川久保玲之後,才算實現當代女裝真正的自我表達。

第一財經:日本商業化時尚在60年代以後就逐漸步向成功?

馬克斯:日本潮流其實直到90年代才比較流行,標誌是Bape香港店開業,還有其他日本品牌,也在那個時候進入香港的。它們是第一批真正用英文書寫時尚潮流、展示給全世界的。當時,日本品牌注意到它們在亞洲潛力不俗,一些很厚重的日式牛仔褲在印尼、馬來、泰國很受歡迎。

但其實,對東南亞潮流影響最大的不是日本,而是韓國。韓國品牌很便宜也很好模仿,在東南亞的街頭很好賣。那裡收入不高,但買件20美元的衣服還是可以負擔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1000美元的川久保玲。

第一財經:為什麼日本品牌選擇在香港登陸?

馬克斯:老實說,我很想了解,為什麼Bape在香港那麼流行,第一家海外店鋪就在香港。這家店剛開業的時候很紅,必須預約才能進去,迅速火了。日本原來沒有假冒商品的,香港店開了後,網上就有了假冒的Bape。

潮牌已經成了香港文化很重要的部分,它在日本最火也就10年,但在香港流行了20年。在日本,Bape算傳統品牌,它現在更像香港品牌,也賣給IT集團了。

第一財經:日本品牌的牛仔褲已經普遍比美國品牌貴,比如Evisu是Levi’s的幾倍,一些西方品牌也會有價格不菲的日本產牛仔褲,高品質的牛仔褲已經成為日本時尚的一個logo,這算不算最成功的反向輸出?

馬克斯:可以說,牛仔褲是日本時尚輸出最成功的例子。以鑲邊牛仔褲為例,1985年左右根本沒人關注,美國一些公司更不考慮生產這樣的風格,因為他們覺得沒什麼區別,就像端上來一杯蘇打水,裡面的冰塊是方是圓,他們並不關心。

對正統性的討論、堅持,就看是不是來源於這個國家的文化,比如美國生產和摩洛哥生產的區別,這是之前對牛仔褲的認識。鑲邊牛仔褲創造了另一套解釋方法,什麼是正統,就看它怎麼生產。其實美國很早就停止鑲邊牛仔褲的生產,所以很多日本公司會宣稱,它們用的是最傳統的方法生產牛仔褲。這是全球化爭論的一個焦點:哪裡生產不重要,怎麼生產最重要。未來二三十年,這個概念對中國很重要。

第一財經:日本人對時尚雜誌的信任和模仿,使之成為日本潮流趨勢重要的傳播者。你甚至提到,他們奉雜誌為《聖經》。

馬克斯:因為是外來的衣服,肯定要告訴大家如何穿搭。日雜通常有四五個寫手,這些人都是上流階級,他們每天收集簡報。很多雜誌不像教科書,但是讀者買帳,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1990年代。比如,一個品牌想做黑、紅、綠襯衫,假如雜誌上只刊登了黑色款,商店就會立刻賣光,而另兩種顏色賣不出去。

第一財經:從日本民族性格而言,你覺得這種全球化的反向傳播,是不是一種必然?

馬克斯:日式思維很重要的一點,它是有一套規則的,判斷是不是遵守規則,就看它是不是注重細節。當美國服飾來到日本後,它像一個外來事物,沒什麼信心,日雜會很具體地告訴你怎麼穿,比如袖口要放多少。怎麼看他是不是穿的正統常春藤,就看他的細節,這就變成了關於細節的軍備競賽,比誰更注重細節。

生產商也是如此。有些品牌會說看我們的細節,有些企業會想更多法子。比如,以前牛仔褲是8倍浸染,現在是12倍浸染,變成了關於細節的爭論。也許,民族性、文化性對這一現象是有影響的,當代資本主義對這個結構的運作,就是誰能講一個真正的好故事。

第一財經:日本流行教父藤原浩說全球化的網際網路是「非常方便,但有點無聊」。今天,是不是難以再出現這種潮流聊」。今天,是不是難以再出現這種潮流的巨大流動了?

馬克斯:亞文化是邊緣化的,也許它會從主流文化吸取養分,但會保持距離,自成一體。網際網路的出現打破了亞文化格局,尤其在美國,可以看到人們對亞文化變得更加寬容,可以說亞文化已死。

藤原浩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他這麼出名,是因為他有別人無法掌握的資訊,他將嘻哈音樂第一個引入日本,那時候挺原始的,你知道什麼你就是什麼。但現在,人們聽嘻哈音樂是很容易的事,所以說,你了解什麼也不再重要。可以說,他的整個工作被網際網路打破、否定了。

關於酷的定義是,我有你沒有的東西,這個概念在網際網路時代不再成立。藤原浩就像一個最有名的球星,但這項運動存在於1975~2000年,現在沒有了。現在我們對區別不太關注,對參與更關注。

相關焦點

  • 日本街頭時尚:牛仔褲革命
    丸尾服飾便與大石籤約,在日本西部生產與銷售坎頓牛仔褲。儘管丸尾熱心的裁縫們努力製作牛仔褲,她們的三菱和重機牌縫紉機卻一針都縫不進這種質地堅硬的布料。丸尾的老闆換掉車針,試著用不同的縫紉方法,縫針還是刺不穿硬挺的坎頓布料。經過一番研究後,尾崎小太郎從美國訂購了一批二手的於仁(Union Special)縫紉機。
  • 日本牛仔褲流行簡史
    日本牛仔褲或許沒能在世界上呼風喚雨,但牛仔褲是日本時尚輸出最成功的例子,這個國家確實確立了高端布料、高品質縫紉、創新生產技術,以及新穎處理方法的全球標準。
  • 明治日本大國崛起的另類觀察
    與傳統的歐洲中心觀不同的是,美國著名新聞記者湯姆斯.F.密勒在20世紀初就開始研究亞洲的新興大國崛起現象,《亞洲的決裂:1909年前遠東的興衰》一書就是其代表作。作為百年前的一本研究遠東國際關係的時政性著作,雖然書中將日本、中國、朝鮮與菲律賓等遠東國家均作為觀察對象,但是就全書的篇幅與重點而言,日本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亞洲國家。
  • 日本時尚美學到底是怎麼崛起的?
    日本人不甘於僅僅「複製」西方的產品,他們將美式牛仔褲改造成自己的風格,豐富了其款式和製作方法。 70年代,日本年輕人正沉迷於好萊塢電影和搖滾樂,美國電影《飛車黨The wild One》男主角Marlon Brando穿著的Levi's 501牛仔褲,幾乎完美的展現了男性心目中的硬漢形象。
  • 日本牛仔褲流行簡史(上)
    日本牛仔褲的特別之處在於,注重最細微的細節,品牌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面料,同時始終保持優雅的著裝風格,並且大多數設計都不會太過花哨。日本牛仔褲或許沒能在世界上呼風喚雨,但牛仔褲是日本時尚輸出最成功的例子,這個國家確實確立了高端布料、高品質縫紉、創新生產技術,以及新穎處理方法的全球標準。日本牛仔褲的歷史並不長,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
  • 日本時尚怎麼來的?同一件紐扣襯衫,美國人和日本人想得完全不同
    日本人是如何接受和改造美式時尚的?你是否好奇,日本是如何從昔日的時尚荒漠發展成演變為當下最重視服裝搭配的國度之一的?近日出版的新書《原宿牛仔:日本街頭時尚五十年》恰似一顆時空膠囊,濃縮了日本戰後五十餘年的潮流文化。
  • 傳說世界八大時尚牛仔褲品牌,你穿過嗎?
    一條懂你的牛仔褲,從不盲目追求不知分寸的束縛你的身體,只會用恰到好處的工藝技巧,適從你的曲線,舒適你的靈魂。正宗牛仔褲以靛藍為染料,它的面料表面沒有色化或條化。在經由石磨後光彩更加的鮮豔明亮,略有紅光,袋布無明顯沾色。
  • 大國崛起:日不落帝國的崛起,不僅是優越的地理位置
    英國崛起歷程英國的崛起是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的,英國崛起歷程的起點應該籠統地歸至伊莉莎白一世時代,在該時期,英國已經出現近代代議制政府的雛形,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並迅速發展,人本主義思想開始深入英國民眾內心,近代海軍也已經開始建立起來。
  • 《論語與算盤》:一手握《論語》,一手握算盤,是日本崛起的秘訣
    文/蘇小妹這段時間在看日本近代近代「商業之父」澀澤榮一的一本書《論語與算盤》。這本書用非常獨特的視角,將中國古代四書之一的《論語》和經商結合起來,給人以無限啟迪。在日本資本主義萌芽的早期,日本的商業道德環境很糟糕。澀澤榮一投身實業界後,身體力行,力求把道德與經商結合起來,以提高日本實業界的道德水準,與此同時,他創造了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奇蹟——在日本金融、鐵道、海運、礦山、紡織、鋼鐵、造船、機電、保險和建築等領域,親手締造了500多家日本一流企業。
  • 漁夫穿過的腥臭爛牛仔褲賣3000塊,日本二手牛仔褲越不洗越貴
    為了把牛仔褲穿出完美的爛洞效果,在日本網站上居然有人花錢請人把自己的牛仔褲穿爛,還要價到3000元?對於牛仔褲愛好者來說,「養褲」不僅是記錄自己生活軌跡的一種方式,養出專屬「色落」的牛仔褲更極有成就感!
  • 馬克斯·韋伯:「大國崛起」的思想家
    無論民族主義或者自由主義,都只是他回應德國崛起問題時的參考坐標。當前中國也正處在「大國崛起」的歷史時刻,韋伯當年如何看待德國的「大國崛起」,對中文讀者應該更能帶出切身的問題意識。畢竟,英、法、美幾個「先進國」相對成功的崛起,以及德國、日本等「後進國」的毀滅性的崛起,都是鮮活的歷史教訓,借鑑這些先例的成敗經驗當然是必要的。也因此,了解並檢討韋伯的政治觀點,無疑有其切合時局的價值。
  • 萬字長文透視大國崛起的規律和宿命
    近代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國(英國、美國)在經濟規模和生產力水平方面均達到世界領先。德國、日本、蘇聯等挑戰霸權失敗的國家,經濟規模和生產力水平都和霸權國有較大差距。歷史上,大國崛起失敗直接的經濟原因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1、沒有與時俱進地塑造經濟核心競爭力,難以再長期可持續地提升生產力。
  • 「閱讀隨筆」觀歷史風雲,看大國變化(《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這本書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之前看過央視出品的一部紀錄片《大國崛起》,看的是熱血澎湃。不過今天看到的《大國崛起》主編是朱東來,和當年的紀錄片沒有直接的關聯,也有其他主編的同名書籍。雖然主編不同,形式不同,講述的國家以及順序基本是一致的。
  • 日本最好的牛仔褲,都在這座小島上
    當歐美服裝工業以低廉價格批量產出成堆牛仔褲,匆忙應對日益更迭的快時尚需求時,只有日本工匠堅持著手工的緩慢方式,製造並不那麼時髦、卻能穿出個人印記的牛仔褲。沒有牛仔文化的日本,卻保存著傳統、原始、簡素的美式牛仔,這種逆轉像是一個謎。
  • 日本最大的牛仔褲生產商關閉工廠,每天生產的服裝也跌破 1 億件
    日本最大的牛仔褲生產商 EDWIN 在今年 5 月底相繼關閉了兩家日本國內的工廠,將青森縣相野工廠剩餘 30 多名員工整合到另一家工廠,並在兩家工廠徵集自願退休人員。EDWIN 開創了「復古水洗」牛仔褲的先河,是第一批日本本土製造的高品質牛仔褲品牌,憑藉區別於歐美品牌的舒適面料被稱為亞洲牛仔的代表,然而這條日本國內最大的牛仔褲生產線正在急劇萎縮。
  • 牛仔褲品牌排名 世界牛仔褲著名品牌 牛仔褲品牌大全
    >TOP.1 Levi’s(李維斯)牛仔褲Levi’s(李維斯)作為牛仔褲的「鼻祖」,是來自美國西部最聞名的名字之一。TOP.2 Lee牛仔褲LEE的一個革命性的創舉發生於1926年,LEE第一條拉煉牛仔褲誕生,亦即是世界上第一條拉煉牛仔褲。LEE,是一個創建於1889年的美國著名牛仔褲品牌,追求實用與時尚,創造了經典的吊帶工人褲,生產了世界上第一條拉鏈牛仔褲,憑著其首創及經典設計,LEE牛仔褲成為牛仔褲壇的經典與權威,被譽為世界三大牛仔褲品牌之一。
  • 牛仔褲不知道買什麼?這五個品牌的牛仔褲,絕對經得住時間的沉澱
    所以對它們都用「養」來形容,隨著日常穿著的落色,使得它們成為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單品。它可能剛開始不夠舒適,但會越來越好穿作為阿美咔嘰愛好者,絕對會拒絕水洗牛仔褲,因為「養」牛仔褲一定是最喜愛的環節之一。
  • 貧窮成就日本牛仔褲!BIGJOHN與CANTON元老品牌興衰
    日牛品牌的崛起。日牛從模仿開始,又經歷多代藝人的努力,成功逆襲出了一個牛仔的奇蹟。BIGJOHN號稱是日本牛仔褲的鼻祖,從歷史上看CANTON算得上是日牛裡面的祖宗級了。還有EIGHT-G也叫祖師爺,其實他們幾乎都是同一時期生產牛仔褲的。說誰是最早生產牛仔褲的,誰也不服誰!CANTON本來是個美國牛仔褲牌子,1970年被日本公司大石貿易收購的美國牌子。
  • 日本著名品牌經典款大全-最受歡迎牛仔褲推薦
    據說創始人野上澈年輕時非常沉迷於重型機車,為了擁有一條在飆車時怎麼折騰都不損壞的牛仔褲,而利用自家殷實資產創立的品牌。雖然武士不是大阪五虎之一,但其靛藍產品卻深受歡迎,產品融合了美式復古和日本傳統,且精心開發出具有與老式牛仔褲完全不同的紋理和色落效果的原始面料,有著非常粗獷的斑駁感。
  • 英國最美女律師,嫁最帥男星,克魯尼嫂的八大時尚秘訣
    傳統的黑、白、條紋小西服套裝都是職場標配,只需要換個裸色或彩色高跟鞋點綴,搭配同色的包包,就能立刻提升你的時尚感,我們看看阿邁勒是怎麼搭配的:大紅色天然是最搶鏡的顏色,西方職場女性很喜歡在重要場合選擇大紅色套裝,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特蕾莎.梅都曾在國際重大場合穿紅色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