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覺察」,到底是什麼?(一文看懂)

2021-02-06 九型人格分享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未到來,

唯有覺察才能讓我們安住在當下。

學習九型人格有一段時間了,想必你或多或少聽過、了解過、運用過「覺察」。那對於「覺察」,你了解多少呢?我們一直在說的「覺察」,究竟是什麼呢?到底該怎樣去覺察呢?這篇文章助你讀懂覺察!覺察是個動詞,那麼是誰在覺察?覺察的對象是什麼呢?我們來一個個看。

也許你會回答,是我自己在覺察。那是我的什麼在覺察呢?是身體,腦袋,還是心?都不是。覺察的主體,是我自己的內在觀察者

俄國大師葛吉夫所說的,「95%的人是沉睡的,只有5%的人醒來了。」每個人都有個內在觀察者,只是絕大部分人的內在觀察者處於沉睡狀態。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不提醒你,你能覺察到自己此刻的坐姿或站姿是什麼樣的,身體是傾斜的還是筆直的,手是下垂還是放在膝蓋上?你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態嗎?可能你並沒有意識到,也就是說,你的內在觀察者是睡著的。

內在觀察者就像第三隻眼,用來觀察我們的內在世界,只是我們習慣於用兩隻眼睛去觀察外在的世界,卻忘了打開第三隻眼去觀察我們內在世界。內在觀察者是可以通過訓練,讓它慢慢醒覺的。就像剛剛提醒你此時身體的狀態是如何,你開始注意了,就說明你的內在觀察者開始覺醒了。

在你的生命中,是不是有過這種體驗:當你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時,身體明明很痛很酸累,但當時感覺不到,等到事情做完後,你才突發發覺「啊,好痛啊,好累啊」。拿我自己來說,我很喜歡打球,有一次在球場上,打得特別盡興,等結束後突然發現,怎麼胳膊上好大一個傷口啊,原來打球的時候我被別人的指甲給劃傷了,可是我打球時都沒有感覺。因為那個時候我全身心都投入在打球上,內在觀察者是沉睡的,所以無法感知我的身體反應。

打坐,是在練習內在觀察者。舉個例子,寺廟裡的和尚打坐,是不是要斷絕一切念頭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有人問開悟的老和尚:那麼多的念頭你理會的過來嗎?和尚回答說:念念分明。就是說,當你有一個念頭出現的時候,你就能看見它,抓住它。這個能看見它抓住它的,就是你的內在觀察者。所以內在觀察者就是,讓你了知你正在做什麼,讓你能感受到你的想法和你的情緒。


我們至少有三個部分是可以被覺察,思維,情緒和身體,也就是九型人格裡所講的腦心腹三個中心。

對思維的覺察,是你去觀察頭腦裡出現的念頭。

對情緒的覺察,是你去觀察你正處在哪種情緒之中。

對身體的覺察,是你去觀察身體裡的各種反應,可以具體到身體的某一個部位,也可以是身體的整體體驗。

我們重點來說對情緒的覺察。人是很容易被卷到情緒之中的。當你開始觀察你的情緒的時候,你就開始和你的情緒相分離,不會輕易被情緒所控制,從而可以正確處理你的情緒,所以,覺察才是應對情緒的根本辦法。情緒來了,首先就是要覺察它,而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覺察的程度也不同,覺察有四個層次:

1)不知不覺:這是覺察的最低程度,就像剛才問你,你是如何站著或坐著的,我不問你你根本不知道。

2)後知後覺:當我問過你以後,你才反應過來,開始觀察自己的站姿或坐姿是怎樣的。

3)當知當覺:就是當情緒來的時候,你知道在這個當下,正在發生什麼。

4)先知先覺:就是當事情還沒發生,就可以預知它要發生了。像天氣預報,今天就可以預測到明天的天氣如何。因為你對情緒的覺察已經越來越熟練,所以情緒還沒來,你就知道它要來了。

對情緒覺察的程度不同,處理情緒的難度也就不同了。不知不覺的人,會被情緒控制。後知後覺的人,開始知道情緒來了,但還是會被控制。當知當覺的人,在當下情緒來的時候,就開始覺察,也可以選擇如何去處理情緒。先知先覺的人,可以提前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要來,基本上可以成為情緒的主人了。

怎樣才能覺察自己呢?有四種方法:

聚集於某一個點,不讓注意力遊走。可以關注這4個地方:

1)聚焦於呼吸過程:把注意力只聚焦某一部分,比如注意小腹隨著呼吸自然蠕動,或者胸口的起伏。注意呼吸從鼻孔進去的涼意,從鼻孔出去的暖意,覺察那種呼吸的力度。

2)聚集於身體某部分:比如身上癢的時候,有人會去抓癢,有人會忍住,其實更好的方法是去觀察它,把注意力放在癢的部位,聚焦在那裡,感受癢的體驗。當你感受到癢的時候,這個癢就不會困擾你了。

3)聚焦於情緒:關注你當下是什麼情緒,憤怒,興奮,悲傷,還是喜悅?不管是哪種情緒,讓它自然升起,如果它堵在哪裡,就停在那裡看一會兒,不要批判它,只是看著它。

4)聚焦於念頭:觀察那一刻來的什麼念頭,持續抓念頭。漸漸的你會發現,你的念頭,一會兒一個,一會兒又一個,互相都沒有關聯。它們像浮萍一樣飄來飄去,但之前,你卻常常被它們抓住,然後被帶走。

讓注意力遊走,而不是聚集於某一個點,但這種遊走是你主動刻意的,是你自己控制注意力的。比如掃描身體,你可以從下到上,讓內在觀察者去注意身體的感覺,是放鬆的?還是緊張的?讓注意力遊走,從腳後跟到小腿,到腰,到背,到脖子,到頭,再到面部。

還可以從把注意力從身體切換到情緒,念頭,再到呼吸。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覺知,這些念頭、情緒、行為、身體,並不能代表真正的你。而人們大多數的時間,都生活在一個自動化的人生模式裡,認同自己的情緒和思想,任由它們操控自己,甚至以為它們就是自己。

刻意掃描和刻意聚焦的區別是:聚焦往往是靜態的,在當下;掃描是動態的,是主動的。


這是更高境界的覺察,也是動態的。但這種隨時隨地的覺察,跟刻意掃描恰恰相反,刻意掃描就像是你拿著一個攝像機,從你的窗戶伸出去到處調換角度,從城市的遠處到近處,看花草樹木,看車水馬龍;而隨時隨地的覺察,是把攝影機固定不動,你只關注當下,關注眼前,看鏡頭裡的車來車往,看行人來去,看風吹起塵土。這種隨時隨地的覺察,難度就遠遠大於刻意掃描的覺察。

隨時隨地的覺察有兩個難點:一是超強的覺察力,二是定力。如果做不到很容易就被帶跑了,因為當你面前出現個什麼東西,就很容易被吸引走,雖然說來什麼接什麼,但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帶走。

假如有人打了你一下,你覺得疼,就被這個疼帶跑了,你的頭腦中會編各種故事,想著憑什麼他要打我,我要怎樣報復他.於是你就被這些念頭操控,完全捲走了。你的疼早就不在了,但你因為這個疼編了一堆故事,甚至你會伸出拳頭要打對方,但你既沒有看到念頭如何升起,也沒有看到憤怒的情緒,就算你伸出拳頭的那一刻,也是無法控制的,因為你不知不覺,在你被打的那一刻,你的攝像頭就同時被捲走了。

隨時隨地,在禪定的體驗裡就是,內心是如如不動的。《六組壇經》裡有個著名的故事,慧能流浪到廣州法性寺,當時有風吹幡動,兩個僧人便爭論起來,一個說是幡在動,一個說是風在動。慧能聽了,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仁者的心在動!」意思就是你們爭論不停的原因,不是風動、幡動,而是你們作為修行人的心在躁動,心不清淨啊!所以遇事心動,內在觀察者就不在了。最難的就是心不動,觀察者隨時隨地都在。

王陽明的父親是狀元,王陽明第一次考狀元卻失敗了,別人都來安慰他,他說:「世人皆以落第為恥,我以落第動心為恥。」他之所以是古代罕有的聖人之一,就是因為他的內在觀察者隨時隨地都在,落第的那一刻,他也在覺察自己的心有沒有動。後來政府派王陽明剿匪,王陽明雖然是文人,但他卻有自己的謀略。他經常放出各種信號去幹擾匪徒,讓對方心動。而他的心不動,一直在觀察對方,所以他總是能策劃出精準的策略,一出招就把匪首給剿滅了。

和前三種不同,前三種都是活在當下,來什麼接什麼,只是看的方法不同,攝像機的擺放不同。而深度探索的覺察,是思考和總結的能力,進入自我探尋。這已經跳出了覺察的範圍了,也就是把攝像頭撤了,再詢問自己所覺察到的東西,這樣能更深的啟發出智慧。

純粹的覺察只是看,它是有定力,但還沒有生出智慧,當覺察疊加了探索之後,就會有頓悟,如果覺察到某種情緒的時候,搞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更深層的東西是什麼,找到自己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這是自我覺察的重點。

我們在線下三階段課程的時候,用的方法就是每天寫覺察日記,在每一件事上有很多的挖掘,有深度的探索。很多同學都跟我說:「老師,寫覺察報告的系統能不能永遠開放啊?每天寫完以後,不管什麼事情都能接納了,而且自己越來越能更深的看見自己,如果停下來,就沒有成長了。」

在探索之後,看清了自己內在的慣性反應模式,找到慣性反應模式背後的原因,還會產生自我理解,從而接納自己,甚至發生蛻變。所以,深度覺察這件事,值得我們一直做下去。


覺察有助於及時改進自我,調整自我,可以建立更高質的、滿意的親密關係和人際關係,有更好的職業發展,並且更加自信。有同學可能覺得做到自我覺察不容易,我們說了四種覺察方法,但並不複雜,只是之前我們不習慣這樣做而已。就像人們已經習慣了很快地吃東西,現在突然慢下來仔細品味食物就很困難。所以剛開始,可以每天抽出5~10分鐘的時間進行覺察,堅持下去,覺察力會不斷提高,收穫也會越來越深刻。

在我們覺察之前,我們是閉著眼睛走路,當我們開始覺察,我們就睜開了心靈的眼睛。堅持這樣走下去,我們會就越來越自由,越來越安住於當下,從而擁有更加輕鬆美好的人生。



學九型,快速提升覺察力

【課程】高源九型人格一階段《解碼性格》

【費用】原價6800元/人,本期特惠價3800元/人(下期上漲至4800元)【福利2】贈送3月29日導師班訪談訓練觀摩(價值十萬,收穫巨大)【報名】微信掃碼直接報名👇;或者電話諮詢:19512106132(小舟)

九型人格完整版(請永久收藏)

九型人格丨一號完美型性格解讀

九型人格丨二號助人型性格解讀

九型人格丨三號成就型性格解讀

九型人格丨四號浪漫型性格解讀

九型人格丨五號理智型性格解讀

九型人格 | 六號質疑型性格解讀

九型人格丨七號快樂型性格解讀

九型人格丨八號領袖型性格解讀

九型人格 | 九號和平型性格解讀

相關焦點

  • 克裡希那穆提:覺察到底是什麼?
    覺察到底是什麼?你看見一棵美麗的樹,它的葉片在雨後閃閃發光。你看見陽光照在水面,也照在鳥兒色澤豔麗的羽毛上。你看見背負著重物進城的鄉下人,也聽見他們的笑聲。你聽見狗叫聲,或是小羊在呼喚母親。這一切都是覺察的一部分,是你對身邊事物的覺察,不是嗎?讓我們再深入一點討論。
  • 自我覺察:覺察什麼?怎麼覺察?
    最近幾年,常求見或偶遇高人,談到自我修煉,總有人會告訴我要學會自我覺察,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覺察什麼?如何覺察?今日鬥膽在此分享我近幾年的思考和實踐。一、自我覺察到底是什麼?覺察: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察覺,發覺,看出來。
  • 5G到底是什麼東西 5G網速有多快?一文看懂5G
    5G到底是什麼東西 5G網速有多快?一文看懂5G 5G火車站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啟動建設。而根據三大運營商的時間規劃,5G設備將於今年開始試商用,手機廠商也正在加速推出5G手機。
  • 覺察自己,覺察他人的情緒(散文 心理篇)
    文/怡心理(原創)覺察,是一種能力。覺察自己的身心處於什麼狀態,愉悅還是憤怒,沒有能力覺察自己的人,自然也沒有能力覺察他人處於什麼身心狀態,所以覺察自己是基礎,也是根本。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一些人會在一些特定的場合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別人的臉色都變了,已經陷入了尷尬的氛圍,ta仍然自顧自的眉飛色舞……這樣的場景,我想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對別人的言行,表情沒有覺察的能力,這樣的人我想沒有人會喜歡。我認識的一個女人,經常愛跟別人開玩笑,是一名老師,在大家的眼中屬於能說會道的那種類型。
  • 什麼是自我覺察,怎樣自我覺察?自我覺察會帶來什麼?
    我們在很多書裡,或者文章中都會看到說,要做自我覺察,要覺察自己。有時候,也會聽到心理諮詢師這樣說,所以很多人就會問:「什麼是覺察?我要覺察什麼?自我覺察有什麼好處?」什麼是自我覺察?當我們有情緒起伏,內心不平靜的時候,比如聽到一句不中聽的話,看見環境不如自己設想的那樣。當我們忍不住想要罵人,懟人,批評別人,抱怨別人,指責別人的時候。當我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是我們需要覺察自己的時候。
  • 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覺察的時候,是誰在覺察?
    問: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覺察的時候,是誰在覺察?克:我們先來檢視一下我們所指的內省是什麼意思。我們所指的「內省」,就是向內看自己,檢視自己。為什麼我們要檢視自己?為了提升,為了轉變,為了改善。你內省是為了成為什麼人,否則你是不會沉溺於內省的。
  • 一文看懂: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
    一文看懂: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他又是以什麼方式傳播給其他人的,整個疫情可能波及多少人。周興餘介紹,工作人員主要會詢問病例或者無症狀感染者,在發病前或者核酸陽性採集前14天去過哪些地方,做了什麼事情和什麼人接觸過,接觸方式、接觸頻率如何,公眾應該如實回答。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刻意隱瞞流行病學史,造成疫情擴散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對於公民信息如何得到保護,周興餘強調,認真配合「流調」的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將受法律保護。
  • 一文帶你看懂葡萄酒評分
    ,因為每個人的口味喜歡不同,但至少看懂葡萄酒評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對比葡萄酒。眾多權威機構和酒評家,到底誰的評分靠譜?各種評分體系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看完這篇文章,你就可以煉就火眼金睛,一眼辨識出一款葡萄酒的評分到底如何。   首先,葡萄酒評分有多種體系,就像有的地方考試滿分是100分但也有地方考試滿分是120分一樣。大體上,葡萄酒評分有百分制、20分制、五星制和三星制四類,下面我們就以具體的權威媒體和酒評家評分為例來詳細解讀各種分制。
  • 為什麼說人需要自我覺察?
    如何提高自我覺察?自我覺察需要自省。但要注意的是,誠實、非評判的自我分析並不容易。我們常將失敗完全歸咎於自己,又或者幻想自己有多優秀,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都會具有獨特的「好」和「壞」的特質,但我們很大程度上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一文看懂鋁基板和pcb板的區別
    打開APP 一文看懂鋁基板和pcb板的區別 發表於 2019-05-13 11:18:06   什麼是鋁基板   鋁基板是一種具有良好散熱功能的金屬基覆銅板
  • 狸哥說:我們常說的「派特鸚鵡」到底是什麼意思?
    常在「鸚鵡圈」混的鳥友應該都有聽說過「派特」這個詞,甚至還有:中趴,高趴和低趴這些名詞,而且價格差距巨大,經常讓很多新手鳥友蒙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狸哥和大家聊一聊「派特」這個概念!派特是什麼意思?
  • 覺察,究竟能夠改變什麼
    在傳授覺察的過程中,許多人問:通過覺察,能讓我有錢嗎?能幫我找到愛人嗎?能治好我的病嗎......我的回答是:不知道。那麼,覺察修的究竟是什麼?這裡先提一個概念:以我的感受為準,感受稱為內在,一切引起感受的人事物統稱為外在。
  • 破壁機的真空功能有什麼用?一文看懂
    我們有時會看到,部分破壁機產品增加了真空功能,以作為賣點。那麼,真空功能真的有用嗎?有無真空功能榨出的水果汁差異(圖源:tmall.com)03 什麼人需要真空功能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破壁機的真空功能有什麼用?
  • 我們常說的流年是什麼意思?
    說熟悉,是因為我們很多人不知不覺就會冒出一句流年有關的詞語,比如:本命年、犯太歲、桃花流年、紅鸞當頭、流年不利、流年大吉等詞語。更浪漫一點的還有似水流年、流年似水、佳期如夢等詞語,流年的概念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什麼是流年?
  • 我們常說「五穀雜糧」,那麼這個「五穀」,到底都是什麼
    提起「五穀雜糧」這個詞,我想我們都不會陌生,可是,如果要問這個「五穀」到底都是哪五「谷」,大概就有些朋友要感到迷惑了,因為我們的的確確常說「五穀雜糧」,但同時我們也的的確確都沒有好好地對這個「五穀」細細的研究一番。
  • 【寫作指導】副標題作文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寫?戳進來,一文看懂
    原標題:【寫作指導】副標題作文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寫?戳進來,一文看懂 副標題是什麼?格式該怎麼寫?我寫錯了,我忘寫副標題了怎麼辦,會不會扣很多分……等等這些留言在上午的語文考試結束後充斥了小編後臺的整個版面。
  • 我們常說的ABS到底有什麼作用
    首先我們了解ABS是什麼東西,ABS是剎車防抱死系統,在ABS沒有出來以前,我們剎車的時候,如果是急剎會直接把車輪抱死。車輪就不能轉動了,反而會使剎車距離變長,容易跑偏或者甩尾。現在大部分的車輛已經將ABS作為標準配置了,不過說真的要了解一遍是的主要功能,知道ABS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其實車主。並不多,於是很多車主就出現了對於ABS的一些誤解。大家開過以前沒有ABS的車子都知道,當踩死剎車,緊急制動時,我們的馬路上會留下兩道黑黑的印子,而且粗魯會發出刺耳的尖叫聲。
  • 九型療愈系|五號觀察型的深度覺察與成長建議(文/裴宇晶)
    覺察自己的合作意識,不要做獨來獨往、深居簡出的「獨行俠」。珍惜你的信息搜集、深度加工、複雜思考的天賦,尋找一些高效、有執行力的合作夥伴,將你的內在天賦運用到合作與團隊中。團隊中的其他人會將你的技能放大到整個社會,否則你很有可能因此而「懷才不遇」。
  • 我們常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到底是什麼在起作用?
    我們常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到底是什麼在起作用?《影響力》這本書的一個知識點「互惠原理」,或許能給我們答案。當別人給了我們一點好處或恩惠,作為交換,我們就有義務在將來儘量回報別人。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嗎?想想我們身邊是不是經常發生著有關「互惠原理」的事情。
  • 一文看懂:胚胎凍存和卵子凍存有什麼區別?
    一文看懂:胚胎凍存和卵子凍存有什麼區別?概述本期,我們將要了解的話題是:胚胎凍存和卵子凍存有什麼區別?胚胎凍存是將發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放入凍存液中,通過玻璃化凍存或慢速化凍存放至液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