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五穀雜糧」這個詞,我想我們都不會陌生,可是,如果要問這個「五穀」到底都是哪五「谷」,大概就有些朋友要感到迷惑了,因為我們的的確確常說「五穀雜糧」,但同時我們也的的確確都沒有好好地對這個「五穀」細細的研究一番。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起來看一看我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五穀」吧。
說起「五穀」,我們不妨先來咬文嚼字一下。很明顯,「五穀」一詞包含「五」和「谷」這兩個字,「五」自然不必多說,它只不過是一個數量詞罷了,那麼,「谷」又為何物呢?
「谷」,一開始專門指的是帶著殼兒的糧食,像我們今天都比較熟悉的水稻、小麥、高粱等等,在這些個糧食顆粒的外面,都裹著一層殼兒,這樣的糧食,就叫做「谷」;另外,據說「谷」字的讀音,就是從「殼」字上來的。
簡單介紹完了「谷」,我們再回過頭說一說「五」。我們剛剛也已經說過,「五」只不過是一個表示數量的詞語罷了,沒什麼好說的,所以我們還是直接來說「五穀」吧。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谷」就是指帶殼兒的糧食,而「五」表示的又是數量,那麼很顯然,「五穀」的意思就是——五種帶殼兒的糧食。我們知道,糧食的種類有很多,帶殼兒的也不少,那麼「五穀」究竟指的是哪「五穀」呢?
對於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認為,「五穀」指的是稻、黍(shǔ)、稷(jì)、麥、菽(shū);而另一種看法則認為,「五穀」指的是麻、黍、稷、麥、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這兩種看法。
第一種,「五穀」指的是稻、黍、稷、麥、菽。「稻」,自然就是水稻了,也就是我們所吃的大米;「黍」,即黃米;「稷」,就是「粟」,俗稱小米,不過,也有人認為「稷」不是小米,而是高粱;「麥」,就是麥子,有「小麥」與「大麥」之分;「菽」,是豆類的總稱,「五穀」中指大豆,也就是黃豆。
這一種「五穀」的解釋,我們就說完了,為了方便記憶,我們不妨只需記住一句話,——「三米,一麥,外加一豆」。
下面我們接著來說對於「五穀」的第二種看法。通過這兩種看法的比對,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有「四谷」都是相同的,即黍、稷、麥、菽;只不過,在這「四谷」之外,一種看法選擇了「稻」,而另一種看法則選擇了「麻」。值得一提的是,看到這個「麻」字,我們無需驚訝,也無需疑惑,因為「麻」的確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人們拿它充飢,只不過後來它從糧食領域隱退了而已,但是,人們卻早已把它列為了「五穀」之一了,畢竟「五穀」一詞的起源也同樣久遠哦。
我們言歸正傳。為何人們對「五穀」的看法,會有「稻」、「麻」之別呢?事實上,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也很容易,因為「稻」生長在南方,而「麻」生活在北方,這是由它們各自的生長習性所決定的。
說到這裡,我們或許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稻、黍、稷、麥、菽」是南方的說法,而「麻、黍、稷、麥、菽」是北方的說法啊!呵呵,不管哪種說法,我們今天最普遍的說法是「稻、黍、稷、麥、菽」,與「南方說法」一致,畢竟,「麻」這種古老的糧食,早已退出我們的餐桌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常說的「五穀雜糧」中的「五穀」了,親愛的小夥伴們,對於「五穀」到底都是哪五「谷」,你是不是都已經知道了呢;對於這個問題,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留言討論,來發表你的高見吧!
歡迎關注一家爭鳴,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