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心得:本能和直覺是一種投資工具

2020-12-12 經理人分享



「投資環境會提供一個線索,投資專家會順著這個線索在大腦中尋找相應的信息,並找到答案,靈感就是對這些信息確認的認同感」。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美國管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經濟組織決策管理大師,第十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


「作為一個基金管理者,你不能只是從商學院畢業會進行分析。怎樣才是一個好的基金管理者呢?基金管理者要有敏銳的直覺,這絕對不是從商學院學到的。

你要清楚了解你自己是怎樣的人。只有對自己了解的人才能走出自己而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審視自己對市場的反應。」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金錢遊戲The Money Game》的作者)


「要更多地依靠直覺,要在這方面開發自己的潛能,看看會發生什麼,你的這些直覺潛能是獨一無二的。你要有能把從大街上聽到的消息轉化為直覺反應並且有透視世界的能力。」


——貝奈特 (Bennett,美國著名投資人)


「你不要下意識地學習很多,你要有潛意識的學習。我們所做的交易是一場徵戰。如果有人走近我告訴我一件事,而我的反應是拒絕,這樣的態度就是不正確的。我對生活的體驗和我的經歷磨鍊了我的本能。最有經驗的基金經理能理解這點,這不是從投資管理中學到的。」


——麥可•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世界級短線高手,避險基金教父,投資天才,華爾街歷史上經營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


「直覺,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我的投資藝術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彼得•康迪爾(Peter Cundill,加拿大價值投資者)


 


「直覺和本能是用於描述人們思維進行過程判斷的詞語,我很快發現我對交易有天生的靈感直覺,這也從此改變了我從事的事業。」


——麥可•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世界級短線高手,避險基金教父,投資天才,華爾街歷史上經營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


「市場上的交易是需要直覺的。我們在潛意識中審視眾多的市場因素,很多時候,你的潛意識會告訴你這就是正確的。因為很多因素作用在一起,例如市場行為,技術分析,在報紙上讀到的新聞以及你和其他交易員及分析師的聊天會一起作用在你的直覺上,你的潛意識會告訴你這就是正確的。」


——羅伊•倫諾克斯(Roy Lennox,Arrowhawk資深基金經理)


「在做關於投資的決定的時候,直覺和技術分析不可避免地聯繫在一起。」


——利昂•利維(Leon Levy, 美國著名投資人和慈善家)


「直覺在投資過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你的投資經歷也會在增強你的直覺敏銳性,但是全面的技術分析是沒有東西可以替代的。」


——拉爾夫•萬格(Ralph Wanger, 美國著名投資家,是萬格精選基金的創始人)


「你的經歷能不斷增強你的直覺」


——艾德•瓦肯海姆(Ed Wachenheim,德國著名投資人)


「在做最後的投資分析時,你一定要信靠你的直覺來生存」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激進價值投資人的一個基本性格特徵就是非常信賴本能。」


——彼得•康迪爾(Peter Cundill,加拿大價值投資者)


「直覺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投資過程中感覺到有些不對頭,你會需要直覺提醒你回頭重新審視基本面。」


——馬丁•泰勒(Martin Taylor,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商學院教授)


「要用勇氣去嘗試和接受失敗,你會通過自己的本能和直覺學習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詹姆士•迪南(James Dinan,華爾街著名對衝基金經理人,約克資產管理公司的創始人)


「我不停地學習,我對所有關於商業的事情都保持好奇的心態。這就是為什麼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我能在幾秒之內就感覺到,你怎樣來開發自己的直覺呢,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地讀書學習。」


——李璐(Li Lu,生於中國唐山的對衝基金經理人,投資銀行家)


「從一開始做投資的時候,我就逐步養成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很多投資人知道的基本面信息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在多年經歷中養成的良好本能性直覺能讓我做的與其他人不一樣,我學習到了在潛意識中去理解基本面信息,這樣我就能在諸多的可能性中找到最可能的。我依靠的正是這種本能,我們所學的知識當然很有必要但這還不夠用。」


——麥可•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世界級短線高手,避險基金教父,投資天才,華爾街歷史上經營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


「很多人都共有的一種認識是他們可以做所有的事情-買入或者賣出股票,經營房地產,熱衷政治事務。我的個人經歷讓我感覺到沒有幾個人能在同一時間內把幾件事情都做的很好。一個熟練的基金操作者需要的是本能的感覺,這種本能的感覺使他不需要聽到多少直接的解釋就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 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投資大師,美國金融家,股市的投機者,政治家和政治顧問。他在商業上成功後,成為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經濟顧問,以後又成為一個慈善家。)


「有一點我一直都在強調的是依靠直覺做出的投資是非常重要的,這比那些固定的模式和機械化的操作強多了」。


——霍華德•馬克思(Howard Marks,美國橡樹資本合夥創始人和董事長)


「現在我們能看出來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投資歷練後,那些依靠直覺的投資者要比那些技術分析派投資者更能解決一些特殊問題。直覺能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讓人很快地能感覺到重點在哪裡,而目前的技術分析派投資者的結論往往滯後。」


——弗蘭克•馬丁(瑞士劇作家和投資人)


「在音樂和體育領域,最好的音樂家和運動員都是那些反覆練習韻律和進行操練的人,通過這樣的聯繫他們才能取得好成績。但是依我看來,世界上最好的投資者是依靠直覺的,而這種直覺一大部分是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是從經驗中得到的。」


——艾德•瓦肯海姆(Ed Wachenheim,德國著名投資人)


「因為我經歷很廣泛,也很有深度,這使我的本能感覺非常好」 。


——(Michael Steinhardt,世界級短線高手,避險基金教父,投資天才,華爾街歷史上經營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


「我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有類似的經歷,自己的潛意識會對某種異常的市場信號報警,這也是從長期的市場研究和市場變化活動中捕捉到的。」


—— 傑西•利佛摩爾(Jesse Livermore,美國股市投資大師)


「我發現股票市場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可伸縮性而不是拘泥於傳統或者規則,有時候,最好跟著直覺走。」 


——艾德•瓦肯海姆(Ed Wachenheim,德國著名投資人)

 

「股票交易需要依靠直覺,這種直覺你在中學的時候就可以培養。我常常對此進行研究,我研究人物,研究生命,觀察周圍環境,聆聽大師的指點,閱讀合適的書籍,我從來都不覺得學習是對時間的浪費。」 


——羅伊•紐伯格(Roy R.Neuberger美國共同基金之父,合股基金的開路先鋒)


「我一直都認定的一個理論就是那些投資明星擁有的過人能力其實就是他們的本能去把事情做好。」


——巴頓•比格斯(Barton Biggs,曾經為大摩的首席戰略官,在美國整個投資界的聲譽和影響力幾乎可與索羅斯、朱利安等一班金融大鱷匹敵。)


作為一個投資人並管理一隻基金,你需要是一個財務分析師,是一個會計,還需要是一個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但是能把這些都關聯在一起並起作用的是你的直覺。


——丹•洛布(Dan Loeb,美國對衝基金Third Point創始人)


魏寶亮譯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阿爾法工場

相關焦點

  • 陳丹青:繪畫藝術是一種直覺與本能,是一種最新鮮的感受力
    可以一起來評論,但不能否定某一種對藝術所理解的說法。陳丹青老師就曾講過關於自己對於藝術的理解,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如何形容當代藝術的。藝術到底是什麼?對於這一個主題其實陳丹青老師有屬於他自己的話想要說,而且這一種說法也是他想要跟學院派的學生們所要聊到的。
  •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我們經常說,動物的本能是非常恐怖的,那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磨礪出來的一種本事,現在的人類在經歷幾千年的文明洗禮後,漸漸失去了這一本能,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說不清道不明,就是突然出現,好像是上天給你的警示一樣。你一定聽說過,女人的第六感非常可怕,那為什麼第六感會那麼準呢?
  • 直覺:是一種本能的智慧
    而現代科學崇尚理性和邏輯的思維方法。直覺,讓人感到不客觀,不可靠,甚至不科學,因此長期以來,它被我們視而不見。   在我們的文化中,理性是凌駕於直覺之上的,意志是凌駕於身體之上的,一個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夠走多遠,就看他意志駕馭身體的力量有多大。比如巴頓將軍的名言,讓身體聽從你的意志。事實是,身體不會聽從意志的,它有自己的一套。
  • 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的45條投資心得
    全球六位頂尖投資大師的45條投資心得 2016-10-28 13:10
  • 「直覺」多是無意識本能 不經思考往往靠不住
    許多貌似簡單的數學題,其答案往往與人們的直覺不符。請看這3道數學題——  一、球拍和球的總價是1.1元,球拍比球貴1元,那麼球的價格是多少?  二、如果5臺機器用了5分鐘生產5個零件,那麼100臺機器生產100個零件需要多少分鐘?  三、在一個湖裡有一片睡蓮,睡蓮的面積每天擴大一倍。
  • 一書一法一工具|直覺:越是重大決定越要相信直覺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決策管理大師、心理學家格爾德*吉仁澤通過《直覺》這本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的解答。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歸納了提高直覺力的六大法則,通過聯繫這些法則激活人腦的潛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本書作者通過四年的創作才有了這本書籍的問世,這本書一直被引用,是《引爆點》作者的靈感來源和理論依據。
  • 紀錄片導演顧桃:是本能和直覺構成了我們的社會屬性
    顧桃:小時候,我父親要求我畫畫和寫書法,當時很不願意去畫畫和寫字。小學有時候出黑板報,參加一個地方性的畫展,得了獎,是一個大臉盆。我記得那天正好下雨,別的同學都拿書包舉在頭上,我舉一個大臉盆,像一把大雨傘。臉盆挺貴,搪瓷的。媽媽特別激動。那時候我感覺到一種鼓勵,讓我對繪畫產生興趣。
  • 藝術頂頂要緊的是直覺、本能,是那種最新鮮的感受力
    還有一個是新的工具。各個時期的藝術,成熟壯大,根子全部都在早期,這跟幼兒少年身體的成長道理是一樣的,早期作品簡單,但生猛;都很幼稚,但很天真;難免粗糙,但精力飽滿。用中國的古話來講就是元氣淋漓。就拿中國的敦煌壁畫來講,敦煌壁畫起於魏晉時代,穿越唐、宋、遼、金,尾端差不多進入明清。
  • 雅昌專稿 | 書者盧俊舟:直覺和本能下的「空間再造」
    在盧俊舟看來,藝術是界於有律和無律之間的一種感覺,他的創作注重直覺和本能,回到藝術的本質狀態,歸於自然。在審美上,盧俊舟立足於傳統審美向當代審美進行的轉換,對書體結構進行了較大調整,他不再拘泥於某家某體,而是尋找到書寫在當下的一種生存狀態,來呈現他對事物的看法,對事物一種性質的觀照方式,寫出了屬於自己的空間感覺。
  • 孩子的直覺思維是人的本能,父母要學會接納並引導
    後來我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了一下,這其實是孩子的直覺思維,我沒必要上綱上線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問題,人對於未知的解決本能就是蒙,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去猜測未知數,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直覺思維」。一,什麼是直覺思維?
  • 人工智慧存在直覺嗎?
    因此,能夠模仿人類直覺(Artificial Intuition)的第四代AI應運而生。 擁有「人工直覺」的AI,能夠在無需告知的前提下自動識別威脅和機會,就像人類的直覺能夠讓我們在無需特別指示下做出決策。
  • 直覺思維模型:直覺很準?這是人類基於認知發展的一種神秘反應
    在人類歷史上,關於直覺的討論數不勝數,有時令人困惑,有時又覺得神秘。一般來說,人們在談論直覺的時候,首先總會涉及到它的直接性,即可以直接從一些簡單零碎的信息中得出結論,而不需要複雜的推理過程。這種直接性也包含著它的跳躍性和不合邏輯性。
  • 心理學家:直覺是科學的智慧
    你相信直覺麼?斯德哥爾摩大學做了一項研究:多名投資經理和外行人同時判斷 20 只股票的未來趨勢。[1]投資經理掌握大量股票和金融的相關知識,按理說肯定比外行人判斷得更準。結果,外行人判斷的準確率是 50 %,而投資經理只有 40 %。原來,直覺有時真比知識和邏輯更準確!所謂直覺,可能是你愛上某人,覺得 「就是 ta」 了的確信感,也可能是工作中沒有理由的選擇。總的來說,是基於學習和經驗,充滿著情感的認知和判斷,在無意識中瞬間輸出的想法和感覺。
  • 「長壽大師」歐文·卡恩的投資觀
    尤其今天將介紹的另外一位著名價值投資大師,是目前華爾街中最年長的投資者,享年109歲,他就是歐文·卡恩。   擁有84年投資經驗的卡恩投資成就斐然,據《巴倫周刊》報導,投資者如果在1978年向卡恩創建的公司卡恩兄弟投資100萬美元的話,截至2015年這筆資金將上漲至4000萬美元。下面筆者就來介紹一下這位長壽的投資大師歐文·卡恩。
  • 「直覺」英語怎麼說?
    都說女人的直覺很準。準到一根頭髮,一點點細微的味道都能讓之美少女變身福爾摩斯。本期我們來說「直覺」英語怎麼說?記得拉到最後做今天的打卡練習題哦,很逗。「直覺」其實有對應的英文單詞叫做intuition。
  • 控制錯覺定律:相信直覺,但別迷信直覺
    所謂「控制錯覺」,是指人類高估自己的非邏輯和非統計直覺,僅僅是在直覺的引導下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判斷
  • 直覺能力——大腦教育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一《童教》
    大腦使用無意識,或者說直覺,甚至超感官的方式來運算。直覺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是經常使用的,有些時候,一件事情,我們說不出有什麼不好,但是直覺告訴我們這件事情就是不對,而往往事後證明我們當時內心的直覺是對的。這種直覺的能力就是松果體的高級能力。
  • 「直覺」英文怎麼說
    一說到「直覺」,許多人可能馬上會想到instinct,比如 act on instinct 就是「憑直覺行動」。除了instinct,英語中還有別的常用詞來表達直覺。  直覺很難解釋清楚,似乎是天生的一種本能,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慣性。因此英文中還常用gut一詞來表示直覺。
  • 直覺和理性相結合的雙軌思維才是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強大工具
    原來又是直覺挖的坑。直覺的快速反應模式把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當下,只關注當下的大喜大悲,而忽略了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對此的調節和適應能力。可以說,直覺有時是短視的。如果把對未來的預測全部交給短視的直覺,那我們可就被坑大了。
  • 國外心理學研究:直覺比知識更重要?學者告訴你原因
    你相信直覺麼? 斯德哥爾摩大學做了一項研究:多名投資經理和外行人同時判斷 20 只股票的未來趨勢。[1] 投資經理掌握大量股票和金融的相關知識,按理說肯定比外行人判斷得更準。 結果,外行人判斷的準確率是 50 %,而投資經理只有 40 %。 原來,直覺有時真比知識和邏輯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