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農村推行計劃生育的一大阻力是重男輕女的觀念,生了女孩的家庭總想要再生男孩,有許多地方為此作了讓步,在農村實行「一胎半」政策——第一胎是男孩的不能再生,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一個。有位「中國問題專家」曾撰文抨擊說,這樣下去,豈不是女孩越來越多,男孩越來越少,會造成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其實,由於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只要不用人工流產或溺嬰的方式人為地選擇胎兒的性別,那麼不管採用什麼生育策略,都不會改變男女比例。即使生男孩只能生一個,生女孩可以一直生到生下男孩為止,也不會使女孩多於男孩。
這個結論違反了人的直覺,會有許多人無法接受。不相信的人可以具體算一算進行驗證:1000對夫婦生育,500對生了500個男孩,停止生育;500對生了500個女孩,繼續生育;後者又得250個男孩,250個女孩;後者再得125個男孩,125個女孩……加起來男女孩總數相同。現在中國男女比例的確嚴重失衡了,不過是女孩少於男孩,這是由於女孩被流產或溺殺引起的。
許多貌似簡單的數學題,其答案往往與人們的直覺不符。請看這3道數學題——
一、球拍和球的總價是1.1元,球拍比球貴1元,那麼球的價格是多少?
二、如果5臺機器用了5分鐘生產5個零件,那麼100臺機器生產100個零件需要多少分鐘?
三、在一個湖裡有一片睡蓮,睡蓮的面積每天擴大一倍。如果睡蓮覆蓋整個湖需要48天,那麼它覆蓋半個湖需要多少天?
直覺告訴我們,答案分別是:0.1元、100分鐘和24天。美國研究人員把這3道題混雜在問卷中讓10所大學的3000多名本科生解答,發現大部分人都憑直覺回答。但是直覺是錯的。正確的答案分別是:0.05元、5分鐘和47天。按答對1題得1分計算,這些學生的平均得分只有1.24分。
直覺其實是一種無意識的本能反應,不經思考快速地自發產生,不受人的心理狀態的影響。理性思維則需要作有意識的思考,反應要慢得多。直覺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我們看到一張臉,不可能要經過思考才辨認出是熟人;看到一塊石頭迎面砸來,不可能等到想起會被砸傷才躲開。這些都要靠直覺作出快速的自發反應。但是在面臨更複雜的問題時,就需要用到理性思維。
生活中我們交替使用這兩套思維系統。例如,我們講母語時,用的是直覺思維,而講外語時用的是理性思維,所以不可能像講母語那麼流利。通過反覆的訓練,有可能讓理性思維轉化成直覺。例如,人們在學開車時,要靠理性思維進行判斷,反應比較慢,開車時間長了,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一種本能,具有迅速的應變能力。
但是有時對同一個問題,直覺和理性思維會給出相互衝突的答案,而直覺往往能戰勝理性,從而讓人產生煩惱。雖然統計表明飛機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但是許多人仍然害怕乘飛機,直覺地認為飛機不安全。這些人乘車時並不擔心會出事,雖然出車禍的概率要比飛機失事高得多。
有時統計數據反而激發人們本能的恐懼,出現嚴重的後果。1995年10月,英國醫藥安全委員會警告說,第三代避孕藥與第二代避孕藥相比會讓靜脈血栓症的風險增加100%。這聽上去很嚇人,許多人因此不敢再用避孕藥避孕,導致第二年英國人工流產增加了9%。其實血栓的風險本來就低,風險增加100%,不過意味著每7000多人中會多1例而已。英國醫藥安全委員會現在的說法是,第三代避孕藥只是略微增加了血栓的風險,除非你有患血栓的危險,否則無須停用第三代避孕藥。
人們在進入陌生的領域時,會本能地感到恐懼,作出過分謹慎的直覺反應。許多人對轉基因食品、疫苗接種的疑慮和反對,就是一種由於缺乏科學知識,未經理性思考作出的本能反應。本能反應一旦作出,就很難通過出示科學證據來說服,因為說理訴諸的是理性思維系統,不容易影響人們的直覺。
讓理性戰勝直覺,並非不可能。畢竟,對那3道數學題,還是有人給出了違反直覺的正確答案。在回答它們時,名校學生與一般學校的學生表現出較大的差距。在10所學校中,得分最高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平均2.18分;最低的是託萊多大學的學生,平均只有0.57分。
當然,善於解答數學難題不等於善於應用理性思維。習慣於理性思維特別是科學思維的人,在人群中只是極少數。要讓人們了解科學知識還比較容易,但是科學知識往往與人們的直覺不符,要讓人們利用科學知識、應用科學思維作出正確的判斷,則困難得多,因為那是在抗拒人們的本能。
也許科學思維也要「從娃娃抓起」。人們如果從小學習外語,就能讓講外語成為一種直覺;從小訓練下圍棋,就能對局勢有很好的直覺。如果從小進行科學思維訓練,是否也能讓科學思維戰勝直覺反應?(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