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清遠市第二中學聽取了清遠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召開的2019年清遠市高中各年級學科中心組教學研討暨期末質檢分析會。會議分兩部分進行,先由代表老師發言,分享自己學校的教學研討情況,然後由教育研究院的邵主任總結上個學期高一高二期末質檢情況。之前聽會,總感覺和珠三角地區差距太大,而這次,我發現清遠的教研,清遠很多學校都有喜人的進步。
第一位發言的老師是佛岡中學的語文教研組長藍小燕老師,藍老師分享了她們學校高三備課組的做法。具體為:
平行班:卷面整潔,少些病句錯別字;結構完整,字數足800字;內容相對充實,議論文要有三個的論據材料;全文、每個層次必須要有中心句。尖子班:在完成以上要求的基礎上,加強思想訓練,各段落層次分明,避免論點、內容交叉重複;論點與材料一致,敘例簡潔有力,材料豐富,有說服力;運用一定的修辭美化語言。訓練順序:審題-結構(開頭結尾)-觀點與材料一致(事實論據的敘述分析)-論證方法。每周一次作文,大小作文相同,全部堂上限時完成。大作文就是完卷作文,小作文是作文提綱或片段作文。每周利用30分鐘時間,限時訓練的時間,看中央節目《新聞周刊》,節目有白巖松點評,讓學生做筆記;讓學生選取一條新聞,寫作時評。寫好後老師點評,學生點評。重點檢查學生的書寫,觀點是否正確有思想。第二位發言的老師是華僑中學的語文教研組長洪玲老師,她分享他們學校上學期和這個學期整本書閱讀的情況,重點介紹了遇到的阻力和解決辦法。《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要求「任務群在必修階段安排1學分18課時」,清遠市的安排是高一第一學期《三國演義》第二學期《紅樓夢》,高二第一學期《論語》《哈姆雷特》第二學期《悲慘世界》,然而整本書閱讀僅靠每周一課時,或者教師布置課後作業的形式實施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僑中學做法是結合校本課程《論語閱讀》學習;周四晚上7點到7點半放視頻《論語300講》;與自己學校和其他學校課題研究同步進行,因為在清遠市高中語文有四個課題通過。洪老師還談了《論語》《哈姆雷特》不同的實踐操作構思。《論語》有歸類內容,提取重要觀點,明確意義價值,聯繫生活或歷史等做法。例如「敏於事而慎於言」與「沉默是金」有怎樣的關聯?《論語》主要多元開放自主閱讀,可表格學習,專題組學習,人物組學習;《哈姆雷特》主要用項目化閱讀:1.文本閱讀。利用課外時間閱讀《哈姆雷特》的劇本(朱生豪譯本);學習任務:畫一張人物關係圖。2.跨媒介閱讀。電影觀賞活動,觀賞電影《哈姆雷特》(1948年勞倫斯黑白版和1996年肯尼思 布拉納彩色版)。3.設計問題:你更喜歡哪個版本中哈姆雷特的表演,為什麼?觀賞電影中與教材節選部分相關段落的演員表演,若扮演該段中的某個角度,你希望自己扮演哪個角色,你對該角色有何理解,有何表演建議?4.為表現哈姆雷特「持毒劍猛刺國王」,兩部電影採取了怎樣的處理方法,哪個更為精彩?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如何處理?設計問題格特魯德真的愛她的兒子嗎?如果要她在丈夫與兒子之間選擇一個,她會選擇誰?母后是一個被欲望衝昏頭腦的無情的蕩婦嗎?設計問題:奧菲利亞才是最悲劇性的人物,她天生麗質,純潔善良,這個柔弱的少女什麼都沒做,卻成了這場宮廷混亂旋渦中的受害者,落得一個自殺的結局,哈姆雷特要為奧菲利亞之死擔責嗎?設計問題:「要找到哈姆雷特的行為和言辭的任何解釋是毫無可能的,因此要把他說成任何性格,也是毫無可能的」(列夫託爾斯泰),哈姆雷特真的不可言說嗎?1.交流觀影札記。(你更喜歡哪個版本的哈姆雷特的表演?)2.角色扮演,表演建議匯總交流。(對角色的理解和表演建議)組建兩個劇組,每組設置導演一名,演員若干,對教材選文部分進行演繹,每組表演時長為25分鐘,要預先先完成以下的文案工作。《哈姆雷特》劇組導演闡釋:約1000字,以簡明的語言闡述自己對劇情人物主題,表演道具,場景安排的總體理解和設計。分組演繹《哈姆雷特》文本段落並錄像,現場評選優勝劇組,評選最佳演員。重放錄像,挑選部分內容進行比較,對兩個劇組的演繹進行反思和評價。以上就是兩位老師無私的分享,對我們的高三教學,對我們高一高二的整本書閱讀有很好的引導作用。方法操作性強,對於沒有整本書閱讀經驗的我們,不妨學學洪玲老師她們成功的做法。明知閱讀的路漫漫,但已經啟程,堅持下去,就會去到更遠的地方,領略更多的風光美色。第三位發言的老師是英德一中的廣東省鄒天順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黃志雄老師。黃老師年輕帥氣,很有想法。「望遠方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認識到當下語文的教學弊端,提出語文學習要放養,主張多途徑的學習方式。例舉了清新區一中劉金練老師辦班報、鄒天順老師、羅燕廷老師等人引領學生向報刊雜誌投稿、華僑中學鍾裕勤等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冰心文學活動、英德中學英德一中請北京劉媛媛助陣指導辯論賽舉辦漢字書法書寫大賽等一系列課外語文學習活動,開闊了學生視野,鍛鍊了學生的思維。這種活色生香的語文學習,很有價值。黃老師的觀點得到了老師們的稱讚。黃老師身體力行,希望能夠改變一點點,一點點改變,提高一點點,一點點提高,實現降維打擊。他自己的書法就寫得非常好。第二個環節是市教育教研院邵主任,對上個學期期末的高一高二語文的質檢情況作了統計分析。學生的語言運用方面的能力比較差,學生的默寫得分也非常低。有的學校進步很快,有的學校與上個學期持平。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各校要認識並解決。邵主任多次強調各校要注重整本書的閱讀開展,結合昨天人民出版社的編輯的報告和今天老師的專題發言,摸索出一條適合的途徑,更好地教學。最後再次明確全市命制試題比賽的意義,希望各校能積極參加。黎駿(1972.6 - )湖南桂陽人。本科學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省骨幹教師。現為清遠市清新區一中語文教研組長。「廣東省鄒天順名師工作室」行政助手。
黎駿老師為人個性鮮明,自信樂觀。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工作認真努力,能廣泛學習,深刻鑽研。教學上要求自己不斷更新知識網絡,常教常新,機智靈活。多年擔任備課組長、科組長職務。教學成績優秀,深得學生的好評。2011、2013年榮獲清新區「高考成績突出貢獻獎」,2018年榮獲清新區高中教學成績優秀獎,2015年2018年榮獲區優秀教師稱號;多次榮獲優秀輔導獎,多次榮獲期末統考校成績優秀獎,有多篇德育論文獲區二三等獎。
有論文在《中國教師》等刊物上發表。
教學風格:常教常新,教出個性。教學理念:語文來源於生活,服務生活。
撰稿:黎駿
審稿、編輯、發布:鄒天順
探討語文教藝,關注教育問題
傳播知識 普及常識 爭辯事實 增長見識
教育讓我們富有,文學讓我們高貴
【歡迎您關注本公眾號,每天搶先欣賞美文】
長按以上圖案,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擊「關注」
如果您認為是好文章,歡迎點讚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