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徐紅)訊,在面向醫務、防疫、外派等一些高風險暴露人群率先實施緊急使用後,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的接種人群或有望進一步擴大。
12日,《科創板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國藥集團新冠疫苗已經在北京和武漢兩地開放「小範圍」的預約接種。具體可以通過國藥集團官網或掃描國藥集團提供的二維碼進行預約,預約者在大概2周後收到通知,併到指定地點注射。
據了解,雖然全人群均可預約接種,但出國留學生,特別是今年11月至明年1月需出國的留學生會被優先選擇接種。
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查詢國藥集團官網後暫未發現報名通道,同時有公開報導顯示,一款「新冠疫苗接種預約」(新冠疫苗接種意向調查)的小程序在不久前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簡稱「服貿會」)已經亮相中國生物展臺。據稱,中國生物推出這款小程序的目的是了解公眾的新冠疫苗接種意願,並且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赴海外留學生接種意願較強。
以上該款小程序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接近40萬人表示「願意接種」,並有超過7萬人已經報名接種。國藥集團同時表示:「心系海外學子健康安全,免費為留學生群體提供接種服務。」
「目前官方還未公布具體情況和操作流程,一步步來吧。」前述知情人士又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
國內共有三支新冠滅活疫苗獲批臨床試驗,其中國藥中國生物就佔了兩支,分別由旗下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
日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負責人就新冠滅活疫苗緊急使用和海外Ⅲ期臨床研究情況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國藥中國生物研製的兩款新冠滅活疫苗是緊急使用接種量最大的,已經接種數十萬人次。其中,打完疫苗後去往海外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數萬人,截至目前無一例感染。
今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在央視財經《對話》欄目中曾介紹稱,我國《疫苗管理法》明確規定,當出現特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緊急使用疫苗的申請,經國家藥監局組織專家論證並同意,最終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一定範圍、一定時限內緊急使用疫苗。
從今年4月4日開始提出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條件和程序,之後專家無數次的論證,直到6月24日國務院批准《新冠病毒疫苗緊急使用(試用)方案》後,7月22日國內正式啟動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涉及醫務人員、防疫人員、邊檢人員以及保障城市基本運行人員等特殊人群。
當時在節目中,鄭忠偉還透露,下一步為了防範秋冬季的疫情,也會考慮適度擴大新冠疫苗緊急使用範圍。
公開報導顯示,國藥中國生物兩款新冠滅活疫苗以及另一款由北京科興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的規格均為每支0.5毫升,但在用法用量上稍有差別。其中,中國生物武漢所疫苗基礎免疫2~3劑,第1劑和第2劑間隔2~4周,第2劑和第3劑間隔4周;中國生物北京所疫苗基礎免疫為2劑次,每劑間隔2~4周;科興疫苗用於緊急接種時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2周。用於常規接種時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