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在看圖寫話和小作文中輕鬆得高分的學生,進入小學4年級後,發現自己的作文很難再獲取高分,會感到著急和不解,不知道作文的寫作如何去突破瓶頸,提升水平。
在進入小學4年級以後,作文寫作將進入全新階段,在現有基礎上,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應該有從頭開始的思想準備,圍繞2個方面去進行長期的學習和訓練:
為什麼同樣的一次活動,有的孩子能寫出一篇精彩的作文,有的孩子連寫一段話都不太通順。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寫出優美的句子,用上更多的修辭手法,都不是寫作的核心。如同樹先有根莖枝幹,再有葉色果香,小學中段要把「立意」「選材」「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去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要想提高認識、表達能力,學會在「立意」「選材」「結構」中高人一籌,就要勤加努力,從3個方面去提升自己。
01 每天固定閱讀時間,開卷有益,堅持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個習慣。
02 每1-2月至少選1本書進行精讀,查資料,作批註,寫寫讀書筆記。
03 對自己精讀的書提出問題和質疑,並與老師、家長或同學進行討論,通過查資料、思想碰撞來總結自己的想法,提高認知能力。
04 觀察自己的身邊人和事,寫日記。堅持寫日記,一方面可以練筆,另一方面可以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05 善於積累和收集材料,和大人們一起去旅行或遊玩的時候,要觀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門票、紀念冊、一顆石子、一片樹葉......收藏起來,成為記憶的一部分。如果能帶上一個小本子,寫寫畫畫,留下生活中的點滴細節,這些都會成為今後寫作的材料。
06 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篇作文。要多修改,不能寫完一篇扔一篇,對老師批改過的作文,要用心復盤,對所改之處要認真思考,分析問題所在。同時,老師沒有批改的地方,也要琢磨,從大處著眼,看文章的「審題」「立意」「選材」「結構」方面,是否還有可改之處。
到小學中段,真正的寫作之路剛剛展開。一定要教育孩子記住兩句話:
作文如此,作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