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冬天,是保溫杯的「熱銷」季節。昨天,記者走訪了蘇城幾家大型超市,發現在大潤發、歐尚、華潤萬家等超市,不少顧客都鍾情於保溫杯。家住園區的一位陳女士正在貨架前挑選保溫杯,她告訴記者:「每兩年就會給兒子買一個新的,有時候是因為杯子用久了鏽掉或者不保溫了,有時候是因為磕磕碰碰的,杯子外殼太難看了。」
天氣越來越冷,如果在外出途中,能夠隨時喝到一口溫熱的水,無疑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這也是冬天保溫杯熱賣的原因之一。前幾天,微信朋友圈有人專門扒出了55度杯「廉價」的真面目,一時也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各類疑惑。撇開55度杯這種「奇怪」的設計不談,縱觀整個保溫杯市場,貴的杯子要上百元,便宜的只要幾十塊,而且保溫效果各不相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超市調查保溫杯價格與保溫時效千差萬別
冬天,是保溫杯的「熱銷」季節。昨天,記者走訪了蘇城幾家大型超市,發現在大潤發、歐尚、華潤萬家等超市,不少顧客都鍾情於保溫杯。家住園區的一位陳女士正在貨架前挑選保溫杯,她告訴記者:「每兩年就會給兒子買一個新的,有時候是因為杯子用久了鏽掉或者不保溫了,有時候是因為磕磕碰碰的,杯子外殼太難看了。」不過仔細看看貨架上這些杯子,真可謂千差萬別。一款TOMIC品牌的杯子,最高價格賣到800多元,而最便宜的品牌只要10多元。
華潤萬家蘇州園區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的保溫杯確實價位相差比較大。」他舉例,眼前這款800多元的TOMIC保溫杯為英國品牌,是車載型,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連接汽車裡的點菸器對杯子進行加熱,屬於特別高端的品牌。進口品牌中,賣得較好的還有膳魔師、艾蒙多、象印、虎牌等,國內品牌主要有蘇泊爾、希爾、富光和哈爾斯。其中,價位在300元左右的膳魔師、蘇泊爾和百元左右的富光、哈爾斯銷量最好。
該負責人說:「貴的保溫杯一般保溫時間更長,有的甚至隔了一夜,水還是溫的,而便宜的杯子保溫時效大概在4-6小時左右。」
技術原理真空斷熱是保溫杯真正的「秘密」
保溫杯究竟為什麼能保溫呢?這個原理其實可以參照平時家裡用的熱水瓶。不小心打破過熱水瓶的人都知道,水瓶的內膽是雙層結構,而且細心的人在購買新的瓶膽時會注意到其底部有一個突起的小「尖尖」。「這個尖尖一旦斷了,水瓶就不保溫了。」這常常是有經驗的媽媽自己總結出的一條「真理」。而實際上,水瓶保溫與否確實與這個構造息息相關。
膳魔師(中國)家庭製品有限公司負責內外管組裝的梁主任告訴記者:「保溫杯之所以保溫,其秘密就在於『真空斷熱』技術。」原來,保溫杯和熱水瓶一樣是雙層中空結構,內、外層管均是由不鏽鋼材打造,不同的是保溫杯在抽掉中間的空氣後,在用玻璃封材密封前會在杯子底部放一層炭粒,通過500度的高溫使得炭粒得到充分燃燒,讓中空部分的空氣消耗殆盡,達到幾乎完全真空的效果。眾所周知,熱量的傳遞是需要介質的,而對於熱傳遞的三種方式而言,其中熱輻射是可以在真空中進行的。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保溫隔熱效果,製造商會在內管外壁鍍一層銅或者鋁,形成光滑的反射表面,將杯子內管散發出來的熱量反射進杯子裡。那麼同理就可以解釋,家用熱水瓶內膽底部的「尖尖」一旦斷掉,中間真空效果失去,就不能保溫了,而瓶膽鍍銀則和保溫杯內管鍍銅或者鋁的原理是一樣的。
選購技巧保溫杯不鏽鋼材料有「講究」
梁主任還透露,「國際標準是8小時以內能夠保持溫度在32℃的杯子即可稱為保溫杯,而膳魔師品牌可以達到60℃。」目前,市場上的保溫杯產品良莠不齊、價格差異較大的原因除了真空斷熱技術的好壞之外,還因為許多廠家在不鏽鋼材質上動了手腳。採用劣質鋼材,甚至有毒鋼材製造保溫杯是低價廠商慣用的手法,然而這樣生產出來的保溫杯對於消費者來說卻是有害產品。
梁主任解釋說,一般正規的企業採用優質的201鋼材,但這類產品時間長了容易生鏽,不符合食品級材質要求,真正注重品質的企業則採用行業最高的食品接觸用304不鏽鋼材。「304鋼具有高的耐蝕性,在低溫、室溫及高溫下均有較高的塑性和韌性,以及較好的冷作成型和焊接性。」梁主任說。
解釋完原材料的問題,那麼,還有其他什麼原因會引起保溫時效的差異呢?梁主任說:「假如真空斷熱的工藝一樣的話,還與杯子杯蓋的密閉性能和配件的環保性相關。」他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新的保溫杯時,如條件允許,應該將杯子裝滿開水後注意觀察,若2~3分鐘後用手觸摸杯身外表和下部,發現杯身和杯身上部有明顯的溫熱現象,則說明內膽已經失去真空度,不能達到良好的保溫效果。如用力甩幾下杯子,無滲漏情況,則說明密封性能良好。此外,如果杯子外層是食品級塑料製成,氣味較大、色澤灰暗的產品不建議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