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 實習記者 高崇芮)6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發布了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查」結果。共有131名經濟學家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經濟學家在二季度對中國總體經濟形勢的樂觀態度進一步穩固,綜合預判全年GDP增速為6.6%,比一季度對全年GDP增速預判高出0.1個百分點。業內分析認為,出口增長和企業庫存增加,將成為今年GDP增長的支撐性因素。
數據顯示,在全年GDP增速的問題上,經濟學家們總體持樂觀態度,70.3%的人認為將超過6.5%,29.8%的人認為將超過6.8%,只有13%的人認為可能低於6%。值得關注的是,相較於一季度預測的全年增速6.5%,二季度經濟學家對GDP的預測提升了0.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7家長期關注中國經濟走勢的國際機構,有5家在二季度上調對中國全年GDP增速的預判,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預測增速上調到6.7%,這些跡象表明國內外均對中國經濟增速充滿信心。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鋼認為,經濟學家們在二季度對全年GDP增速預判較一季度對全年增速預測提升0.1%,與近期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期可能開啟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新一輪合作高速增長有關。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我國GDP目標增速為6.5%左右,此次經濟學家們對增速的預判持更為樂觀的態度,表明對我國經濟增長信心十足。與本次調查結果契合,此前多家機構及個人也紛紛預測,今年全年GDP增速將保持在6.6%左右。有分析指出,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看,今年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力度可能比去年稍弱,且外貿存在不確定因素,綜合來看今年經濟增速將低於去年。但今年上半年以來,從物價指數來看,同比物價上行使企業利潤同比增長,統計數據也顯示出宏觀經濟運行向好;從投資結構上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均實現名義增長,且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遠高於製造業和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指出,今年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是出口和和企業庫存的增加,「相較於去年,今年出口情況有所好轉,在庫存方面,去年7月起,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企業開始增加庫存,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年,拉高了GDP的增長」。
(原標題:經濟學家預計全年GDP增速6.6%)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