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繭蘊絲線,成衣現文明。
嫘祖,遠古養蠶取絲的始祖,她發明了植桑養蠶和繅絲製衣,使人們告別了赤身裸體的荒蠻時代,並與黃帝一起開創了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被譽為「 人文女祖」、「華夏之母」,祀為蠶神和行神(今「旅遊神」)而為世代尊崇。
嫘祖故裡-遠安,種桑養蠶歷史悠久,是著名的「埡絲」產地,享有「埡絲」之鄉的美譽。「埡絲」因其色澤褶耀、柔軟純潔、條份好、拉力強而聞名。據明弘治九年刻本《夷陵洲志》載,早在公元1496年,遠安的「埡絲」就已被為皇室貢品。清宣統元年(1909年)《湖北通志》亦載有:「蠶絲各郡皆產,惟以『埡絲』為最著,西歐人購之---出口由上海銷英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緬甸等國」。
遠安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江漢平原北部山區,東臨荊門,西襟宜昌,南連荊沙,倍望襄陽,素有「西蜀門戶,荊襄要衝」之稱。縣域面積1752平方公裡,轄六鎮一鄉,森林覆蓋率達75%,是全國生態示範區、省級地質公園。
遠安有2100多年的建縣史,古時「以其臨沮水」得名臨沮縣,後又稱高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嫘祖文化、楚文化、道教文化、三國文化等在這裡交相輝映。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華夏之母嫘祖誕生在荷花鎮雷家衝,相傳三月十五是嫘祖的生日,每年此時都會舉辦廟會,祭拜儀式隆重而和美。自1984年至今,遠安每年都舉辦嫘祖廟會節。2007年,嫘祖廟會節已被列入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遠安縣嫘祖信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遠安是楚國早期文化的發源地,據《詩商頌殷武》記載:「維女荊楚,居國南鄉」。該縣洋坪鎮南襄城楚都遺址,南北長900米,東西寬300米,內有陶井、東周古墓群等,出土過灰陶器、紡輪、青銅劍、青銅鏡、銅箭等文物,疑為楚人早期創業的都城「南鄉」。
道教文化在遠安也隨處可見。鳴鳳山道觀與武當山全真派一脈相傳,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年間,依山鑿石,銅瓦白牆,勢出半天,明清以來香火旺盛,一度形成十萬香客朝鳴鳳的盛大場面。
三國魏蜀吳的戰爭也為遠安留下了不少故事和遺蹟。據《三國志》記載:「潘璋、馬忠獲關羽及其子關平於臨沮章鄉。」「章鄉」在遠安羅漢峪峽谷,峽谷兩岸懸崖倒掛,峭壁如削,天如一線,為入川小道。敗走麥城後,關羽在此為絆馬索所阻而回馬,中伏被殺。為紀念關羽,後人將章鄉改為回馬坡,該地現存清同治十年石碑紀念亭。
遠安氣候溫和,洞奇林美,空氣清新,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這裡地質條件奇特,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在此完美結合,在國內尚屬罕見。鳴鳳山、金家灣、鹿苑丹霞景觀,武陵峽、羅漢峽、靈龍峽喀斯特峽谷,讓您目不暇接,南北的風景在這裡自然共生。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遠安,旖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沿襲和豐厚的文化遺存,讓這個小眾的地方平兒不凡,美麗鄉村、生態田園,疫情過後一定要記得常來秀麗遠安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