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是列入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府。以六十年來取得的巨大教育成就和令人矚目的進展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縮影」。在華中科技大學由十二個門類構成的學科體系之中,法學學科如朝陽出世,新銳勃發,伴隨著當代中國法治化進程的步伐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顯著提升和快速發展。
溯及20世紀80年代:1981年起,原華中工學院參加國家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組織的全國第一套「高等學校法學試用教材」編寫工作;1983年華中工學院成立專利情報研究室,面向研究生開設專利法課程;1985年中國高等學校智慧財產權研究會成立大會在華中工學院召開;1986年華中工學院成立法律教研室;1988年在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和中國專利局的推動下,華中工學院創辦智慧財產權專業第二學士學位班,成為全國首批開展智慧財產權高等教育和專業研究的院校之一,培養了共和國最早一批智慧財產權高級人才。時至1992年,原華中理工大學開始培養法學專業本科生,是全國重點理工大學中率先開展法學專業教育的院校之一;1994年,成立政治與法律系;1994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雙學位班與輔修班學生;1996年,獲得當時全國唯一的科技法學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在21世紀的第一個春天,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於2001年元月正式成立。其學科基礎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和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三所高校所屬的法律學科整合組建而成,並大力引進優秀師資。著名法學家、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羅玉中教授出任法學院首任院長。在「入主流、爭一流、創特色、倡交叉」辦學思想指引下,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了結構合理、學科齊全、特色突出、優勢鮮明的辦學體系。以法學院為依託的我校法學一級學科,已成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在著名的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QS Top Universities)發布的以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和論文引用率為核心評價指標的「2012-2013 QS法律專業世界大學排名」榜單中,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名列中國大陸地區第8名。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學評價》中,華中科技大學法學學科連續多年被評為「A+級」。
法學院現有50餘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17人(博士生導師12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學位獲得者和博士學位攻讀者佔教師總數90%以上。在教師隊伍中,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職務者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者2人,榮膺第七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者1人,湖北省歷屆「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榮譽稱號者5人,入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學者」崗位者2人,二級教授4人。法學院大力提高專任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一大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在科研、教學第一線的實踐鍛鍊中得到學術成長,基本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師資體系。30餘名海內外著名法學家受聘為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法學院以「法治為魂,天下為任,職業為本,素質立身」為自身教育理念,構築起較為完備的人才培育體系。法學院現擁有法律社會學專業二級學科博士點;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設置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科技法與智慧財產權法、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等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同時擁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J.M)授權點,分設法律實務班、智慧財產權班、財稅金融法班和法律碩士(法學)班等;本科層面設置法學專業,歷屆法學專業班級連續多年被評為「全校優良學風班」;在不斷加強以英語作為第一外國語的法學本科教育的同時,2003年起在全國法學教育界率先探索建立以德語作為第一外國語的法學專業本科班,實施「小班教學制」,延續至今,影響深遠;同時面向武漢地區重點高校招收法學專業(智慧財產權方向)雙學士學位班和第二專業輔修班。此外,法學院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同意,全國法律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批准的首批開展智慧財產權方向在職法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五家試點單位之一。
法學院分設法律學系、科技法與智慧財產權系,各類教學研究機構覆蓋了全部法學二級學科;同時,建立了科技法研究所、近代法研究所、法庭證據科學研究中心、法制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智慧財產權與競爭法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機構。其中,科技法研究所是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單位、全國高校科技法研究會會長與秘書長單位、湖北省科學技術法學會會長與秘書長單位,2001年成為華中科技大學設立的首批校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3年成為武漢市知識產權局批准設立的武漢市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中心,2005年成為985工程「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的重要學科平臺,2009年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的「全國專利保護重點聯繫基地」,2012年成為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的「全國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2013年成為武漢市知識產權局、武漢市教育局、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批准設立的「武漢市青少年智慧財產權素質教育校外輔導員基地」。
「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法學院始終致力於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學術品格的塑造,關注21世紀中國現代化進程之中關涉國計民生的重大現實問題,在構建「和諧社會」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戰略實施過程中尋求學科新的切入點、立足點和增長點。大力促進各項科研教學活動與國家的法制需求相結合,加強學科前沿性、戰略性、應用性問題的研究。積極參加國家立法規劃、國家重大科研計劃的研究制定工作,使法學院為國家機關提供重大決策參考的諮詢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特別是在參與國家立法、地方立法、湖北省暨武漢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法制政策制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來年主持的代表性課題有: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戰略研究第18專題《科技發展法制和政策研究》,國務院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制定專題研究;國家和地方立法研究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草案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草案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草案研究》《國家產業技術政策·法律專題研究》《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條例草案研究》《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立法修訂研究》《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立法修訂研究》《武漢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立法研究》《武漢市智慧財產權促進條例立法研究》《廣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立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清至民國徽州合同文書的輯釋與研究(1664-194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國家智慧財產權政策體系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智慧財產權協調保護與管理研究》,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訴訟監督效力研究》,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我國科技法律法規實施效果評價研究》,985工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研究項目《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法律環境研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科技法學》和「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衛生法學》等。2003年5月,法學院俞江教授等人上書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對國務院頒發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進行違憲審查,舉國震動,為當代中國憲政發展與人權保護史留下了濃重的筆墨。
法學院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變革」。根據法律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按照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要求,完善學生培養目標與方案體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科技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重點培育學生的時代使命感、專業自信心、國際化意識、創新性思維、實踐能力、領導能力和協同能力。迄今,法學院已培養本科畢業生1200餘人,雙學位生600餘人,研究生1200餘人,並培養留學生20餘人。畢業生在立法、審判、檢察、執法、律師、公證、仲裁、金融、證券、企業法務、高等學校、研究機構等工作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自2003年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生法律協會和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生辯論社歷年均獲全校「十佳社團」、「A級社團」和「五星社團」等表彰。2009年成立的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保護智慧財產權協會,是全國高校中最早湧現的以智慧財產權為主題的專業型社團之一,是武漢智慧財產權研究會理事單位中唯一學生社團,同時是武漢市青少年智慧財產權素質教育校外輔導員基地的執行團隊。2004年,法學院學生代表中國大陸法學教育機構首次參加了由亞太法學會主辦的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法律賽事「THEXIX LAWASIA Biennial Conference」(亞太法學會雙周年會)暨「2005LAWASIAMOOT」(2005年亞太法律辯論賽),取得第五名的佳績。2010年,大學生辯論社獲得「兩岸四地世博辯論賽」華中賽區冠軍。2011-2012年,法學院研究生連續獲得首屆和第二屆「華中七校研究生模擬法庭抗辯大賽」總冠軍。2012-2013年,法學院本科生連續獲得第二屆和第三屆「法理爭鳴」湖北省高校法學專業辯論賽亞軍。2012年,大學生辯論社榮膺全校唯一的「湖北省高校大學生優秀社團標兵」榮譽稱號。
法學院高度重視對外交流,現已形成國際化學術合作網絡。法學院先後派出20名教師赴德、法、英、美、日、澳等國著名學府研修,國際學術交流取得實質性進展。100餘名畢業生在英國牛津大學、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國際著名學府深造,攻讀高級學位。法學院與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國際水夥伴組織(GWP)、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諸多國際組織與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並正在積極探索與海外聯合辦學的教育創新之路。
法學院辦公大樓環境幽雅,設施先進,總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內設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法律圖書分館,面積為500平方米,館藏法律專業圖書資料近3萬冊。法學院建設的標準化模擬法庭、社區法律診所和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法學教學實驗室是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華中科技大學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的重要平臺。此外,自2004年至今,武漢地區國家司法考試考場設定於華中科技大學,並連續多年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司法考試單體考區。
展望未來,法學院總體發展思路是:緊扣新一輪科技革命、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法律國際化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時代脈搏,按照「育人為本,創新是魂,責任以行」的價值觀,以開拓進取、改革創新的精神,站在戰略的高度,把握有利時機,不斷提出新的辦學方略和舉措,通過跨越式發展開創學院各項工作的新局面,促進法學專業師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和造就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法律人才,提升學院辦學水平和學術聲譽,提高對學校整體發展和校園法制文化建設的貢獻率,提高對推進依法治國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貢獻率,建成具備顯著優勢、特色和學科競爭力的「研究型、綜合性、開放式」國內一流的法學院,實現學科建設與學院建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