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頭髮有專門的洗髮露,在古代又是用什麼來洗的呢?
大家都知道,雖然古代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高科技產品,但是古人在講衛生方面並不比現在的人做的要差,甚至在古代洗浴更加的細緻,洗頭,洗澡,洗手,洗腳都是有不同的講究的。現在我們為了更好的保護頭髮,維持頭髮的潔淨,無非就是去汙,控油,防頭屑,保持發質柔順,而古人在洗頭和現在人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先來簡單說一下!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聽說過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來源於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是儒家倫理著作。看名字也能知道,這本書自然是以孝道為主要內容,而這句話也正是如此,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父母給的,不管是軀體、四肢,還是鬚髮、皮膚,但凡是身體的一部分,都是父母賜予的。
當然重點就是洗頭啦。君子美女長發飄飄,好看確實是好看,洗頭的時候洗不乾淨,怕不是想剃禿了了事。但是勞動人民智慧是無窮的,他們很快找到了肥皂的代替品——皂莢、草木灰。這些東西可以洗毛巾,也可以清潔身體、頭髮。草木灰到今天還有人使用,純天然不會傷頭皮。至於吹乾,那隻好求助於老天爺了,把頭髮攤開自然晾乾,也別有一番趣味。《史記》裡面記載了沐浴的時候還有特定的假期,五天一次。
確實,古人頭髮會留多長呢?這一點,還真的是沒有具體的數據,在孝道的影響之下,古人的頭髮儘管長,但是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也不可能就一直不管它,修一修應該是有的,但是大剪刀喀嚓全部剪掉,恐怕也只有在出家的時候才會這樣了。而且,在古代,在身體上刺字、剪去頭髮,都屬於是刑罰,是犯了罪的懲罰,由此可見,古人對於父母賜予的身體,有多麼看重。
總而言之,不過其實我國古代的時候大多還是非常的講究衛生的,但有一個朝代卻是例外,那就是清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清朝宮中的妃子有這麼一項規定,那就是一年洗一次頭髮,而且還不是用水洗。而是用篦子沾著頭油梳頭,以此來梳掉汙垢和蝨子,不過想想還是挺噁心的。大家都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