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深:閩臺融合發展 潛力巨大

2020-12-27 中國臺灣網

3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對臺工作既要著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習近平講話蘊含了怎樣的深刻內涵?香港中評社13日發表了一篇訪談文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教授劉國深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劉國深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省對臺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也代表著中央對福建省對臺工作的殷切期待。閩臺融合是一項互利雙贏的事業,將為兩岸融合雙贏做出重要貢獻。閩臺融合發展,民間社會的潛在巨大能量不可忽視。

劉國深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閩臺融合發展成為兩岸走向雙贏的報春花。

大陸涉臺方針得到越來越多臺灣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經過70年的對峙、對立、交流合作,海峽兩岸格局底定,儘管近年來臺灣政局變動不居,但大陸方面已牢牢掌握著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方向,兩岸綜合勢力差距越來越大。」劉國深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心已經在「追求統一」「維護統一」基礎上進階到「落實統一」階段。中央在應對變局,穩定大局方面胸有成竹,不僅沒有因為民進黨當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放慢兩岸融合發展的腳步,相反出臺了更加積極主動的政策措施,把滿足兩岸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放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首位,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

劉國深說,「31條措施」實施以來的成效證明,凡是對臺灣民眾有利的事情,我們都可以主動作為,創造性地作為,民進黨當局無法阻止大陸方面出臺的惠臺利民政策,而且越阻擋越失民心,大陸方面的涉臺大政方針得到越來越多臺灣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他指出,在2019年1月2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的明確要求。習近平說:「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和平統一之後,臺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習近平給福建省下達具體的對臺工作任務。

習近平近年來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發表多次重要講話,對福建省對臺工作的角色要求也十分明確。他說:「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這段講話既是對大陸各省區市對臺工作提出的任務要求,更是給福建省下達了具體的對臺工作任務。

閩臺自古以來是一家,兩岸雙贏在閩臺之間最容易開花結果。對於福建省來說,習總書記提出的這些任務要求責無旁貸。福建沿海的廈門、福州、泉州、漳州等地是兩岸最緊密的結合部,從「兩門對開」「兩馬先行」開始,福建省與臺灣就有了共同的發展平臺,「某些自由港政策」「小額貿易政策」「兩岸直航政策」「自貿區政策」「平潭綜合實驗區政策」……中央給予了福建省一個又一個特殊政策,福建省為國家的對臺工作作出了貢獻,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動力。今天,福建省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閩臺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福建特別要感謝來福建發展的臺灣同胞的貢獻,也必須繼續為臺灣同胞提供更好的投資、貿易、創業、就業、學習和生活的便利。我們堅信,閩臺融合是一項互利雙贏的事業,閩臺融合將為兩岸融合雙贏做出重要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代表團的講話,再次要求福建省「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意味著福建省不僅要完成「清單」任務,而且要在清單之外創新更多服務臺灣同胞的方式。福建要對照總書記的要求,在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等方面進行全面對標,梳理已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儘快把我們作出的承諾落到實處。要把工作做到廣大臺灣同胞的心裡,讓廣大臺灣同胞都真正受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全省各單位各部門都要從觀念變革和資源投入方面下真功夫才可能做到。要把臺灣臺胞當福建省民眾一樣對待,需要改革創新的勇氣、能力和智慧,更需要讓臺灣同胞參與到閩臺融合的具體過程中,廣泛聽取在閩臺灣同胞的具體意見和建議。

讓臺灣同胞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牛肉」。

當前,福建省要在「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議題上採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發揮廈門市、連江縣等金門、馬祖毗鄰市縣的先行先試政策,在這些區域率先推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閩臺融合就是要讓臺灣同胞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牛肉」在哪裡。

閩臺融合發展,民間社會的潛在巨大能量不可忽視。除了政府部門出臺獎勵鼓勵民間社會參與閩臺一體化工作的政策外,很重要很關鍵的一項工作是政策和法律創新問題,民間社會在閩臺交流合作方面還有許多障礙,福建省可以參考「共同治理」的理念,建立「官民聯動機制」,更有效地發揮兩岸民間社會的力量,在閩臺農漁業領域、交通物流業領域、文化旅遊和教育領域、醫療衛生領域實現「系統橋接」,民間社會的參與可以讓閩臺融合發展內化到兩岸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最終為兩岸完全統一夯實社會基礎。

相關焦點

  • 落實落細惠臺措施 深化閩臺融合發展
    &nbsp&nbsp&nbsp&nbsp落實落細惠臺措施 深化閩臺融合發展(聲音)&nbsp&nbsp&nbsp&nbsp在近日舉行的福建省兩會上,如何貫徹落實國臺辦「31條措施」以及福建省發布的「66條實施意見」,讓臺灣同胞真正享受「同等待遇」
  • 福建「兩會」:深度融合閩臺教育交流與合作
    福建「兩會」:深度融合閩臺教育交流與合作 2020年01月15日 10:09:00來源:海峽之聲 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話題引起代表們熱議,代表紛紛表示,閩臺教育要進行有深度、有品質、有質量地融合發展。  福建在兩岸交流過程當中一直扮演先行先試的領頭羊角色。2011年,大陸6個省市的高校和臺灣高校有學位交流,福建就是其中之一。福建省又率先出臺《福建省招收臺灣學生若干規定》和《福建省促進閩臺職業教育合作條例》,從政策層面為閩臺教育交流合作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 劉國深:臺海局勢面臨重大轉折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12月19日下午通過線上方式出席了「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並從陸美臺三方因素分析了臺海局勢發生的新變化。他認為,大陸可以更加從容自信的處理臺灣問題,也更有條件採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臺海政策。
  • 閩臺鄉村融合邁新步:從農業合作到共建共管
    (臺海觀瀾)閩臺鄉村融合邁新步:從農業合作到共建共管中新社福州9月2日電 (閆旭)「這是四季芒果,一年四季都開花結果;這是九品香水蓮花,做成香蓮茶可美容養顏;這是黃金木瓜,既漂亮又非常好吃……」走在福州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的休閒步道上,臺灣農技專家黃來裕對路旁農田裡連片的果苗如數家珍
  • 劉國深解讀政府報告:大陸在臺灣問題上有自信和定力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兩岸關係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6日接受中評社採訪,對政府報告中的涉臺內容做了解讀。   劉國深認為,李克強總理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講話內容,反映了當前兩岸官方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的實際情況。
  • 劉國深:民進黨充滿了政治算計
    香港中評社6月25日報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日前在牛津大學舉行的「21世紀的兩岸關係」學術座談會上表示,民進黨政治人物明知「臺獨論述」對民進黨的發展有極大的限制,卻又擺脫不了黨內「基本教義派」的掣肘,民進黨迴避「臺獨論述」是不得已的,而強化「階級論述」則充滿政治上的算計
  • 劉國深:民進黨付不起走向獨立的代價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第四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18日在廈門大學舉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民進黨執政時期比起在野時期,觀念和做法上都作出了調整。涉及到兩岸關係的問題是非常敏感且複雜的,會直接影響到兩岸的和平穩定,甚至回過頭影響臺灣內部政治安定的問題。
  • 中小企業合作成閩臺合作新熱點
    福建省委常委周聯清8日在廈門表示,福建將推動閩臺產業鏈上下遊大中小型企業融通創新,全面落實落細臺胞臺企同等待遇,營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兩岸深度融合發展,助力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當天下午,閩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暨福建產業園區與臺灣產業聯盟合作交流會在廈門舉辦。
  • 廈門同安區打造臺灣人才聚集高地 寫好閩臺農業融合文章
    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專業技術助力閩臺農業產業化發展一排排的育苗箱整齊擺放,裡面的番茄苗、茄子苗、辣椒苗等生機勃勃。工人們拿著刀片,熟練地將兩株苗的粗枝削去一部分,再將切口對齊,用塑料薄膜條紮緊。這是位於北辰山山腳下的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種子種苗)產業園內的一幕生產場景。這個產業園未來規劃建成「兩岸種業創新中心」,目前已入駐了5家涉臺企業和2家臺資企業,其中的技術「操盤手」便是來自海峽對岸的臺灣農業人才。
  • 第三屆信息技術與健康養老融合發展高峰論壇:智慧健康潛力巨大
    千龍網北京11月2日訊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聯合主辦,重慶中鐵任之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提供戰略合作支持的「第三屆信息技術與健康養老融合發展高峰論壇」於 11月1-2日在京召開。
  • 薛瀾:未來的亞太地區發展潛力很大,重慶將發揮巨大作用
    談及智能產業發展,薛瀾認為,智能產業的發展核心是在製造業領域。重慶作為國家的工業重鎮,在這方面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目前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樣把數字經濟跟傳統行業有效融合,這樣才能使重慶乃至成渝地區的巨大潛力充分發揮。
  • 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潛力巨大
    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潛力巨大 2020-11-04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發揮辣木產業巨大發展潛力?
    解培惠認為,當前,我國辣木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發展辣木產業,首先要發揮植物生長環境潛力,採用先進的栽培方式。 當前,由農業部農墾局和發展南亞熱帶作物辦公室主辦的中國辣木產業聯盟已在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宣布成立。據中山市三鄉鎮宣傳辦主任高兆輝介紹,目前已有企業在當地建有2500畝辣木種植及產業綜合經營基地,包括合作社示範基地、大型辣木食品加工廠,以及以辣木為題材的觀光農業旅遊項目等,辣木全產業鏈發展「雛形」初現。
  • 廈大臺研院院長劉國深:民生議題成選戰關鍵因素
    劉國深:國民黨長期以來有一群龐大、穩健的官僚力量,在民生、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方面,執政經驗比民進黨成熟,就民生議題來說,還是國民黨佔優勢。  鳳凰網、中國網:在我們看來,馬英九執政的三年多,經濟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就臺灣普通人來講,更關注的是自己的腰包有沒有鼓起來。因此,馬英九執政期被稱為「無感」經濟。怎麼看民意的實際感受與經濟增長成就之間的落差?
  •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持續推動閩臺交流合作往深裡走、實裡走、心裡走,隨著《意見》逐步落實,福建走出的將不僅是閩臺交流的廣闊之路,也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  21日,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省閩臺交流協會和中評智庫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研討會在福州舉辦,13位專家學者和臺灣青年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為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提供智力支持。
  • (聚焦海峽論壇)新政為閩臺融合釋放哪些紅利
    (聚焦海峽論壇)新政為閩臺融合釋放哪些紅利 2015-06-16 18:26:14本屆海峽論壇上,福建公布了一系列促進閩臺交流合作的政策。  從前述中醫藥交流政策可見,經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進口的臺灣中藥材,在福建口岸通過登記備案後可銷往大陸各地,將助推臺灣中藥材登陸開疆拓土。臺灣中華兩岸醫療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廖國棟表示,兩岸中醫藥業界應抓住機遇,優勢互補,加強創新合作。
  • 劉國深:張志軍訪臺深入基層是典範
    香港中評社29日報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在社科院臺研所舉辦的首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期間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官員到臺灣要更多沉下去,張志軍此番訪臺深入基層,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劉國深表示:首先,張志軍的回訪有助於兩岸事務交流,讓直接溝通走向制度化。
  • 劉國深:蔡英文稱「別人」靠不住是大實話 國家統一大勢不可阻擋!
    對此,兩岸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蔡英文選擇在研究武器裝備的臺灣「中科院」發表年終講話,顯然是在大陸強大的軍事壓力面前,臺灣社會人心已出現某種程度的不安定了。蔡能認識到別人是靠不住的,這是好事,也是大實話,的確沒有哪個國家會為了「臺獨」犧牲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的。「但臺灣要選擇和大陸硬碰硬終究不是明智之舉。」
  • 我國織襪機發展潛力巨大 前景廣闊
    我國織襪機發展潛力巨大 前景廣闊 2011-12-12 13:51:00 來源:網上輕紡城 我國針織機械距離國外一流機械還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中高檔針織機佔據我國紡織機械進口的較大比重
  • 中國中部這個城市要發達了,發展潛力巨大,是你的家鄉嗎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其中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資源,尤其是東部沿岸地區更具特色,但在中部地區,這個城市裡的經濟發展很好,特別是最近幾年一直呈上升趨勢,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我有進入一線的希望,知道是哪個城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