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1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抱歉!
您的瀏覽器可能不支持此視頻播放器,請用更高版本的瀏覽器試試!
「斜槓」青年有話說(03:12)
「斜槓」青年是指那些不滿足於單一職業,為追求個性發展從事多種職業的人。他們以年輕人居多,由於身份的多重性,他們在自我介紹時常用「/」區分,故稱為「斜槓」青年。
曾琪曾琪今年21歲,是鄭州西亞斯學院學習編程的一名大四學生。在大部分同學都為找工作忙碌的時候,身為「斜槓青年」的曾琪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
「最讓我有獲得感的,是熟悉我的人不會再把我當花瓶看。」曾琪說,她認為的斜槓青年應該有真東西,有內涵,做好主業後再去延伸,「能夠幫助到別人,才能夠被別人認可」。
3月27日上午,曾琪在學校圖書館中看書。為了從事喜歡的廣告工作,大學期間曾琪幾乎看完了圖書館裡所有廣告營銷類的書。3月27日下午,曾琪來到自己的公司,擔任公司合伙人的她在會議中講解自己的營銷文案。3月27日晚,曾琪回到家中將前幾天在國外購買的化妝品打包寄給自己的粉絲,海外代購是她的另一項副業。曾琪喜歡貓,一個人在家時,三隻貓咪就是她最好的朋友。劉暘「從新東方到單口喜劇,從內核上說,我其實在做一件事,就是滿足我的表達欲。」劉暘畢業於浙江大學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是一名地道的理科生。但由於從小喜歡說話,英語不錯,他畢業後選擇了去新東方當老師,而且一幹就是9年。2014年,劉暘調回北京工作,恰逢國外單口喜劇在國內興起,多年的講臺經驗讓他毫不費力地就登上單口喜劇的舞臺。
「最讓我享受的就是把大家逗笑,獲得那種即時的滿足感。」如今,劉暘的教師工作早已駕輕就熟,他更享受的是每周有幾個夜晚,他站在北京某個小劇場的聚光燈下,一人持麥而立,妙語連珠之後等待觀眾們爆發出的陣陣笑聲。
「我並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斜槓青年』,只是這一切自然而然發生了,關鍵在於個人的選擇。」劉暘說。
3月28日晚,劉暘在北京CBD 內一家書店的小劇場裡進行單口喜劇演出。演出的小劇場位於北京各處,有的是在書店,有的則是社區文化館中。一場的觀眾一般在百人左右,互動性很強。3月28日晚,上臺前的劉暘。演出結束後,劉暘接受一家媒體採訪。從新東方知名教師到單立人籤約演員,如今劉暘已經在業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任宇佳除了自己的本名之外,任宇佳還有兩個常用的稱謂。一個叫Mandy,另一個叫小魚老師。叫Mandy的時候,她是在北京CBD一家外企工作的白領;叫小魚老師的時候,她是在工作室裡翩翩起舞的老師。
「不是有一種流行說法,說是要把自己當作公司的CEO來經營自己的人生嗎?是這個社會給了我們更多選擇,我們才有機會同時做其它更多的事情。」任宇佳說。
3月23日,任宇佳利用周末時間在她的舞蹈工作室授課。任宇佳工作地點位於國貿,是一名外企白領。3月26日晚上9時,加完班的任宇佳等公交車回家。戴安妮:「我的工作是一種內斂的,向內收的,經營民宿和寫公號對我來說是一種向外探索的過程,對本職工作來說也是有益的補充。」大學畢業後,戴安妮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進入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工作時間相對比較固定。
「做這些工作會讓我覺得更充實,年輕人總是要折騰點自己的事業的,而且如果是出於一種真正的喜歡,你慢慢積累,賺錢會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戴安妮說。
3月22日中午,戴安妮利用公司午休時間來給自家民宿做保潔。打理完畢後,戴安妮拍拍腿上的灰,下午還要上班。戴安妮的正是工作是國企職員。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知識更新和事業拓展,強調以多種職業體驗來獲得個人價值的多元提升。網際網路的發展則為他們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做一名「斜槓」青年已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
工人日報3月31日版面
攝影 | 吳凡
視頻 | 吳凡 竇菲濤
關鍵詞 >> 斜槓青年,斜槓,年輕人,職業,工作,青年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