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開發基於形狀記憶合金智能軟複合材料的微型驅動器

2020-12-15 小材科研

當前軟材料、新的製備技術以及連續驅動的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為微型機器人的研究和發展帶來新的動能。微致動器用於處理精細的物體而不損害目標有一系列的應用。特別是,軟執行器已經被用於各種應用,如仿生機器,人工肌肉,醫療器械,和仿生夾持器。這些已經縮小到微/毫米大小,以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這種裝置還可用於需要精細操作的應用,如顯微外科手術或小規模生物樣本的研究。某些合金的形狀記憶效應因其工作密度高、驅動機制簡單而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小尺度驅動機制。然而,對於亞毫米器件,形狀記憶合金作動器由於製作工藝的限制,難以實現複雜的大位移。

上海交通大學楊廣中教授提出了一種基於雙光子聚合的小型化柔性複合材料致動器的製作方案。變形模式可以通過改變支架層合的方向來改變。此外,驅動器是通過在驅動器內部沉積的碳納米管層的局部電阻加熱來控制的。微驅動器設計可產生390 N的力,實現高達80°的彎曲角度,並展示了使用單臂和雙臂裝置來提起與抓取物體的能力。該研究成果以「Microtentacle Actuators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 Smart SoftComposite」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在基於海量SMA的軟機器人執行機構的開發中,研究了SMA嵌入複合材料結構,即智能軟複合材料(smart soft composite, SSC),以實現更大的彎曲位移和更複雜的執行機構運動。將SMA線嵌入層壓複合材料結構中,具有更大的韌性,當複合材料具有定向力學性能時,可編程彎曲或彎曲扭轉運動。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出一種使用2PP(雙光子聚合)工藝製作小規模固態開關執行器的技術。通過採用宏觀尺度的結構設計,該幾何結構克服了目前基於智能器件的低驅動範圍和驅動靈活性。為了獲得致動器內部的局部電加熱效應,開發了一種基於碳納米管(CNT)的電阻層,它被應用於兩根SMA導線之間。執行機構只需要電連接,不需要連接到用於肌腱驅動或氣動驅動的笨重的直線通道上,從而減少了最終設備的佔地面積。

圖1 此項研究中微型軟碟機動器的設計原理與工作機制

為了驗證了該方法的優點,設計、製造具有毫米級的觸手致動器和集成軟,衛星機器觸手組成的兩個執行機構能夠把握毫米級的對象(圖1)。原理圖設計和微型觸手致動器的驅動機制如圖1所示。該SSC結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主動部分用SMA產生驅動,被動部分用主動部分驅動時產生彎曲和扭轉。這兩種成分通過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基質緊密結合在一起,為結構提供了彈性。腳手架由多層組成,每一層由平行排列的多個框架組成。為產生出平面外彎曲運動,將SMA線埋入偏心位置。該支架具有各向異性的結構,旨在影響彎曲和扭轉運動。在溫度刺激下,SMA導線因SME而收縮,引起結構的彎曲運動。相反,當SMA線冷卻到馬氏體起始溫度以下時,由於複合結構的彈性,SMA線會向後伸長以恢復其初始狀態。由於SMA驅動機構不需要肌腱或通道來提供驅動能量,而只需要電線來進行焦耳加熱,因此可以大大簡化末端執行器的設計。

所述微致動器的製作過程如圖2a所示。製造過程包括四個主要步驟;列印支架,嵌入SMA導線,沉積CNT層,塗PDMS。

圖2-製備過程示意圖

第一步:列印支架:採用2PP工藝製作支架結構。單個框架的厚度為10希米,框架之間的距離也為10希米。SSC結構的框架方向可以在0度到90度之間變化。在支架上以中心距100像素列印兩個30像素的半圓切口。這為放置兩根SMA線提供了校準。列印支架的詳細尺寸也在圖2b中描述。

第二步:嵌入SMA絲:兩個SMA絲25m纖維直徑精心排列的半圓柱形凹槽圖案印刷腳手架和預應變張力掛10 g的重量最終線最大化驅動通過SME.。然後用聚醯亞胺膠帶將導線固定在襯底的外圍。將帶SMA線的列印結構裝入DLW印表機進行封面列印。將凹槽上的SMA線覆蓋上第二套2PP工藝印刷的塊,將其夾緊到位。

第三步:沉積CNT層:利用羧甲基纖維素(CMC)作為表面活性劑分散在水中的CNTs,實現兩根SMA導線間的折中連接。將整個觸鬚結構浸入CNT溶液中,然後慢慢取出。然後在環境條件下保持30分鐘乾燥。這導致塗層與SMA電線相比具有高電阻,可以承受高電流密度。

第四步:塗覆PDMS:將結構作為整體結構的基體材料,採用PDMS蘸塗的方式進行塗覆。PDMS將形狀記憶合金線和支架結構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以防止CNT層與整個結構的分層。它還提供彈性和控制設備的剛度。

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種製造軟體機器人的小型SSC結構的新方法。採用2PP工藝在微支架中嵌入SMA線和微米級的阻性碳納米管層,製備了柔性微致動器。支架的各向異性設計增強了機器人的變形行為,允許複雜的平面外驅動。夾具與對象交互的能力是由其偏轉距離與執行器長度的比較來定義的。通過引入SSC結構和由2PP實現的複雜模式,可以優化這個比例。

圖3-微驅動器操控物體的能力:可單臂提起物體,雙臂抓取並提起物體(物體重量80 mg)與抓取黃蜂,並不會對抓取物帶來任何的損傷

在本研究中,SMA絲通過3D列印技術直接嵌入預緊條件下的結構中,使SMA絲和SSC基體的應變最大,從而產生較大的彎曲變形。這種直接嵌入方法增加了致動器的變形能力,但由於採用了通過CNT層的間接加熱方法,從而降低了致動速度。因此,該驅動器的頻率比其他基於SMA的小型SMA驅動器要低,可以達到幾個kHz的驅動器速度。

在靈活性方面,基於形狀記憶合金的驅動器比其他小型機器人驅動機構,如氣動、壓電、光響應和化學響應方法的性能更低。但SMA驅動器的優勢在於形狀記憶合金提供了高的工作密度,可以提供足夠的力來有效地處理小物體。與其他驅動技術(如電場、氣動和熱基驅動方法)相比,本研究提出的裝置可以在不附加任何龐大通道的情況下,與其他類似長度的驅動器產生相似範圍的阻塞力。就可持續性而言,所提出的方法已證明能夠承受結構上的巨大破壞。此外,鎳鈦合金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保持SME超過105個循環,而在其他研究中基於形狀記憶合金的軟執行器的循環試驗顯示,在數十個驅動循環中,其驅動性能沒有下降。

最後,展示了執行器在抓取和操縱小規模物體方面的性能。將軟致動器集成到機器人系統中可以為組織操縱深部病變提供潛在應用,用於顯微外科手術或處理小規模生物材料和細胞。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002510

相關焦點

  • 乾貨 | 一文看懂形狀記憶合金
    工藝3.1 形狀記憶合金的製備形狀記憶合金的製備通常是先製備合金錠,然後進行熱軋、模鍛、擠壓,最後進行冷加工。形狀記憶處理(一定的熱處理)是實現合金形狀記憶功能方面至關重要的環節。TiNi形狀記憶合金單程記憶效應的處理方法分為中溫、低溫、時效3種工藝。低溫處理:將合金在800 ℃以上退火處理,在室溫下根據應用需要加工成型,然後在250~350℃保溫0.5 h,即成型。
  • 一文看懂形狀記憶合金
    Ti-Ni基、Cu基和Fe基等SMA的相變溫度較低,不適用於製作工作溫度超過150℃的元件。因此分別在Ni-Ti、Cu-Al-Ti、Ni-Al等合金的基礎上加入其它元素形成高溫SMA。但大多數高溫SMA塑性和抗疲勞性能差,製造成本較高。目前只有Ti-Ni-Pd、Ti-Ni-PT、Ni-Ti-Hf,Ni-Ti-Zr和Cu-Al-Ni-Mn合金有望用於100~300℃環境。
  • 【原創|課程報告】形狀記憶合金驅動學習報告系列二
    對形狀記憶合金進行數學建模的意義在於,在關於記憶合金的一系列參數,諸如奧氏體和馬氏體相互轉換的起始和截止溫度,彈性模量等參數,給定的條件下,對形狀記憶合金的數值仿真便可以被建立,由此,在實際場景中應用形狀記憶合金前,驅動器的特性便能夠被模擬
  • 科學家藉助形狀記憶合金開發抗地震材料
    針對這種狀況,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對形狀記憶合金材料進行分析,了解它們用於抗地震結構材料的潛力。 為分析形狀記憶合金,研究人員開發出將熱力學和力學方程相結合的模型,以了解形狀記憶合金在強烈運動條件下會有何變化。利用模型,他們分析了形狀記憶合金在不同建築組件(電纜、鋼筋、板材和螺旋彈簧)中對不同外界條件的反應。
  • 形狀記憶合金
    形狀記憶合金產生塑性變形後,加熱到某一溫度之上,能夠回復到變形前的形狀,即具有形狀記憶效應(SME)。 放置於月球後,在陽光照射下,達到該合金的轉變溫度,天線「記」起了自己的本來面貌,變成一個半球。        記憶合金記住材料形狀的原理不同於高分子彈性物質,比如我們熟悉的橡皮圈,它恢復其形狀的原理是內部交聯和糾纏的橡膠大分子鏈的打開與分離。  而形狀記憶合金之所以具有變形恢復能力,是因為變形過程中材料內部產生的熱彈性馬氏體相變。
  • 【材料課堂】神奇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如用在軍用飛機的液壓系統中的低溫配合連接件,歐洲和美國正在研製用於直升飛機的智能水平旋翼中的形狀記憶合金材料。由於直升飛機高震動和高噪聲使用受到限制,其噪聲和震動的來源主要是葉片渦流幹擾,以及葉片型線的微小偏差。這就需要一種平衡葉片螺距的裝置,使各葉片能精確地在同一平面旋轉。目前已開發出一種葉片的軌跡控制器,它是用一個小的雙管形狀記憶合金驅動器控制葉片邊緣軌跡上的小翼片的位置,使其震動降到最低。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作為新型功能材料家庭中的重要成員, 形狀記憶合金在工程機械領域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 簡稱為SMA)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 經適當的熱處理後即具有回覆形狀的能力 , 這種能力被稱為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 , 簡稱為SME)。
  • 【行業分析】形狀記憶合金髮展現狀簡述
    >我國形狀記憶合金行業主要企業名稱主要產品及服務有研億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鈦鎳介入支架、口腔正畸器材、記憶環;鈦鎳基、銅基記憶合金絲棒材、彈簧等;產品設計及加工蘭州西脈記憶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鈦鎳接骨板、自加壓騎縫釘、髕骨爪、髓內針、骨卡環等系列骨科器械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鈦鎳介入支架
  • [收購]樂普醫療:關於全資子公司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收購]樂普醫療:關於全資子公司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進一步收購寧波秉琨投資控股有限公司35%股權的公告 時間:2018年10月09日 21:06:17&nbsp中財網 證券代碼:300003 證券簡稱:樂普醫療 公告編號:2018-123 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全資子公司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進一步收購寧波秉琨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 大揭秘:形狀記憶合金為什麼會有「記憶」!
    雖然鎳鈦合金(又稱為鎳-鈦,Ni-Ti)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形狀記憶合金,但是實際還有許多其他形狀記憶合金,包括銅鋅鋁合金,銅鋁鎳合金,鐵錳矽合金;還有相當多其他種類的。你也能發現以品牌命名的形狀記憶合金例如FLEXINOL®和Muscle Wires®,這是由該公司特有的鎳鈦合金。形狀記憶如何發揮作用?
  • 蓬勃發展的智能紡織材料(二):形狀記憶材料
    形狀記憶材料通常包括形狀記憶合金、形狀記憶陶瓷、形狀記憶聚合物,目前在紡織領域應用的主要是後兩類。其共同特性是:經形變固定之後,通過加熱等外部條件刺激,又可恢復到預先設定的狀態。 形狀記憶合金在紡織領域應用的典型例子是防燙傷服裝:鈦-鎳合金纖維首先被加工成寶塔形或螺旋彈簧狀,再進一步加工成平面形狀,然後固定在服裝夾層內。
  • 【材料課堂】實驗:神奇的材料——記憶合金!
    如用在軍用飛機的液壓系統中的低溫配合連接件,歐洲和美國正在研製用於直升飛機的智能水平旋翼中的形狀記憶合金材料。由於直升飛機高震動和高噪聲使用受到限制,其噪聲和震動的來源主要是葉片渦流幹擾,以及葉片型線的微小偏差。這就需要一種平衡葉片螺距的裝置,使各葉片能精確地在同一平面旋轉。目前已開發出一種葉片的軌跡控制器,它是用一個小的雙管形狀記憶合金驅動器控制葉片邊緣軌跡上的小翼片的位置,使其震動降到最低。
  • ...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 深度看展項之「形狀記憶合金」
    形狀記憶合金是由兩種以上金屬元素構成的合金材料,常見的記憶合金有鎳鈦系合金、銅鎳系合金、銅鋁系合金、銅鋅系合金、鐵系合金等,它們通過熱彈性馬氏體相變及其逆變而具有形狀記憶效應,能夠在特定條件下記憶並恢復其初始形狀。(動圖來源於網絡)為什麼能夠記憶形狀?
  • 新銳| 神奇的形狀記憶材料悄然升級
    形狀記憶材料,就是一種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智能材料,現已逐步廣泛應用於電子、電器、機械、汽車、家電、宇航、建設、軍事、工業、醫療等領域中,不僅帶動科學技術的革新,而且還擁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 西安交大任曉兵團隊:「缺陷」讓材料更智能—新聞—科學網
    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院長任曉兵團隊用一項歷時近十五年的研究成果告訴人們:缺陷,能夠讓材料更智能。 這個「基於晶體缺陷調控的鐵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應」項目,剛剛摘得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類社會正在高速進入智能時代,智能材料正是實現各種智能化功能的基礎和載體,我們研究的就是其中的鐵性智能材料。」任曉兵介紹說。
  • 2019WRC:因時發布新款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遙操作雙臂移動機器人平臺
    新款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發布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是一種微小型一體化直線伺服系統。其內部集成了空心杯電機、行星減速器、絲杆機構、傳感器以及驅動控制器,具有前饋補償的位置閉環控制和末端運動規劃功能。經典款LA系列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自面市以來廣受好評,本次展會還最新發布了LAS、LAF及LASF三個系列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
  • 【綜述】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新進展
    與形狀記憶合金或陶瓷相比,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度低、可恢復形變量大、易加工成型、形變溫度可調等諸多優點,因而在柔性電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熱致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
  • 《自然—材料學》:鐵磁形狀記憶合金或可實現工程應用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 神奇的形狀記憶材料
    早在20世紀中葉,人們已經發現並開始使用傳統的形狀記憶塑料,如用於包裹電纜的熱縮管、用於包裝礦泉水瓶的熱縮膜等。這類材料通常能在加熱後施加外力的情況下改變形狀,並在冷卻後能記憶這個臨時形狀,這個臨時形狀能夠通過重新加熱而恢復到原始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