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聽到「身懷六甲」,立刻就聯想到女人懷孕。一看這個詞,就是古文化的傳承,對古文化,我們如果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容易鬧笑話。比如,如果簡單地認為,女人懷孕都可以叫「身懷六甲」,那就大錯特錯了。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叫「六甲」?為何把「身懷六甲」比作女人懷孕?
什麼叫「六甲」
六甲一詞來自幹支紀年法,中國古代除了陰曆,還有幹支歷。幹支歷早在上古時期就存在,比陰曆還要早。
幹,就是也叫「天幹」,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計十天幹;支,也叫地支,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將天幹和地支各取一個組合,就叫一個幹支,比如甲子、乙丑等等。
按排列組合,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可組合成一百二十個幹支表,取其中六十個為一組,形成一個周期。以六十個幹支為一個周期紀年,俗稱一甲子。幹支除了可以紀年,還可以紀月、紀日、紀時,六甲就是紀日中「六甲日」的簡稱。
什麼叫六甲日呢?在形成的幹支六十個組合中,有六個以「甲」開頭的日子,分別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這六天合稱「六甲日」。
很容易看出,除了「六甲日」外,還有六乙日、六丙日、六丁日......那麼,古人弄出「六甲日」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為何以「身懷六甲」比作女人懷孕
幹支曆法跟陰陽五行關係密切,在六十日一個周期中,也分「陽日」和「陰日」,每十天從極陽到極陰,再回到極陽,循環轉化。「六甲日」被認為是極陽之日,稱為「陽神」,「六丁日」被認為是極陰日,稱為「陰神」。
中國道家裡的「六丁六甲」護法之神,就從這裡來的,合稱「十二太歲神」。在道教典籍中,六甲太歲神因為是極陽神,所以具有「行風雷制鬼神」的能力。
所以,六甲日和六丁日都有一些忌諱,比如六甲日不能動刀兵,否則容易衝撞神靈。
東漢開國時,鄧禹西徵,在河東被更始政權大將王匡打得大敗,就在全軍面臨覆沒的危急時刻,王匡突然停止了軍事行動。原來遇上了甲寅日,王匡害怕神仙發怒,決定讓鄧禹多喘一天氣。
就這一天時間改變了戰局,鄧禹利用喘息之機,迅速收攏士卒,並給王匡布置了個大陷阱。第二天,趾高氣昂的王匡不出所料地掉進了埋伏圈,到手的一場勝利,被「六甲日」毀了!
由此可見,古人對「六甲日」的敬畏有多虔誠!
既然「六甲日」作為「陽神」的代表,它就很容易被引申出另一個含義:繁衍生息的好日子。
古代人口稀少,歷來就有生殖崇拜的習俗,生殖一直被視為種族繁衍的頭等大事。「六甲日」代表陽,陽是上帝創造萬物的日子,也是萬物蓬勃生發的日子,因而古人認為,「六甲日」是女人最容易懷孕的日子。
這就是人們將女人懷孕,比作「身懷六甲」的原因。
六甲日的說法很早,兩漢前就有記載,但是將它與女人懷孕聯繫起來,尚無明確的考證時間。不過,如果將女人的懷孕,都叫做「身懷六甲」,嚴格來講是有問題的。
女人懷孕都可以叫做「身懷六甲」嗎
嚴格來講,只有身懷男嬰,才叫「身懷六甲」,對應懷女嬰,應該叫「身懷六丁」。
「六甲日」代表陽神,男人代表陽,「六丁日」代表陰神,女人代表陰,所以,嚴格來講,懷女嬰不能說「身懷六甲」。事實上,古人最早就是這個意思。
除了陰陽學說外,跟古代重男輕女也有關係。自從進入父系社會後,家族的繁衍歷來以男人為綱,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時至今日,某些農村還保留著,生男孩給全村人發一顆染上紅色的雞蛋,生女孩,則發一碗糯米粥的習俗。蛋,代表生發繁衍,代表陽;糯米粥代表溫潤收斂,代表陰。
可是後來為什麼演變為,只要女人懷孕,一律稱「身懷六甲」了呢?
其實不難理解,古代沒有B超,在孩子出生前沒法知道性別,你總不能稱人家「身懷六丁」吧,這不分明「詛咒」人家嘛!出於祝福你也得稱對方「身懷六甲」。當然這個說法是古代環境下的產物,不適合於今天。
因而,可以,也必須忽略掉「身懷六丁」,一律以「身懷六甲」代替。
可見,「身懷六甲」這個詞,既表達了人類對生殖繁衍的崇拜觀,同時又暗含了人們對孕婦滿滿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