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年都有很多的應屆畢業生,進入工廠打工,和沒有文憑只能做流水線工人相比,大學生一般擔任技術崗位,工作沒有流水線枯燥,發展前途也更好一點。但是很多進入工廠打工的大學生技工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在工廠做技術越來越沒前途。
93年出生的張濤自從大學畢業後,進入工廠打工已經兩年了。剛開始的崗位是助理電氣維修工程師,兩年時間,也只是把助理二字去掉,變成了電氣維修工程師。工資也只是由當初的4000元漲到了如今的8000元。但要說在工廠做技術學到了什麼東西,張濤真覺得學到的東西不多。
他覺得在工廠打工,在工資和技術方面,很容易地就到了天花板。今天做著這樣的工作,可能到七老八十,還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眼可以望到老。所以,張濤覺得在工廠打工,做技術越來越沒前途,最近萌生了辭職的想法。相信像有張濤這樣想法的大學生,應該不在少數,他們為什麼覺得做技術越來越沒前途呢?主要有下面四個原因。
第一,現在很多工廠,根本不重視所謂的技術,而是以現有的產品為導向。只要工廠裡的機器沒有停止運轉,能夠生產產品,老闆就覺得這是最好的狀態。至於工廠裡技術研發人員,一般也只是圍繞現有的產品進行改進和完善,這比研發輕鬆多了,當然不會學到很多東西。至於工廠裡的機器維護人員,大的毛病會找生產廠家,小毛病又沒太大的技術含量,所以大學生是學不到太多東西的。
第二,現在工廠老闆都是聘任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他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一切以業績為導向,不太注重技術和研發。這就造成一個後果:雖然每年的銷售業績在遞增,但對技術和研發的投入卻在縮減。這其實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損害的是企業長遠利益,但是沒辦法,老闆喜歡。你看老闆都不重視技術,在工廠做技術的大學生還能有什麼發展前途?
第三,現在的工廠處於陣痛期,大多數都面臨轉型升級,但又無從下手,所以只能保持原狀。擺在工廠老闆面前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維持現狀,還能使工廠開著;選擇研發技術,工廠就可能倒閉。從這方面來看,不是工廠不重視技術,而是大環境使然。大學生身在工廠,覺得沒前途也很正常。
第四,隨著網際網路和房地產的發展,對工廠這種資金需求大、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打擊真的很大。資金都是很聰明的,肯定會投資獲利很大的行業,越來越多的人靜不下心去做工廠這種見效慢回報低的產業。工廠缺少資金,就會對技術和研發的投入減少,於是造成連鎖反應,使大學生覺得在工廠做技術沒前途。
PS:只要工廠加強對技術工人的重視,同時對技術和研發加大投入,相信「做技術沒前途」這個問題會得到解決。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
文/小谷,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小谷職場故事。(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