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讓技能人才培養有高原更見高峰

2021-01-11 新華揚州觀察

俄羅斯喀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國參賽選手揚州技師學院老師吳晉卿經過4天的緊張奮戰,勇奪家具製作項目銀牌,實現了中國在該賽項上的歷史性突破,也實現了揚州世界技能大賽獎牌「零」的突破,向世界展示了「揚家匠」的風採。

翻開揚州技師學院近幾個月的「榮譽簿」,上面有各種國家、省級技能競賽獎項:2019中國技能大賽——全國電子信息服務業職業技能競賽,獲學生組全國一等獎;第三屆全國智能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朱士雲老師與薛飛老師榮獲一等獎,並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大賽,教師夏雨、周澤天榮獲全國二等獎;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張國慶老師榮獲三等獎……

「僅今年10月以來,就有9支隊伍參加了7項國家賽事,獲得了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優秀獎的優異成績。」揚州技師學院院長都國雄介紹,各類技能國賽、省賽全面開花的「獎牌效應」背後,是學院「十年磨一劍」積累。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技能競賽工作,堅持參加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與職業素質培養相結合,遵循「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賽教融合」的原則,在「課證賽」通融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學一體的培養方式、實訓實習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提升競賽水平,在常規培養站立「高原」的基礎上,努力打造一個又一個「高峰」。

「通過參加技能競賽,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技能能力不斷地追趕『前沿』,不斷地把理論知識轉變成前端實踐產品,這才是一個工匠最應該具備的能力。」薛飛老師在今年的第三屆全國智能製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他表示,過去他們在書本上教授的內容相對「滯後」,通過參加比賽不僅鍛鍊了技能,更掌握了許多前沿的知識和最新的科技動態,讓學生們參加大賽,在實踐中去學習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

如何才能讓「爭金奪銀」成為一種常態?關鍵是要做好梯隊建設工作。為此,揚州技師學院層層選拔組建「青苗班」,通過一名大師培養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不僅為參加世界級的賽事培育了後備力量,也為大國工匠的傳承培養了大批人才。

「為了培養最頂尖的工匠,學校每年都要在每棵『青苗』身上投入不菲的成本。」吳晉卿介紹,為了更加深入系統地培養專業匠人,學校從學生裡選出最優秀的「苗子」,讓他們跟著學校裡的「大工匠」進行深入學習,通過一對一手把手教學,把這些「青苗」澆灌成繼承了傳統技藝的「大樹」。

「技能人才培養出了成績,也要讓技能大賽帶來的提升效益惠及『塔基』的學生群體。」都國雄介紹,為了培養好更廣大的「塔基」學生群體,技師學院不斷挖掘技能人才培養的「源動力」,突破創新進行教師體制改革,堅持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與職業素質培養相結合,建立健全競賽保障機制,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為技術人才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要想整體提升學生的競賽水平,教育改革是重點。」揚州技師學院教研室主任池東生介紹,過去學校的課程教育理論和實操嚴重脫節,學生只懂書本知識但在實際應用中卻是「睜眼瞎」。為此,學院特別開展了「一體化課程建設」,以實踐為載體,讓學生在實訓當中補充課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整體教育水平。

「我們的競賽教育不是少數人的,而是一種將精英化培養和普適化推進結合的教育模式。」薛飛介紹,學校不僅培育那些「精英人才」參賽拿獎,更將技能競賽作為日常教育的補充在學生中推廣,5年來,僅機器人大賽就有500多名學生參加。與此同時,學院還通過開設獎勵制度、舉辦校技藝技能大賽,在全校營造了全體參賽、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圍。

「技術人才的培養重實踐,不僅要有好的學生和老師,還要有充足的實操空間,這是他們成長的土壤。」都國雄說,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精尖技工人才,學院投入6000萬元建立了揚州首個工業機器人公共實訓中心,中心擁有8個工業機器人典型應用實訓項目、1個以軸類柔性製造生產線為特色的工業機器人綜合應用生產實訓項目。

如果說職業技能提升鑄就匠人「硬實力」,那麼職業素養提升則是揚州技師學院師生爭金奪銀的「軟實力」。「我們非常認可你的技術能力,德國奔馳期待你的加入!」在得到舒曼女士的答覆後,揚州技師學院2019屆IHK畢業生裴騰輝微笑起身,與這位德國面試官用力握了握手。通過面試的他已奔赴德國,成為萊比錫奔馳工廠的一名正式技工。

「比起技術水平,我們在面試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該招聘項目負責人激動地表示,沒想到這裡的學生不僅技術水平不輸德國,他們身上的工匠精神和個人素養也令她感到驚嘆。

揚州技師學院黨委書記徐祥華表示,正是這種「軟硬兼顧」的培養策略,讓一批批技師人代表「揚家匠」在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機器人大賽、全國智能製造大賽等各級各類技能技藝的舞臺上一次又一次地斬獲驕人業績,實現一次又一次歷史性的新跨越。

通訊員 羅 瀟

新華日報記者 李 源 見習記者 趙 越

相關焦點

  • 培育家具製作領域的「揚家匠」省級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落戶揚州
    近日,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家具製作項目)落戶揚州。立足這一平臺,揚州市將把「家具製作」打造成為揚州技能人才培養的又一張新名片。揚州技師學院副院長陳康林介紹,該基地主要通過產、教、科的融合,服務於揚州經濟的發展。
  • 學習先進同發展,揚州技師學院校企交流共築夢
    中國江蘇網11月1日揚州訊(羅瀟)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校企深度合作,10月24日~10月26日,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黨委書記徐祥華、副院長陳康林、招生就業產教中心主任王新文和信息工程系主任肖劍一行四人赴東莞市技師學院、華為科技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進行調研交流。
  • 廣東省粵東技師學院致力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推動「粵菜師傅」走向...
    這是該學院立足廣東產業結構、堅持特色內涵發展的縮影。從辦學之初借用鷗汀兵營的舊平房當教室,到如今坐落於汕頭北山灣的現代化教學區,粵東技師學院「摸著石頭過河」,如今已成長為粵東地區技工教育示範窗口,持續為社會輸出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通過深入推進「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三大民生工程,學校正致力於培養更多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 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 四川五月花技師學院揭牌
    人民網成都11月26日電 (王軍)11月25日晚,四川五月花技師學院揭牌儀式舉行。四川省人社廳、成都市人社局、部分合作企業等相關領導共同出席揭牌儀式。希望教育集團高級副總裁、四川五月花陽光教育集團總裁陶秀珍談到,四川五月花技師學院揭牌,表明學院的發展已經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也希望學院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以特色專業建設為抓手、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闊步向前。」
  • 揚州技師學院「圓夢班」賦能貧困學子
    高峰祥家庭條件不好,讀完中職正準備外出打工時,揚州技師學院「圓夢班」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在校3年,學校不僅免去他所有的學雜費和住宿費,還幫他申請各項補助。現在,高峰祥每個月工資能拿到7000多元。2015年起,揚州技師學院在省、市老區開發促進會、扶貧基金會、扶貧開發協會的支持下,在全省貧困家庭的初、高中畢業生中招收學生開辦「圓夢班」。
  • 【權威發布】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2016招生簡章
    >創辦時間:1960年學院性質: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專門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的綜合性全日制公辦學院學院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嫩江路8號學院網址:採用「3+1」模式,借鑑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引進德國專業教學標準,按照德國HWK職業資格考試與國內技師鑑定要求,實施雙證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面向歐美外資汽車維修、服務類企業及國內高端汽車製造企業輸送高技能人才。畢業生可從事汽車綜合故障的診斷與排除、汽車維護與保養、汽車維修業務接待及售後服務等工作。
  • 又一省級基地落戶揚州
    近日,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家具製作項目)落戶我市。立足這一平臺,我市將把「家具製作」打造成為揚州技能人才培養的又一張新名片。,設有展示區、手工操作區等,其中個人區域有12個工位。據了解,我市省級實訓基地總數已達到八個,其中,揚州技師學院教師吳晉卿還曾獲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家具製作項目銀牌。
  •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迎60華誕
    今年9月,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以下簡稱省常技)迎來了60華誕。60年來,省常技人滿懷技能立校之志,在技工教育領域艱苦創業、辛勤耕耘,勇於創新、矢志不渝,形成了優良傳統,結出了累累碩果,成就了幾代人為之奮鬥的夢想。
  • 鹽城機場與江蘇省交通技師學院籤署校企合作協議
    中國江蘇網8月3日鹽城訊 7月30日下午,鹽城南洋機場公司與江蘇省交通技師學院舉行校企合作籤約儀式。江蘇省交通技師學院院長司馬華煒、副院長楊雪茹,鹽城機場公司董事長葛春寬、總經理黃新出席籤約儀式。籤約儀式上,省交通技師學院院長司馬華煒和鹽城機場公司董事長葛春寬分别致辭。雙方籤署校企合作協議並互授「教學實踐基地」「人才培訓基地」銅牌。
  •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樹工匠精神 促人才培養
    為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教育部《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對接國家專業教學標準,不斷創新育人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20年8月19日下午,電氣工程學院召開2020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評審會,會議由教學副院長李強主持,院長付化舉、電氣學院專家委員會成員、兩名企業專家以及一體化課改專業負責人參與了此次評審會。
  • 常德技師學院校企研討無人機專業人才培養
    近日,常德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無人機與機器人教研室趕赴常德高新區浩天翼公司,與企業共同開展了一場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研討活動研討會上,校企雙方根據企業不同工作崗位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對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需要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技能課程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並就專業相關實訓室建設進行了交流。此次活動的開展,為該校今後無人機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明確了方向,對專業實訓室的建設起到了指導作用。
  • 常德技師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助力地方經濟
    尚一網訊(通訊員 趙慧 文/圖)9月3日,常德技師學院與湖南樂業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聯合開辦的第三期中聯焊工培訓班圓滿結業,87名學員全部取得了焊工等級證。常德技師學院為充分發揮技能培訓優勢,更好地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去年以來多次為中聯重科開辦焊工培訓班,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了一批焊工技能人才,受到了企業和學員一致好評。今年8月12日,常德技師學院與湖南樂業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聯合開辦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第三期中聯焊工班。87名學員分三個班級接受了此次焊工技能培訓。
  • 墾利區侯典玉首席技師工作站助力高技能人才培養
    ,墾利區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侯典玉首席技師工作站入選。據了解,侯典玉首席技師工作站設置於墾利區萬達服務中心,設有完善的廚具作業設備和辦公培訓設備,並多次面向社會進行廚藝技能培訓。目前。除了齊魯首席技師侯典玉作為領軍人才外,還有「墾利區金牌工匠」「墾利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剛等一級高級技師入站,目前已有高級技師7人,技師2人,可獨立實現菜品創新推廣。
  • 常州冶金技師學院招生簡章
    1961年,原隸屬於寶鋼集團,企業辦校,至今已有近60年辦學歷史,目前在校生近4000人,是一所以培養中高級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全日制技師學院。學院足跡光輝燦爛:2008年升格為技師學院,是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專項公共實訓基地、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常州市德育特色學校。近三年,連續獲得常州市技工院校十項目標管理考核優秀獎。
  • 揚州亞威股份找到人才培養「捷徑」,產教融合讓產業人才更有價值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學院副院長陶濤將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形象地分解為「1+0.5+1+0.5」4個階段,他解釋,第一個「1」學生是在學校學習基本的公共基礎知識以及專業技術知識;第一個「0.5」到企業學習一些企業文化,並跟著師傅後面來學習一些基本的技能;第二個「1」是學生「回爐」的過程,對之前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存在的問題進行目的性地學習;第二個「0.5」學生再次到企業一線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實踐
  • 不忘初心搞好技工教育 牢記使命培養技能人才——吉林省人力資源技師學院召開教師節座談會
    2020年9月10日中午,吉林省人力資源技師學院教師節座談會在新校區五樓會議室隆重舉行。校長常偉、技師學院全體教職工、長春財經學院及外聘任課教師共20餘人參加了座談。座談會由教務科長王雁主持。,也是部分新入職教師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教師節,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新老教師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養在教育、影響著我們的學子,在推動者技師學院的健康發展。
  • 儀徵技師學院怎麼樣、好不好
    儀徵技師學院簡介儀徵技師學院是2010年元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江蘇省縣域內第一所公辦技師學院,以培養社會緊缺的技師、高級技工等高技能人才為主要任務的綜合性職業院校。
  • 儀徵技師學院與江蘇省國際交流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31日,儀徵技師學院王志強院長、周志紅副院長、招就辦張友林主任、汽車工程系陳寶珍副主任一行4人赴南京國際交流中心及相關外資企業調研。江蘇省國際交流中心範勁松部長向學院一行到訪表示了熱烈歡迎,他表示:儀徵技師學院有著非常豐富的國際合作辦學的經驗以及高端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在南京以及省內很多外資及合資企業非常企盼能與有著國外培訓合作經驗的中高職高校在人文交流、人力資源等方面進行資源共享、互惠互利。
  • 培養4000餘名專業技能人才,鎮江王娟工作室獲評省「鄉土人才大師...
    ,被授予江蘇省「鄉土人才大師示範工作室」稱號。據了解,此次授牌單位為江蘇省人才領導小組辦公室、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鎮江只有3家單位獲此殊榮,王娟技能大師工作室也是鎮江主城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工作室。
  • 中山每年培養逾2萬名技能人才
    貼近產業、貼近市場是中山市技師學院開展教學的首要法則,也是中山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思路。筆者從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包括社會技能培訓人員和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在內,中山市每年培養2萬多名技能人才。由於技工教育培養貼近產業發展需求,中山市技師學院等市內技工院校每年的畢業生基本畢業即就業,就業率達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