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人超市買奶粉遭拒 被趕出超市並列入黑名單

2020-12-16 環球網

據法國《歐洲時報》英國版報導,近日,華人張先生在倫敦格林威治的Sainsbury's超市購買奶粉時,被店員認出其「曾在一周前購買過100罐奶粉」,於是懷疑他非法經營拒絕向其出售商品,張先生被強行趕出該超市。深感冤枉甚至「種族歧視」的張先生遂與超市理論,尋求對方道歉,卻遲遲未得到理想的答覆。

據張先生透露,2013年2月4日下午4時左右,他陪3位朋友在Sainsbury's超市購買了6罐奶粉、6盒蜂蜜以及6片巧克力。在排隊結帳時, 7、8名工作人員強行將其購買的商品拿走,並稱他們已被列入了超市黑名單,以後都不許到此購物。

張先生詢問理由,對方稱通過監控錄像看到,張先生「上周六在這裡購買了100多罐奶粉」,超市懷疑他在非法經營。

「上周六我在牛津旅遊,在牛津住宿的證據都有。」 對超市空穴來風的指控,張先生倍感冤枉,隨即要求看監控錄像但被超市拒絕,張先生非常氣憤。超市方見對方不滿,便叫來警察,將張先生一行人強行趕出超市。

「整個過程中,超市的工作人員以及警察態度都非常惡劣,實在難以接受,我覺得我們受到了非常不公平的待遇,」張先生對記者氣憤地表示。

隨後,張先生向Sainsbury's超市總部提出投訴,據他稱,超市在調查事實後同意給予購物折扣作為補償。但只想「爭口氣」的張先生拒絕了賠償,要求事發超市的負責人親自向他書面道歉,但客服卻沒有給出明確答覆。事發已1個月,超市仍沒有任何回應,張先生去警局備案後也沒再收到任何回應。

記者日前聯繫Sainsbury's超市,超市公關部負責人Kristian的郵件回應稱:「由於奶粉供貨不足,超市對每位顧客限購6罐,此外,超市在事發當時叫來警察,是因為他們不能容忍任何顧客對超市員工的粗言相對。」超市方似乎暗指,張先生的不妥行為是引發事件的原因。

然而,對方卻沒有正面回復爭端如何引起;也未給出超市認定張先生曾在一周前購買過100罐奶粉的相關證據;超市關於「限購6罐」的回應,又與「曾賣給顧客100罐奶粉」的說法相矛盾;記者再次聯繫超市方試圖得到答案。

3月6日,一改之前的說法,超市方致電記者稱會「繼續調查」此事,並稱會親自與張先生本人取得聯繫。截至發稿前,張先生表示超市確已與他聯繫,但也只是稱會「繼續調查」,並沒有實質進展。

律師:超市有權拒售商品

對於張先生的遭遇,不少人認為超市的拒賣行為是非法的。但英國李貞駒律師行何達偉律師則指出,若超市認為當事人購買商品用來私營,確實有權拒絕銷售任何商品給任何顧客,甚至禁止顧客進入超市。

「不過沒有哪家超市願意這樣做而引來負面影響,特別是種族歧視方面的。」何律師解釋,「如果要證明超市和警方有種族歧視,必須證明他們在同等情況下對待其他顧客時,是採用不同方法和態度。否則,則不構成種族歧視。」

「如果超市認為張先生就是出現在監控錄像中的人,則有權利拒絕銷售,但是態度應該禮貌。」何律師補充說。(侯清源 餘梁意。)

華人維權小貼士

張先生遭遇的問題對於華人來說並不陌生,遇到與英國商家的類似糾紛,應該如何應對,保護自己的權益,何律師給出以下建議:

一般情況,如果顧客認為被超市或商家歧視,應該記錄下整個事件證據,包括地址、雙方的說話內容、整件事詳細情況以及事發時間等。在超市要求離開時應該離開,然後進行投訴。

一般來說,如果商家總部願意書面道歉,顧客可在下次去當事分店消費時攜帶該書面證明。但並沒有合法權利要求當事店員或負責人道歉,除非你以個人名義起訴該負責人種族歧視。

若對當事方解釋不滿,可對當事商家和警察投訴,如果不能達到滿意的回應,可以對兩方都提起訴訟。消費者還可以向貿易標準局(Trading Standard Office)投訴,TSO將會詢問雙方證據,並且要求超市給出結論。

如果顧客投訴的原因是警察在事發的行為態度惡劣或有種族歧視,則警方必須回應。若不回應,當事人應該向警察局的投訴部門投訴警察對案件的忽視。

相關焦點

  • 疑似華人奶粉代購在澳洲超市與其他顧客激烈衝突,被保安趕出超市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1日報導,4月11日當天,一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一條疑似華人奶粉代購在超市內與其他顧客發生激烈衝突的視頻很快吸引大批網友關注。視頻顯示,一名手拿兩桶奶粉的亞洲面孔男子被另一名白人男子厲聲要求放下手中的奶粉,二人因此發生激烈衝突,險些大打出手。最後,這名亞洲面孔男子及其女伴被超市保安趕了出去。
  • 疑似華人情侶在澳洲代購奶粉和當地人發生衝突,被工作人員趕出超市
    在澳大利亞許多超市,購買奶粉是有限制的。近日,一對疑似華人的情侶在超市購買奶粉的時候和當地人發生衝突,結果被工作人員趕出超市。 據外媒4月12日報導,這一事件發生在周六(4月11日),一對情侶各自拿著兩罐奶粉正在Big W超市排隊。Big W和澳大利亞其它超市例如Coles和Woolworths一樣對每個人購買奶粉的數量有限制。 根據發布視頻的人說,這對年輕情侶已經在商店內購買了四罐奶粉。當他們排隊等候時,一名男子和他們說:「放回去」。
  • 男子在澳大利亞超市買奶粉被驅趕:洋奶粉真的比國產奶粉好嗎?
    文|歆小迪一對戴著口罩的男女,各拿著2罐奶粉準備在澳大利亞一超市付款時,被一名白人男子喝止,大聲吼道:「放回去!」。接著白人男子又說一遍「放回去」,對方回答:「不放!」黑衣服男子一度摘下口罩,丟下奶粉,衝向對方。最終一名保安送走了這對男女。一位店員說,「請離開,你們不能買奶粉,就這樣」,之後被趕出了超市。這兩人是輾轉了很多超市購買奶粉,以達到「批量」售賣賺錢。他們就是我們國內很多媽媽喜歡用的代購。荷蘭、澳大利亞一些大型超商長期以來一直維持著每次每人限購兩罐嬰兒配方奶粉的店內政策,以阻止代購批量購買並將運往海外賺取高額差價。
  • 超市買的奶粉和海淘的奶粉,該選擇哪種奶粉呢?
    嬰兒奶粉一直都是媽媽們較為關注的話題,尤其是最近不少媽媽打算給寶寶囤貨,其中也有不少熱議的話題,像是超市買的奶粉和海淘的奶粉就引發爭議,那麼,究竟這兩款奶粉該怎麼選擇呢?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般超市的買的奶粉進口奶粉,也就是上面有中文版的,我們稱為國行奶粉。
  • 超市鮮見「牛初乳」嬰幼兒奶粉
    15日,記者走訪了濟寧城區的三家超市和兩家母嬰專賣店,三家超市銷售的嬰幼兒奶粉配方中不含牛初乳成分;而一母嬰用品專賣店銷售的一美國進口奶粉的配方上,明確標註了添加了牛初乳成分。在太白樓路一超市嬰幼兒奶粉專櫃,記者查看了多個知名品牌的嬰幼兒奶粉,這些奶粉的配方中,沒有發現牛初乳成分。「現在,超市已買不到含有牛初乳配方的奶粉了,衛生部已明確要求不得將牛初乳添加到奶粉中。」
  • 超市裡的「假酸奶」,家長少給孩子買,已被醫生拉入「黑名單」
    現在超市裡有各種各樣的飲品,奶製品由於營養價值高,蛋白質豐富備受人們歡迎。就像人紅是非多一樣,在奶製品暢銷的今天,有些無良商家也會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牟取暴利。小麗的女兒今年六歲了,特別喜歡喝酸奶,一個星期就能喝掉一箱。一次,小麗逛超市的時候發現超市裡有一款酸奶在搞促銷,每箱僅要39.9元,比平時買的60左右划算很多,小麗就想買回家給孩子試試。
  • 澳洲奶粉可能不再限購 但代購或須向超市登記
    為了解決搶購奶粉的混亂局面,最近就有專家提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讓澳洲大約4萬名華人代購進行登記,然後他們可以在網上下訂單,不用跑到超市買奶粉。重點是,網上的訂單不限量,想買多少罐奶粉都可以。而代購們也不用一大早去排隊買奶粉,不用再受限購政策的影響。現狀:代購一早在超市門口排隊 團隊作戰應對限購一家奶粉銷售公司的主管Livia Wang透露,海外買家對澳洲奶粉的需求一直在不斷上升。
  • 超市推薦的無糖奶粉咋含糖?
    近日,她想買「無糖食品」,在一超市經導購員的介紹,購買了一款奶粉,但回家後發現奶粉配料表上,明顯寫著含有麥芽糖精或葡萄糖、澱粉等。她質疑,難道是導購員故意的?記者跑腿:「明明說是無糖食品,怎麼還含有這些成分,不是加重我們的病情嘛。」李女士說,她在超市掛有「無糖食品」牌的貨架前,準備選購奶粉或者核桃粉。後來,一導購員上前「指導」稱,有幾個品牌的奶粉不含糖,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
  • 揭秘澳大利亞華人代購:超市掃貨 年入百萬
    因為剛剛過去的「雙11」,澳大利亞代購成為近日媒體關注的焦點,起因是當地媒體報導中國代購搶空貨架致使澳洲本地媽媽買不到奶粉,而它們將此怪罪到「雙11」身上。那麼在澳的華人代購究竟是怎樣的呢?成都商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試圖還原澳大利亞華人代購的生態圈。
  • 上海市民暗訪超市賣場食品安全 聯華等上黑名單
    由市民組成的一支志願者隊伍在市消保委的組織下,日前悄悄出動到70家超市賣場,對食品安全問題做了暗訪。市消保委昨天公布暗訪結果:銷售過期食品和生產日期標識不規範是市民發現的最多問題。對於市民在暗訪中發現問題的超市,市消保委已通知超市將問題食品撤櫃,並向各大超市賣場提出了整改措施。【問題一】過期食品仍有銷售。
  • 澳大利亞超市涉種族歧視:中文布告限買2罐奶粉 英文限4罐
    還記得那句「奶粉已幾乎被中國人買光了」嗎?今年初,德國魯爾區埃森市,一個年輕的中國父親在火車站附近一家連鎖超市買奶粉,卻被告知不能賣給他。他氣憤地譴責這是歧視,超市經理卻予以否認。如今相似的一幕又出現在了澳大利亞。 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媒報導稱,澳大利亞超市巨頭伍爾沃思有限公司被指種族主義:購物者發現,中文和英文標誌對嬰兒配方奶粉的限購數量不同。
  • 超市購物用紀念幣支付遭拒 男子起訴家樂福
    原標題:拒收紀念幣 家樂福遭起訴 在家樂福超市購物付款時,李先生用7枚紀念幣支付,但卻遭到收銀員拒收。因為認為超市的拒收行為妨礙人民幣流通,侵犯了公民的貨幣使用權,李先生將家樂福超市天通苑店起訴到法院。
  • 記者調查曝光同款奶粉華潤萬家和麗達差50元
    在本報記者報導了不同超市商品價格迥異後,有市民向記者反映,除了日用商品外,超市奶粉價格差別也非常大。3月12日,記者對島城的樂天瑪特、麗達、華潤萬家、家樂福 、永旺(原佳世客)等6家超市進行了奶粉價格比對。發現,正如市民所說,惠氏一款奶粉的價格,兩超市出現50元的差價。同時 ,還有多款奶粉的價格差價在30元到50元之間。
  • 明治奶粉淡出江湖 濰坊唯一在售超市賣完即止
    原標題:明治奶粉淡出江湖 濰坊唯一在售超市賣完即止   10月24日,日本明治乳業宣布將暫停「明治真愛系列」奶粉在中國的銷售,此消息發布後備受社會關注。27日至29日,記者走訪山東濰坊城區各大超市和母嬰用品店,難覓明治奶粉身影。在僅有明治奶粉上架的一家超市中,工作人員也表示,賣完存貨後將不再銷售此品牌的奶粉。
  • 解密奶粉抽檢全過程:廣州超市約兩個月抽檢一輪
    超市奶粉抽檢過程合格(留樣商品繼續售賣)檢測機構出具報告檢測機構帶回實驗室檢測對每件商品編碼留樣奶粉打包貼封條售賣超市、工商局和委託檢驗機構三方在工作單上簽字並蓋章填寫抽樣檢驗工作單超市提交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每個品牌奶粉各買
  • 澳超市涉歧視:中文布告限買2罐奶粉 英文限4罐
    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澳大利亞超市巨頭伍爾沃思有限公司被指種族主義:購物者發現,中文和英文標誌對嬰兒配方奶粉的限購數量不同。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23日報導稱,至少四位顧客注意到講中文者和講英文者的嬰兒配方奶粉限購量不一樣。12月早些時候流出的照片顯示存在兩種限購數量。
  • 超市未開封大米黑蟲亂爬 顧客十倍索賠遭拒(圖)
    超市未開封大米黑蟲亂爬 顧客十倍索賠遭拒(圖) 10月15日,市民費先生向瀋陽晚報、瀋陽網投訴,稱自己在華潤萬家超市瀋陽道義店購買的3袋大米裡都發現了黑蟲子,其中一袋「專供」華潤萬家的農豐水晶米裡更是爬滿了黑蟲。但對於他退貨和索賠的要求,華潤萬家超市卻沒人出面解決。  未開封大米袋內有黑蟲  10月15日下午,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趕到華潤萬家超市道義店時,費先生已經在服務臺等候多時。
  • 中國代購澳洲「黑五」瘋搶奶粉畫面曝光:來回飛奔從超市搬奶粉
    剛剛過去的「黑色星期五」,國外超市打折堪比中國雙十一,甚至優惠力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外國人瘋狂衝進超市搶購家電、數碼等大件商品時,很多中國代購卻把重點放在了奶粉上……超市門口剛打開,這些代購就火速衝進了Woolworths超市,目標瞄準貨架上的奶粉。期間一名中國女子攜帶大型購物袋從視頻面前狂奔跑過,但是在她的腳邊還放有一個紙板箱,裡面已經囤了約10罐的澳洲奶粉,可見這名中國代購已經跑進跑出這家商場好幾趟了。
  • 過年不用去超市買糖果,在家做牛軋糖和雪花酥,比買的好吃百倍
    本期導讀:過年不用去超市買糖果,在家做牛軋糖和雪花酥,比買的好吃百倍春節就要到了,我們都會去超市買來一些糖果和乾果,家裡來客人,都會用糖果,乾果來招待客人,孩子們也特別喜歡過年,會有各種各樣的糖果可以吃。小孩子喜歡吃糖,可是去超市買的糖,擔心添加劑過多,對孩子不好,其實,過年不用去超市買糖果,教你做牛軋糖和雪花酥,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做法簡單,比買的好吃百倍。
  • 杭州超市的明治奶粉均為澳產
    8月13日記者走訪多家超市發現,目前杭州各大超市銷售的明治等品牌進口奶粉均為澳產,沒有日本產的。  日本4款奶粉被指碘含量偏低  上周末,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再多四款原產地為日本的嬰兒配方奶粉驗出碘含量較低,有可能影響嬰兒腦部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