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歆小迪
一對戴著口罩的男女,各拿著2罐奶粉準備在澳大利亞一超市付款時,被一名白人男子喝止,大聲吼道:「放回去!」。
接著白人男子又說一遍「放回去」,對方回答:「不放!」黑衣服男子一度摘下口罩,丟下奶粉,衝向對方。最終一名保安送走了這對男女。一位店員說,「請離開,你們不能買奶粉,就這樣」,之後被趕出了超市。這兩人是輾轉了很多超市購買奶粉,以達到「批量」售賣賺錢。他們就是我們國內很多媽媽喜歡用的代購。
荷蘭、澳大利亞一些大型超商長期以來一直維持著每次每人限購兩罐嬰兒配方奶粉的店內政策,以阻止代購批量購買並將運往海外賺取高額差價。
自從三lu奶粉事件之後,國人對國產奶粉失去了信心,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催生了很多奶粉代購,那麼代購奶粉真的安全嗎?國外的奶粉真的比國產奶粉更好嗎?
1、代購奶粉有安全風險
代購造假事件層出不窮,你代購淘來的奶粉很可能不是正品,因為國外很多超市對奶粉都是限購的,一個人只能購買1-2罐奶粉,根本無法買更多。那些幫你買奶粉的代購以國外有親戚可以幫忙購買的幌子,讓人相信。可你想想他不可能只幫你代購,那麼多奶粉僅憑國外的幾個親戚朋友就能滿足貨源嗎?所以,對有代購宣稱他能有渠道大批量進貨的,媽媽們一定要小心。如果想買國外奶粉,還是需要自己有可靠的人在國外幫忙。
代購的奶粉除了可能不是正品的風險外,奶粉在運回國內的物流過程中也容易被汙染。要知道食品運輸標準相當嚴格,運輸標準包括對溫度,溼度,以及可能接觸到物品等都有要求,但是有的物流公司為了節約成本,不排除不按要求裝貨和運輸的,且不說溫度溼度壓力變化頻繁,我們很難知道他們會和什麼東西裝在一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2、國外奶粉不適合中國寶寶
總有媽媽認為進口奶粉更好,覺得他們的奶源好,做出的奶粉也好。除了奶源,我們還要考慮產品配方是否適合寶寶。國外與國內在地域、環境、膳食結構、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每個國家設計奶粉時候,執行的是本國的國家標準,參考的是本國人膳食結構和母乳數據,考慮的本國嬰兒的需求,這就導致他們奶粉配方可能不合適我們的寶寶。
國產奶粉的營養配比是按照中國的國標來執行的,和其他國家的標準有一定的差異,比如歐標、美標不太一樣,國標會更適合中國人的體質。例如,日本的大部分嬰幼兒奶粉裡都不添加碘和鋅,因為他們經常食用海鮮,這對於中國寶寶來說並不適合,也不符合中國的標準。歐美的飲食習慣原因,他們的奶粉的配方上,尤其是蛋白質、脂肪以及含糖量上,都是按照標準的最上限進行添加的,如果中國寶寶長期飲用這種奶粉會導致肥胖,影響身體健康。
嬰幼兒配方奶粉國標GB10765-2010、GB10767-2010是很完善的,該標準在多個項目要求均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嬰幼兒奶粉標準更嚴格,號稱「全球最嚴格嬰幼兒奶粉國標」。國內奶粉都遵守這個標準生產,在此標準基礎上,還參考中國母乳數據制定的配方,由於飲食習慣和種族不同,國外母乳與中國媽媽的母乳成分差異很大,所以國產的奶粉更適合我們的寶寶。
所以,海淘代購的洋奶粉不如購買國產奶粉,更適合自己的寶寶。
3、代購的奶粉更便宜嗎?
一部分家長比較在意價格,想購買更划算的奶粉,他們覺得代購的洋奶粉比國產奶粉便宜,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奶粉的價格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樣,產品價格與成本是呈正相關的,你代購的奶粉便宜,並不是你買的便宜,而是奶粉本來就便宜。
國產也有便宜奶粉,國外奶粉也有貴奶粉,其實大部分進口或者代購的便宜奶粉也就是國外的低端奶粉,跟國產低端奶粉一樣,甚至還標準還要更低。
還有一部分家長「只買貴的,不選對的」,這部分家長認為貴的就是好的,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貴的不一定適合寶寶,那些特殊用途的嬰兒奶粉,比如早產兒、無乳糖、水解蛋白嬰兒配方奶粉價格比較貴,但不適合正常寶寶。
所以,給寶寶買奶粉不要只關注價格,要看配料成分,是不是適合自家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