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部分洋奶粉開始降價 國產奶粉仍受冷落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在市內一家超市,惠氏1段1600g嬰幼兒奶粉賣到417元。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 攝

  廣州部分洋奶粉開始降價啦。近日,國家發改委對洋奶粉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前日惠氏發布公告稱,將調低奶粉售價。記者昨日走訪廣州的超市及母嬰店發現,有超市的惠氏奶粉已經開始降價,但多數超市和母嬰店還維持原價。經濟專家分析,此次發改委向洋奶粉「開刀」,意在緩解香港「限奶令」帶來的壓力。部分洋奶粉妥協也僅為「示好」,在未減關稅、消費稅的情況下,預計洋奶粉降幅不大。而相較之下,國內奶企或將受到降價衝擊,銷售「雪上加霜」。

  廠商反應

  惠氏首先宣布降價

  近日,國家發改委對6家奶粉企業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它們分別是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

  前日,惠氏宣布將下調主力產品的價格,平均降幅11%、最高降幅20%。惠氏相關負責人表示,主力產品的降價將至少持續到2014年。

  前天下午,惠氏發聲明承認涉嫌控制價格,成為首個公開認錯的奶粉企業。惠氏承認「最近正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本公司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公司通過自查發現在經營活動中存在涉嫌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的做法,我們比照反壟斷法的有關規定,立即梳理並完善了公司的相關營銷政策,以確保企業的經營行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而令人矚目的是惠氏的調價方案,其單品的降價幅度最高達20%。惠氏宣布採取三大價格舉措,首先是將儘快對市場上現有的金裝四維營養配方主要產品進行降價銷售,平均降價幅度11%,最高降價幅度為20%。另外,2014年金裝四維營養配方產品平均降價幅度為8%~10%。下調「S-26智學因子」新配方奶粉系列產品的原有定價。在未來12個月內不實施新產品價格上調的決定,同時下調4個新配方單品的價格。

  此外,不少洋奶粉主動放低「高姿態」宣布降價,多美滋宣布積極配合發改委的調查,並已著手準備產品降價方案。

  其他奶粉商仍觀望

  宣布調價的不僅僅是洋奶粉,有部分高端國產奶粉也宣布降價。7月2日晚,國產高端奶粉生產商貝因美也發布公告,宣布近期將對主要品類嬰兒配方奶粉標準出廠價格進行下調,不過尚未確定價格下調範圍及時間。

  針對同行迅速的調價,部分國產、進口奶粉廠家保持觀望態度。其他幾家洋奶粉美贊臣、多美滋、美素佳兒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們暫時尚未有價格調整計劃,至於是否會進行降價,均表示「目前發改委的調查還未結束,說是否降價還為時過早,看事情的變化再談」。而記者昨日致電蒙牛集團相關負責人獲悉,目前,蒙牛的嬰幼兒奶粉還尚未有調價方案,「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

  記者走訪

  有超市惠氏已降價

  昨日,記者走訪了廣州的好又多、華潤萬家、家樂福、百佳等超市,發現有的超市的惠氏奶粉已經開始降價,但有的超市的洋奶粉還沒降價。

  在海珠區客村的華潤萬家超市,負責銷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惠氏金裝2段、3段都已經降價,分別從原先的226元(900克)降為188元(900克)、198元(900克)降到158元(900克)。

  該工作人員表示,「洋奶粉的確有一些降價了,但只是惠氏降得比較明顯,其他品牌目前還未接到公司的降價通知。」隨後,記者致電惠氏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有工作人員表示昨天確實收到公司的降價通知,但是具體的各類產品降價範圍還不大清楚。

  而華潤萬家天河北店工作人員介紹,「惠氏奶粉價格與原來一樣,還沒有任何變化」。此外,洛溪新城百佳超市奶粉專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未收到廠家的調價通知,因此價格還是維持原狀。

  「一般而言,廠家的調價方案包括漲價與降價兩種,調價方案需向超市方發函,進行漲價原因說明,耗時在一周左右。但降價方案,廠家向超市方發函之後,將很快反映在零售價格上,預計在2~3天內便會有實質性的降價」,華潤萬家相關負責人透露。

  相比惠氏奶粉,其他品牌的奶粉還未表現出明顯降價的行為。記者同時還走訪了部分母嬰店,發現包括雀巢在內的洋奶粉也推出了八折的促銷活動,不過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商家的促銷行為,與公司是否降價沒有直接關係。

  不過,在有明顯降價的洋奶粉當中,銷量較好的1段奶粉的價格還是「原地不動」。商場銷售人員告訴記者,1段奶粉是主要銷售商品,「一般的降價主要在3段奶。」

  國產奶粉仍受冷落

  昨日記者走訪超市時,發現消費者多數都在詢問洋品牌的奶粉。一對夫妻正在雀巢專櫃前挑選奶粉。他們告訴記者,現在孩子斷奶了只能喝奶粉,但經常看到有奶粉質量出問題的報導。「其實喝哪種奶粉心理都沒底,國產品牌被爆出有問題,國外奶粉也聽說有問題,不過相比之下,還是多花點錢買國外品牌,也算是喝個安心。」

  記者發現,國產品牌奶粉雖然也推出各種形式的促銷,但少有人問津,銷售人員也極力推薦洋品牌奶粉。低價位的銷售並未引來消費者的青睞。走訪中,記者通過價格對比發現,大部分國產品牌的價格還是低于洋品牌,以伊利和雀巢對比,2段的900克裝,前者是178元,後者達到328元。即使有如此大的差價,也不影響消費者挑選洋奶粉。

  專家視點

  經濟專家:洋奶粉微降價只為「示好」

  而此次發改委向洋奶粉「開刀」,部分洋奶粉妥協降價,其「反壟斷」措施是否會收到實效?對此,經濟專家、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表示,發改委的「反壟斷」措施,意不在「反」,而在於緩解消費者全球「代購」奶粉的需求,進一步促使香港取消「限奶令」。

  據林江分析,洋奶粉企業是否涉嫌壟斷,應根據相關調查,當其壟斷生產或經營時才可判斷。而洋奶粉在國內經銷已久,既無壟斷奶源,也未以低價銷售,「目前中國乳品市場上洋奶粉價格虛高的情況不是由價格決定的,而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消費者對國內乳企失去信心,寧願以高價購買洋奶粉。此次的『反壟斷』舉措,政府是希望借『反壟斷』之名,給洋奶粉企業一個『下馬威』,降低價格以緩解消費者出境購買奶粉的壓力。」

  重壓之下,洋奶粉企業降價「示好」,林江認為,此舉將對國內奶企帶來壓力,「這樣的價格是會對國內奶企銷售帶來衝擊,有『雪上加霜』的效果,但比起國內奶粉質量信心指數的影響,仍是微小的。從此次價格下調來看,幅度不大,在未減關稅、消費稅的情況下,預計洋奶粉降價不多。」

  乳業專家:發改委「好意」難達預期效果

  此番洋奶粉價格的下調,將對奶粉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此,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此番政府部門出手暗示著要對市場存在的掌控價格問題進行清理和打擊,發改委的重拳意在力推國產奶粉市場,但如果國產奶粉尚未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信心,發改委的這番「好意」難以在市場起到預期效果。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郭蘇瑩 周文 見習記者 林洪海 實習生 王一淇

相關焦點

  • 洋奶粉降價風吹到合肥-洋奶粉-中安在線-安徽新聞
    2013年08月09日 02:25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8月7日,國家發改委對洋奶粉企業開出反價格壟斷的巨額罰單,而早在上個月,不少洋奶粉就已經宣稱要下調奶粉價格。
  • 「洋奶粉」爭喊降價響應調查 部分奶粉超市價竟貴過之前
    自從發改委約談各大乳企,調查乳企抬高奶粉價格之後,已經有四個「洋奶粉」品牌以降價作出回應。但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在商超渠道,奶粉價格多數仍紋絲不動,有的甚至比降價之前還要貴。  「洋奶粉」先後宣布降價  惠氏方面率先稱要開展主要產品的降價活動,惠氏幼兒樂、學兒樂、媽媽配方奶粉以及金裝膳兒加等產品平均降幅11%,其中「惠氏S-26金裝幼兒樂四維營養配方奶粉1.6KG罐裝」、「惠氏S-26金裝幼兒樂幼兒四維營養配方奶粉900G罐裝」的降價幅度最高,達到了20%。
  • 嬰幼兒奶粉投訴6成是外資品牌 洋奶粉崇拜會終結嗎
    在中國市場趁火打劫價格漲漲不休,質量問題頻曝不歇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洋奶粉被推向風口浪尖,紐西蘭恆天然集團生產的受肉毒桿菌汙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國  業界不少人士認為:「三聚氰胺」事件後,洋奶粉在中國進入了高增長狂漲價的「快車道」,在年年漲價的「趁火打劫」之下,洋奶粉卻出現越來越多的質量問題。在政府連環重拳整治下,部分小品牌洋奶粉或退出中國市場,洋奶粉將迎來洗牌。
  • 洋奶粉降價跟進的不多(圖)
    本報記者 孟敏 攝  本報濟南7月7日訊(記者 孟敏) 在國家發改委啟動對乳粉企業反壟斷調查後,惠氏承認經營活動中存在涉嫌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的做法,並宣布主要產品降價11%,其中單品最高降價20%。7日,記者調查發現,濟南各大商超中除嬰貝兒外,銀座、大潤發、家樂福等還未落地降價政策。
  • 「洋奶粉」代購銷量下降,國產奶粉靠品質突圍!多個國產品牌實現...
    無獨有偶,澳大利亞A2牛奶公司宣布下調2021財年的業績預期,受疫情影響,代購渠道銷售的收縮情況超出了之前的預期,9月份其代購渠道再次出現了新的中斷情況。有海外媒體稱,海外某國已有約30%代購專賣店暫時或永久性關閉。
  • 洋奶粉「道歉」 國產奶粉不能只看笑話需警醒
    洋奶粉「道歉」 國產奶粉不能只看笑話需警醒 原標題 [洋奶粉「道歉」 國產奶粉不能只看笑話需警醒]
  • 洋奶粉真的優於國產奶粉嗎?
    給寶寶吃什麼奶粉才能健康成長?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既然有了看起來更先進更科學的國外奶粉,媽媽們當然不能落後,一定會選擇最高級的。林女士就是這樣的一位新媽媽,成箱成箱的外國原產奶粉搬回家,似乎孩子的成長健康就保險到家了。這是許多像林女士這樣的年輕媽媽的普遍心態。但洋奶粉真的優於國產奶粉嗎?
  • 洋奶粉服軟降價 降了幼兒的,為何沒降嬰兒的
    受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影響,洋奶粉或即將迎來一次大規模降價潮。繼7月2日晚貝因美發布公告表示近期將主要品類嬰兒配方奶粉標準出廠價進行下調,7月4日晚,雀巢(惠氏)也宣布主要奶粉品種將降價。目前已知的參與降價奶粉品種為1歲以上幼兒奶粉,中國媽媽最為剛需的0-1歲嬰兒奶粉則沒降價。
  • 澳大利亞洋奶粉,從民國開始就賣得火
    早年的奶粉大多叫乳粉、代乳粉、母味粉,成分與現下大同小異,用牛奶製成,附帶少許添加劑和營養素。1910年5月6日的廣州《國事報》上就開始出現進口牛奶的廣告,後來的奶粉廣告競爭更是激烈。    毒奶粉一樣有    洋奶粉受青睞,美國澳大利亞最多    舊報刊上鋪天蓋地的奶粉廣告成為如今我們有據可查的線索。    「本埠西堤二馬路代記商鋪經銷衛生消毒乳粉,純正牛乳,絕對不摻豆精!」說明在奶粉中摻豆精已經成為了黑心商人謀取暴利的手段。
  • 洋奶粉降價只是毛毛雨 主力產品並未下調價格
    多家洋奶粉宣布下調旗下產品出廠價格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記者昨日在我市部分超市及母嬰店內看到,佔據零售市場大頭的一二段洋奶粉等主力產品並未出現價格下調,僅部分三四段洋奶粉或特殊配方奶粉出現降價。
  • 進口奶粉缺貨 國產高端奶仍被拒售
    分析稱:部分品牌產品或出現降價  本報記者了解得知,部分省份近期嬰幼兒奶粉產品出現了價格鬆動現象,少數品種由「暗送」變成了「明折」。  文、圖/記者塗端玉、周可  現象 1  國產奶粉比著漲 迎合消費者成無用功  受近年一系列奶粉摻假、奶源問題影響,國產奶粉品牌為挽回公信力並與洋奶粉搶市場,紛紛利用消費者「價高質優」的心理推出高端奶粉。聖元國際董事長張亮曾公開聲稱:「市場不接受低價位產品,消費者大多認為貴的一定好,企業就比著漲價。」
  • 洋奶粉「改頭換面」後漲價 部分品牌漲一成
    在發改委約談兩個多月後,惠氏、雅培等洋奶粉悄然提價,平均幅度高達10%。業內人士表示,近來奶粉原料成本雖然位於高位,卻沒有明顯上漲。在國家調控物價的大背景下,洋奶粉一次又一次提價的底氣正來自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
  • 海口國產奶粉銷售越來越火
    本報5月16日訊(記者李銀)乳品已經成為很多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尤其孩子喝的奶粉更是牽動著家長的心,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海淘奶粉越來越被椰城市民接受。然而,近來接連曝出的進口嬰幼兒奶粉安全事件,讓國產奶粉重回市民懷抱。記者走訪我市消費市場發現,目前多品牌的國產奶粉均在打折促銷,以此刺激消費。
  • 雅培惠氏等洋奶粉漲價1成 消費者仍不願買國產
    多數提價10%左右 消費者對「洋奶粉」的依賴助長了漲價昨日,廣州多家商場均向記者表示,雅培、惠氏均已開始漲價,幅度達到10%左右。有部分商場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著漲。多家大型超市負責人也均表示,雅培奶粉已在六月初至六月中漲價,漲幅達到10%左右,如雅培智護喜康寶900克,從238元漲至261元。而部分商場還告訴記者,多美滋、美素等奶粉價格也在6月中旬漲價,漲幅達到10%左右。如多美滋金裝優衡多營養幼兒配方奶粉900克,從215元漲至220.7元。
  • 雅培惠氏等洋奶粉漲價一成 消費者仍不願買國產
    多數提價10%左右 消費者對「洋奶粉」的依賴助長了漲價  昨日,廣州多家商場均向記者表示,雅培、惠氏均已開始漲價,幅度達到10%左右。有部分商場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著漲。但是,即使洋奶粉漲價,很多消費者也不願意轉向國內奶粉。  本報訊 市民黃小姐兩歲多的BB一直都喝惠氏奶粉。
  • 談雀巢中槍:洋奶粉遇信任危機 國產奶粉崛起
    「三聚氰胺」事件後,國產奶粉行業整體不振,洋奶粉開始攻城略地。然而風頭正盛的洋奶粉卻頻頻出現問題,此前被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的凱沫特與上海雀巢經銷的特殊醫學用途的配方粉一事有了最新進展,兩家企業均被立案調查。
  • 乳協稱國產奶粉史上最好 專家:一線市場洋奶粉佔98%
    儘管國產品牌擠進前十,然而和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這五大洋奶粉動輒五六十億元人民幣的年銷售額相比,國內奶粉市場仍是洋奶粉的天下。去年五大洋品牌在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合計市場份額接近60%。在國內一線城市,洋奶粉更從2004年起就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高達九成以上。   「在一線市場,國產品牌奶粉的佔有率僅2%。」
  • 男子在澳大利亞超市買奶粉被驅趕:洋奶粉真的比國產奶粉好嗎?
    自從三lu奶粉事件之後,國人對國產奶粉失去了信心,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催生了很多奶粉代購,那麼代購奶粉真的安全嗎?國外的奶粉真的比國產奶粉更好嗎?嬰幼兒配方奶粉國標GB10765-2010、GB10767-2010是很完善的,該標準在多個項目要求均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嬰幼兒奶粉標準更嚴格,號稱「全球最嚴格嬰幼兒奶粉國標」。國內奶粉都遵守這個標準生產,在此標準基礎上,還參考中國母乳數據制定的配方,由於飲食習慣和種族不同,國外母乳與中國媽媽的母乳成分差異很大,所以國產的奶粉更適合我們的寶寶。
  • 在網上代購「洋奶粉」花冤枉錢?配方註冊制讓國產奶粉迎春天
    不靠譜、不安全」的標籤,寶爸寶媽們紛紛將眼光轉向「洋奶粉」,這些國外的主流奶粉品牌迅速流入中國市場,市場佔有率曾經一度高達80%,佔據中國奶粉市場的主導位置。 在生活中,新手媽媽們常常因為缺乏經驗而對於種類繁多的奶粉無從下手,她們不懂得怎樣挑選適合孩子的奶粉,只能盲目的選擇進口「洋奶粉」,覺得洋奶粉質量更好,這也導致奶奶粉問題進入大家的視野。
  • 外資番號裝國產乳粉 雅培國產終結洋奶粉迷戀?
    洋奶粉與本土奶粉在產地和奶源的「水乳交融」,有可能令洋奶粉迷戀終結?  然而,雅培剛剛宣布了2.3億美元大手筆國內建廠,還是令行業為之一震———這意味著雅培也轉向國產。在外資公司完全本土化生產、本土公司全部外包進口和本土、外資公司均採用進口奶源本土化生產等各種模式的混雜之下,究竟何種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洋奶粉?這種對于洋奶粉的迷戀又是否有意義?  「中國乳業將開始一個新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