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內一家超市,惠氏1段1600g嬰幼兒奶粉賣到417元。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 攝
廣州部分洋奶粉開始降價啦。近日,國家發改委對洋奶粉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前日惠氏發布公告稱,將調低奶粉售價。記者昨日走訪廣州的超市及母嬰店發現,有超市的惠氏奶粉已經開始降價,但多數超市和母嬰店還維持原價。經濟專家分析,此次發改委向洋奶粉「開刀」,意在緩解香港「限奶令」帶來的壓力。部分洋奶粉妥協也僅為「示好」,在未減關稅、消費稅的情況下,預計洋奶粉降幅不大。而相較之下,國內奶企或將受到降價衝擊,銷售「雪上加霜」。
廠商反應
惠氏首先宣布降價
近日,國家發改委對6家奶粉企業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它們分別是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
前日,惠氏宣布將下調主力產品的價格,平均降幅11%、最高降幅20%。惠氏相關負責人表示,主力產品的降價將至少持續到2014年。
前天下午,惠氏發聲明承認涉嫌控制價格,成為首個公開認錯的奶粉企業。惠氏承認「最近正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本公司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公司通過自查發現在經營活動中存在涉嫌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的做法,我們比照反壟斷法的有關規定,立即梳理並完善了公司的相關營銷政策,以確保企業的經營行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而令人矚目的是惠氏的調價方案,其單品的降價幅度最高達20%。惠氏宣布採取三大價格舉措,首先是將儘快對市場上現有的金裝四維營養配方主要產品進行降價銷售,平均降價幅度11%,最高降價幅度為20%。另外,2014年金裝四維營養配方產品平均降價幅度為8%~10%。下調「S-26智學因子」新配方奶粉系列產品的原有定價。在未來12個月內不實施新產品價格上調的決定,同時下調4個新配方單品的價格。
此外,不少洋奶粉主動放低「高姿態」宣布降價,多美滋宣布積極配合發改委的調查,並已著手準備產品降價方案。
其他奶粉商仍觀望
宣布調價的不僅僅是洋奶粉,有部分高端國產奶粉也宣布降價。7月2日晚,國產高端奶粉生產商貝因美也發布公告,宣布近期將對主要品類嬰兒配方奶粉標準出廠價格進行下調,不過尚未確定價格下調範圍及時間。
針對同行迅速的調價,部分國產、進口奶粉廠家保持觀望態度。其他幾家洋奶粉美贊臣、多美滋、美素佳兒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們暫時尚未有價格調整計劃,至於是否會進行降價,均表示「目前發改委的調查還未結束,說是否降價還為時過早,看事情的變化再談」。而記者昨日致電蒙牛集團相關負責人獲悉,目前,蒙牛的嬰幼兒奶粉還尚未有調價方案,「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
記者走訪
有超市惠氏已降價
昨日,記者走訪了廣州的好又多、華潤萬家、家樂福、百佳等超市,發現有的超市的惠氏奶粉已經開始降價,但有的超市的洋奶粉還沒降價。
在海珠區客村的華潤萬家超市,負責銷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惠氏金裝2段、3段都已經降價,分別從原先的226元(900克)降為188元(900克)、198元(900克)降到158元(900克)。
該工作人員表示,「洋奶粉的確有一些降價了,但只是惠氏降得比較明顯,其他品牌目前還未接到公司的降價通知。」隨後,記者致電惠氏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有工作人員表示昨天確實收到公司的降價通知,但是具體的各類產品降價範圍還不大清楚。
而華潤萬家天河北店工作人員介紹,「惠氏奶粉價格與原來一樣,還沒有任何變化」。此外,洛溪新城百佳超市奶粉專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未收到廠家的調價通知,因此價格還是維持原狀。
「一般而言,廠家的調價方案包括漲價與降價兩種,調價方案需向超市方發函,進行漲價原因說明,耗時在一周左右。但降價方案,廠家向超市方發函之後,將很快反映在零售價格上,預計在2~3天內便會有實質性的降價」,華潤萬家相關負責人透露。
相比惠氏奶粉,其他品牌的奶粉還未表現出明顯降價的行為。記者同時還走訪了部分母嬰店,發現包括雀巢在內的洋奶粉也推出了八折的促銷活動,不過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商家的促銷行為,與公司是否降價沒有直接關係。
不過,在有明顯降價的洋奶粉當中,銷量較好的1段奶粉的價格還是「原地不動」。商場銷售人員告訴記者,1段奶粉是主要銷售商品,「一般的降價主要在3段奶。」
國產奶粉仍受冷落
昨日記者走訪超市時,發現消費者多數都在詢問洋品牌的奶粉。一對夫妻正在雀巢專櫃前挑選奶粉。他們告訴記者,現在孩子斷奶了只能喝奶粉,但經常看到有奶粉質量出問題的報導。「其實喝哪種奶粉心理都沒底,國產品牌被爆出有問題,國外奶粉也聽說有問題,不過相比之下,還是多花點錢買國外品牌,也算是喝個安心。」
記者發現,國產品牌奶粉雖然也推出各種形式的促銷,但少有人問津,銷售人員也極力推薦洋品牌奶粉。低價位的銷售並未引來消費者的青睞。走訪中,記者通過價格對比發現,大部分國產品牌的價格還是低于洋品牌,以伊利和雀巢對比,2段的900克裝,前者是178元,後者達到328元。即使有如此大的差價,也不影響消費者挑選洋奶粉。
專家視點
經濟專家:洋奶粉微降價只為「示好」
而此次發改委向洋奶粉「開刀」,部分洋奶粉妥協降價,其「反壟斷」措施是否會收到實效?對此,經濟專家、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表示,發改委的「反壟斷」措施,意不在「反」,而在於緩解消費者全球「代購」奶粉的需求,進一步促使香港取消「限奶令」。
據林江分析,洋奶粉企業是否涉嫌壟斷,應根據相關調查,當其壟斷生產或經營時才可判斷。而洋奶粉在國內經銷已久,既無壟斷奶源,也未以低價銷售,「目前中國乳品市場上洋奶粉價格虛高的情況不是由價格決定的,而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消費者對國內乳企失去信心,寧願以高價購買洋奶粉。此次的『反壟斷』舉措,政府是希望借『反壟斷』之名,給洋奶粉企業一個『下馬威』,降低價格以緩解消費者出境購買奶粉的壓力。」
重壓之下,洋奶粉企業降價「示好」,林江認為,此舉將對國內奶企帶來壓力,「這樣的價格是會對國內奶企銷售帶來衝擊,有『雪上加霜』的效果,但比起國內奶粉質量信心指數的影響,仍是微小的。從此次價格下調來看,幅度不大,在未減關稅、消費稅的情況下,預計洋奶粉降價不多。」
乳業專家:發改委「好意」難達預期效果
此番洋奶粉價格的下調,將對奶粉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此,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此番政府部門出手暗示著要對市場存在的掌控價格問題進行清理和打擊,發改委的重拳意在力推國產奶粉市場,但如果國產奶粉尚未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信心,發改委的這番「好意」難以在市場起到預期效果。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郭蘇瑩 周文 見習記者 林洪海 實習生 王一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