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洋奶粉,從民國開始就賣得火

2020-12-24 瀟湘晨報數字報

    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消息一傳出,不少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摸著口袋問自己:有沒有「賺夠奶粉錢」。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說到生孩子,男人一般得考慮掙錢的事兒,而女人則會糾結餵養的問題:給孩子喝母乳還是牛奶,奶粉喝國產還是進口的?

    別以為這是如今才有的煩惱,其實在奶粉初興的民國時期,這些爭論就沒有停歇過。                  撰文/本報記者儲文靜

    育兒觀很科學

    西藥房賣奶粉,打廣告都說母乳好

    「我從出生之後,就沒有吃過媽媽的奶,一直是吃的牛奶。怪不得我沒有我的哥哥們聰明,我喝牛奶長大,肯定不如喝人奶長大的人嘛。」今年86歲的黃曉珍老人,總喜歡跟家人說往事,每次說起幼兒時喝牛奶長大,孫女們就會驚訝問:你小時就有牛奶喝啊?

    黃曉珍就不再作聲,眼睛眯起來。奶粉的記憶對她而言又熟悉又陌生,像是人生非常特別的體驗。

    奶粉,顧名思義就是牛奶除去水分後製成的粉末,易於保存和攜帶,據民間傳說最早的奶粉由一位蒙古將軍發明,當時將牛奶製成奶粉作為行軍打仗用的軍糧。但這不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奶粉,世界上第一個奶粉工廠於1805年由法國人帕芒蒂倫瓦爾德建立,此時奶粉已不再是作為軍糧使用。

    早年的奶粉大多叫乳粉、代乳粉、母味粉,成分與現下大同小異,用牛奶製成,附帶少許添加劑和營養素。1910年5月6日的廣州《國事報》上就開始出現進口牛奶的廣告,後來的奶粉廣告競爭更是激烈。比如,勒吐精牌代乳粉說:育嬰珍品,無異母乳;克寧乳粉稱:美國生產,補質均勻,消化尤易,粉一水七,交融立成,用如所需,毫無耗費;天一牌母味代乳粉道:荷蘭牛乳製造,清潔純粹,補力非常偉大,一聽可抵三聽(馬口鐵罐)。另外,老上海廣東路上愛蘭漢百利公司出產的代乳粉,南京路上吉時洋行經銷的美國原裝KLIM乳粉,都廣有銷路。

    黃曉珍記不起自己幼年喝的牛奶是什麼牌子,但在她的印象裡,有錢人家的孩子,即使母親不能哺乳,也會請奶媽餵養。「牛奶,再怎麼都比不上母乳的。」

    黃曉珍的記憶並沒有出錯,在當年的觀念中,母乳餵養已經根深蒂固,就連奶粉廣告中,也提倡由母親親自哺乳。比如1924年2月1日《婦女雜誌》第10卷第2號中,「葛蘭素奶粉」廣告中就刊登著:為人母者之天職!哺乳是做娘應盡的責任,然而往往有的不能哺而極想哺。我們勸她吃葛蘭素奶粉,那乳汁便涓涓不絕的來了。因為有許多做娘的,本是無乳可哺,吃了我們的葛蘭素奶粉,便能哺乳了。

    葛蘭素奶粉的生產商就是大名鼎鼎的藥品商葛蘭素(葛蘭素史克前身之一)。其實,許多奶粉的生產商都是藥廠,而在民國時期,奶粉也通常是由西藥房售賣,其次是點心鋪。

    1934年,月份牌美女杭稚英為「勒吐精代乳粉」作廣告代言,一頭青絲婉轉漣漪,柳眉纖細青黛淡描,託顎微笑、體態婀娜,這個廣告並沒有出現嬰兒,只有健康媚人的少婦形象,似乎也在暗示著什麼。

    毒奶粉一樣有

    洋奶粉受青睞,美國澳大利亞最多

    舊報刊上鋪天蓋地的奶粉廣告成為如今我們有據可查的線索。

    「本埠西堤二馬路代記商鋪經銷衛生消毒乳粉,純正牛乳,絕對不摻豆精!」說明在奶粉中摻豆精已經成為了黑心商人謀取暴利的手段。

    「生隆昌牌代乳粉,本店有售,同胞兄弟你買代乳粉至關要緊,因為有一種賤丈夫時常假冒」這說明,當時銷路好的奶粉牌子還會被人假冒。

    「本廠出品金星乳粉,望諸君愛用國貨。」說明國貨奶粉已經出現,開始搶佔市場。

    不過當年收購牛奶主要是靠目測鼻聞,不良奶商往往會將鹼面、白灰膏等加入牛奶裡再製作奶粉。2011年環境經濟雜誌曾刊登過一篇文章《民國毒奶粉》,其中寫道:1925年10月5號《廣州民國日報》第八版有「生隆昌牌」奶粉的標價,1斤奶粉價格比1斤麵粉還便宜1分毫洋(民國前期廣東通行的貨幣,比大洋購買力稍低),要說那是優質牛奶做的,誰都不會信。

    另外,1934年3月,上海天一牌奶粉上市,打出的廣告是「衛生消毒乳粉」,意思是這個牌子的奶粉是乾淨無毒的,可以放心食用。有記者給這個廣告加了一逗號:「衛生消,毒乳粉」。奶粉商大怒,以「誹謗國貨」的罪名把記者告上法庭,記者反駁說:「國貨乳粉有無毒的嗎?」

    這個記者一竿子打翻所有國產奶粉,未免太偏激了些,但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洋奶粉確實比國產奶粉可靠。一份民國時期的《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顯示:1936年,進口牛奶粉數量為634586千克。當時的奶粉多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日本、荷蘭、紐西蘭和美國等地,其中又以澳大利亞和美國為最多。

    既然大家相信洋奶粉,洋奶粉的價格也就很高,像美國的克寧乳粉,在上海賣到8角大洋一盒。一盒是12兩裝,不到一斤(當時一斤是16兩),比國產奶粉「生隆昌」貴了將近二十倍!而克寧乳粉打出的廣告針對性也非常強:「到埠之後亦不拆包。」意思是原產原裝,不摻假。「克寧」的美國廠家博登公司在1998年1月間被瑞士雀巢集團收購,雀巢就是我們這一代熟悉的名字了。

    商家也打促銷戰

    有的八折有的送育兒指南

    既然奶粉牌子多,那麼在商家之間,就會有競爭和五花八門的促銷方式。除了廣告大戰,價格大戰也是重要砝碼。

    比如在廣州本埠獨大的生隆昌牌奶粉,怕其他牌子搶了地盤,常常打出降價招牌:「每斤五毫,八折出售,大罐四毫,中罐一毫半,小罐一毫。」

    還有一種促銷手段是贈送育嬰手冊,比如在上海、杭州和寧波一帶賣得很火的愛蘭漢百利牌奶粉做促銷:凡購買這個牌子的奶粉兩聽以上的,都能獲贈中英雙語的《育兒寶鑑》一本。

    如今在舊書網上還能找到民國時期雀巢力多精(當時譯名為勒吐精)的育兒指南。看著這有近百年歷史的育兒指南,不得不讓人佩服百年之前乳品行業宣傳功力之深,指南內容非常翔實,開篇就闡明了母乳是嬰幼兒最佳的食物,只有當母乳不足或母乳質量差的情況下才能用乳粉來代替,同時還介紹了牛奶和乳母餵養的缺點,最後幾頁甚至還有與當地知名幼兒園開展嬰幼兒健康大賽,以及客戶案例圖片等,完全與當下的乳業宣傳手冊無二致了。

    與黃曉珍深刻的奶粉記憶相比,她那1950年代出生的兒媳和1960年代出生的女兒難有兒時吃奶粉的回憶,在那個年代,多數母親可在家哺乳,加上當時嬰幼兒奶粉只是應急品,不是必需品,即使母親奶水不足,給孩子加的也是米糊或奶糕。於是乎,奶粉便成隔代記憶了。

    本版文史顧問:陳先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相關焦點

  • 國產奶粉比麵粉還便宜,民國父母為什麼選擇貴20倍的洋奶粉?
    其實,在民國時期就有奶粉,只不過那時不叫奶粉,而叫「代乳粉」或者「乳粉」,但是其中的成分和做法與現在差不多。由於奶粉的需求量太大,不少國外的生產商紛紛來到中國銷售他們的奶粉。尤其是英國和美國的奶粉生產商,商鋪更是遍布全國。與此同時,國內的不少商人也看到了商機,一下子都加入製造奶粉的行列裡來。
  • 廣州部分洋奶粉開始降價 國產奶粉仍受冷落
    在市內一家超市,惠氏1段1600g嬰幼兒奶粉賣到417元。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 攝  廣州部分洋奶粉開始降價啦。近日,國家發改委對洋奶粉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前日惠氏發布公告稱,將調低奶粉售價。記者昨日走訪廣州的超市及母嬰店發現,有超市的惠氏奶粉已經開始降價,但多數超市和母嬰店還維持原價。經濟專家分析,此次發改委向洋奶粉「開刀」,意在緩解香港「限奶令」帶來的壓力。部分洋奶粉妥協也僅為「示好」,在未減關稅、消費稅的情況下,預計洋奶粉降幅不大。而相較之下,國內奶企或將受到降價衝擊,銷售「雪上加霜」。
  • 美贊臣多美滋惠氏奶粉再漲價 成都依然賣得火
    洋奶粉漲價之路  2012年4月開始  美贊臣、雀巢兩大品牌奶粉提價,幅度分別在12%及5%左右。  2012年3月上旬  美贊臣以推出新品為由,部分產品價格提升10%。成都某嬰幼兒用品專賣店的老闆說,「雖然,這幾年洋奶粉輪番漲價,但是店裡的洋奶粉的銷售額卻並沒有下降,反而在不斷地提升。」  更換配方成漲價理由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國產品牌奶粉市場份額持續下降,此時外資品牌奶粉市場份額迅猛增長,佔據了大部分的國內奶粉市場。
  • 男子在澳大利亞超市買奶粉被驅趕:洋奶粉真的比國產奶粉好嗎?
    文|歆小迪一對戴著口罩的男女,各拿著2罐奶粉準備在澳大利亞一超市付款時,被一名白人男子喝止,大聲吼道:「放回去!」。接著白人男子又說一遍「放回去」,對方回答:「不放!」黑衣服男子一度摘下口罩,丟下奶粉,衝向對方。最終一名保安送走了這對男女。一位店員說,「請離開,你們不能買奶粉,就這樣」,之後被趕出了超市。這兩人是輾轉了很多超市購買奶粉,以達到「批量」售賣賺錢。他們就是我們國內很多媽媽喜歡用的代購。荷蘭、澳大利亞一些大型超商長期以來一直維持著每次每人限購兩罐嬰兒配方奶粉的店內政策,以阻止代購批量購買並將運往海外賺取高額差價。
  • 洋奶粉誰主沉浮
    洋奶粉誰主沉浮  美系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在中國市場影響力最大,約佔45%份額,其次是歐洲品牌。紐西蘭則佔據我國乳製品原料進口大額市場。  明治「暫退」也是一種明智  2007年,明治乳業在中國成立貿易公司,開始向中國出口原裝奶粉。  明治的進展很順利。根據日本官方統計,2008年以明治為主的日系奶粉在華市場佔有率達7%。2009年,日本對華奶粉出口量比2007年增長了近5倍。當時,中國國產奶粉合計也僅佔30%左右。
  • 八成洋奶粉是中國「芯」
    美素麗兒下架,洋奶粉信任危機並未就此結束,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洋奶粉品牌已超過百家,近八成的品牌是由中國商家變相生產。」   據記者了解,紐西蘭善騰集團、瑞士赫爾達夫、澳大利亞塔圖拉是假洋奶粉的三大代工廠,目前有四五十家國內洋奶粉品牌在此生產。業內人士透露,「代工生產的奶粉一罐價格不到100元,到了國內市場,價格便翻好幾倍。」   至於這些「進口」奶粉的質檢,「能檢測20項就很不錯了,很多製造商連最基本的許可認證都沒有」。相較而言,國產奶粉需要檢測64項,風險監控更有幾百項。
  • 內地洋奶粉漲價已成慣例 配方升級關稅等成幌子
    調查因原料成本、人工成本、關稅價格等各種各樣的理由,國內的「洋奶粉」已經在300元大關面前躍躍欲試,經過去年底調價後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啟 賦」1段已賣到408元。不過在「洋奶粉」價格一再邁升的情況下,新快報記者對比國外各大超市官方網站卻發現,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地區,甚至在 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同一品牌的價格竟然都要比內地低。
  • 洋奶粉也不安全?海淘需謹慎!
    並不是說國產奶粉已經非常好了,只是說有進步總是好事。  而另一方面,大家不知道的是很多大家熱衷的洋奶粉,其實都是中資貼牌的,用的中國配方、包裝、營銷。只不過是由外國工廠代工貼牌生產,大家都把這些洋奶粉當寶貝喝。
  • 3大海外奶粉代工廠曝光 8成洋奶粉是中國"芯"
    美素麗兒下架,洋奶粉信任危機並未就此結束,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洋奶粉品牌已超過百家,近八成的品牌是由中國商家變相生產。」  據記者了解,紐西蘭善騰集團、瑞士赫爾達夫、澳大利亞塔圖拉是假洋奶粉的三大代工廠,目前有四五十家國內洋奶粉品牌在此生產。
  • 內地洋奶粉售價全球最高 部分價格系原產地4倍
    瞄準消費者心理 「洋奶粉」頻借配方升級和成本上升漲價 記者調查發現  你能想像到嗎?國內售賣的高端「洋奶粉」價格竟達到國外官網售價的4倍!  目前,原裝進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經成為國內不少媽媽的首選。
  • 質檢總局檢出270噸問題洋奶粉 3/4為嬰幼兒奶粉
    專家稱,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洋奶粉大量進入中國,有的品牌找當地企業代工,專供中國市場。數量34批次問題洋奶粉澳大利亞紐西蘭最多據記者統計,14個月共有34批次奶粉在入境口岸被檢驗檢疫時發現存在問題,不合格進口奶粉的總重量超過270噸。
  • 5月起洋奶粉須通過國家質檢註冊方可入境
    這也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洋奶粉新規」。  當今洋奶粉佔據國內奶粉市場的絕對主流,需求量巨大。洋奶粉監管新規實施之下,甬城嬰幼兒奶粉市場會有怎樣的變化?洋奶粉會不會漲價?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調查了解。  首批41個洋奶粉品牌獲進口資質  國家質檢總局在4月30日發布公告,公布了首批1122家乳品境外生產企業獲得了通行證,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41家,分別來自愛爾蘭、奧地利、澳大利亞、波蘭、丹麥、德國、法國、韓國、荷蘭、西班牙、新加坡、紐西蘭、英國13個國家。目前,日本和美國的奶粉生產商未出現在名單裡。
  • 內地洋奶粉售價比英國貴一倍 專家稱關稅是藉口-搜狐新聞
    、人工成本、關稅價格等各種各樣的理由,國內的「洋奶粉」已經在300元大關面前躍躍欲試,經過去年底調價後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啟賦」1段已賣到408元。不過在「洋奶粉」價格一再邁升的情況下,新快報記者對比國外各大超市官方網站卻發現,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地區,甚至在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同一品牌的價格竟然都要比內地低。
  • 明治奶粉宣布撤離中國市場 洋奶粉嚴冬或來臨
    「在中國奶粉發生『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明治奶粉在中國市場迅速崛起,一度排名非常靠前,那時候的年銷售額可能達到10億元。」上述人士稱。「在我們的渠道裡,明治賣得最好時,曾經能排到奶粉的第二名。」母嬰用品連鎖店「天天加分」的創始人張學慶對早報記者說,根據AC尼爾森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明治在進口奶粉中可以排進前十。不過,在隨後的2010年,明治奶粉就遭遇了飛來橫禍。
  • 嬰幼兒奶粉投訴6成是外資品牌 洋奶粉崇拜會終結嗎
    業界不少人士認為:「三聚氰胺」事件後,洋奶粉在中國進入了高增長狂漲價的「快車道」,在年年漲價的「趁火打劫」之下,洋奶粉卻出現越來越多的質量問題。在政府連環重拳整治下,部分小品牌洋奶粉或退出中國市場,洋奶粉將迎來洗牌。
  • 溫州多家實體店賣的洋奶粉無中文標識
    孩子的健康是爸媽最關心的事,為了讓孩子吃上放心奶,許多爸媽不惜重金,不厭其煩,為孩子選購進口品牌的「洋奶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嬰兒奶粉屬於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重點,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籤。然而,記者在市場上卻發現,不少銷售嬰兒食品的實體店內卻赫然陳列著大量各類品牌無中文標籤的「洋奶粉」。
  • 澳優被爆在澳洲沒賣的 "假洋奶粉"國外鍍金抬身價專供中國寶寶
    丁女士的親戚最近在澳大利亞旅遊,她讓親戚給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捎幾桶澳優奶粉,結果親戚被當地導遊嘲笑「太傻,太天真」,因為澳大利亞的所有超市和藥房根本沒有澳優奶粉。  「圓子」在澳洲本地做代購併開有網店,她說:「澳大利亞的奶粉品牌就少數的幾種,比如可瑞康、貝拉米。」7日,多家做澳洲奶粉代購生意的淘寶店主無一例外地告訴記者,澳大利亞買不到所謂的澳優品牌奶粉。
  • 「洋奶粉」代購銷量下降,國產奶粉靠品質突圍!多個國產品牌實現...
    往常這個時候,奶粉就開始大量囤貨了,產地國貨架基本是空著的,但是產地國奶業今年都在做促銷,昨天墨爾本的Costco貨架上還是滿滿的。」她說。10月21日墨爾本Costco的奶粉貨架代購不好做,這在企業公布的財報數據上也能窺得一二。
  • 雀巢自爆其奶粉系國產 洋奶粉多為國內生產
    6月11日消息,國內奶粉市場是否真是洋奶粉的天下?針對有關媒體援引乳品專家「國內高端市場洋奶粉市場份額高達85%」的說法,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崑岡認為,此種言論並不屬實。
  • 乳協稱國產奶粉史上最好 專家:一線市場洋奶粉佔98%
    AC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五個國產奶粉品牌進入去年前十大。   國產奶粉是否也賣得好呢?「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在一線城市的佔有率僅有2%。」昨日,有乳業專家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產奶粉銷售絕大部分在二三線城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