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協稱國產奶粉史上最好 專家:一線市場洋奶粉佔98%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AC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五個國產奶粉品牌進入去年前十大。 

  國產奶粉是否也賣得好呢?「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在一線城市的佔有率僅有2%。」昨日,有乳業專家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產奶粉銷售絕大部分在二三線城市實現。 

  國產奶粉退守二三線市場 

  據A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前十大品牌中,上榜的國產品牌有五個,分別是伊利、貝因美、聖元、雅士利、飛鶴。年報顯示,伊利去年奶粉及奶製品銷量額達到56億元。 

  儘管國產品牌擠進前十,然而和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這五大洋奶粉動輒五六十億元人民幣的年銷售額相比,國內奶粉市場仍是洋奶粉的天下。去年五大洋品牌在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合計市場份額接近60%。在國內一線城市,洋奶粉更從2004年起就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高達九成以上。 

  「在一線市場,國產品牌奶粉的佔有率僅2%。」乳品行業專家王丁棉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產奶粉的銷售絕大部分是在二、三線市場實現的。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伊利、蒙牛、三元等國內乳品企業都加大了嬰幼兒奶粉的生產和投資。「但他們都避開在一線市場與洋奶粉競爭,而是選擇開拓成本較低的二、三線市場。」王丁棉說。 

  力推高端產品挽回業績 

  近年來國產奶粉問題頻發,傷透了消費者的心,而洋奶粉卻越漲價越吃香。不少國產奶粉品牌都看紅了眼,也紛紛推出高端產品試圖挽回業績。 

  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施恩近期推出的「美兒樂」嬰兒奶粉系列就直指高端奶粉市場。數據顯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施恩的銷售業績已從原來的10億元大幅下滑到3億元左右。 

  王丁棉坦言,高端奶粉背後企業對高毛利的追求。「洋奶粉毛利率普遍高達六七成,有的甚至高達80%。相比之下國產奶粉的毛利率只有40%到50%,甚至更低。價格高、銷量好、銷售成本低,毛利率就高。而國產奶粉不能滿足後兩個條件的話,只有在價格上做文章。」 

  有業內人士私底下向記者透露,一罐售價在300元以上的國產高端奶粉,其成本價往往不會超過85元,廠家以100元左右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以200多賣給零售商,零售商則以300多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只有給各環節預留足夠的利潤空間,國產高端奶粉才賣得動。」 

  國外「貼牌」抬高身份 

  事實上,還有部分國產奶粉採用「純貼牌」進口模式試圖與洋奶粉抗衡,如施恩、澳優、娃哈哈都採用這樣的模式。其中,娃哈哈的愛迪生配方奶粉就宣稱是「荷蘭奶源,原裝進口」。而施恩和澳優都曾陷入「假洋奶粉」醜聞。 

  「這種純貼牌的國產品牌奶粉在一線城市的市場佔有率比其他國產品牌稍好,能佔到5%左右。」王丁棉說。 

  此外,在澳洲紐西蘭等地註冊品牌以貼牌的形式生產所謂的洋奶粉再銷回國內也成了乳品企業與洋奶粉抗衡的另一種商業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約五六家國內企業在澳洲、紐西蘭等地註冊奶粉品牌並進行貼牌生產,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這個數字上升到20多個。「據了解,還有70多家企業正在排隊申請商標註冊。」王丁棉表示,這些企業的背後大多數都是中國人在操控。

(責任編輯:段丹峰)

相關焦點

  • 外資番號裝國產乳粉 雅培國產終結洋奶粉迷戀?
    黑龍江三成乳企奶粉積壓  然而在一片高歌之中,也有一些不夠完美的雜音。黑龍江奶業協會秘書長張維銀便向媒體表示,黑龍江75家乳製品企業中至少三分之一以上企業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奶粉積壓。2009年上半年,因受此前三聚氰胺影響,有近30萬噸國產奶粉庫存積壓,但此後隨著市場復甦,高庫存現象逐漸消失。
  • 蒙牛伊利等乳業「國家隊」PK洋奶粉勝算幾何?
    中乳協名譽理事長宋崑岡表示。  此前媒體內一度盛傳有關奶粉「國家隊」的諸多版本,如國家將斥資300億元助力國產嬰幼兒奶粉行業,或是國家通過政策傾斜、財政補貼等方式,打造一批能夠贏得市場信任的國產品牌……不過種種說法在乳企新品推介會上被乳協否認,稱從來沒有所謂的「國家隊」之說, 但此番6個上榜品牌仍引起社會普遍關注,甚至將其評價為「無冕乳業國家隊」。
  • 廣州部分洋奶粉開始降價 國產奶粉仍受冷落
    近日,國家發改委對洋奶粉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前日惠氏發布公告稱,將調低奶粉售價。記者昨日走訪廣州的超市及母嬰店發現,有超市的惠氏奶粉已經開始降價,但多數超市和母嬰店還維持原價。經濟專家分析,此次發改委向洋奶粉「開刀」,意在緩解香港「限奶令」帶來的壓力。部分洋奶粉妥協也僅為「示好」,在未減關稅、消費稅的情況下,預計洋奶粉降幅不大。而相較之下,國內奶企或將受到降價衝擊,銷售「雪上加霜」。
  • 雀巢自爆其奶粉系國產 洋奶粉多為國內生產
    6月11日消息,國內奶粉市場是否真是洋奶粉的天下?針對有關媒體援引乳品專家「國內高端市場洋奶粉市場份額高達85%」的說法,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崑岡認為,此種言論並不屬實。
  • 洋奶粉「道歉」 國產奶粉不能只看笑話需警醒
    洋奶粉「道歉」 國產奶粉不能只看笑話需警醒 原標題 [洋奶粉「道歉」 國產奶粉不能只看笑話需警醒]
  • 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一線城市佔有率僅有2%
    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在一線城市佔有率僅有2%,其銷售絕大部分在二、三線城市,市場地位仍岌岌可危。資料顯示,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這五大洋奶粉合計在華市場份額接近60%。在一線城市,洋奶粉更從2004年起就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九成。
  • 君樂寶A2型奶粉試銷月訂單過億 國內乳企對標高端洋奶粉
    近年來,奶粉品牌同質化現象嚴重,在配方升級難度加大的背景下,乳品企業不得不加速轉型,在細分領域尋求創新,以提高其終端價值,推動產品向高端化發展。對於國產奶粉而言,轉型提速不僅意味著與洋奶粉搶奪高端市場話語權,更代表著一個品牌長足的增長價值。
  • 洋奶粉壟斷國內市場已數年:假洋品牌乘虛而入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成為中國乳業的分水嶺,這場乳業浩劫不僅讓三鹿乳業轟然倒地,也重創了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品牌的信任。自2008年後,公眾對國產乳製品信任持續走低,洋奶粉隨之迅速崛起,國人通過香港以及海外市場代購奶粉成為「中國特色」。
  • 內地洋奶粉售價比英國貴一倍 專家稱關稅是藉口-搜狐新聞
    新快報記者 陸琨倩  「洋奶粉」在內地年年漲價,不僅貴過柬埔寨、越南,也貴過紐西蘭、韓國  業內專家稱,「成本上漲」、「關稅上漲」、「配方升級」只是「洋奶粉」漲價的藉口,追求利潤最大化才是本質  調查  因原料成本
  • 天價「洋奶粉」質量問題頻出
    2011年以來,「洋奶粉」的「質量門」可謂是一波接著一波:美贊臣、雀巢等一線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屬汙染、碘超標等事件;韓國每日乳業部分產品被檢測出含有福馬林;雅培、美素、多美滋奶粉中有蟲子;明治奶粉被檢出放射物銫
  • 洋奶粉漲價被指肆無忌憚 售價數百成本不足百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進口奶粉量價齊增,一方面是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則是行業的暴利驅使更多企業進口奶粉。值得關注的是,進口奶粉與國產奶粉的競爭正在向中低端延伸。以前,進口奶粉主攻高端市場,現在各種中小品牌和雜牌「洋奶粉」也蜂擁而至,向中低端市場挺進,直接蠶食傳統的國產奶粉市場。「洋奶粉」暴利幾何?
  • 洋奶粉誰主沉浮
    洋奶粉誰主沉浮  美系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在中國市場影響力最大,約佔45%份額,其次是歐洲品牌。紐西蘭則佔據我國乳製品原料進口大額市場。當時,中國國產奶粉合計也僅佔30%左右。  2010年以前,明治奶粉在中國區的年銷售額最高時曾經達到4億元。  但是,明治奶粉的好日子在2010年暫時告一段落。尤其是近年來,明治乳業市場發展不利,問題纏身。  2001年8月起,因日本出現亞洲首例狂牛症,中國停止從日本進口畜產品。2010年4月初日本口蹄疫蔓延後,奶粉出口一直未能恢復理想狀態。
  • 洋奶粉入華須拿「入場券」 洗牌不會致價格上漲
    專家分析,假「洋奶粉」將退出中國市場。    日前,國家認監委剛剛公布了兩批嬰幼兒乳品生產企業在華註冊名單,未經註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中國。從這個月開始,所有「洋奶粉」若想繼續在我國銷售,必須拿到「入場券」。業內認為,這是史上最嚴的奶粉進口新規,意味著要求那些出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出口商必須能夠控制整個製造流程。國家認監委表示,還將根據境外乳品生產企業申請註冊的進展情況隨時更新。
  • 5月起洋奶粉須通過國家質檢註冊方可入境
    這也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洋奶粉新規」。  當今洋奶粉佔據國內奶粉市場的絕對主流,需求量巨大。洋奶粉監管新規實施之下,甬城嬰幼兒奶粉市場會有怎樣的變化?洋奶粉會不會漲價?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調查了解。這次國家進口乳業新政,出臺了嚴禁委託、貼牌、分裝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相關規定,並要求以生乳為主要原料的企業應有自建或自控奶源養殖場,從源頭上將保證乳品的安全。  甬城洋奶粉暫時不漲價  進口乳品新政顯然會淘汰一批在境外貼牌的假洋奶粉,在一定時期內會減少洋奶粉的供應總量,那麼洋奶粉會不會坐地起價?
  • 洋奶粉真的優於國產奶粉嗎?
    給寶寶吃什麼奶粉才能健康成長?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既然有了看起來更先進更科學的國外奶粉,媽媽們當然不能落後,一定會選擇最高級的。林女士就是這樣的一位新媽媽,成箱成箱的外國原產奶粉搬回家,似乎孩子的成長健康就保險到家了。這是許多像林女士這樣的年輕媽媽的普遍心態。但洋奶粉真的優於國產奶粉嗎?
  • 「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倒計時 國內乳企加快海外布局
    國內乳企加快海外布局  「澳洲奶粉工廠價格翻了不只一倍」  不只是洋奶粉品牌,中國乳品企業也在抓緊赴海外買廠。  「按照奶粉新政,一個工廠只能申請3個系列9個配方,如果企業希望獲得更多的品牌和配方,最快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出國收購工廠。」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
  • 「洋奶粉」代購銷量下降,國產奶粉靠品質突圍!多個國產品牌實現...
    有海外媒體稱,海外某國已有約30%代購專賣店暫時或永久性關閉。【2】疫情困住「洋奶粉」國內的進口奶粉貨架上「洋奶粉」在促銷海外疫情局勢依舊緊張,進口奶粉來源國處在水深火熱中。【3】國產奶粉靠品質突圍市場出現新轉機,借著本土奶源的優勢,國產奶粉企業的春天來了。國產奶粉的線上電商銷售數據勢頭向好。
  • 洋奶粉出事了,國內乳企先別偷著樂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奶粉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焦點,而且這次涉及面之廣,不但令媽媽們寢食難安,很多愛喝飲料的成年人也擔心不已。業內人士看來,由於對國產奶粉不信任,很多中國消費者開始盲目信任洋品牌,而這次洋奶粉出事也是給中國消費者敲響警鐘。「出事的不只是國產奶粉,洋奶粉也不是100%保險的。」
  • 到香港買奶粉有必要嗎?
    在檢驗標準方面,該局對我市市場上銷售的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執行相同的檢驗標準,從1至5月份的檢測結果看,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的檢測合格率均達到100%。  乳協曝光3款不合格進口奶粉  前不久,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公布調查報告稱,通過對市面銷售的25個奶粉品牌樣品的檢測,結果顯示國產奶粉質量優於進口奶粉,但在價格上,進口品牌高於國產國內品牌近一倍。
  • 洋奶粉密集進入中國市場7款抽檢不合格被退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乳企走出去布局海外奶源,一旦海外有風吹草動,國內乳品市場將顯得被動。 多款洋奶粉被檢不合格 此次公布的不合格奶粉名單包括,來自德國、法國和紐西蘭等國的7款嬰幼兒配方奶粉在進境口岸抽檢不合格,涉及貝貝善、貝倍妙、法瑞康、樂愛朵和愛思思5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