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伊利等乳業「國家隊」PK洋奶粉勝算幾何?

2020-12-19 聯商網linkshop

  為了重塑市場信心,近日,工信部欽點了蒙牛、飛鶴、完達山、高原之寶等6家企業,通過補貼、政策傾斜等方式,寄希望於他們推出能夠獲得消費者信任的高端奶粉品牌。雖然有關熱傳的組建奶粉「國家隊」一說被官方予以否認,但伴隨而來的乳製品工業協會將集中推介一些高端乳粉品牌的舉動卻從側面凸顯了國家扶持國內乳企的決心。

  和以往乳企上市新產品不同,此次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親自牽頭,高調地集中亮相伊利、中糧旗下的蒙牛、雅士利、完達山、飛鶴、明一和高原之寶6家乳企的高端嬰幼兒乳粉產品,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乳製品行業自今年3月以來,圍繞著優化產業結構,發展自有品牌等方面,進一步加大了資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今天發布的6個品牌的新品就是實施 雙提 方案所取得成果的一次展示。」中乳協名譽理事長宋崑岡表示。

  此前媒體內一度盛傳有關奶粉「國家隊」的諸多版本,如國家將斥資300億元助力國產嬰幼兒奶粉行業,或是國家通過政策傾斜、財政補貼等方式,打造一批能夠贏得市場信任的國產品牌……不過種種說法在乳企新品推介會上被乳協否認,稱從來沒有所謂的「國家隊」之說, 但此番6個上榜品牌仍引起社會普遍關注,甚至將其評價為「無冕乳業國家隊」。

  對此,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巡視員高伏也表示對國產嬰幼兒奶粉行業會有支持,但資金和支持方式現在還沒有確定。至於具體什麼產品、產品怎麼樣,最終要經過嚴格的質量評價和消費者認同。

  國產奶粉PK洋奶粉

  奶源

  國內乳業:眾所周知,2008年國產品牌全軍覆沒就敗在了奶源方面。雖然後期國產奶粉在奶源建設方面分外努力,通過自建奶源基地、引入GPS定位系統等諸多措施嚴控奶源,甚至為了迎合消費者尋找海外奶源,但是消費者並不買帳。

  洋奶粉:在大家看來,洋奶粉所使用的國外奶源,擁有充足的有利於牧草生長和奶牛養殖的自然條件,並且牧場合作社大多採用股權制,這更有利於整體原料奶的供應。但有些洋奶粉不僅使用中國奶源,連生產工藝也採用雙重標準。

  市場份額

  國內乳業:從今年4月起,相關部門就開始從全國奶粉產量前十位的企業中進行篩選,而在最終入圍重點鼓勵名單的企業中,伊利以7.8%的市場份額成為最大的國產奶粉生產商,蒙牛及其旗下的雅士利市場份額分別為0.2%和4.7%,飛鶴、完達山均為1.7%。

  洋奶粉:據AC尼爾森《2012年全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報告》,2012年,中國銷售嬰幼兒奶粉385.18億元,其中,美贊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3%、11.7%、11%和7.7%,洋奶粉合計佔據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80%。

  定價機制

  國內乳業:國內生鮮乳平均3.44元每公斤的價格,再加上每噸3000元的生產成本和500元的運輸費用,國內原料粉每噸成本可達3.79萬元。對比來看, 國產奶粉若以國內生鮮乳為生產原料,其在生產環節每噸就比洋奶粉多8000元成本,但每罐奶粉零售價卻比洋奶粉低100元。

  洋奶粉:洋奶粉已經基本掌握了奶粉市場定價權,這也讓中國成為全世界嬰幼兒奶粉價格最高國家之一。例如,800g的雀巢超級能恩1段在國內每罐售價為340元,而通過海外代購只需185元。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金曉巖)

相關焦點

  • 伊利、蒙牛、三元 大佬如何把脈中國乳業趨勢?
    2017關鍵詞:「中國乳業領軍品牌」如今,中國的乳製品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裝備先進,管理規範,產品質量穩定向好,造就了一批規模、實力強的國內外著名品牌。12月22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發布12個「中國乳業領軍品牌」,分別是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飛鶴、三元、完達山、銀橋、聖元、貝因美、明一、百躍、12個品牌2016年銷售收入1705.07億元。
  • 透過伊利、蒙牛、光明、飛鶴 看中國乳業發展四重奏
    作為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伊利股份代表著行業發展的哪些趨勢和方向?屈居老二多年、股價被飛鶴超過的蒙牛在出售君樂寶這個搖錢樹之後2020年的業績到底會怎樣?偏居一隅的光明乳業能否走出增長乏力的困境?異軍突起但卻受限於產品單一的飛鶴能否繼續高歌猛進?可以說,這四家乳業代表著乳業發展的四種不同的趨勢和生態。
  • 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業內人士認為,完達山屢次錯過上市機會,如今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人口、政策和品類紅利已基本結束,中國的乳業梯隊也已經形成,未來,在各大乳企的夾擊中,如何打造品牌力和核心大單品是完達山面臨的最大難題。業內人士認為,「奶粉新政」實施以來,通過收購擁有配方註冊的奶粉企業,是目前外資奶粉企業豐富其配方註冊奶粉品牌最便捷的渠道,這也是此次達能100%股份持有青島邁高的目的所在。完成收購後,達能有望完成線下實體經銷、國內電商銷售、跨境電商等全渠道布局,有助於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提升其在行業的競爭力。
  • 伊利、蒙牛穩居全球乳業前十強;佳貝艾特、啟賦等奶粉抽檢合格...
    本周6批次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批件(決定書)待領取;伊利、健合、雅士利、貝因美等乳企發布半年報;貝拉米菁躍中文版首次亮相;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2020年「全球乳業20強」排行榜……《奶粉圈》本周將從行業、品牌、渠道、人物四大角度為大家呈現奶粉周報,更多資訊,請看下文: 6批次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批件(決定書)待領取
  • 光明、伊利、蒙牛,誰坐乳業老大之位?
    伊利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進入全球乳業8強的亞洲乳企,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130多個,生產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國際化是伊利集團的重要戰略。
  • 蒙牛、伊利等知名奶粉品牌回應"三聚氰胺"事件
    蒙牛:  蒙牛集團承諾將不合格嬰幼兒奶粉全部召回  9月16日國家公布了檢出三聚氰胺的22家乳製品企業名單,其中蒙牛集團2008年1月8日(批次號20080108/B11030080103伊利:  伊利發聲明稱已全部回收問題產品 向消費者道歉  伊利集團今日發布聲明稱,16日在接到國家質檢總局通知伊利集團一款兒童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後,伊利集團在第一時間內將市場該批次產品已全部回收
  • 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雀巢,達能,貝因美,恆天然,新乳業……本周...
    昌吉市與新疆蒙牛乳業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1日,蒙牛集團旗下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蒙牛乳業有限公司考察團來到昌吉市,考察調研奶業產業發展情況,並就相關合作事宜進行對接洽談。
  • 談談蒙牛、伊利兩大「乳業巨頭」的愛恨情仇
    此前,伊利和蒙牛先後發布年報顯示,蒙牛營業總收入為790億元,同比增長14.6%,淨利潤41.05億元;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淨利潤70億元。雖然蒙牛和伊利的營收比只差10幾個點,但淨利潤蒙牛和伊利的差距已經快有一半了。但蒙牛接近800億元的營收中,「外戚」君樂寶貢獻良多。
  • 蒙牛轉型常溫奶巨頭涉足巴氏奶勝算幾何?
    巴氏奶有望成為中國乳業「新十年」的主戰場。近兩年,蒙牛、伊利進軍巴氏奶的消息不絕於耳,但兩公司每次都予以否認。直到今年初,蒙牛在杭州一口氣推出三個鮮奶子品牌,正式宣布入局,但這一切都進行得十分低調。8月22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家超市,並未發現蒙牛上述三個鮮奶品牌的蹤影。反觀常溫奶區域,價格戰卻打得如火如荼,包括伊利、蒙牛、新希望等多個品牌都在降價促銷。例如,伊利金典有機純牛奶每箱從65元降至52元,伊利舒化無乳糖高鈣型牛奶(250ML×12盒)每箱從58.8元降至36.9元。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業內人士認為,完達山屢次錯過上市機會,如今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人口、政策和品類紅利已基本結束,中國的乳業梯隊也已經形成,未來,在各大乳企的夾擊中,如何打造品牌力和核心大單品是完達山面臨的最大難題。業內人士認為,「奶粉新政」實施以來,通過收購擁有配方註冊的奶粉企業,是目前外資奶粉企業豐富其配方註冊奶粉品牌最便捷的渠道,這也是此次達能100%股份持有青島邁高的目的所在。完成收購後,達能有望完成線下實體經銷、國內電商銷售、跨境電商等全渠道布局,有助於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提升其在行業的競爭力。
  • 伊利蒙牛「爭搶」河南,花花牛和科迪不抱團就玩完|科迪|中國乳業|...
    文 | 食悟團隊在蒙牛大手筆布局河南後不到兩年,伊利也跟了過來,並且口氣跟蒙牛一樣大:打造百億產業鏈集群。4月9日,伊利與駐馬店市政府以及駐馬店市的兩個縣遂平和西平,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出席籤約儀式。
  • 牛奶、奶粉漲價潮來襲!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光明、君樂寶、三元...
    來源:胡說有理2021年伊始,伊利基礎白奶產品開始提價。而此前,奶粉企業已紛紛提價!1月5日當天,乳業股全線大漲飄紅。1.伊利蒙牛液奶提價胡說有理注意到,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 12 月 29 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 3-5%。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業內人士認為,完達山屢次錯過上市機會,如今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人口、政策和品類紅利已基本結束,中國的乳業梯隊也已經形成,未來,在各大乳企的夾擊中,如何打造品牌力和核心大單品是完達山面臨的最大難題。業內人士認為,「奶粉新政」實施以來,通過收購擁有配方註冊的奶粉企業,是目前外資奶粉企業豐富其配方註冊奶粉品牌最便捷的渠道,這也是此次達能100%股份持有青島邁高的目的所在。完成收購後,達能有望完成線下實體經銷、國內電商銷售、跨境電商等全渠道布局,有助於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提升其在行業的競爭力。
  • 伊利、飛鶴、君樂寶、蒙牛、三元、新乳業等在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除捐款過億的伊利、飛鶴外,其他不少乳企也捐贈了大筆資金。其中,蒙牛捐贈8000萬元;君樂寶捐款600萬元,定向用於支持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誠然,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捐贈金額高低,不是評判企業社會責任心的唯一標準。
  • 淨利不到伊利的一半 蒙牛到底差在哪?
    本周,《財看見》聚焦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幾大頭部乳品公司,通過解析各自近5年的財報,復盤它們的成功與失意,優勢與困境,探索與迷失。   乳品系列第四篇,我們來看看乳業雙巨頭的老二蒙牛乳業,看看它是如何與伊利拉開差距的。
  • 乳業這十年: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新希望的高端之戰
    2017年中國乳業市場總銷售額3753億元,是2007年的3.7倍。大幅超出同期GDP增長彰顯出中國乳業的強大市場活力。同時,國產乳企實力也不斷提升,在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新希望乳業、三元等一批優秀企業的帶領下,市場話語權加強。比如國產奶粉的整體市場佔有率達到了65%,基本恢復到2008年前的水平。
  • 乳業半年報盤點:伊利、蒙牛依舊領跑 上遊乳企業績向好
    從營收方面來看,伊利以450.71億元的營收位居榜首,蒙牛緊隨其後,二者繼續領跑行業。從利潤方面來看,多數乳企淨利潤均有增長,趨勢向好,僅中國聖牧(港股01432)、貝因美、南達農業、桂牛乳業出現虧損。對此,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整體來看,乳品企業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越大的企業業績越好,越小的企業業績越差。
  • 國產奶粉霸屏靠什麼 飛鶴、君樂寶、伊利、蒙牛誰是王者 誰在拖隊
    不再盲信洋品牌,重視品質、健康,更新鮮更適合的本土回歸疊加圈層認同,一場奶粉新國潮呼之欲出。國產奶粉高品質、有溫度、敢於創新的形象得以樹立,由此圈層效應產生的巨大吸虹,更有利於釋放市場旺盛的消費力。尤其在此次疫情中,飛鶴、君樂寶、三元、聖元、澳優、新乳業、伊利、蒙牛等國產品牌踴躍捐款捐物,亦用責任心圈粉不少。
  • 殺入有機奶粉市場 惠氏勝算幾何
    (原標題:殺入有機奶粉市場 惠氏勝算幾何)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孫麒翔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2期: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穩居前十近日,荷蘭合作銀行公布了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蒙牛創建中國乳業產業園 助呼和浩特乳業收入突破5千億蒙牛20周年慶祝會議8月8日在呼和浩特舉行。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與蒙牛發起,由蒙牛牽頭承建的「中國乳業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