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米醫生 素問軒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
冬天最難忍受的一定是手腳冰冷嗎?
未必
最近很多患者向我吐槽——米醫生,比手腳冰冷更難忍受的是渾身瘙癢!
昨天門診,有個患者特地跑來對我說,這幾天她小腿上起了很多皮屑,尤其晚上洗好澡後,特別特別的癢,還有半個小腿幹得像魚鱗皮
為何入冬後,皮膚瘙癢的人會那麼多呢?
一方面與冬天氣候乾燥有關
另一方面,中肌膚需要血的濡養+陽氣的溫煦
隨著入冬,天氣變冷,陽氣開始往地下藏得更深,所有小動物們開始蟄伏冬眠,天地萬物都處於一種內收,潛藏的狀態
人也會順應自然,腠理毛孔開始慢慢緊閉,陽氣由表入裡
當體表(陽氣)減少,那麼相應的,體表陽氣溫煦精血津液的機能就會減少
再加上本來體內陰不足,血不足,就會容易出現晚上,夜裡,皮膚瘙癢的症狀
那麼,冬天哪些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血虛之人,氣血不足之人
我有一個患者,臉色很蒼白,沒什麼血色的,她明明很用力在說話了,可聲音還是有氣無力
她一直說自己後背癢
吃了抗過敏藥,還是沒用,背癢到什麼地步呢?
癢到她一直懷疑自己後背長了什麼怪東西。。。。
有時候自己抓還不過癮,還得讓先生來幫她抓,幫她撓,順便幫她看看後背到底長了什麼東西,怎麼會那麼癢
可每次背上,除了她的抓痕,什麼都沒有
中醫認為肌膚瘙癢的病機,以下三者居多
一,風
像蕁麻疹,走竄無定,沒有一個固定地方,遊走的
二,溼
溼導致的癢,比如溼疹,會越抓爛越癢,會潰爛,有黃水
三,熱,燥
熱,往往會色紅,紅腫
燥,往往與津血不足有關,血屬陰,血虛就會生風,風勝則癢,夜晚加劇,其實手在抓時,癢減緩,就是在疏風,洩風
她就屬於那種氣血不足,血虛生風,這類人往往面色無華,臉色蒼白,(血不足了拿什麼去紅潤臉蛋)
還容易頭暈,心慌,乏力,懶言,舌淡 , 脈細無力
如何緩解這種瘙癢?
四個字——養血祛風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最直接的四物湯補血,這個方子無疑是中醫補血第一方,組成就是白芍,當歸,川芎,熟地
純素甜品:直接白芍,當歸,川芎,熟地各6,然後黑芝麻,黑豆衣30g,大火煮沸後調成小火,接著煮30分鐘即可
黑豆衣是一味好藥,其實就是黑豆皮,是養血祛風的
想吃鹹鮮的:烏雞四物湯(最近豬肉比較貴)
烏骨雞三分之一個,或者半個
當歸9,川芎9,熟地9(熟地可以用我們九蒸九曬送的),白芍9
然後再加黑豆衣30g
甚至,你還可以加木耳,金針菜,老豆腐,香菇適量,還可以加腐竹等等等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我發現——越是皮膚有問題的患者,越喜歡用那種很燙很燙的熱水洗澡,每天洗,而且一洗就洗很長時間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熱水衝洗皮膚的時候真的很刺激,很舒服
哎,其實冬天沒必要天天洗澡
洗澡也是一種腠理打開,容易讓風邪「鑽入」腠理的行為
如果一定要天天洗,記得水溫不要太燙,不要洗得太久
洗好之後及時塗潤膚乳
還有貼身衣物穿透氣性比較好的,純棉的
飲食上,別太重口味,別吃得太鹹太辣太油膩
那種助風的,比如蝦,蟹,筍,蘑菇發風的食物少吃
適當吃一些補血祛風的食物來緩解血虛瘙癢
大家發現沒有?
很多時候,中醫調脾胃也好,祛溼也好,補腎補血。。。。醫理都不複雜,也不難,真的難的是什麼?
難在認認真真,日復一日的克己堅持
王道無近功,調脾胃也好,補血補腎也好,不是靠一天兩天就見效的,這個不是治外感。。。要靠一個月,二個月的,三個月的堅持
在這個任何事情都求「快」 的時代
給身體一點時間吧
這是。。。。對它最起碼的尊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冬季護膚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