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明實踐」喝彩|長城評論

2020-12-18 長城網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邊建軍

1997年4月11日上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常口村調研。和鄉親們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一字字、一句句,說到了鄉親們的心坎裡,是三明人心裡念著的,更是三明人點滴實踐著的。三明人牢記總書記囑託,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畫出了一幅靚麗的「山水畫」,探索出具有三明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之路。

這是11月17日拍攝的福建省三明市三鋼集團中板廠生產車間。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三明,因工業而興。1957年起,三明大搞工業建設,1958年三明鋼鐵廠建成,逐步成為這座城市的工業搖籃。然而,鋼廠的環境汙染問題嚴重,煙塵鋪天蓋地成為常態,1979年三明市被國家列為「75個全國重點汙染城市之一」。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一座因鋼廠而興的城市,如何守住青山綠水?三明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念好發展經、畫好山水畫」的工作主題,做實做足綠色文章,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使潛在的生態資源優勢和獲得的生態文明成果轉變為現實發展優勢,展現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明樣本」,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即機制活,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醫療改革、林業改革等成效突出;產業優,做好結構調整大文章,培育形成四大主導產業;百姓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生態美,堅持畫好「山水畫」,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這是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遊客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均口鎮修竹村的千畝蓮田花海漫步(2018年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好山好水好風情,數一數二數三明。」歷經23年的不懈努力,三明市從汙染嚴重的工業城市發展到享有「中國綠都」的美譽。一幅山水畫,越畫越動人:三明森林覆蓋率達78.73%,是全國最「綠」的地級市之一;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每年都保持在98%以上;全市流域水質處於福建首位,在全國名列前茅。走在三明市區,沙溪河水清澈,道路旁綠樹掩映,中老年人在河邊垂釣,遠山環抱著這座城市。三明先後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三明的實踐再次證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提高發展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們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明實踐」喝彩。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設生態文明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博採眾長,積極吸收好思路好方法,為本地生態文明建設校準方向、注入新活力。只要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像三明那樣,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相關焦點

  • 青平:福建三明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動實踐
    三明實踐啟發我們,這些認識是片面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同時,環境汙染等生態問題也逐漸得到重視,正確處理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保護的關係成為城市發展中的重大課題。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20多年來,三明市牢記囑託,堅持綠色優先,推動林業改革,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三明學院:立德鑄魂育新人 文明創建促發展
    塑造「紅綠致用」品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以文化人發揮「紅色三明」「綠色三明」的地方優勢,弘揚全閩師範學堂百年致用文化基因,制定《「十三五」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將紅色、綠色、致用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成立「三明市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共建紅色文化協同創新中心,開設《三明紅色歷史文化》校本課程,每年開展大學生藝術節、閱讀文化節等活動,開展「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社會實踐,著力打造中央蘇區(三明)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實施將樂常上湖等4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開展保護母親河、綠色低碳公益行等志願服務,打造「舊衣回收」「藍絲帶」服務品牌,開展「文明餐桌」「光碟行動」等活動,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 興業銀行三明分行:用責任與擔當築起愛的長城
    東南網12月21日訊(通訊員 黃麗芳)「感謝興業銀行三明分行,他們帶來的幫扶資金用於機耕路建設,可以帶動我們村民多種田,增加村財收入,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有利於保護梯田。」尤溪縣聯合鎮紀委書記魏開尚說。尤溪縣聯合鎮連雲村是興業銀行三明分行今年新增的掛鈎幫扶村。
  • 新時代的幸福縮影——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上)
    新時代的幸福縮影——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上)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院長熊雲說:「三明實踐,正是新時代中國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的生動縮影。」 「綠水青山正在轉化為金山銀山」 晨曦微露,明溪縣夏陽鄉紫雲村,75歲的楊美林正在趕赴「山林約會」:幾聲呼喚後,美麗的「林中仙子」白鷳結伴飛來,落到他身邊開始進食。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丨生態富民 每天都是very happy...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20多年來,三明市牢記囑託,堅持綠色優先,推動林業改革,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丨生態富民 每天都是very happy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20多年來,三明市牢記囑託,堅持綠色優先,推動林業改革,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隆冬時節,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一支來自山東濰坊的皮划艇隊,正在這裡為山東省運會全力備戰。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丨生態富民 每天都是very happy!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20多年來,三明市牢記囑託,堅持綠色優先,推動林業改革,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隆冬時節,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一支來自山東濰坊的皮划艇隊,正在這裡為山東省運會全力備戰。
  • 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電燈不明、道路不平、電話不靈、社會不寧」,曾是改革開放之初閩西北山城三明的一個側影。20多年前,曾經紅旗不倒、牽動時代風雲的三明,地區生產總值尚不及省會福州的十分之三。1996年到2002年,當時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先後11次深入三明市調研,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黨的建設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為三明發展擘畫了協調發展的路線圖。
  • 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現場評論)
    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的五龍山生態茶園,茶農自豪地向記者介紹。置身五龍山生態茶園,望著山上一梯一梯的茶樹,俯仰之間,不僅能領略山川壯美,更能從徐徐而來的微風中聞到茶香。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作為一種生態產業,茶既為三明百姓奔小康打開了新路徑,更成為三明建設生態功能區的重要抓手。
  • 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與實踐方向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實踐方向;生態經濟基礎;綠色發展;民生幸福正當我國進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卻遭遇著從美國次貸危機到歐債危機引發的種種嚴重困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化危為機,既能立足當前「穩中求進」,又能著眼未來保持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我們的發展理念和實踐方向、原則,面臨新的選擇。
  • 第三屆中國生態文明大講壇(雲南分會場)在昆明長城中學開幕
    11月24日,第三屆中國生態文明大講壇(雲南分會場)開幕式在昆明長城中學新城校區舉行。提及舉辦生態文明大講壇的初衷,耿宇鵬教授說,「建設進入生態文明,需要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思維方式的調整轉變。只有每個人理解生態文明,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價值觀,才能夠將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落到實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這就是科學普及的意義與價值。」
  • 關注|聚焦「三明實踐」!光明日報刊發《一心一意是三明》
    三明是全國「林改」的策源地,是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截至2019年年底,這裡農民人均涉林純收入5090元,佔可支配收入的三成。 三明的「林改」,走出一條生態惠民之路,也為這個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增加了一枚沉甸甸的綠色砝碼。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風展紅旗如畫
    福建省三明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展現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對於各地更好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今天人民日報推出多篇報導,刊發評論員文章,聚焦三明的探索和實踐。
  • 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現場評論)_新華報業網
    置身五龍山生態茶園,望著山上一梯一梯的茶樹,俯仰之間,不僅能領略山川壯美,更能從徐徐而來的微風中聞到茶香。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作為一種生態產業,茶既為三明百姓奔小康打開了新路徑,更成為三明建設生態功能區的重要抓手。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調研時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此進程中,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 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彩故事
    近期,來自省內和全國的新聞工作者紛紛到塞罕壩機械林場採訪,親身感受百萬畝林海浩瀚壯觀的生態之美,用心聆聽一代代塞罕壩人接力奮鬥的創業故事,用情體驗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的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
  • 大力弘揚「三明實踐」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三明實踐」,充分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厚的實踐底蘊和真理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殷殷關懷催奮進。
  • 四川生態文明建設創出「川味特色」
    四川省多個縣(市)日前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並受到生態環境部命名表彰,逐步走出了一條「川味」十足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生態優勢持續向經濟優勢轉化。  「四川省已初步形成了省級統籌、市縣發力、梯次推進的建設體系,打造了一批生態文明示範建設和『兩山』理念實踐的鮮活案例樣本,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鑑意義的有效模式。」
  • 駐馬店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黨大力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