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邊建軍
1997年4月11日上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常口村調研。和鄉親們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一字字、一句句,說到了鄉親們的心坎裡,是三明人心裡念著的,更是三明人點滴實踐著的。三明人牢記總書記囑託,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畫出了一幅靚麗的「山水畫」,探索出具有三明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之路。
這是11月17日拍攝的福建省三明市三鋼集團中板廠生產車間。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三明,因工業而興。1957年起,三明大搞工業建設,1958年三明鋼鐵廠建成,逐步成為這座城市的工業搖籃。然而,鋼廠的環境汙染問題嚴重,煙塵鋪天蓋地成為常態,1979年三明市被國家列為「75個全國重點汙染城市之一」。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一座因鋼廠而興的城市,如何守住青山綠水?三明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念好發展經、畫好山水畫」的工作主題,做實做足綠色文章,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使潛在的生態資源優勢和獲得的生態文明成果轉變為現實發展優勢,展現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明樣本」,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即機制活,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醫療改革、林業改革等成效突出;產業優,做好結構調整大文章,培育形成四大主導產業;百姓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生態美,堅持畫好「山水畫」,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這是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遊客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均口鎮修竹村的千畝蓮田花海漫步(2018年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好山好水好風情,數一數二數三明。」歷經23年的不懈努力,三明市從汙染嚴重的工業城市發展到享有「中國綠都」的美譽。一幅山水畫,越畫越動人:三明森林覆蓋率達78.73%,是全國最「綠」的地級市之一;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每年都保持在98%以上;全市流域水質處於福建首位,在全國名列前茅。走在三明市區,沙溪河水清澈,道路旁綠樹掩映,中老年人在河邊垂釣,遠山環抱著這座城市。三明先後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三明的實踐再次證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提高發展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們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明實踐」喝彩。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設生態文明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博採眾長,積極吸收好思路好方法,為本地生態文明建設校準方向、注入新活力。只要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像三明那樣,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