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不是12.86嗎?」
「哦,你們微信支付啊,我以為你們用現金結算」...
這樣的對話時常發生,在我們附近的菜市場裡。因為購物主體是老年人,這個群體用手機支付的極少,所以商販們常常四捨五入來收錢。
然而,時代的發展已然將電子貨幣推向了一個新的世界。
近日,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進入內部測試階段,同時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等城市進行試點,隨之而來的是對數字貨幣的再一波討論。
數字貨幣到底是什麼呢,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一樣嗎?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在中國叫DC/EP(英文全稱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DC是數字貨幣的意思,EP指的就是電子支付,這兩者是並行混合的。將來,最終支付結算的不是現在的傳統紙幣人民幣,而是數字貨幣。
業內人士解釋說,數字貨幣有太多的特點,數字貨幣首先是一串編碼,根本不同於現在紙幣上的號碼,也不同於支付平臺上的二維碼。可以想像成就是一定規模的數字貨幣,比如說一千億也好,一萬億也好,它們就是一千或一萬億個代碼,而這個代碼對應的就是每一個用戶,所以這個代碼是不可能被更改的,也不存在像人民幣使用舊了之後要回籠的情況,那個代碼不會回籠,那個代碼永遠會存在下去。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澄清了人們對於數字人民幣最大的一個誤解,他表示:「微信、支付寶和數字人民幣不是一個維度上的,微信和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同時,騰訊,螞蟻的各自的商業銀行也屬於運營機構,所以和數字人民幣並不存在競爭關係。」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則進一步釐清了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人民幣(e-CNY)以及全球央行數字貨幣(CBDC)之間的關係。周小川表示,DC/EP是一個雙層的研發與試點項目計劃,並非一個支付產品。DC/EP項目計劃裡可能包含著若干種可以嘗試並推廣的支付產品,這些產品最後被命名為e-CNY,即數字人民幣。
數字貨幣運營體系是什麼?
周小川介紹,DC/EP雙層運營體系指的是:第一層是中央銀行,第二層為商業銀行、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網絡平臺公司等。
目前來看,已經開始運行的工農中建四家銀行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螞蟻、騰訊等都在第二層之列。
數字貨幣如何受監管,安全性怎麼樣?
周小川介紹,作為第一層架構的主體,央行的責任則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維護數字人民幣的幣值穩定。央行可以通過對第二層機構做出資本金或發行準備金上的要求來維持幣值穩定。
其次是建設可靠的結算與清算等基礎設施。周小川認為,理論上來說,央行內部也要從事研發,但央行自身的研發重點並非數字貨幣產品本身,而是應更加注重建設可靠的結算與清算等基礎設施。
第三,央行有責任促進不同支付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當不同支付產品使用的標準或參數不一致時,央行可以在其中進行協調,從而提高產品的通用性,這對消費者將更加有利。
第四,央行要在動態演變系統中準備好應急和替代方案。無論是系統故障還是升級換代,都需要有替代品或應急方案以保證支付功能不被中斷,否則整個市場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從這一角度看,央行自身也應研究一種能夠起到應急或替代作用的數字貨幣。
第二層機構至少應該承擔以下責任:
第一,要有適當的資本以減少風險。
第二,了解客戶,即KYC(Know your customer)的責任。在此基礎上,也要承擔起反洗錢和數據隱私保護的責任。
第三,技術和設備方面的投入、設備的運行保養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