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尾:消費扶貧讓農產品成為「香餑餑」

2020-12-20 澎湃新聞

汕尾,古稱海陸豐,因其「海也豐饒陸也豐饒」而得名。多樣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汕尾豐富的農產品、海產品和畜產品,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中國青梅之鄉」「魚米之鄉」等眾多與美食有關的美譽。

近年來,汕尾堅持「以品帶業、以業致富、精品先行」,努力創響了一批「汕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汕尾海豐大米、汕尾市虎噉金針菜、陸河青梅、蓮花山茶、公平花生、大安大蒜、博美蘿蔔、陂洋菠蘿、華僑紅楊桃、紅草辰洲蠔等一大批農產品,遠銷珠三角、港澳和省外地區,深受廣大消費者認可。目前,全市共有50多個農產品被評為廣東省名牌農產品,4個農產品被評為省「十大名牌」,還擁有4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廣東•汕尾 )

汕尾城區:

特色海產品帶動產業扶貧

汕尾作為海濱城市,881個海島星羅密布,455公里海岸線綿延不絕。從18世紀40年代便形成全國六大特等漁港之一——汕尾港,汕尾港得天獨厚,漁場遼闊,海產資源豐富,擁有眾多優質、高值的海鮮。

在汕尾,海鮮總是讓各方的食客牽腸掛肚。海鮮烹飪的原則以保持原材料本質的鮮美為主,強調鮮、清、淡,具有濃鬱的本地特色。會吃的汕尾人,巧妙地將各種生猛的海鮮經烹飪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海鮮粥、馬鮫魚丸、石斑魚片、鮑汁魷魚、白灼海蝦、炸多春魚......

花甲

蟹粥

八爪魚

汕尾城區旅遊和海產資源十分豐富,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古蹟和民情風俗,初步凸顯「海為城襯、城在海間」的城市形態特徵。

成立於2002年的汕尾市國泰食品有限公司,擁有15個備案養殖基地,養殖水面總面積12650畝,每年可養殖優質出口羅非魚、大頭松魚、桂花魚、鯰魚等各品種魚20000噸以上。

(馬鮫魚丸)

(石昌魚)

近年來,汕尾市國泰食品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萬企幫萬村」行動,自覺發揮行業領軍效應,以「老德頭」為品牌,採取「種養基地+新型經營主體+漁農貧困戶+標準化」的模式,利用汕尾本地擁有的資源優勢,有效整合海內外漁業、農業資源,促進公司與漁民、農民的利益增收,讓漁農貧困戶脫貧致富,為汕尾城區當地提供1千多個就業崗位,已帶動38個村6520戶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800元。

陸河青梅:

帶火鄉村休閒旅遊產業

提到青梅就不得不提汕尾陸河,這座被稱為「中國青梅之鄉」的客家山城,已有2900多年的青梅種植歷史。直至今天,成熟的種植技術和古法工藝依然延續,青梅成為陸河縣一張新的生態品牌。

(陸河青梅)

從古至今,聰明智慧的客家人總是變著法子向世人彰顯青梅的美味,比如釀一壺青梅酒,將青梅洗淨後摘掉果蒂,晾乾放入玻璃容器內,按照酒:梅子:糖1 : 1: 0.5/0.6的黃金比例,加入冰糖,倒入白酒,密封好後放置3個月即可開罐。

再比如醃一瓶鹹梅,晾乾鹽水浸泡後的青梅,準備一個消毒乾燥處理後的密封容器,按照梅子:鹽2 : 1.5的黃金比例,鋪一層青梅撒一層鹽,密封好後隔一段時間晃一晃,4個月後即可食用。

(青梅)

(醃製青梅)

(青梅酒)

青梅優良品種繁多,且果實富含多種有機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能,是很好的生理性鹼性天然食品。可加工成乾濕梅、鹹水梅、話梅、梅幹、梅汁、梅粉、青梅酒等。在陸河,每年都有不少青梅出口到日本、東南亞等地。

除了讓人垂涎欲滴的青梅,同樣令人留戀的還有隆冬時節梅花朵朵盛開的飄香時光。近年來,陸河打造出「青梅+旅遊」鄉村特色發展模式,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方式,冬季到陸河賞梅已成為陸河鄉村休閒生態旅遊最響亮的一張名片。

(冬季賞梅)

陸河縣可種植青梅面積達30萬畝,已種植10多萬畝,年產量達2萬多噸,品種主要有青竹梅、白粉梅、黃梅等,優良的品質特徵和人文地理優勢,讓「陸河青梅」躋身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4年春陸河已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評定為「中國青梅之鄉」。2019年,青梅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成功申報,標誌著陸河邁出了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功能農業、休閒農業轉變的堅實步伐。

海豐蓮花茶:

茶旅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海豐縣地處粵東交通要衝,歷史上是茶鹽交易的必經之地,茶葉生產交易歷史悠久。茶葉主產區地處蓮花山脈,是嶺南四大山脈之一。由於山勢陡峻,經年雲霧縈繞,生產茶葉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相傳晉代時,醫學家葛洪曾沿蓮花山脈採藥,發現並手種山子茶,後人稱「仙人茶」。

(海豐茶葉)

在海豐,流傳一首民謠:「海豐婦女興鹹茶,牙缽擂起鬧喳喳,敬老愛幼在此睇,不在炒米減與加」。家家戶戶都有擂鹹茶、吃鹹茶的習慣,以綠茶為主料,用牙缽茶棍把茶葉擂成膏狀,衝上熱開水,配上炒米、花生、芝麻,茶葉的清香配上炒米、花生、芝麻的鹹香,鹹茶已成為汕尾地區款待賓客的方式之一。

蓮花茶主要品種有梅針、金萱、黃旦等,種植出來的茶葉,芽葉碩壯飽滿。茶的喝法也有講究,要用80-90℃的開水衝泡,茶湯色綠、光澤,口感最豐富飽滿。蓮花茶質優量高,含有茶多酚、葉綠素、胺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減脂等起到很好的效果。

(海豐縣溫厝村茶園)

(採摘後的茶葉)

近年來,海豐縣以創建蓮花山片區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片為統攬,全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特色產業發展、旅遊農業提升、宗教文化帶動」為抓手,大力發展以「農事體驗、農家休閒、農業觀光」為主體的休閒農業。

據了解,海豐縣茶葉累計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量3000噸,產值近3億元。全縣內茶葉領域擁有7家省、市農業重點龍頭企業,8家農民合作社、30家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擁有15個註冊商標,25個無公害認證產品,3個綠色認證產品,1個有機認證產品。

陸豐蘿蔔:

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標杆

陸豐市是一個農業大市,種植業產業發展資源豐富,水稻、番薯、蘿蔔、荔枝、菠蘿是陸豐市優勢大宗農產品。2019年陸豐市蘿蔔種植面積8.2萬畝、總產量28.7萬噸。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曾這樣盛讚蘿蔔:「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飯」,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中醫認為,蘿蔔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尿、生津止渴等作用。現代研究證明,蘿蔔中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對人體消化功能大有裨益。

陸豐人習慣把蘿蔔稱為「菜頭」,蘿蔔可深加工製成蘿蔔乾,經過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蘿蔔乾具有色澤黃亮、肉質厚實、條形均勻、香甜脆鮮等特點。

近年來,為擦亮陸豐蘿蔔品牌,當地興建了集生態種植、良種培育、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於一體的蘿蔔產業園,並成功入選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陸豐市蘿蔔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陸豐市跨越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牽頭實施主體單位,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鏈。

目前,園區內擁有各級農業龍頭企業3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多家,其中包括6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7家省級示範社、26家汕尾市示範社、38家縣級示範級;新增16個省級菜籃子基地。

通過園區建設核心區示範基地帶動農戶種植蘿蔔面積8萬多畝、年產量320000噸、年產值3.2億元,帶動農戶種植5萬多戶、蘿蔔產業園核心區示範基地和帶動農戶種植蘿蔔年實現綜合產值4億元以上。陸豐市蘿蔔每年鮮銷和加工產品遠銷粵東、福建、珠三角、港澳、浙江、湖南等地、市場廣闊,加工產品較多,全市加工產業值1.2億元以上,佔廣東省蘿蔔加工市場的30%。

近年來,汕尾市一直把消費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壓實各地工作責任,建立健全消費扶貧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推動貧困地區長遠發展的長效機制。

截至目前,汕尾市已建成一個電子商務園區(海豐縣2000平方米電子商務園區),開展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31場次3148人;2019年農村電商零售額21.58億元,農村電商累計企業活躍店鋪數量達7647個,有7個鎮獲得阿里研究院評為淘寶鎮,3個村為淘寶村。

6月6日14:00-18:00,汕尾市委副書記、市長逯峰攜市委分管領導,以及市城區、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等政府主要領導,「化身」主播,為山海湖城·汕尾的優質好物代言推介。

編輯:孔敏

圖片:陸豐市宣傳部、海豐縣蓮花村委、南方+、吳傑

相關焦點

  • 中國寶「藏」|消費扶貧讓西藏農產品俏銷
    不久之後,這些來自青藏高原的青稞將被磨成粉,在上海的麵包坊裡做成青稞吐司,成為東方大都市裡市民的健康早餐。一名員工在青稞精深加工產業園區產品展示廳內展示青稞產品。為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尋找銷路是消費扶貧的初衷。今年4月,西藏那曲市申扎縣常務副縣長王軍強在雪域高原開啟了「直播帶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來自海拔4800米的犛牛肉一搶而空,線上線下訂單1200份,銷售額近20萬元。「一場直播也為申扎這個藏北曾經的貧困縣,撒下網際網路經濟的種子。」王軍強說。
  • 清遠市連南供銷社消費扶貧示範基地揭牌暨消費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
    近日,連南瑤族自治縣消費扶貧示範基地揭牌暨連南瑤族自治縣消費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開業慶典儀式在縣供銷社一樓舉行,標誌著連南消費扶貧工作邁向一個新臺階,有了一個新的窗口和平臺。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哲,清遠市駐連南扶貧工作組組長沈頌君、縣農業農村局(縣扶貧辦)副局長唐秀蘭、縣供銷社負責人房國林以及來自廣州市協作辦、廣東農墾集團、清遠市品牌促進會、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清遠配送中心、廣州海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企業嘉賓代表共70餘人參加了揭牌開業儀式,隨後項目運營方代表與相關企業進行項目合作籤約。
  • 揭陽市成立消費扶貧聯盟,扶貧農產品展銷活動現場籤約超2.3億元
    竹筍罐頭、大洋茶葉、綠豆餅、土蜂蜜、梨脯……一大波揭陽扶貧農特優好貨正在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火熱開售,受到現場消費者和採購商的歡迎。12月7日上午,揭陽市成立消費扶貧聯盟暨扶貧產品展銷活動在廣州拉開帷幕。
  • 「網際網路+教育精準扶貧」,廣東汕尾這場農技培訓乾貨滿滿
    致富帶頭人代表黃先生在參加汕尾農業技術技能培訓班後高興地說道。由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汕尾市扶貧開發辦公室主辦,深圳市天天學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農業技術技能培訓班」已經在汕尾城區、陸豐、海豐站、陸河開展了5場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駐村第一書記等數百餘人參加了本次培訓。本次培訓活動亮點多多,除了課程內容因地制宜,在課程形式上也是大有創新。
  • 電商扶貧讓土特產變身「香餑餑」
    依託電商新業態推動消費扶貧的新模式,被稱之為「電商扶貧」,也被視為推動消費扶貧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讓農產品從滯銷變暢銷,從「土疙瘩」變成「香餑餑」,並轉化為消費扶貧的「新引擎」。在海東市平安區石灰窯鄉,就有這樣一位能人,他憑藉電商力量,將家鄉的土特產推向網絡的另一端,在自己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帶動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他就是丁珍芳。
  • 400多種農產品!東川消費扶貧特色農產品展銷會在昆明等你
    餘青豔 攝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 實習生 餘青豔)12月27日,2020年東川最後一場消費扶貧特色農產品展銷會在昆明市白塔路131號金石廣場上舉行。這次展銷活動,匯聚來自東川區2個街道、6個鎮1個鄉的400多種農產品,由多家企業從田間地頭直送市場,以優惠的價格直供昆明消費者。
  • 消費扶貧·電商助農」 扶貧農產品大型直播節在福州啟動
    9月30日上午,由福建供銷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集閩優地理標誌產品展示中心有限公司主辦的「消費扶貧·電商助農」扶貧農產品大型直播節暨集閩優直播基地啟動儀式在福州美倫大飯店展宏廳舉辦。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福建省總工會、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福建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承辦單位為福建省福供食品有限公司、 福建教育電視臺、定西福有源扶貧供應鏈有限公司、福建看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移動福州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州中心支公司等多家單位和企業出席了本次直播節。
  • 南漳「消費扶貧專櫃」,助銷農產品3000萬元
    今年以來,我縣不斷探索創新消費扶貧的新模式、新路徑,把扶貧產品搬進超市,鼓勵市民購買,幫助貧困戶打開銷路、增加銷量,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7月24日早上6點,一輛裝載著甜玉米的貨車,從武安鎮三股泉村開到南漳城區美聯超市,在「消費扶貧專櫃」上架。這些甜玉米是三股泉村今年剛試種的,因為沒有銷售渠道,曾一度導致產品滯銷。
  • 山貨走俏富山鄉——雙峰縣力推消費扶貧提升脫貧質量
    9月26日,開酒店的楊老闆一大早來到雙峰縣消費扶貧服務中心,採購特色扶貧農產品,「這些農產品都是從村裡拉過來的山貨,品質不錯,還能參與扶貧,一舉兩得。」 今年,經相關職能部門批准,成立的雙峰縣消費扶貧服務中心,主要銷售來自貧困村的農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
  • 福建晉江:農產品消費扶貧助力「山海協作」對口幫扶縣
    為進一步深化對口幫扶合作關係,貫徹落實消費扶貧政策,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加快形成山海協作產品互通、互惠互利、互補互促的良好格局,10月18日至19日,晉江長汀上杭三地山海協作特色農產品展銷對接活動在福建省力豪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舉辦,晉江市通過組織現場採購、開闢特色農產品銷售新通道、籤訂產業合作協議等多舉措為對口幫扶縣賦能。
  • 農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消費大潮多了這道亮麗新風景
    餐桌上隴南的核桃、重慶秀山縣的土山雞、廣東潮州的金苷露酒……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漸漸成為千萬家庭的「新佳餚」。  一頭連著全國832個貧困縣,一頭連著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通過消費扶貧,如何實現讓城市居民買到好東西、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貧困群眾增收闖出好路子?
  • 前10月消費扶貧已銷售2276.65億元
    核心閱讀截至10月31日,中西部22個省份共認定136130個扶貧產品,已銷售2276.65億元。消費扶貧已成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有力舉措,創造出消費者買到好東西、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貧困群眾增收闖出好路子的多贏局面。
  • 71家農企428種優質農產品吸睛 昆明迎2020年消費扶貧農產品展銷會
    12月8日,昆明市2020年消費扶貧農產品展銷會暨2021年元旦春節消費扶貧農產品採購供銷對接會在位於呈貢的市級行政中心綜合樓南廣場舉行。尋甸牛乾巴、東川李子溝開花洋芋、祿勸火腿、生態雞……聞訊而來的市民「穿梭」在數百種優質農產品展位前,把心儀的東西大包小包採購回家。
  • 前10月消費扶貧已銷售2276.65億元,扶貧產品受歡迎 更多「頭回客...
    核心閱讀截至10月31日,中西部22個省份共認定136130個扶貧產品,已銷售2276.65億元。消費扶貧已成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有力舉措,創造出消費者買到好東西、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貧困群眾增收闖出好路子的多贏局面。
  • 深圳第二輪對口幫扶汕尾探索中國扶貧事業「5.0版本」
    原標題:深圳第二輪對口幫扶汕尾探索中國扶貧事業「5.0版本」精準扶貧扶出「深汕飛地」新模式深圳商報2019年06月14日訊 2013年,深圳肩負起對口幫扶粵東革命老區汕尾的重任。
  • 廣西大化縣強化品牌建設——農產品搭上消費扶貧便車
    「大化農投品牌七百弄雞」、「七百弄」品牌旱藕粉、「布努人家」臘肉製品……在促進消費扶貧的特色農產品採購目錄清單上,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有近20個扶貧農產品入圍。  大化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發展生態種養的優勢很明顯。
  • 廣西大化縣強化品牌建設 農產品搭上消費扶貧便車
    來源:經濟日報「大化農投品牌七百弄雞」、「七百弄」品牌旱藕粉、「布努人家」臘肉製品……在促進消費扶貧的特色農產品採購目錄清單上,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有近20個扶貧農產品入圍。同時,建立質量檢測體系和質量認證體系,保證生產的扶貧產品品質優良。為保障群眾增收,大化延伸產業鏈,提高扶貧產品附加值,不斷推進品牌強農建設。在大化冷鏈物流中心,記者看到,一盒盒七百弄冰鮮雞、鹽焗雞,排列得整整齊齊,靜待發往各地。疫情期間,該中心每天加工2萬至3萬羽成雞,共屠宰加工30餘萬羽,保障了七百弄雞產業的健康運營。
  • 「白條鴨」變身「扶貧鴨」,消費扶貧打通幸福小康路
    北京共承擔著8個省區90個旗縣的扶貧協作任務,目前只剩下新疆和田地區的墨玉縣和洛浦縣,還沒有摘掉貧困縣的帽子,而這兩個縣也是北京今年扶貧協作的重點。扶貧協作過程中,北京市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消費扶貧就是其中之一。就在剛剛過去的五一期間,來自洛浦縣的48.1噸冷凍白條鴨,通過點對點進行北京市場,成為很多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 徐州醫科大學推進消費扶貧 貧困地區農產品直通高校餐桌
    徐州醫科大學推進消費扶貧 貧困地區農產品直通高校餐桌 發布日期:2021-01-07 07:56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徐州醫科大學的同學們最近發現,來自豐縣的農產品登上食堂的餐桌。
  • 這場消費扶貧推介活動場面火爆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一口爆汁的「皇帝柑」,一美二甜三萌「梅州柚」,還有金柚啤酒、金柚果脯、柚子酥、柚子果醬等多種柚子加工產品……12月4日,2020廣東消費扶貧柑柚產銷對接(韶關、梅州)專場活動在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開幕。參展商現場推出的免費試吃好吃再下單付費的環節吸引了眾多採購商和市民,一時場面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