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地之肚臍」的太平洲,是什麼原因讓它沉沒?
可以設想的是,正因為太平洲位於月水衝地中心區域,而大西洲又位於地球另一端地幔物質湧出的地區,所以才有了這個結果。假如水衝中心不在太平洋中,我們將看到其他的沉沒的大陸之謎。15-16世紀歐洲的航海業取得了重大的發展。這期間,哥倫布的船隊發現了美洲,達·伽馬繞過了好望角,麥哲倫成功地進行了環球航行。
跟隨他們足跡之後的歐洲人也紛紛揚帆遠航,目的大都是「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幾個世紀的尋找,他們並沒有找到「未知的南方大陸」,卻在太平洋中發現幾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大都是珊瑚島和火山島,有些居住著海洋人土著,有些則荒無人煙。然而,令發現者迷感的是,儘管這些島嶼相隔得十分遙遠,中間橫亙著太平洋險惡的波濤,但島嶼上的居民卻有著共同的語言和相同的文化,他們擁有相同的習俗、崇拜同一個神。顯然,這一切不是依靠他們出海打漁的木舟就能建立的。
這種奇特的情況必須得到解釋。人們受到柏拉圖2千多年前提出的大西洋有一個沉沒的大西洲的假想的啟發,開始考慮這一帶遠古時期是否也存在著一塊大陸一一人們稱之為太平洲一一併在史前的災難中沉入了半底?最早提出這一設想的是法國航海家和科學家迪蒙·杜爾威。隨後的澳大利亞航海家,被譽為「澳洲哥倫布」的彼得洛·基洛斯也在認真地考慮這個問題。沉入「地之肚臍」的太平洲,是什麼原因讓它沉沒?
19世紀中葉,兩位傑出的進化論者阿爾弗德·羅索·華菜土和託馬斯·亨利·赫胥黎。他們也是達爾文的支持者和戰友,在對太平洋諸島進行考證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這些島嶼的居民全都原屬於一塊沉沒的大陸,因而擁有一種與他們的地理環境十分不相稱的共同特點,即對航海業十分陌生。這些居民包括塔斯馬尼亞人紐幾內亞人,巴布亞人和美拉尼西亞人等。
很多地質學家也贊同這一看法,他們包括奧地利的愛德華·休斯、法國的埃奧託,以及俄國的盧卡舍維奇等。盧卡舍維奇還精心繪製了古太平洲大陸的地圖。在這幅地圖上,復活節島位於大陸東南部半島的頂端,整個大陸向西呈平行狀,涵蓋了大溪地島、土阿莫土島、社會群島、斐濟群島、波納佩島,一直延伸到馬裡亞納群島,向北則包括了夏威夷群島。這幅地圖幾乎就是恢復了我們在上文中提到月水衝地所形成的回槽地帶的大陸。
關於史前太平洲存在的人文學、地質學及動植物學上證據,我們將在後面的內容中提及。但毋庸置疑的是,根據目前沉睡在洋地的水衝四槽的情況判斷,我們大體上可以對史前太平洲大陸的地理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目前的馬裡亞納海盆水深達30000英尺以上,而復活節島仍留在目前的海平面之上。
即使我們充分考慮到月水衝地所引起的傾斜效應,我們仍可以認為,史前的太平洲大隨呈現的是月球:外星人的宇宙飛船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大陸地理特徵。在大陸南方,以復活節島、土阿莫土群島、社會群島及要濟群島一線,將是一條狹長高原;東部地勢也較西部高得多。
其中高原的至高點正位於東南部半島的復活節島。美國哈佛大學地球物理實驗的模擬演示,史前復活節島在太平洲佔據著非常高的地勢,其史前海拔高度達18000英尺以上,甚至更高。藉此我們可以想像出史前復活節島的雄壯氣勢:在遼闊的南太平洋海域中,一溜狹長的山峰高入去端,壁立千仞,做視著它背後廣袤的土地。顯然,對於這樣的人間勝境,眾神沒有理由不對它格外垂青。
遺憾的是,大陸的東沿大部分已沉落洋底了,只剩下從這些土地生長的珊瑚礁,它們是萊恩群島的基本構成,而文明則長眠于波利尼西亞的海底山峰上了。而馬裡亞納群島的居民則完全可能進入了地幔一一沒有比這更殘酷的事實了。這是月水衝地將太平洲衝入「地之肚臍」的情景。而在地球另一端位於地幔湧出地帶的大西洲的情景又是怎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