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中國青年科學家大有作為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院士專家給青少年講「科學課」——

未來30年中國青年科學家大有作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如果有人告訴我,在10年、20年、30年以後,有一群中國青年科學家為人類科學作出重大的貢獻,我一點都不會驚訝!」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現身說法」,為有志從事科學的年輕人打氣鼓勁。他說,未來10到30年,中國的青年科學家將在科學界大有作為。

在薛其坤看來,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正處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浪潮之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5G網絡、虛擬實境、量子計算等新概念層出不窮。在這一輪科技競爭中,我國在一些領域已經實現超越,也湧現了一批表現搶眼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但是,這一輪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我國要在2035年基本上實現現代化,要在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需要不斷依靠科學的力量。

「到2050年,我也快90歲了,可能還要去做實驗——因為清華大學的老校長蔣南翔,讓我們『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那時我已工作66年,也算達到老校長的要求。但我心裡清楚,如果那時中國科研的主力,還是像我這樣的老人,我們可就麻煩了。」薛其坤說。

他說,30年以後,中國科研的主力軍一定是今天的青少年——那時他們大概40歲上下,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也可能是今天剛剛出生的「20後」小朋友,那時他們剛剛30歲,正是青春年華的好時期。

在科學家當中,45歲以內常被稱作「青年科學家」。但薛其坤說,如果了解科學史,就會發現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一生最重要的發現都是在40歲以前,甚至是30歲以前產生的。

當天,他簡單列舉了科學史上幾位赫赫有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26歲提出狹義相對論,楊振寧35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計算機的最高獎-圖靈獎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數學的最高獎-菲爾茨獎的得主,有些只有二十幾歲。

薛其坤率領的科研團隊,因為在2013年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獲得2018年度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個團隊的主力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中的好幾位,現在已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教授。

「這就是年輕的威力!」薛其坤說。

當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分享了中國探月工程從起步階段,到成功實現在月球背面登陸的艱辛歷程。未來,我國還將到火星去,通過精細探測火星的環境,掌握氣候變化的規律,有望用一個世紀的時間把火星逐步改造成為青山綠水,變為人類的第二個棲息地。

「那麼,我們將如何改造火星?」歐陽自遠說,這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夢想,這個夢想寄托在年輕孩子的身上。

此次科學小會的主題是「飛躍史瓦西半徑」。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說,史瓦西半徑是卡爾史瓦西於1915年針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方程關於球狀物質分布的解,此解的一個結果是「可能存在黑洞」。

「很遺憾,當時很多人並不完全相信,直到104年後,人類拍到第一張黑洞照片。這不僅是科學成果的豐收,更是對科學精神的禮讚。」程武說,科學小會選取這個主題,是對孩子們寄予美好的期許,「希望所有熱愛科學的孩子,都能飛躍史瓦西半徑」。

他說,科學是一種探索未知的精神。它源自於人們在孩童時期就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雖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將成長為科學家,但對這份好奇心的呵護和點亮,將有助於每一個孩子走出更美好的人生。

當天,面對現場一個個前來「追科學『星』」的青少年,薛其坤援引梁啓超120年前的話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他說,「中國科學的希望就在你們中間,對此我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通知】關於申報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2020年項目的通知
    責編 ∣吉 佳各位理事、監事、分支機構:現轉發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關於申報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2020年項目的通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聚焦新時代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要求
  • 牛頓22歲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中國青年科學家又將如何改變世界
    可能會改變未來電子產品的走向;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 CEO 印奇(2018 年 / 30 歲),他帶領團隊打造的人臉識別技術平臺改變了中國的商業應用場景。作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中國的獨家運營方,DeepTech 於 2017 年將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榜單落地中國,重點發掘中國最具影響力和潛力的科技創新人才。
  • 通知|關於開展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
    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選工作。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全國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10名、「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北京市科協可推薦北京地區候選人5名、候選團隊2個;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全國資助人數不超過5名,北京市科協可推薦北京地區候選人3名。
  • 中國最大科學獎出爐:首期10億元,資助青年科學家
    同時,徐匡迪、王志珍、徐冠華、潘雲鶴、許智宏等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科學家將作為顧問,為科學探索獎未來的各項運作提供指導。 按照計劃,科學探索獎每年將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遴選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獲獎者將連續5年、每年獲得6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
  • 中國AI青年科學家:當天才遇上煙火氣
    作為深度網購用戶,朱明傑和今天的中國消費者們在手機上看到什麼、買到什麼,會如何在技術的指引下走向未來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他自己,以及和他一樣的科學家們對算法的突破所決定的。6月16日,朱明傑和他的前同事盧策吾等15位中國AI科學家、創業者,在《Nature》機器智能子刊聯名發表了一篇論文,討論人工智慧在中國的應用和前景。這篇文章在國際科技界引發了諸多討論,被稱為「中國青年科學家的集體亮相」。
  • 中國科技城青年科學家團建聯盟在四川綿陽成立
    共青團綿陽市委積極聯絡在綿陽的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和高等院校團委,日前,中國科技城青年科學家團建聯盟成立儀式暨第一期中國科技城青年大講堂在綿陽成功舉行。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李華,共青團四川省委副書記王惠明出席儀式並致辭;中共綿陽市委副書記胥錦成出席儀式並講話;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周述出席儀式。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舉辦第九期「未來+」青年科學家沙龍
    2020年7月29日下午,第九期「未來+」青年科學家沙龍在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啟動區塊舉行。他鼓勵青年科學家拓寬思路,以建立公共平臺和體系準則為切入點,梳理人工智慧應用領域遇到的挑戰與機遇,加快人工智慧與其他學科的會聚發展。
  • 「2015年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評選」結果出爐,30名科學家當選
    「2015年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評選」由知社學術圈發起舉辦,以科技評選作為載體,旨在展示中國優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他們亮麗的研究工作,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奮進前行,促進跨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並推動科學技術的傳播與普及。在廣泛徵詢各領域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推舉30位在2015年取得突出科研成就的科技新星參選。
  • 著名科學家的故事點燃青年學子激情
    演繹愛國奉獻、創新求真、拼搏奮鬥等高尚品格的故事還能真正觸動青年學子的靈魂嗎?10月20日—30日,2018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江蘇匯演暨江蘇省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教育活動舉辦,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清華大學等9大高校以李四光、鄧稼先、錢學森等9位著名科學家事跡為原型而排演的話劇,在江蘇各大高校上演。帶著問題,記者走進現場。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記者對話5位著名科學家——科學人永遠是...
    科技的未來在青年。科學精神中包含的進取、質疑、創新,科學賦予我們的豐富創造力、無限可能性,都與青年的氣質高度重合。在溫州舉行的2019年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無論意氣風發的科學新秀,還是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人人仿佛都是科學的青年,朝氣蓬勃,激情澎湃。聰明的大腦不斷碰撞出智慧火花,不斷向我們描繪科學的未來。
  • 中國化學會2017傑出科學家獎與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揭曉
    中國化學會-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識創新獎是由中國化學會和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於2001年共同設立的學術獎勵,旨在獎勵從事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天然產物及有機合成、表面及膠體化學、生物工程及相關領域,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傑出青年科學家。
  • THE DOOR走進電子科大 開啟國家青年科學家專場論壇
    2017年12月20日,來自科技、網際網路、生物工程、醫學等行業的傑出青年,將共同為您開啟THE DOOR時代青年論壇第七期國家青年科學家專場《創· 未來》聯合主辦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本 期 人 物周濤博士、教授電子科技大學網際網路科學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大數據科學,人工智慧等2011年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3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本期講演丨《人工智慧將帶我們去何方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醫科大學開幕
    特別是今年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們深刻感受到:科技創新關乎生存和發展,有創新才有未來。當前,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和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打造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把人才強省、創新強省作為首位戰略,爭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為構建發展新格局、打造「重要窗口」提供堅實支撐。
  • 「未來科學家」萬蕊雪:曾經並非「最優秀」,未來定是「最耀眼」
    她是一個準90後女孩,成為「2016年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2018年還獲得了《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年度青年科學家獎,2019年10月17日,她又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 新時代 新青年 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曾經有很多人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然而,17年前的非典中被全社會守護的90後,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挺身而出,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 青年科學家論壇|肆佰 我們的二十五載
    導讀: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於1995年設立,是中國科協重要的學術交流品牌,是一項持續舉辦的、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設立之初就得到周光召、師昌緒等老一輩科學家的親切關懷。論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圍繞基礎學科,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尖端領域,倡導學術爭鳴,學科交叉,自主創新,求真務實,為優秀青年科學家搭建交流平臺,拓寬學術視野,增進跨界交流,激勵探索創新,促進未來科學家學術成長。從1995年到2020年,不知不覺中,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已經走過25年。
  • 打通青年航天人才成長通道「未來科學家班」項目在蓉籤約
    籤約儀式上,四川省宇航科技發展研究會與成都七中萬達學校籤署了共建「未來科學家班」協議,學校為各位院士、專家頒發聘書,並聘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楊秉新擔任「未來科學家班」名譽班主任,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王小勇擔任「未來科學家班」班主任。「『未來科學家班』將根據學生學科基礎知識和學科融合知識等,針對初高中學生進行生源選拔。
  • 第378期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在長舉辦
    原標題:共享科研成果 探討學術前沿   7日,以「光電材料的合成方法與功能」為主題的第378期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在長春舉辦。論壇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省科協主席馮守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洪傑出席論壇並致辭。
  • 「前浪」高「後浪」急 AI青年科學家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
    下一個主戰場將會在認知層面上,即語言層面溝通交流、互動可能會有比較大的突破。AI未來是否會進化到取代人類的地步,一直是科幻題材的熱點,也是大眾十分關心的話題。高文院士也提到,重複性的工作有可能會被取代,但沒有必要太過擔心。「把自己的本事訓練好了,多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大概就不會有這個臨界點。」高文院士說。中國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對自主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批青年學者更加主動、迫切地思考如何探索一條從「國產替代」到「國產領先」的未知之路。
  •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每人300萬可自由支配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趙竹青)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