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複與簡潔,古典對現代,美得不一樣的安藤忠雄的建築:水之教堂

2020-12-13 藝知現代

至少在從前,繪畫是一種架上藝術,當然這個架上是廣義的。此廣義的意義泛指油畫被搬上布面的架上之前的架上:建築。

教廷控制藝術的目的是為了宣揚上帝及其教宗的神聖性。當繪畫僅出現在宗教建築的立面上時,意義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堂的宏大,一方面是教廷壁畫的精細與金碧輝煌,所有一切無不體現神的威嚴。

這也是為什麼教廷會反對後來的自由主義繪畫。這裡之所以用自由主義繪畫,是因其延續的時間比較長涉及的繪畫流派眾多,但它們都或多或少體現出背離教廷初衷的意向。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裡,現代藝術如今的成就是一代代藝術家耕耘的結果。

人類進入現代後,受各種現代藝術流派的影響,建築的現代化進程恐怕與繪畫的進程是同步的。現代建築省卻了古典建築繁複的立面,卻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抽象幾何形體的美。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建築就體現了一種幽靜的美。無論是公寓房屋還是公共建築,安藤的作品都體現出一種靜謐。此靜謐是由建築的線條以及由此因線條而帶來的光影所構成的。

極簡的線條卻帶來無限的繁複。此繁複與巴洛克的繁複細膩不一樣,巴洛克的繁複是物質的有形的,安藤的繁複卻有些像喬伊斯的意識流,是寧靜的內斂的無形的,它產生於腦海卻又不出於腦海,影響了自己,卻不至於打擾他人。這就是現代人類的不張揚。

簡潔的幾何形體設計,對於光影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夥伴了。繁複的外立面雕像,即便它雕刻得精彩,但光賦予它的陰影與它本身一樣是繁複的,繁複是細膩,但細膩的陰影則不是。

細膩的光影是現代建築的看家本領,是抽象形體的天下。比如下面的水之教堂於水面的倒影。

簡潔在這兒並非流於形式,簡潔在這隻為優雅的對稱。

相關焦點

  • 大師論 | 安藤忠雄的建築之路,尋找建築和自然交融之光
    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作為一名建築師,他認為建築可以改變社會,「改變住宅就是改變城市,改造社會」。「改革社會」可以促進一個地方或改變那個地方的身份。Werner Blaser說:「安藤忠雄的好建築創造了令人難忘的身份,因此宣傳,反過來吸引公眾,促進市場滲透」。
  • 安藤忠雄:從職業拳手到建築大師|附全球19個作品集合
    水之教堂,1988   水之教堂的美。 建築師安藤忠雄先生藉由「從大自然中切割出的空間」重新定義「神聖空間」的概念。透過建築物與「水、光、綠、風」等自然界要素相銜接,逐漸地淨化身心,澄靜思緒。安藤忠雄先生將「與自然共生」這個日本人獨特的自然信仰,出色地展現在水之教堂的空間中:完全開放的正面將一年四季當中日光的移轉、隨風飄散的氣味、潺潺的水聲…等等的大自然景觀毫無保留地傳遞到觀者的五感之中。
  • 細賞臺灣各地教堂之美
    (記者謝禮仲攝影)      教堂建築在臺灣也有不同的來由與特色,在臺灣城鄉建築景觀中,它有別於一般住宅的形式,始終是當地引人注目的美麗地標,趁著過聖誕之際,不妨一併欣賞教堂建築之美。本文僅以較具歷史意義或在地風情的角度,挑選若干臺灣各地的教堂,以簡短的圖說方式,與讀者分享。
  • [分享]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資料下載
    在日本本土、美國、歐洲和非洲遊歷並考察建築,1969年,28歲的安藤回到大阪創立安藤忠雄建築事務所。80年代是安藤獲得國際聲譽的時期,也是他的建築事務所開始獲得紀念性公共建築設計機會的時期。在光的教堂、水的教堂、水御堂、姬路兒童博物館等一系列作品中,安藤用非凡的設計才華,賦予看似冰冷的混凝土建築以內在的精神和他對自然的獨特理解。90年代起,安藤逐漸走向事業的巔峰狀態。
  • 哥德式建築非常美,純白大理石的外牆,細緻繁複的飛扶牆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哥德式建築非常美,純白大理石的外牆,細緻繁複的飛扶牆,一百多個尖頂,每個上面都有雕塑。內部也很雄偉壯觀,玻璃花窗精美明亮。走路登頂9歐,進教堂2歐。記得所有教堂都不能穿無袖和短褲短裙哦。
  • 水之教堂|藝術生眼中的殿堂,日本女孩最嚮往的結婚聖地
    背包、相機、目的地,下一站,不告訴你。大家好,我是旅行箱,來這世上一趟,一定要努力去看看所有的美好。接下來,旅行箱將帶大家走進日本女孩最嚮往的結婚地——水之教堂。水之教堂的夜水之教堂的設計者是有著「沒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稱的安藤忠雄。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中最為浪漫的一部。
  • 安藤忠雄水之教堂,像我們半開的心扉,一半是陰暗,一半是光明
    安藤忠雄-水之教堂 - 1988年建築是生活中的一幅畫。時常的,你融入其中,你參與其中的美,因而就此你也是美的一部分。安藤忠雄的建築,無論大與小,都有著一種哲學氣質。他非科班出生,但也就此他的建築思想無拘無束。當然,從他建築的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受到柯布西耶的強烈影響。現代主義是幾何的,因為幾何恰好介於具象與抽象的中間,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兩者之間的橋梁。
  • 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建築設計師用簡潔樸素的、具有親和力的江南民居為外部造型,將西方現代建築原則與中國傳統的營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國氣質的建築空間。香山飯店建於北京西北郊20多公裡處的香山公園內,此地風景自然天成,古木、流泉、碧蔭、紅葉,這決定了香山飯店以其園林和民居的典型性格融合在它所處的環境之中。
  • 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是由日本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的,這是他系列教堂設計「教堂三部曲」之一,另外兩座教堂分別是風之教堂和光之教堂。水之教堂坐落於北海道夕張山脈東北部, 建造在群山之中的一塊平地上,在1987年竣工,其選址環境就已經註定了這座教堂與自然密不可分了 。
  • 中國古建的繁複之美
    現代建築推崇更多的是極簡主義,素淨雅致的建築,成為很多人的審美標準。而在中國古典建築中,有很多繁複的裝飾,韻味獨特,內涵豐富,美的動人心魄。這些藻井,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木造建築一項繁什的裝飾技術。因為匠人不必用鐵釘就能堆出有深度感的藻井。中國古代常畫蓮花作為藻井的主要裝飾內容,這是因為蓮花是佛教淨土的象徵,素稱「蓮之出汙泥而不染」。室內藻井極盡富麗堂皇,室外的懸魚變化多端。
  • 臺中亞洲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臺灣首座建築,了解真正的建築大師
    大家應該對臺中霧峰 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Modern 還相當不熟悉,位於亞洲大學校區內,2013/10才正式開幕啟用,這可是臺灣第一個 安藤忠雄 設計完成的作品,來這走一趟,就能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建築大師,完全顛覆臺灣人對建築想像的可能性!!!
  • 石上純也的自由建築與日本現代建築中的「自然」
    在「自由建築」一展中,「幽靈」漂浮在展廳,此雕塑原本是為東京代官山猿樂祭所設計,在所有相對穩定的建築方案的展示中,這一雕塑成為一個遊移的抽象空間,同時, 表現日本文化淵源中一個具體而為人熟知的形象——幽靈,以此來作為透明空間的概念表達,似乎得來並不費功夫。這種表現方式也包含了石上純也建築的方式:在偌大的自然和記憶時空中做一選擇。
  • 獨家丨安藤忠雄親筆自傳:我渾身都是缺點,除了活下去的韌性
    出版方還專門為一條的讀者設計了一款超酷的獨家贈品:安藤忠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光之教堂」迷你版紙模型。根據圖片指引,你可以很快用6塊紙模卡片,搭出一座「迷你版」光之教堂。藉助光照或電源,就能還原教堂牆壁「十字架」的光影明暗變化,讓安藤忠雄的光影魔法在你手中實現。
  • 新民晚報數字報-繁複之美
    令人感受到一種繁複的美。  如果說簡約之美是用一顆稻穀代表整個秋天,那麼繁複之美則是用整個秋天鋪陳對豐收的渴望。簡約與繁複各有其美。繁複之美要一唱三嘆,要起承轉合,要鋪陳渲染。我國古代《詩經》裡的那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哪一首不是一唱三嘆,反覆吟詠?《關雎》裡再三吟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把痴情男子的九曲迴腸唱了出來。《蒹葭》裡更是唱了又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改造設計|從廠房到教堂,低吟一首安寧的讚美詩
    白教堂位於原廣東工業化造紙廠舊體建築群內,是一座改革開放初期的單層廠房建築。LAD(裡德)設計機構在設計前對教堂的現代社會定位進行再思考,項目在保留舊建築主體的前提下,為其賦予了新定義。白教堂突破了傳統教堂建築涇渭分明的古典手法,極簡提取其宗教文化元素,強調現代主義建築的型態。
  • 安藤忠雄的「和美術館」有什麼好看的?
    部分圖片來源和美術館「和美術館」位於廣東順德,一座由當地家族興建的民營美術館,邀日本著名建築設計師、建築業界獎項「大滿貫」得主安藤忠雄設計。安藤忠雄於光之教堂荒木經惟該美術館的設計線稿、渲染圖乃至封頂後的現場照,可以說是遍布網絡。
  • 青島最大羅馬式建築,中國唯一祝聖教堂,熬過這個疫情,就結婚吧
    中國漂亮的教堂有很多,這些教堂中,造型繁複、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堂更符合現代國人的審美,所以也頗得新人們的喜愛,而在美麗的青島,就有一座聞名國內外的天主教堂。青島天主教堂於1934年建成,原名「聖彌厄爾教堂」,是青島市區最大的羅馬式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設計而成。
  • 繁複之美,在繁複中挑戰與進步
    如果用王陽明的心學格物,美最終是單調的,簡單的,樸素的,但又有誰會這樣去去層層剝離。大眾凡人還是喜歡繁複的美。喜歡孔雀一身羽毛絢麗多彩,又有幾人喜歡烏鴉的一身黑呢!素妝顯得潔淨利落,但是要美,還是要繁複的服飾華麗。建築物,我們常說雄偉壯觀或巧奪天工,但要說美,還是要看琉璃蘇瓦,金碧輝煌,精雕細刻,看上去是繁複了許多。
  • 中國古典建築的眼晴——石窗之美
    如果說眼睛是人們心靈的窗戶,那麼窗戶就是中國古典建築的眼晴。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贊道:中國的窗戶不僅有著實用性,它更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文化。石窗作為建築中與人接觸最多的構件,它也就成為裝飾的重點和藝術表現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