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鬥魚,相信很多人都認識,鬥魚是一個非常好養的品種,它分有展示級鬥魚和野生鬥魚兩種,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展示級鬥魚,這種鬥魚的尾鰭非常漂亮,猶如穿著一條飄逸的長裙在水中跳舞。它們都有哪些特徵及繁殖知識?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展示級泰國鬥魚有什麼特徵?
答:在一九九零年前後,歐美國家水族專家利用遺傳基因改良,選育出了展示級泰國鬥魚。與傳統泰國鬥魚不同之處在於魚鰭的分裂,展示級泰國鬥魚由尾柄基部算起具有三到四個分叉。此外,尾鰭完全展開角度達一百五十度至一百八十度,因此顯得十分飄逸,而它們的這個特點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
(二)養鬥魚的缸大好還是小好?
答:體長一釐米以上鬥魚、彩雀魚可以適應普通飼養缸,體長一釐米以下的稚幼魚為便於管理,缸不宜太大。一胎鬥魚仔魚最好置於長和寬為(0.32~0.38)米×(0.22~0.28)米,即0.07~0.1立方米的缸中孵化。為方便起見,產缸也可連著做孵化缸。缸水深度應在二十釐米以內。
(三)仔魚孵化後可否把雄魚與仔魚分開?
答:有時可以,有時不可以。當缸水只有十釐米深左右,並且水面附近有浮性水草等漂浮物體時,可以把雄魚與剛孵化的仔魚分開;如果缸水超過十五釐米深,且缸水面無水草等任何漂浮物體,則不能立即把雄魚與仔魚分開。原因是水淺,仔魚可垂直上遊用「頭絲」附著在水草等物體上,不至於窒息,而水深、水面又無任何物體時,仔魚上遊時觸不到物體便會下沉,幾次後力竭沉底缺氧而死(只有少教可黏在水面的「水膜」上繼續發育)。如果水面上有泡沫漂著,則仔魚很容易黏附在泡沫上而得以成活。故彩雀魚、鬥魚繁殖缸水深一般不超過十五釐米。
(四)鬥魚、彩雀魚可否與他魚隨意組缸?
答:注意避免「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就可以了。原則上單尾鬥魚或彩雀魚可以和其它任何魚組缸,但幾尾雄魚不能同缸飼養,否則有鬥死鬥殘的風險。此外,成熟的雌魚也經常發生激烈的戰鬥,大雌魚也敢和小雄魚進行殊死決戰,均要提防,不過從小一起長大的同胞或不同胞魚則打鬥並不殘酷,頂多只是戰敗或缺鰭而已,無死亡之慮,其原因也許是它們早已較量出等級,不必再為爭「名次」而進行拼死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