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諮詢案例裡,呱媽經常遇見一類問題:
寶寶睡前一定要哭唧唧嗎?
為什麼每次睡覺前如同上刑?
睡前哭鬧我該怎麼辦?
今天呱媽就來帶著大家從我經手過的最典型的一個案例入手,來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這個案例來自於彤彤媽媽。
彤彤媽媽從孩子三個月的時候就關注了【詩遙一媽育兒】,在這裡她看了非常多媽媽的經驗貼。她很羨慕那些媽媽理性且輕鬆的育兒生活,於是她報名了特訓營,在前期學習配合上特訓營的進度,她開始初步嘗試規律作息。
彤彤非常配合,經過彤彤媽媽初步的調整,寶寶可以做到晝夜分明,餵奶間隔也從最基礎的2小時一點點拉長到了4小時,整個過程小彤彤沒怎麼哭鬧過。
在規律作息初期,彤彤的爺爺奶奶雖然沒有表現出特別大的反對,但也會偶爾會說上些冷嘲熱諷的話,比如:
「你把孩子當機器人養」
「孩子都被你養瘦了」
「你這樣欺負孩子,孩子以後和你不親了」
「你現在欺負他不會說話,不懂事,他老了也會這樣對你的。」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些都是每次餵奶前的嘴炮功夫,在實際操作中他們沒有過多插手幹預。
當然,隨著彤彤規律作息的穩定,到了特訓營的第二周,彤彤變得越來越好帶,哭鬧越來越少,生活變得井然有序。彤彤的爺爺奶奶看在眼裡,心裡也是非常滿意的,他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開始特別支持彤彤媽媽的規律作息計劃。
但是,好景不長,作息穩定後,彤彤媽媽就躍躍欲試準備進行睡眠引導,在這裡,出現了bug。
彤彤雖然作息穩定,但是每次哄睡都還需要少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個小時。這時課程剛好來到呱媽的睡眠信號捕捉的內容。彤彤媽媽在這節課後,認真的觀察總結彤彤的睡眠信號,經過三天的反覆測試,終於找準了彤彤的睡眠信號,可以在10-15分鐘內鬨睡了。雖然此時還是抱睡,但是比之前真的輕鬆許多!
你以為從此以後,彤彤媽媽就能走上一帆風順的睡眠引導之路嗎?
No!No!No!Too naive!
彤彤媽媽與爺爺奶奶的矛盾就此展開......
之前雖然要哄睡半小時以上,但是彤彤基本不哭呀,不哭就不會侵犯爺爺奶奶的底線。但是自從彤彤媽媽開始抓睡眠信號後睡,孩子總是會在睡前哭鬧上兩三分鐘才能入睡。
就是這兩三分鐘的哭鬧把家庭的矛盾推向了白熱化。
每次彤彤媽媽開始做睡眠儀式,彤彤就開始哼哼唧唧的小聲哭鬧,而爺爺奶奶此時馬上就衝進來試圖把孩子搶走,同時他們還很憤怒的說:「孩子不想睡,你看他這麼精神,眼睛睜這麼大,幹嘛要逼孩子睡,孩子這麼大懂什麼,想玩兒就玩兒唄。」
把孩子搶走後,爺爺奶奶還會對孩子說:「乖,沒事,不想睡我們不睡了。媽媽不疼你,爺爺奶奶疼你,爺爺奶奶和你玩兒。」
正是因為如此,彤彤開始出現黃昏鬧,此時爺爺奶奶又想出了一大堆的藉口:
孩子穿的少了生病了
孩子被東西嚇到了,要「叫魂」
孩子是不是之前吃太少了,肚子餓了......
他們不承認孩子是因為困過頭了難受,他們總是會說:「孩子困了就會自己睡的。」
這樣的矛盾內耗帶來的就是全家人輪流抱著哄孩子,每次抱哄一兩個小時起步。
彤彤媽媽遇到這樣的bug,解釋又解釋不清,但看到孩子被這樣折騰,干著急,心疼的不行。她焦慮萬分,實在是忍無可忍,找到了我來諮詢。
她想知道該如何告訴公婆孩子困了如果不安排孩子入睡,孩子會越來越興奮,越來越難受?
她想知道抓住睡眠信號後,睡前那2-3分鐘的哭鬧到底是為什麼?
她更想知道怎麼才能做到寶寶睡前安安靜靜不哭鬧?
彤彤媽媽只是呱媽我遇到的眾多有同樣困擾的天使媽媽中的一位。很多媽媽或者家人無法忍受孩子一丟丟哭鬧,只要寶寶哭聲響起,什麼理性,什麼冷靜,什麼科學思考,全都拋諸腦後。
我們該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的哭鬧呢?
首先,你必須知道,寶寶的哭不是指責,而是與你對話,他在訴說自己的需求。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有一些需求想要表達,剛張嘴,就被別人一把摟住,捂住嘴不讓你說,對你的需求反而漠不關心,你是什麼感受?
我們可以看一下一媽之前的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中的哭鬧排查表配合上規律作息,可以幫你有效判斷出孩子大部分哭鬧的真實原因。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學習一下27種安撫方式,設計出專屬於你孩子的安撫方式:
除了從觀念上合理的面對寶寶的哭鬧,今天我再來就睡前哭鬧這一特殊的細節點,給各位天使媽媽好好的講解一下。
首先你要明確,睡前哭鬧很正常很正常,是相對比較難避免的,大部分的寶寶睡前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鬧。我們可以管這個哭鬧,叫「鬧覺」。
鬧覺是孩子在向你表達他的睡眠需求,但是很尷尬的是睡眠需求在孩子不會自主入睡之前,很難做到秒睡。我們還是需要有一點時間來給孩子創造睡眠環境,並且有一些緩衝時間來哄睡。
那這個緩衝時間內,他的睡眠需求無法立馬滿足,他的身體有點難受,自然會用哭鬧來表達。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
失眠的大人,越是把注意力放在「我要趕緊睡覺」上,他其實越容易失眠,越容易失眠就越焦慮煩躁,表現在寶寶身上就成了哭鬧不止了。與之相反,當你足夠困,當你注意力又被別的思緒轉移走,反而不知不覺中就入睡了。
因此想要減少睡前哭鬧,最好的方式有兩種:
我們可以運用27種安撫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不要過度關注自己的難受。讓孩子平靜下來,不要那麼急切,讓他進入到無聊的狀態,反而入睡更快。
這兩個方法可以有效減少睡前哭鬧,但是各位天使媽媽也不要抱有妄念:孩子應該在睡前一絲絲哭鬧都沒有。
你只能做到你能做到的,但還是有些事是你無法改變的。
孩子困了難受,想要用哭表達難受,這再正常不過,只要你在幫助他儘快入睡,你已經做到你能做的了,這會兒不是你給自己上道德枷鎖的時間。千萬不要為了堵住孩子的嘴,乾脆把孩子因為想趕緊入睡卻睡不著的哭,甩鍋到「哄睡」這件本來是在幫助孩子的事情上。
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想,孩子偶爾睡前哭鬧也是自我放電的一種方法,而且也有助於孩子宣洩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總比憋著好,是吧?
(此處BGM響起)「孩子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媽媽真的很理解你,媽媽也在幫助你,努力滿足你的需求。
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