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一份加急文件送到四川省政府,稱在當月9日0時30分的空襲之後,新津機場附近發現多處奸偽間諜發出信號彈、點燃火堆,為日本飛機指示轟炸目標。
也是在那一年,20歲的廖俊義開著裝有無線電偵察機的汽車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盤旋了三天,最後在幹槐樹街將潛伏了三四年的漢奸組織電臺破獲。
在1938年至1944年這6年時間的檔案記錄裡,日本在成都的諜戰活動花樣百出:利用女色偵察機場及彈藥庫、窺竊公文,收買茶役小販,在轟炸期間揮舞布條、鏡子反射光線指引日機,派出職業間諜「潛伏」並伺機行動……
成都商報記者張漫 攝影記者 王天志
間諜入川
日本人裝學生來川秘密刺探
早在抗戰發生前夕,就不斷有日本學生、新聞記者等來川「遊歷」,實則擔負著秘密測繪、刺探情報的任務。而隨著戰事的迫近,這場情報博弈愈演愈烈。
1938年,四川省會警察局突然收到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送來的訓令,大意如下:查本市已遭遇兩次空襲,關於緝拿漢奸間諜事項應認真辦理,茲特將本市軍政機關現任偵緝人員,一律加以組織擔任偵緝任務,並發給防空諜查勤務實施要則……當時,成都時常有各地難民湧入,而日本間諜,也由武漢、昆明等地輾轉來川。
在1942年的檔案裡,也記錄著四川省會警察局接到的一則密令,昆明捕獲一名日本間諜,在審訊後供出,日本派出大批間諜化裝成難民、華僑沿著川滇交通線至重慶、成都,這批「難民」一半能操純粹的東北話,一半能操良好的廣東話,雖著便服,但佩戴手槍、手榴彈等,十分危險。
1943年開始,為配合盟友美軍反攻,四川開始修建和擴建軍事機場。隨後,著名的B-29重型轟炸機首飛駝峰安全降落改建後的新津機場。進駐新津機場的部隊是美軍第14航空隊40大隊,配備流動式高炮、高射機槍和探照燈,並有雷達、地面導航等通訊設備,美軍援華航空指揮部就設在新津機場。
這讓日本人極度緊張,他們迫切地希望搞清楚成都乃至四川軍用機場的一切情況,除轟炸目標從平民區轉移到軍用機場附近之外,也緊鑼密鼓地展開情報工作。而且,對華諜戰的中心也轉為調查成都機場及空軍情報。
成都商報記者在翻閱四川省檔案館、成都市檔案館的大量館藏中發現,1943、1944年,空襲期間機場出現「異常情況」的情況並不少見。1944年10月3日,成都市政府又收到報告,稱發現成都地區各機場附近間諜、漢奸活躍,每逢敵機夜襲時,在機場附近偷發信號槍指示敵機轟炸目標。此外,美空軍測向電臺還曾測探到使用日語進行廣播的電臺。
為保護新津機場的安全,距離新津機場不遠的五津鎮商業市場的一些商鋪、煙館賭場被清查關閉,當時的新津段公路也專門改線。政府還組織了大量人力在新津機場三公裡以內清查戶口,在成都市範圍內隨時登記並監視使用無線電器材者。
根據檔案記錄,在日軍空襲期間,機場二十裡內都被嚴禁懸掛色彩顯著物件,如有動作詭秘、形跡可疑者,立即拘捕。
神秘卷宗
小旅館抓到女間諜,搜出機場方位圖
關於諜戰,正如成都市檔案館調研員姬勇所說,被世人所知的,必然都是身份已被識破曝光,沒有被識破的則一直潛伏在暗處,或者悄無聲息地功成身退,永遠不為人所知。
1944年9月16日,成都牛市口德鑫旅館。
年輕女子吳冰正與男子朱建正道別,她打算這兩日離開成都。沒想到,這一晚,是她人生的巨大轉折。
晚上8時許,一行六人闖進了德鑫旅館,有備而來的他們將吳冰和朱建正擋獲。六個人中,包括四川省會警察局調查股的曾有忠,以及他帶領的4名警士。
還有一人至關重要,是行轅調查課特工周震東,這場抓捕行動的主要執行者。見吳冰與朱建正雙雙被控,周震東被那個行李箱吸引了。他打開箱子,眉頭皺了一下,心裡卻一喜:這案子有著落了!
時隔61年,牛市口高樓雲集,這家小旅館早已不復存在。歷史上發生的這一幕也鮮為人知,好在,於成都市檔案局的館藏中仍能找到一些線索。
今年7月初,記者在成都市檔案局翻閱到一份神秘卷宗,封面時間顯示為1944年9月20日,由當時四川省會警察局局長方超呈送成都行轅調查課,案由是「敵諜案」,被告人正是吳冰、朱建正。內文簡略,大意如下:
查本月十六日,我局會同行轅調查課派來的周同志,在外東牛市口德鑫旅館內查獲奸偽嫌疑犯女子吳冰、男子朱建正,及可疑文件與該犯等行李甚多。經帶局偵訊,女子吳冰供詞閃爍,疑竇頗多。
姬勇告訴記者,這份檔案早就引起了他的好奇。他漸漸梳理出了這一案件的來龍去脈。當年,行轅調查課何課長接到一份密電,稱據海外情報,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派得力助手某小姐來成都活動,希望派人嚴密偵查。
周震東等特工經過摸排,在新南門王家壩街航委會軍法處側面的大雜院裡發現了「某小姐」,即吳冰的行蹤。除了派人盯梢,他還安插了一名特工在吳冰身邊,窺探她的舉動。漸漸地,吳冰的真實目的浮出水面——她頻繁與空軍司令部、空軍幼年學校等人員甚至高官接觸,旨在刺探空軍情報及成都附近機場信息。
吳冰被捕時,距離日本鋼鐵工業中心八幡市突遭空襲才過去三個月,執行空襲的美軍的B-29轟炸機,正是起飛於中國成都附近的軍用機場。因此,日本迫切希望全面了解成都乃至四川空軍及機場機密信息。姬勇推測,吳冰正是因此受命來蓉。據悉,從她的行李箱裡繳獲的文件中,正有附有文字說明的各大機場方位圖。
秘密計劃
重要史料 揭示日軍諜戰終極目的
成都市檔案館裡還收藏著一份重要史料《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四川之秘密計劃》,顯示了日軍對川諜戰的終極目的——日軍打算從走私、販毒、在成都設領事館、挑撥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關係、破壞救國會五方面入手,逐漸實現侵略四川。全文上千字,內容詳實,如「販毒」一章,詳細計劃了從天津販毒來川、再收買漢奸銷售,最後擇鄉間建造毒機關的「三步走計劃」。
這份《秘密計劃》究竟從何而來?
姬勇介紹,它附在1937年7月16日成都出版的《圖存》周刊中。序言中記錄,「餘友劉君,彼從其摯友處,獲得日本帝國主義對四川侵略之秘密計劃」。
根據序言,這份計劃是當年4月下旬,重慶日本領館秘密召開四川間諜會議所決定的,當時參加開會者有40餘人,其中日本人4名。「餘將此秘密計劃公布國人,深望愛國人士,注意及此,免中其毒計焉!高永立於民國二十六年六月三十日。」
至於獲得此計劃的途徑,序言中極為隱蔽地提到,這位「劉君之摯友」擔任重慶行營某項重要工作,「於千方萬計中,獲得此秘密計劃文件。」可以推斷,在日軍諜報機關時刻窺探四川及成都情報的同時,其內部也混入我國情報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緊盯和傳遞著他們的動態。
序言中提到了三人,「劉君」、「劉君之摯友」及「高永立」。姬勇介紹,「高永立」是出現的唯一全名,他們試過很多渠道檢索,均未發現任何與此人相關的材料。
「根據當時情形,百分百是化名,也有可能是編輯部故弄玄虛。」姬勇稱,這位「劉君之摯友」能夠拿到間諜會議上的計劃內容,連參會人數都一清二楚,絕非等閒之輩。為了保全他,「高永立」不可能以真名出現在公開刊物上。
《圖存》乃車耀先創辦,他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創辦主編《大聲》周刊,宣傳抗日救國。至於《圖存》是如何獲得這份《秘密計劃》的,至今仍不得而知。
揪出漢奸
停電獲靈感, 發現幹槐樹街可疑電臺
因年代久遠,再加上情報工作的隱蔽性,很難找到當時的經歷者來回憶諜戰。日前,機緣巧合下,成都商報記者聯繫到了抗戰老兵廖俊義,他曾親歷過一段往事。
7月17日下午,記者在龍泉南山養老院見到了91歲的老兵廖俊義。他17歲考入成都空軍一大隊,曾參加過第三次長沙會戰等多次戰役,後因負傷調空軍第3路司令部副官處工作。約在1944年,他配合四川防空司令部將潛伏在成都的漢奸李度梅領導的漢奸組織及電臺組織破獲。
「當時漢奸電臺活動很頻繁,日軍飛機一起飛,就發電波給飛機定向。」廖俊義奉命調查,發現此類電波很強,應是比較高級的裝備。一天,他到司令部廣播室交材料,忽然停電了,正在播放的廣播戛然而止。廖俊義的靈感被觸動了,「我把材料一丟,跑到參謀長石隱的辦公室,連報告都沒有喊:漢奸,有辦法了!」
石隱半信半疑,說,「你有啥子辦法?」
廖俊義給防空司令部建議,把成都城內劃為四個區、城外分為四個區,分區分時段停電,同時發假警報,然後把美國14航空隊的無線電偵察機安裝到車上進行地毯式搜索,監測這些假情報會從哪裡發出。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盤旋到第三天,廖俊義終於有所發現,幹槐樹街某處存在可疑電臺。「我們裝有無線電偵察器的車子,指針指向幹槐樹街就不扭動了,車一開,指針又擺動,然後繼續指向那個位置。」
當時的幹槐樹街,只有二十幾戶人。
回到司令部,廖俊義向當時的空軍第3路司令部司令官王叔銘匯報。王叔銘問,有沒有驚動對方,廖俊義回答沒有,事關重大,他必須先行匯報。
原來,發現可疑電臺後,他去派出所查詢戶籍,得知新津機場12總站無線區臺機務長錢子賈就住在這裡,很有嫌疑。王叔銘聽聞,將自己的望遠鏡遞給他,「事不宜遲,馬上帶兩名便衣上門搜查!」
廖俊義帶人再次回到幹槐樹街,在較高處用望遠鏡觀望,看到錢子賈屋簷背後架著無線電的天線。隨後,他們在錢子賈家中廚房碗櫃背後找到了電臺、密碼本等。
馬上,錢子賈在新津被直接扣留,押解到航委會軍法處。廖俊義回憶,經審訊,連帶牽出了空軍無線電總臺的總臺長董心怡,還有空軍總指揮部參謀處的兩個參謀,以及大漢奸李度梅。
諜戰沒有硝煙,但與真槍實彈的戰場同樣步步驚心,同樣兇險。
本文特別鳴謝四川省檔案館、成都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