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數愛心人士來說,捐助他人是不計回報的美德,是否免稅並不重要。公益界人士則認為,慈善不僅是一種「愛心」,是一種「自律」,更是一種理性選擇。憑一時的熱情和感悟去做善事是不夠的,要對捐贈行為採取某種「激勵」,稅收優惠被作為重要的激勵方式予以設計和實踐,能夠起到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目前,如何讓免稅促使慈善事業遍地開花,成為企業和個人捐錢捐物的一大動力呢?這還需要從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更大限度地創造條件,鼓勵慈善行為。
企業公益性捐贈的稅收
優惠力度更大
「捐款可以免稅嗎?」帶著這些公益企業和人士關注的問題,記者走訪了市地稅局,請稅務專家對捐贈減免稅政策進行了解讀。
市地稅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用於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於個人捐贈來說,捐贈額不超過其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允許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對於一些特定的捐贈,還可以全額扣除。
記者了解到,之前的稅法條例對企業「慈善免稅」的規定是「用於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年度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新的稅收優惠對企業公益捐贈的支持力度是否加大了呢?
市地稅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規定來看,對於企業公益性捐贈的稅收優惠力度更大了。一方面,將公益捐贈的扣除比例提高了,從3%提高到了12%;另一方面,調整了基數,從年度納稅所得額調整為年度利潤總額,這樣,捐贈者稅收負擔進一步減輕了。
目前慈善捐贈的稅收優惠仍然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比如,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就不能「免稅」。市地稅局的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有很多細節性規定,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通過政府部門及相關的公益性團體進行捐贈。」
深圳已有20家具備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組織
「不是向所有公益組織捐贈都能免稅」,向公益性的社會團體進行捐贈時,要看看其是否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質,市地稅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如果想享有稅收優惠,必須向那些有稅收優惠資格的非營利組織捐贈。
誰來判定某個組織是否符合條件進而享有稅收優惠資格呢?據了解,2007年之前,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通過個案審查的方式,逐家授予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組織的免稅資格。從2000年到2007年12月,總計69家國家級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獲得優惠資格。
目前,我市已啟動公益捐贈稅前扣除辦理程序,公益組織可向市民政局申請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民政局將對公益性社會團體的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聯合進行審核確認,並向社會公開發布。
今年3月,深圳第二批具有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團體名單已正式公布,我市新增了9家捐贈「免稅」組織名單,分別是深圳市光彩事業促進會、深圳市獅子會、深圳市佛教協會、深圳市松禾成長關愛基金會、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深圳市福田區慈善會、深圳市羅湖區慈善會、深圳市光明新區慈善會。而2009年首批認定了包括深圳市慈善會、深圳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等在內的11家組織,目前經深圳認定的具備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組織目前已有20家。
捐贈專用票據要保留
深圳市慈善會秘書長房濤告訴記者,在過往的募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筆筆通過銀行轉來的善款,沒有留下捐款人的任何信息。由於是不具名捐贈,無法取得相關捐贈票據,這些本來可以免稅的捐款將無法享受免稅政策。
近段時間,一場「尋找無名氏」的公益行動在受到關注的同時,也印證了這一問題。這場由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微博發起的活動,為9000多張捐贈發票尋找主人,每一位被找尋到的捐贈人都將得到一張災區同胞親手製作的感謝卡。由於捐款不留名、地址變遷或者沒有留下準確地址,這些捐贈票據沒有能寄出去。
「對於默默奉獻愛心的人士來說,可能並不會在乎捐贈後的一紙憑證。但在捐贈後,應向公益組織索取捐贈票據,這是捐贈者的合法權利。」深圳一家慈善公益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也只有保留捐贈專用收據,捐贈行為才能享受捐贈減免稅優惠。」
市地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必須出示捐贈專用票據才能享受減免稅優惠。比如,個人向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捐贈的,將捐贈票據交到所在單位,就可抵扣個人所得稅。
「企業或個人必須提供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印製並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贈票據,或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收據聯。」
公益企業:捐贈不以免稅為目的
「免稅是一種鼓勵政策,但從企業角度來看,能真正為公益事業做點事,絕不是為了免稅。」公益企業的代表之一,百麗國際集團總部人力資源總監鄭小兵表示。在採訪中,不少慈善組織和企業表達了這一意願:即捐贈並不以免稅為目的,但實實在在從稅收方面獲得支持,將更加有利於企業捐贈的積極性,並帶動更多企業加入慈善行列。
鄭小兵認為,企業做公益不能僅看獲得多少聲譽和即時利益。和企業經營一樣,做公益,也是一件立足長遠的事。
鄭小兵對此解釋,在慈善項目的選擇上,經過深思熟慮,一些見效快、成果立竿見影的慈善項目,不一定就能受到企業青睞。「我們選擇了耗時長、投入多的戰略性公益項目,比如青少年素質教育。」
國信證券公共關係總監趙磊對記者表示,去年開始,國信證券實施「金色人生」人才培養計劃,不僅是回饋社會、資助有志學子的一項公益事業,同時也兼顧為未來選拔和培養優秀人才。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享有多少稅收優惠並不是企業捐贈的決定性因素,這僅僅是一大促進因素。企業做慈善捐贈會有很多方面的考慮因素,如社會責任、企業形象、潛在消費群的挖掘、公益項目本身的吸引力等,稅收優惠只是其中一個考量因素。
律師代表:「免稅」培養全民慈善意識
「回報社會的企業公民理念是良性捐贈的基礎,但免稅的捐贈優惠政策,無疑將改善企業參與慈善的環境,鼓勵其樂善好施。」廣東利人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趙陽表示,對企業和個人來說,慈善不僅是「達濟天下」的一種財富觀,更需要一個積極的政策環境去推動其發展。
趙陽認為,目前中國的慈善處於起步階段,政府應從制度設計和政策方面,最大限度地創造條件,鼓勵慈善行為。根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同時,個人的公益性捐贈也有相關稅收優惠。這項立法顯然是鼓勵公益捐贈的。
趙陽認為,慈善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是一種「愛心」,是一種「自律」,但更是一種理性行為。單憑人們一時的熱情和感悟去做善事,是不夠的,要對人們的捐贈行為採取某種「激勵」,從國際經驗來看,稅收優惠被作為重要的激勵方式予以設計和實踐,能夠起到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如果能獲得更多稅收方面的支持,慈善就會成為企業和個人的一種常態化選擇,如果能通過稅收的激勵,促進企業回饋社會,培養全民慈善意識,將極大地提升公益事業發展。
市地稅局:進一步做好公益捐贈納稅輔導
慈善捐贈稅前扣除實施以來,可為深圳公益企業和個人減輕多少稅收負擔?市地稅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捐贈是稅前扣除項目,不屬於減免稅項目,對於深圳近兩三年捐贈免稅規模,暫時無法直接統計。」
目前企業和個人主要存在對稅收政策了解不足,認為辦理稅前扣除手續繁瑣等問題。比如,企業在享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優惠時,對捐贈對象的選擇,捐贈享受稅收優惠的範圍不是特別了解等。
對此,市地稅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未來,將進一步做好涉及公益性捐贈稅收政策的宣傳和納稅輔導工作,使納稅人更好地享受相關稅收政策優惠。並且,在公益性群眾團體的認定工作上,將進一步密切聯繫和配合財政和民政部分,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做好相關的認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