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六成口琴「無錫造」 祝塘成「口琴之鄉」
和許多工廠車間滿是機器的嘈雜聲不同,在位於江陰祝塘鎮的孔聲樂器有限公司,忙碌的生產場景被此起彼伏的樂聲包圍——昨天,工人們正在為一筆來自德國的7萬支口琴的訂單加緊趕製。公司總經理孔真清告訴無錫日報記者,這已經成為企業近年來的常態,包括鎮上另外兩大口琴製造企業鈴木和東方在內,祝塘每年約有650萬支各式口琴和50萬臺口風琴遠銷世界各地,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6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口琴之鄉」。
「小產業也能做出『大文章』,從最初的貼牌加工到打響我們的品牌,28年來,我們始終在轉型升級的路上。」孔真清介紹,上世紀80年代,上海國光口琴廠擴大生產線,在原國光廠技術總監的撮合下,祝塘建築公司下屬紙箱廠的幾間破舊車間開始為國光廠加工口琴。「代工貼牌賺取微薄的加工費肯定不是我們的目標,通過跟國光學技術、跑客戶、找市場,幾年下來我們擁有了一定自己的資源。」他告訴記者,1994年,中日合資鈴木樂器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此後又湧現了東方和孔聲兩家企業,不僅在產品上印上了自己的牌子,生產規模更是穩步攀升,在市場上一舉超越了國光等「老師」。
「當然口琴畢竟是小眾產業,市場份額不可能無限擴充,當數量趨近飽和的時候,惟有技術制勝才能獲取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此時,孔真清向記者展示了一款外型上有些「特殊」的「半音階口琴」——琴身比普通口琴稍大,一側有可以拉伸的變音板,琴孔呈圓形,他告訴記者,這把口琴一個孔可以發出4個音,總共可以發48個音,去年秋天下線投放市場後,就以更精的音準、更廣的音域、更柔和明亮的音色,受到國內外專業口琴演奏者的推崇。「歷經2年多研發才形成完整的工藝,其中任何一個細小的零件都要精確到0.01毫米。」據介紹,該款口琴在國外的售價折合人民幣可達七八百元,利潤是普通口琴的好幾倍。
記者了解到,孔聲有一支十餘人的技術團隊專注產品研發,目前已開發的十餘款產品,外觀和功能均有不同,有小至4釐米的微型口琴,也有能模仿二胡、豎笛、薩克斯的個性口琴。「去年的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上,英籍口琴大師布蘭德·保爾用我們產品演奏了《二泉映月》,逼真的二胡音色讓在場的聽眾驚嘆不已。」孔真清介紹,向高端市場進發是祝塘口琴產業今後發展的必然方向,除了大眾類產品的升級換代外,加大「專業定製」的力度不可或缺,以此來逐步提升高端產品在產業結構中的比例。(胡琦)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