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日》:「節」字本義為竹節,引申為…

2020-12-13 百度小說官方號

「節」字本義為竹節,引申為關節、節奏,再引申為時節、節令。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歲時伏臘,周而復始,於是有計時性節日,如公曆的元旦、中國農曆的春節等等;原始祭奠活動,如期舉行,於是有宗教性節日,如西方的聖誕節、中國的中元節等等;農業生產,須不失其時,於是有生產性節日,如漢族的二十四節氣、高山族的豐收節等等;社群競技、聯歡活動,也定時開展,於是有娛樂性節日,如巴西的狂歡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節日。節日使生活增添了光彩,節日使生活有了希望。節日是緊張的放鬆,節日是必然的自由,節日是辛勤的快樂。俗諺說「陰司盼月半,小孩盼過年」,唐詩云「但將酩酊酬佳節」(杜牧)、「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有了節日,人們就有了盼頭。打工族不惜花去一年工資的三分之一,一定要擠進爆滿的車廂,匆匆趕回家過年,足見節日對普通人有何等強大的感召力。

相關焦點

  • 中國迎來第七屆中國記者節 為三個行業節日之一
    中國迎來第七屆中國記者節 為三個行業節日之一 中新社發 劉明祥 攝  中新網11月8日電 綜合新華社消息,11月8日,是中國第七個記者節。用工作來紀念節日,這是記者節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在這個不休息的節日裡,全國70餘萬新聞工作者不曾停息自己發現新聞的腳步,仍然忙於發現,勤於寫作,忠實記錄著中國每天發生的新鮮事物。
  • 第五批每日一字—常用百字,節、心、必
    中國的書法又以漢字為載體,涉及語言、文學、歷史、美學等方面,又與音樂、美術相同。從趣味性、知識性的角度給予學生指導,能使學生增長很多知識,達到知識與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用練習探求美,用心領悟美,用手創造美的過程。字的筆畫本身就是美的造型。」
  • 雪梨斷想:中西節日密碼的奧妙究竟在哪裡?
    同是被賦予特殊意義的一天,中西方傳統節日究竟有什麼不同?或許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不會再為中國傳統節日與洋節之爭而困擾,因為熱鬧不等於熱愛,你過的可能根本不是「節日」。 由於歷史成因、紀念形式的差異,不同的傳統節日也被賦予了特殊的社會文化意義。中西方傳統節日性質上的本質差異,從中英文的詞源可見一斑。 在中文裡,「節」本意是竹節,引申指事物的分節、分段。「節」正是對歲時的分節,把歲時的漸變分成像竹節一樣的間距,把兩節氣相交接之時定為交節,由此轉意為節日。
  • 節日之美丨教師節:莫忘春風化雨情
    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從此以後,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係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節日沿革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中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來源與分類
    「節」是植物莖上長葉或分枝的地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竹節,「節」字以「竹」字頭作形旁恐與此有關。「節」在植物莖上是個特殊部位,「節日」與平常日子相比,也是個特殊日子。因此,我們可以把「節日」簡單地定義為具有特殊意義或活動的日子。
  • 竹節參功效與作用
    【名稱】竹節參【出處】1.竹節參載於《科學的民間藥草》,但早在清代《綱目拾遺》中即載有昭參,謂:「浙產臺溫山中。出一種竹節三七,色白如僵蠶,每條上有凹痕如臼,雲此種血症良藥。」2.並引《宦遊筆記》云:「人參三七以形圓而味甘如人參者為真,其長形者乃昭參水三七之屬,尚欠分晰也。」
  • 教師節變成「師德宣誓節」:莫讓教師節延伸為教育教師的節日
    教師節變成「師德宣誓節」:莫讓教師節延伸為教育教師的節日!教師節可以說是為了歌頌讚揚我國從事教育工作人員的節日。教師在現今社會作為人民的老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一天的工作量基本上都是滿滿的,剛在這個教室講完,下午就得去另一個教室。有時候,中午還得為下午的課程備案。都需要講什麼,哪裡是重點,自己首先需要過濾一遍。
  • 包故事 ∣ 竹節包,最值得收藏的GUCCI手袋
    Gucci 家族的第二代傳人 Aldo Gucci 1947年,第一隻問世的竹節包以馬鞍外形為靈感、編碼0633,收藏於米蘭的Gucci私人典藏館中。Gucci 竹節包自帶著獨特的優雅氣息和異域風情被奉為「義大利製作 Made in Italy」的典範。從1947年誕生至今,「竹節」能成為一種設計歷史上的經典符號,這和半個多世紀以來 Gucci 對「竹節」這個細節的嚴格把控不無關係。
  • 環球網評:為三千多萬中國工程師設個節日
    給三千多萬中國工程師設一個「工程師節」吧!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工程師階層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國與國之間真正拼實力較勁的時候,靠的就是這股力量。這樣的呼聲日漸高升,理由愈加充分,現實和長遠意義也更加顯而易見。
  • 這種珍稀野草名叫竹節參,農民稱之為白三七,價格趕上重樓.
    夥伴們,它叫「竹節人參」,記住植株外貌,若出現家鄉,請您保護。 「竹節人參」是「竹節參」的乾燥根莖,也是它的價值所在,它屬於五加科人參族,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竹節參」的地方別名很多,如:土參、土精、竹節三七、甜七、竹根七、羅漢三七、雞頭七等等。
  •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100字 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100字 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時間:2019-08-06 16:26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100字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 七夕這個詞語應該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
  • 素昧平生之素當為夙
    素昧平生素當為夙夙,《說文解字》釋為「早敬也,從丮夕。持事雖夕不休,早敬者也」。該字在文獻中多與「暮」「夕」「夜」對舉作「夙暮」「夙夕」「夙夜」,泛指早晚,其實就是日出「旦」前的「昧」(日未出時之黎明前的黑暗)時,故「夙」「昧」可以並稱。
  • 端午不僅是「粽子節」 傳統節日隨時代改變
    東方網記者周晏珵6月11日報導:端午節究竟應該怎麼過?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這個節日似乎只和粽子相關。民俗學家、華師大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仲富蘭表示,其實粽子僅僅是節日的一小部分,像賽龍舟、詩詞朗誦、沐浴「驅邪」都是十分傳統的過「端午」方式。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七日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 你好,1024程式設計師節,中國程式設計師自己的節日
    全球程式設計師節召開了,程式設計師歡呼雀躍。2019年第三屆「全球程式設計師節」於10月24日,在中國西安隆重舉行。本屆程式設計師節主要活動包括:主論壇、全球程式設計師節嘉年華、2019全球「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創新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暨5G技術圓桌峰會等十餘場,以「數字互聯 碼動未來」為主題,打造一場數字經濟盛會。近2000來自海內外的軟體行業嘉賓和頂尖程式設計師齊聚西安。
  •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
  • 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你能認識幾個呢,為你細數不該遠離的節日
    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你能認識幾個呢,為你細數不該遠離的節日嗨,大家好,我是嚴格。在大家的印象裡,能記住幾個傳統節日呢,是最重要的春節、中秋節,還是勞動節,國慶節?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節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著深刻和多樣的人文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可是,隨著傳統的農耕社會瓦解之後,手工業等開始興起,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似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歷經千年的文化在慢慢流失,人們對於傳統節日應有的印象也逐漸淡化。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來知曉一下,我們沒聽過或聽過、但已經遺忘了的幾個幾日。
  • 中國古代民間傳統節日:上巳節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上巳節」自宋代開始逐漸消失,如今這一詞彙似乎也僅存於典籍、辭海中了。但近年來,一些追尋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們,將目光投向歷史,自發去尋覓這個春日裡美好的節日,體驗古人面對春天的心情。唐代的上巳節是這一節日最輝煌燦爛的韶光,讓我們穿越時空,置身長安的春天,輕輕觸摸歷史,也許會得到一些特別的啟示。上巳節,又稱元巳節、修禊節,又稱女兒節。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龍抬頭(二月二,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