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保險股權遭拍賣抵債 年內9險企股東離隊各有苦衷

2020-12-22 金融界

  近日,華泰保險發布股權變更公告,稱其股東中國國旅(行情601888,診股)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旅貿易」)將其持有的660萬股股份轉讓給浙江福士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士達」),股權轉讓後,國旅貿易將不再持有華泰保險股權。這是華泰保險年內擬進行的第三筆股權變更。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9家險企披露股權變更方案,涉及戰略調整、回籠資金等各類原因,在此前提下,業內專家向藍鯨保險分析稱,股東對保險公司盈利預估偏差、強監管下險企營運腳步放緩等因素,均會導致股東出讓股權。

  回籠資金、股權抵債,今年以來華泰保險股權已擬3度轉讓

  近日,華泰保險披露今年以來第三次股權轉讓公告。股東國旅貿易擬出清其持有的華泰保險66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0.164%),股權受讓方為福士達。

  藍鯨保險注意到,這筆交易並非正常股權交易,而是國旅貿易將華泰保險的股權用於抵償債務的股權變更。今年4月24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第一次拍賣華泰保險660萬股股權,起拍價3557.4萬,保證金500萬,但第一次拍賣並未成功;一個月後,杭州中院發起第二次拍賣,起拍價降為2845.92萬元。

  據工商信息顯示,華泰保險目前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共有63家股東。從官網信息來看,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東共有9家,目前第一大股東為安達天平再保險有限公司,持股9.78%。

  今年以來,華泰保險已擬進行3次股權變更。除此次股權變更外,6月,華泰保險股東武漢當代金融控股集團(以下簡稱「當代金融」)擬將持有的1.97億股股份轉讓給北京朗淨天環境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後,當代金融的持股比例將由5.4%降至0.49%。

  隨後,華泰保險另一股東悅達投資(行情600805,診股)(600805.SH)發布公告,以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華泰保險5000萬股股份,不同於國旅貿易的抵債目的,悅達投資轉讓股權,是「根據整體發展戰略安排,有利於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回籠資本金」。兩個月後,悅達投資尋到買家,安達百慕達保險公司擬以4.48億元收購悅達投資手中華泰保險股權。

  截至目前,銀保監會暫未批覆華泰保險上述股權變更方案。

  華泰保險壽險、財險子公司表現穩定,小比例股權轉讓難引波動

  股權頻繁變更下,華泰保險運營情況如何,據其最新披露的半年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泰保險共計實現71.74億元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約5%;實現淨利潤5.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92%;資產方面,也有所增加,截止今年6月底,華泰保險淨資產達到140.73億元;此外,華泰保險目前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實現361.49%,整體充足。

  保險子公司方面,自2010年披露年報數據以來,華泰財險即持續盈利,今年上半年,實現1.55億元淨利潤;同期,華泰財險實現42.08億元原保費,與上年基本持平;截至年中,華泰財險償付能力整體充足,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322.91%,較上季度下滑23個百分點;淨現金流方面,今年1季度華泰財險淨現金流出4454.58萬元,2季度,現金流情況扭轉,實現2511.48萬元淨現金流入。

  華泰人壽上半年共實現29.66億元原保費,同比增加15.41%,同時實現1.73億元淨利潤,較2017年上半年489萬元淨利潤增幅明顯;截至2季度末,華泰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73.88%,處於行業偏低水平;淨現金流方面,華泰人壽保持流入態勢,今年2季度,淨流入1.57億元。

  那麼華泰保險股權變更是否會對其運營產生影響?不可否認的是,雖然股權變更頻繁,但涉及股權比例相對較小,對此,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保險所所長粟芳向藍鯨保險分析稱,「小比例股權交易,對險企而言,相當於資本市場中散戶的交易,影響不大。這部分股東,起初或是從分散投資的角度進行小比例持股,試探性的進入保險市場」。「但對大股東股權變更而言,則會對險企的戰略發展、市場定位產生影響」,粟芳同時提醒道。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看來,股東股權交易可能短期內對險企運營有所負面影響,但長期來看,「影響是中性的」。

  今年9企業擬股權變更事由多樣,股權轉讓、定價掛鈎企業盈利能力

  事實上,不僅華泰保險,據藍鯨保險粗略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渤海人壽、史帶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利安人壽等9家險企擬進行股權變更,細分來看,各公司股東出讓股權各有原因。

  具體來看,企業出於自身戰略調整考量是諸多股東選擇轉讓牌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渤海人壽股東中佰龍置業、上海聖展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即是「基於自身行業發展趨勢及企業內部戰略調整」,選擇將2.31%渤海人壽股權轉讓給許昌三昌;出清手中永安保險股份的凱撒旅遊(行情000796,診股),也曾向藍鯨保險介紹其轉讓股權目的在於想要重新聚焦主業。

  對於部分股東為國資的險企而言,國有資產布局調整的背景下,股權轉讓是資源整合、劃分的途徑之一。利安人壽股東紫金投資、鳳凰出版、蘇匯資產即在國有資產的調整要求下,將手中共計11.6%股權轉讓給江蘇國際信託。

  此外,還有險企股東因債務抵償需要、回籠資金等資金需求轉讓手中股權,或因以非自有資金出資,被撤銷增資許可,減少持股。

  在粟芳看來,企業出讓險企股權,整體可從內外兩個維度分析原因。「內部來看,險企作為金融行業的本質與特性吸引了諸多的資金投入,但基於保險公司往往有4-7年的虧損期,如果資本沒有對虧損期做好準備,當實際情況與預期存在差異,或導致中途現金流不足,資金鍊斷裂,最終選擇轉讓股權。」

  「外部原因,則主要基於監管政策的變化」,粟芳進一步分析道,「2016年後,監管趨嚴,屢次強調保險保障,在此前提下,原本靠著高回報投資型產品獲取保費的險企,營收、盈利出現難題,在此背景下,股東或萌生退意」,粟芳進一步分析稱。

  與此同時,經濟學家宋清輝補充道,此前不乏「裸泳者」進入保險市場,在目前穿透式監管的環境下,逐漸暴露,基於此,違規股權轉讓以及資本撤退不可避免。

  除保險公司股權交易的緣由外,交易定價同樣值得關注。藍鯨保險注意到,國旅貿易此次轉讓華泰保險股權的拍賣價格與天源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華泰保險每股7.7元的評估價存在不小差距,與悅達投資轉讓華泰保險股權的約9元/股的價格也大相逕庭;此前進行股權變更的華海財險,時隔一月,兩家股東分別以1元/股、1.5元/股的價格將手中股權轉讓。

  保險公司的股權定價由哪些因素決定?多位保險業內專家向藍鯨保險分析稱,險企股權交易定價,主要由供求關係決定。

  粟芳向藍鯨保險解析稱,「險企股權定價較為複雜,一方面,基於保險公司負債運營的特性,不同於生產型公司可由所有者權益進行定價,險企定價通常按照內含價值法,考慮險企當下保費收入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監管環境不同,險企處境也有所差異,當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險企盈利能力有限,資本進入或會更加謹慎,價格也會相應調整」,她進一步補充道。宋清輝則總結道,「險企『質地』高低是決定股權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只要股權交易合法有效,沒有損害險企資產、其他股東利益,那麼股權價格的釐定,由交易雙方共同商定,沒有問題」,朱俊生分析稱,「但是需要險企及股東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尤其是當同期同一險企出現不同股權交易定價」。

  由此看來,保險牌照批籌縮緊,各家險企紛紛調整業務結構的背景下,險企股權交易未來趨勢如何,險企股權價值調整,以及股東股權變化,均值得持續關注。(藍鯨保險 石雨)

相關焦點

  • 華泰保險的煩心事
    外資險企的入華熱情,卻頻頻攪動保險業春水。6月,友邦保險「分改子」獲批,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誕生。6月8日,德國安顧集團子公司斥資8.82億元,以增資擴股方式持有泰山保險24.9%股權,進入中國財產險市場。
  • 險企股權併購「乍現」冷暖否泰 上市公司收購保險股權逾470億
    今年的保險業收購和退出股權事件接連登臺。一方面是多家險企股東「脫手」旗下股份,意欲退出保險市場。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一些「新選手」在保險業投入的資金規模已逾47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在防風險、去槓桿的外部環境下,保險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不是增加數量,而是提高發展質量,規範經營行為。
  • 國任財險0.5億股股權被抵債超4年 股權佔比小吸引力不足難覓買家
    據了解,此前,宏鑫實業因難還中信銀行武漢分行金融借款,所持國任財險股權被兩度拍賣,鑑於兩次均以流拍告終,2016年4月一份法院裁定書顯示,債權人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將接受該筆股權以物抵債,並可根據相關裁定書辦理過戶手續,然而時至今日已4年多,該筆股權仍未找到接盤方。
  • 安達保險擬註銷 或與華泰保險集團合二為一
    對兩家保險主體持股超過1/3,這已不符合相關監管要求——2018年發布實施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規定,對保險公司持股1/3以上的都為保險公司的控制類股東,同一家公司不能成為兩家保險公司的控制類股東。因而,安達集團必須調整在華布局,以符合監管要求。
  • 國任財險0.5億股股權被抵債已超4年,股權佔比小吸引力不足難覓買家
    來源:藍鯨財經近期,在阿里拍賣平臺上,藍鯨保險發現一則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對抵債資產國任財險5000萬股股權進行招商的公告。據了解,此前,宏鑫實業因難還中信銀行武漢分行金融借款,所持國任財險股權被兩度拍賣,鑑於兩次均以流拍告終,2016年4月一份法院裁定書顯示,債權人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將接受該筆股權以物抵債,並可根據相關裁定書辦理過戶手續,然而時至今日已4年多,該筆股權仍未找到接盤方。
  • 外資入主華泰保險遇「合規」風波 安達係為獲控股權擬修改章程遭...
    原標題:外資入主華泰保險遇「合規」風波,安達係為獲控股權擬修改章程遭股東反對外資股東安達保險入主華泰保險集團事項持續受到市場關注。近期,有消息傳出,安達保險籤約從君正集團及其子公司處受讓華泰保險22.36%股權的過程或涉嫌違背華泰保險公司章程。
  • 財聯社保險周報(9月21日)|保險公司|險企|壽險|財險|保險產品|銀保...
    泰康人壽成功發行20億元保單貸款資產計劃  險資股權  千億級險資產業發展基金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  年內險資舉牌19次,熱衷港股  多家保險機構看好新能源汽車、電子通信製造等板塊  引入險資作為戰略投資者 陽光城或能突破成長天花板  圖木舒克城投集團受讓中華聯合財險
  • 保監會將對險企股東分三類進行管理
    新規的徵求意見稿根據股東持股比例、資質條件和對險企經營管理的影響,將險企股東分為財務類、戰略類和控制類,並分層次對股東進行管理。單一股東持股上限提高至51%上述兩份文件分別是《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和《保險公司章程指引(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業內討論。
  • 華泰保險距離外資控股更進一步:大股東安達擬再受讓15.3%股權
    3月4日,華泰保險集團公告,二股東「君正系」擬轉讓15.31%的股權,受讓方為大股東「安達系」成員安達天平。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君正系持股比例將從22.36%降至7.05%;外資安達系持股則將從30.9%升至46.21%,持股優勢進一步擴大。
  • ...巨頭搶灘中國市場:安達百億絕對控股華泰,友邦天價年薪挖角平安
    近日,多件和外資險企相關的新聞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11月25日晚間,君正集團(601216,股吧)公告稱,擬以107.89億元的價格將所持華泰保險集團全部股權分兩次出售給安達天平,一旦該交易獲得監管批准,安達系所持華泰保險集團股權將直接上升至53.26%,從第一大股東徹底變身絕對控股股東。
  • 華泰保險股權變局的「中年煩惱」:外資股東拿下絕對控股權僅一步之遙
    過去半個月,先是華泰保險召開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出席會議的9家小股東代表(佔公司股份總額的21.4336%)中有表決權的99.2343%對這項議案投下反對票;後是華泰保險召開股東會修改公司章程,安達保險要求刪除華泰保險80%章程條款、調整董事會結構,但有36%的反對票,不符合公司章程修改需三分之二股東投票通過的規定,未能成行。
  •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 對外開放「加速度」
    拉長時間線來看,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且以中小險企為主,萬能險是「彈藥」;2016年險資舉牌次數大幅下滑,僅12起。2017年和2018年,險資舉牌更趨平穩,均為11起,偶有中小險企。也有人會問,為何中小險企不舉牌了?根本原因在於「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沒落。
  • 財聯社保險周報(3月9日)
    :代理人渠道是本次改革重點 相信中長期會有良好表現險資 股權險資兩月內舉牌5次,超2019年一半,投資、混改、紓困…目的各不同2月10.88億元險資借道信託「加碼」企業 另類資產受青睞中國平安近期頻繁耗資回購自家股票
  • 華泰保險遭消費者投訴 買申根籤證險卻不賠丟失手機
    「申根籤證險」不賠丟失的手機 華泰保險遭消費者投訴  來源:經濟導報  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濟南報導  常言道,旅行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
  • 華泰保險中資股東紛紛退出 即將迎來外資控股時代
    有專家指出,股權過於分散,不利於股東對公司的監管,每一個股東對公司的監管都會受到限制,長此以往,公司股東就會缺乏對治理公司的興趣,且就算讓更多的股東參與公司監管,股東意見太多,也只能徵求大部分股東的意見和建議,久而久之,公司內部出現的矛盾會更多。這也正是這麼多年華泰保險股東不斷發生變化的原因。
  • 2019年險企舉牌再起 科技重構「未來已至」
    有險企股權投資人士對記者直言,根本原因是險資雖是長久期資金,但對每年的穩定分紅和收益有很強的要求,符合這類要求的上市公司其實並不多,這也是險資的屬性決定的。如果說今年增量資金有限的話,那麼,2020年會如何投資?
  • 華泰保險,國內首家中外合資險企將被外資控股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君正集團和君正化工均屬於華泰保險集團二股東「君正系」2家公司,共擬出讓所持的華泰保險集團61559.10萬股股份,對應15.31%股權。受讓方均為安達天平再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安達天平」)。本次轉讓完成後,君正集團持股降至2211.9萬股,股比0.55%;君正化工持股降至26141萬股,股比6.50%。
  • 保險周報(12月21日)
    江泰保險經紀IPO輔導終完成 擬登陸中小板險資股權長安責任1.5億元引入新股東河南正陽建設 持股比4.41%國任財險5千萬股權拍賣超4年 仍未找到買家交銀國際:保險行業估值或恢復根據今年9月醫保局發布的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初審名單),今年共有751個品種通過形式審查,其中目錄外728個,目錄內23個。據業內預計,在這751個品種中,大概有接近一半有望納入新增調入名單,即進入下一步的價格談判。
  • 國任財險股東宏鑫實業難還中信銀行金融借款 所持0.5億股股權已被...
    近期,在阿里拍賣平臺上,藍鯨保險發現一則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對抵債資產國任財險5000萬股股權進行招商的公告。據了解,此前,宏鑫實業因難還中信銀行武漢分行金融借款,所持國任財險股權被兩度拍賣,鑑於兩次均以流拍告終,2016年4月一份法院裁定書顯示,債權人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將接受該筆股權以物抵債,並可根據相關裁定書辦理過戶手續,然而時至今日已4年多,該筆股權仍未找到接盤方。
  • 財聯社保險周報(7月20日)
    7.保險業協會要求險企報送上半年市場運行分析報告近日,保險業協會向各財險公司、各人身險公司下發通知,要求保險公司認真分析總結2020年上半年的經營狀況,形成市場分析報告,包括五方面內容:2020年上半年本公司經營數據、運行基本情況及特點;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包括但不限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上半年經營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