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倦戀婺源不思歸
鴛鴦湖在江西婺源縣境西北40公裡的賦春鎮,總面積917公頃,湖面2339畝,每年匯聚於此越冬的已達2000多對,是亞洲最大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海內外媒體譽其為「生態奇觀」。
「鬱郁層巒夾岸青,春溪流水去無聲」。自深藏閨中的「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脫穎而出後,這裡成為世人嚮往的世外桃源。在賦春,春節前後每天都有情侶相依來此感悟一番「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浪漫體驗。
(洪德平 攝)
千龍旅遊頻道特約作者戴向陽 餘英珍發自江西婺源特別報導:
鴛鴦相對浴紅衣又是一年陽春三月,本是鴛鴦們北上回去的歸期,而這些去年10月就早早來到婺源越冬的鴛鴦,似乎倦戀這裡的山山水水,沒有一點要回到它們老家西伯利亞的跡象。「鳥語花香三月春,鴛鴦交頸雙雙飛」。每天清晨和黃昏,它們就會飛到湖心小島上覓食,白天,在環境恬靜幽美的湖水山林間嬉戲、飛翔,雌雄不離、恩恩愛愛,場景非常和諧自然。
」
作者3月底抵達鴛鴦湖時,只見碧水中央兀立的湖心島上,對對鴛鴦成群成片棲息在庫灣之中,溫暖的陽光照耀著鴛鴦湖四周黛色的山林,湖面綠漪漣漣,湖水澄碧如玉,空氣清新甘美。湖內的鴛鴦成群結對,有的伸頭曲頸,在水上隨波逐流或兩翼擊水;有的在湖岸邊互相依偎,卿卿我我。它們或掠過水麵,驚鴻展翅,姿態萬千,五彩奪目。泛舟湖灣,成群成片棲息的鴛鴦,盡收眼底。看哪鴛鴦啊!紅嘴翠羽如鮮花般盛開於碧波之上;雄鳥極其華麗,頭頂端金屬翠綠,枕部羽冠豔麗,臉邊描著白色眉紋。紅嘴白腹,淺褐的背部兩側豎立三線飛羽成扇狀,被稱為「相思羽」或「銀杏羽」,那是鴛鴦最顯著的特徵。灰褐色的雌鳥,畫著深深的白色眼圈和眼後線,兩翼沒有「相思羽」,顯得清秀而素淨。
住在鴛鴦湖旁邊的齊小姐告訴我,在每年的秋末冬初,鴛鴦「攜兒帶女」,從遙遠的西伯利亞翩然飛來,這些年來來此越冬鴛鴦一年比一年多。自從一九八六年發現鴛鴦後,每年均有大批鴛鴦來此越冬棲息。去年有鴛鴦2300多對,堪稱亞洲最大的鴛鴦越冬棲息地。景區管理員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婺源縣鴛鴦湖風景秀麗,四周的小山上樹木鬱鬱蔥蔥,生態資源保護得十分完好,給來此越冬的候鳥提供了一處良好的越冬棲息環境。這些高貴的遠方客人,攜兒帶女飛越幾千裡上萬裡行程,從寒冷的西伯利亞來到這裡。也許它們知道,這裡的人們不會傷害它們,也許它們發現了這裡的山山水水特別秀美清澈吧,讓它們忘記了北去的歸期。」
只羨鴛鴦不羨仙鴛鴦雙雙戲水中,蝶兒對對戀花叢,我有柔情千萬種,今生能與誰共融?紅豆本是相思種,前世種在我心中,等待有緣能相逢,共賞春夏和秋冬!猜八個字,這個謎語的貼子一度在網絡上很熱門,許多人想破了腦袋也猜不出是那個八個字。後來有人在網上有些牽強的地解出是「情投意合地久天長」。在1959年李翰祥導的《倩女幽魂》,則有:「十裡平湖綠滿天,玉簪暗暗惜華年。若得雨蓋能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優美詩句,足也可看出,鴛鴦在人民心裡代表的就是一個情字。最早在唐代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詩中有「願做鴛鴦不羨仙」一句,讚美了美好的愛情,後又有「梧桐相持老,鴛鴦會雙死」,鴛鴦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永恆愛情的象徵,人們將自己的幸福理想賦予了美麗的鴛鴦。鴛鴦最有趣的特性是「止則相耦,飛則成雙」。千百年來,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徵,也是中國文藝作品中堅貞不移的純潔愛情的化身,備受讚頌。
鴛鴦喜靜,要看鴛鴦,坐船到鴛鴦湖的縱深處,但千萬不能有響動。你可以租了小船,由舵手輕輕搖櫓,向湖心悄然而進。這時,你會看到,在岸邊那密密的樹蔭底下,有數不清的鴛鴦!紅紅綠綠的一大片,卿卿我我地挨著,梳理著羽毛,打著盹,不時有在湖中玩累了的爬上岸來,抖落身上的水珠,悠然自樂,用桔紅色的嘴精心地梳理著華麗的羽毛,還不時傳出「咕咕咕「的私語聲呢。對對互相凝視的鴛鴦,柔情萬千,可愛極了!杜牧有「盡日無雲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用在此情此景,再貼切不過了。千萬不能太靠近了,會驚擾鴛鴦的。
在湖心小島上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月老祠」,月老祠門聯寫道「鴛鴦湖畔妙點鴛鴦譜,鸞鳳衾中好結鸞鳳壽」,讓人們讀後對這種象徵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代表堅貞不移純潔愛情的化身的鳥兒更加鍾情於心。祠前面的空地上有一把全紫銅鑄成的長3.3米,高2.5米,重1.25噸的巨型同心鎖,鎖中心雕著一對鴛鴦和「喜結良緣,永結同心」字樣,左右兩邊雕有龍鳳,寓意龍鳳吉祥。邊上平行地架著兩條鎖鏈,鎖鏈上鎖著無數個鎖,這就是「傳說」中的「同心鎖」?。看著這鐵鏈上一把把一對對的鎖,新的,舊的,鎖上的名字、日期和愛的誓言。在所有這些鎖的背後,交織的是怎樣的故事,怎樣的歡樂悲傷、相聚離別。。。。鎖上一生一世的愛戀,將能開啟的兩把鑰匙拋進深淵,任誰也無法反悔,該是何等的決心和勇氣?在旁邊賣鎖給遊人刻字的老大爺說,也有人稱它為婚緣鎖,還有人稱它為平安鎖。情侶、戀人鎖一把同心鎖,以祈求百年好合;單身的朋友鎖一把婚緣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找到和自己共享幸福的另一半兒;您還能為自己、家人、朋友鎖一把平安鎖,以保生活平安美滿。年輕的情侶來到鴛鴦湖,一定要到這座月老祠來拜一拜,許下生死相隨的摯願,更多的是會在這裡鎖上一把鎖,和自己心愛的人刻上心語心願,鎖在這把大鎖的周圍。鎖上鎖後,把鑰匙投入到用花崗巖砌成的水井中,人們稱它為鴛鴦池。讓其為您鎖住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有了月老的賜拜、銅鎖的守護,你們也將會是一對人人羨慕的比翼雙飛鳥!十五元一把的銅鎖雖然是貴了一些,可為了婚姻的美滿幸福,好多人都會義無返顧地掏出了錢。
優美生態迷鴛鴦鴛鴦又叫匹鳥、官鴨等,屬於鴨科,學名為Aixgalericulata,長約40釐米。雄鳥羽色豔麗,額和頭頂中央羽色翠綠,雌鳥體羽以灰褐色為主,眼周和眼後有白色紋;腹羽純白。鴛鴦雌雄偶居不離,古稱「匹鳥」,人們把它們喻為愛情的象徵,是一種珍貴的觀賞鳥。鴛鴦湖自然保護區建立之後,管理人員採取了各種措施,驅山鷹,排驚擾,為鴛鴦鳥創造了優美、幽靜、安全的生活環境。
「一泓天池水,層巒疊嶂峰。蒼穹雲嫋娜,飛來萬道虹。」1986年,農民們首次在水庫裡發現了鴛鴦。當時沒有人認識它,於是群眾用土銃打來吃。當地政府聽說情況後,立即向婺源縣林業部門報告,經過專家調查和鑑定,農民們才知道,原來自己吃的竟然是聽說了很久的鴛鴦———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從那以後,大家都知道不能隨便捕殺,哪怕是人工圈養的也不行。」每年到鴛鴦大批來到婺源越冬的季節,在林子裡,附近的稻田裡有時會見到覓食的鴛鴦,鴛鴦隨手可捉,但附近農民始終對它們十分呵護,從來不傷害它們。鴛鴦主要是以野果為食,隨著鴛鴦數量的增多,食物有可能短缺。為此,鴛鴦湖景區管理人員每天根據情況到鴛鴦覓食地投放稻穀,一天50多公斤,雷打不動。還專門安排護鳥員輪流值守。在景區旁,賦春鎮政府設立的保護鴛鴦的告示牌,非常醒目。
每年冬季二千隻野生鴛鴦從西伯利亞飛到婺源鴛鴦湖越冬,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觀賞。為了給鴛鴦一個好的棲息條件,婺源鴛鴦湖風景區管理局為了保護「愛情湖」,費了不少心思。景區投入300多萬元,建了一條長5000多米的旅遊公路和浮橋、鐵索橋等,直通湖心島,既不驚擾鴛鴦,又方便了遊客。鴛鴦湖原有一艘20多萬元的機動大船和2艘6萬多元的機動快艇,為了讓鴛鴦「耳根清靜」,管理局將這些大船和快艇全部停開,花20多萬元購買了12艘無噪聲、無汙染的電瓶船。遊客乘坐這種電瓶船,不但不會汙染湖水,還可以近距離觀賞鴛鴦。為防止生活汙水汙染水質,景區還聽從了江西省環保局馬上建議:搬出去,防止生活汙染,把優良環境讓給鴛鴦,結果,住了沒多久的房子空置起來。決定除必要的值班人員外,不準在島上吃住。現在的鴛鴦湖不僅鴛鴦多,由於生態環境好,各種珍稀鳥類、候鳥也都發現了這塊「風水寶地」。野鴨、長頸鶴等30餘種鳥類來到這裡棲息。
有資料表明,婺源縣森林覆蓋率達82%,山川秀麗,縣、鄉、村自然保護小區188個,林業專家說,正是因為婺源人現在越來越注重生態保護,全民植樹,全民造林,良好的生態保護環境意識,優化了自然環境和受氣候變化等影響,而鴛鴦湖生態保護小區環境優美,四周山深林密,植物繁多,冬季氣溫一般不低於零下2攝氏度,每年都吸引2000多對鴛鴦和白鷺等候鳥來此越冬。宜人氣候和保護良好的環境讓這些恩愛的鴛鴦們還逗留在此,嬉戲飛翔,恩恩愛愛,忘卻了北遷之行,倦戀於南方的溫柔之鄉。
[背景資料]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自唐開元年間建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解放後劃歸江西省。這裡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聞名遐邇的當數大理學家朱熹、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和現代學者胡適等等。江澤民總書記的祖輩也在此生活,後來遷到揚州。婺源縣有仕宦名人2665人,著作2180部,素有「書鄉」之譽,「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鼎盛。它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鄉民故居,應有盡有。這些建築,有前堂後堂先後序列者,有數十戶棟連片者,街巷由一式青石板鋪成,廊橋,路亭,門樓,店面,戲臺…..。這裡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整個兒就是一幅未乾的水粉畫,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處處都散落著可以謀殺膠捲的美。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報導組)
編輯後記:
江西是中國鄉村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而婺源縣鴛鴦湖美景無疑是其中的一個值得大家來看一看的好地方。感謝3位作者為大家提供了一幅如畫仙境般好地方。我們頻道也歡迎更多好文向我們投稿。